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22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22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23 14:02:42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梦回唐朝品析吟咏千古的诗歌观赏多姿多彩的乐舞探寻令人神往的壁画一、品析吟咏千古的诗歌 1.唐诗盛行原因:
3、代表人物:唐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 2.唐诗取得成就:
流传至今的有两千三百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李白、杜甫等视频:光耀千古唐诗 李白,字太白,少年好学,喜欢文学。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后被唐玄宗召为文学侍从。但当时政治日渐腐败,不到两年,李白便因得罪权贵,离开了朝廷。安史之乱后,李白遭遇不幸,最后在贫困和漂泊中病逝。他的诗作想象丰富、雄奇飘逸,富有浪漫主义精神。后人称他为“诗仙”。 李 白
(701—762)名人档案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名诗欣赏雄奇飘逸,想像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名人档案  杜甫,字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年轻时即以诗文出名,后十年旅居长安,科举不第,只能靠朋友接济。在失意和贫困中,杜甫看到了朝政的黑暗,体会到人民生活的痛苦。尤其是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不得不带着全家加入流浪的队伍,并一度被叛军抓到长安。在长安,他看到了国破家亡的惨境,饱偿了战乱的苦楚。最后,在贫病交加中永远停止了歌唱。他的诗作沉郁顿挫、真挚动人,后人称他为“诗圣” ,称他的诗为“诗史”。 杜 甫