(共73张PPT)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农、林、牧、副、渔)
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水稻种植业
林业
牧业
副业
渔业
谈谈你所理解的农业
Back to
school
水稻
小麦
耕地
牧场
牧场 小麦
耕地 水稻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若四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与否?为什么?
一、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
1.指农业活动所在的地理位置
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
澳大利亚东南部牧场
2.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气候
地形、土壤
水源
交
通
市
场
机械
劳
力
政府
政策
这些对农业区位选择构成影响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劳动力
气候
交通运输
政策
科技
市场
地形、土壤、水源
二、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农民的文化素质,资金情况,
当地的科技情况
会不会种,种与不种,有没有资金种
请说出影响下列地理事例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请说出影响下列地理事例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请说出影响下列地理事例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是热带水果,生长于南方地区,要让远在长安的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必须快马加鞭,快速送达。
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为什么不把荔枝移到华清宫呢?前人不是没有做过,想当年汉武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到长安,没有栽活,汉武帝竟迁怒于养护人,对他们处以极刑。
【想一想】
为什么杨贵妃不能吃到北方生产的荔枝?
1. 气候
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
就热量来说,不同的热量带分布着不同的生物;
就光照来说,生物有喜阴与喜阳之分;
就水分来说,不同的生物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水分条件。
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因此,一个地区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
请说出影响下列地理事例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的作物。
地形因素
2、地形
地形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坡度因素,其二是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
一般情况下,坡度大于18°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我国政府要求,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
山地耕作不便,适宜发展畜牧业。
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坡度较陡(大于25度)的山区改造为梯田,你认为是否可行?为什么
从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来说,人类当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是能够将坡度较陡的山区改造成为梯田的。
1、从投入和产出来考虑,投入远远大于产出(简单地说,也就是“得不偿失”);
思考:山区坡度与改造得到的梯田面积之间的关系
2、容易引起山区水土流失。
反比
请说出影响下列地理事例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3. 土壤
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如我国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等。
茶树喜欢酸性土壤,在中性或微碱性土壤都难以成活。
选择土壤首先要调查土壤酸碱度(pH)是否适宜。凡地面长有映山红、铁芒箕(狼箕)、杉木、油茶、马尾松等植物的皆为酸性土壤,都可以种茶。适合茶树正常生长的土壤,pH值应在4.0至6.5之间。PH值在6.5至7.0茶树虽然可以生长,但产量和品质都不好。当然土壤酸度过强,茶树生长也不良。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材料3:美国人爱喝咖啡,咖啡在美国的需求量很大,而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和巴西等国又有生产咖啡的热带条件,且距美国较近,集中生产比较有利。这些国家为了满足美国市场的消费需求,便纷纷扩大了咖啡的生产,南美成为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基地。
水稻田
甘蔗地
鱼 塘
花卉棚
受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
交通运输是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条件。
材料4:荷兰的鲜花出口占全球市场的60%,在24小时之内,荷兰的鲜花可以空运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可以这样自豪地说,是荷兰的鲜花装点了整个世界。
以前,北方一到冬季,每家每户都会购买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的大白菜存在家里,如今再也没有这种现象了,为什么?
我国将天然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22°N;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将小麦的种植高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交通运输
牛奶是微生物活动的天堂。据试验在常温下把刚挤下的奶不做任何处理,过12小时,每毫升牛奶的微生物含量可达11.4万个,到24小时每毫升猛增到130万个。这就是牛奶为什么容易腐败的原因。所以,牛奶的消毒和保鲜技术十分重要。
国家的政策也会对农业区位产生深远的影响。
材料5: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一些副食品农业生产的利
润远远高于粮食种植,为什么还有
许多农民甘于去种植粮食呢?
棉花国家指导收购价格
政策
科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一、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 对农业的影响 举例
气
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热量
光照
水分
农作物种类、复种指数
农作物品种和产量
农作物类型及分布
农业类型及分布
种植业:
畜牧业:
农作物的种类及产量
茶叶——酸性土壤
东北大米——黑土肥沃
苹果、梨、柑橘、椰子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分布
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
湿润半湿润地区:种植业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畜牧业
棉花
平原
山区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二、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对农业的影响 举例
市场
政策
交通运输
劳动力、生活习惯、技术
最终决定
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市场范围,农产品销售
推行技术、增减面积、
调整布局和结构
商品粮基地建设
鲜奶、蛋禽、
花卉等鲜活产品
供求变化
1、《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淮北则为枳”
气候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政策
4、东南丘陵盛产茶叶,而山东丘陵盛产花生,东北盛产大豆,原因是什么?
土壤
6、 南方的荔枝大量的运往北方。
交通运输
5、天津市汉沽区近年来出现了大面积的葡萄园,而在几年前却很少。
市场
7、 以色列的无土栽培蔬菜。
科技
下列农业活动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
3、我国糖料作物的分布是“南蔗北甜”
气候
中国部分农作物的主要分布地区:
水稻: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为界)
小麦(旱地粮食作物):北方地区(东北平原种春小麦,华北平原种冬小麦)
大豆(喜温凉):北方
棉花: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长绒棉)
油菜:长江流域
糖料作物:南方甘蔗,北方甜菜
茶叶:南方丘陵地区
热带作物橡胶:海南岛和西双版纳为主
苹果:温带水果,主产于鲁和辽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关系
阅读材料,指出水稻的主要习性特点
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光照作物,播种期日均温需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单、双季稻要求年降水量分别在750毫米和1500毫米以上。
——好暖 喜湿 短光照
1、为什么地中海气候区不适宜水稻种植?
水稻习性
这个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增加收入,提高生态效益,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
1、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是不是一成不变呢?
2、人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对这些因素加以利用和改造呢?
三 自然因素的利用与改造
丘陵地形(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
温室大棚栽种蔬菜——调节温度、水分等
喷灌
江南丘陵茶园的喷灌——改善水源
下列农业生产活动是怎样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
(1)江南丘陵茶园的喷灌。
(2)塑料大棚栽种蔬菜。
(3)云贵高原修筑梯田。
(4)三江平原沼泽地排水发展种植业。
(5)南方水稻田施用石灰。
(改善水源)
(调节阳光、温度、水 )
(改造地形)
(改造水分条件)
(改良酸性土壤)
看图,城镇周围要发展乳牛、花卉、小麦三种农业,请在图中A、B、C三个区位安排这三种农业,并说明理由。
练习
A
B
C
城 镇
主要公路
河流
四、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为例
说一说:
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生产存在哪些不利的自然条件?人们是如何改造的?
降水不稳定;降水与作物生长需求不匹配;水土流失和低地沼泽化。
兴修水利调节水分。
19世纪中叶以前环地中海地区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什么?19世纪中叶以后社会经济因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主要限制性因素是交通。
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市场需求增加、保鲜技术发展
生产管理方式变革
环地中海时鲜业还存在着哪些制约因素?
低温、洪水、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区内竞争激烈。
农业地域的形成
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特点:
实质:
概念:
我们主要学习的农业地域类型有:
1、混合农业 2、水稻种植业
3、商口谷物农业 4、大牧场放牧业
5、乳畜业
1、概念:主要是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混合农业
2、典型地区: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
气候因素
大分水岭东西两侧降水情况对比
地形因素:中部平原
迎风坡
背风坡
水源因素
1.墨累-达令河流
2.大自流盆地:地下水(盐度高,牲畜饮水)
市场因素
由于澳大利亚国内的市场容量小,许多农牧产品主要出口国际市场。澳洲农产品及加工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22%。其中羊肉48%出口,牛肉43.7%出口;世界服装羊毛的75%产自澳大利亚;奶制品中乳酪46%出口,黄油45%出口,奶粉91%出口。澳洲农业的外向度极高,农业很大程度依赖国际市场。
澳洲农业生产者十分重视国内外市场信息,生产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而进行的。农场主在决定生产时,先了解市场,再根据自己农场的比较优势,确定自己的供应能力。他们十分重视建立可持续的市场,与顾客保持牢固的关系。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克服盲目生产,降低生产风险,保护农民利益。
交通因素
劳动力因素
资料:安达利亚某农场面积广达971公顷,仅由农场主任James先生(57岁)及其子(25岁)、侄子(23岁)三个人共同负责日常性的工作,此三人均毕业于墨尔本大学农业系,另外再雇佣一位经验丰富的曳引机驾驶员,农场以种植小麦和牧羊为主,收成后的谷物和羊毛储存在巨大的仓库中,以铁路运至输出港,在以海运运销海外市场。
幅员辽阔,人口稀少,国土总面积769.2万km2,人口1900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2.1人
科技因素
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联邦政府及各州均设有就业、教育和培训部。
澳洲的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由政府出资,行业推动。农民培训的费用由政府投入,各有关大学、职业学校等承担培训任务。农民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接受一次培训。
澳大利亚的培训是以能力为基础的培训,农业教育和培训的评价指标纳入“全国能力标准”,保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劳动者都能达到行业的知识技能要求。
通过坚持不懈的培训,澳洲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中有1/3达到大学文化水平。高素质的农民队伍,为保持农业生产高效率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策因素
为有效应对农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澳大利亚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政府对农业管理体制、政府职能及政策进行了改革与调整。一切可以由市场协调的行为,政府都交给市场,尽量减少政府对企业、农场经营的干预。
同时,为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机构越来越完善。服务主要是为农民提供各种生产经营技术,帮助农民进行会计核算,了解农产品产销市场行情,与农民签订购销合同等。例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达博市的牛羊拍卖交易市场,占地15hm2,由政府出资兴建,年拍卖牛18万头,羊250万只,市场辐射半径400-500km,基本解决了市场周边地区农场牛羊销售问题。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
一个小麦—牧羊农场的土地利用
读图思考:在农场内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羊或休耕地有什么作用?
保持土壤肥力,使农场成为一个良性农业生态系统
②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以充分保持土壤的肥力
澳大利亚墨累一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生产的优点
小麦牧羊农场的农事安排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小麦种植
犁地、播种(忙碌)
生长季节(农闲)
收割(忙碌)
绵羊饲养
放牧
配种、剪羊毛(忙碌)
放牧
①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③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市场适应性强
④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基塘生产(新颖的混合农业)分布:我国珠江三角洲
特点:将甘蔗、果树、桑蚕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
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水源: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地形:地势低平,低洼处长期积水
土壤:水稻土,肥沃
市场需求:市场广大
交通运输:水、陆交通非常优越
劳动力:丰富
政策:农业政策支持
【拓展】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区位条件分析:
气候:
水源:
地形
土壤:
市场需求:
交通运输:
劳动力:
政策:
练 习
1.北京市近年来塑料大棚菜田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A.平原地形为主 B.雨热同期的气候
C.城市市场需求量大 D.农业技术的推广
2、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梯田的主要原因是 ( )
A.技术力量达不到 B.不利于水土保持
C.不能耕种 D.投入和产出比太大
C
B
3.新疆瓜果特别甜的主要原因是:
A.无霜期较长,夏季气温高,日照充足
B.云量少,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C.积温低,风力强
D.土壤肥沃,无农药污染
B
4.下图中,正确反映我国城市郊区
农业变化大趋势的是( )
B
5.影响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地形和气候
B.土壤和水源
C.市场和交通
D.政策和劳动力
c
1.“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这句话揭示了影响农业的两个区位因素是市场和高素质的劳动力。( )
2.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
3.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比较稳定,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
4.因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储存运输不便,乳畜业的分布地区大多紧邻消费市场。( )
5.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
√
×
×
×
√
1、古巴的甘蔗
E、气候条件适宜,长期的生产习惯
2、河西走廊
D、夏季高温,有祁连山冰雪水灌溉
3、黑龙江大豆
B、夏季高温,肥沃黑土
4、珠江三角洲的鱼塘
C、河网密布,地势低平,低洼处长期积水,利于挖泥成塘
5、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养鸡场
A、乳畜制品、鲜奶、鸡蛋等不适于长距离运输,从经济效益考虑,分布在城郊有利上海市场
练一练(连线)
练 习
7.读“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图”回答:
(1)在A、B、C、D四处发展棉花、水果、蔬菜和乳牛生产,则: ①A处宜发展______,因为这里地形______,耕地面积____; ②B处宜发展______生产,其自然条件是靠近_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是接近______; ③C处宜发展______生产,既靠近______,交通便捷,又靠近______,为市民提供新鲜产品; ④D处宜发展______生产,因为______地形不便耕作。
棉花
平坦
大
蔬菜
水源
市场
乳牛
公路
市场
水果
丘陵
地价的变化
需水量
单位面积产值
交通
布局应遵循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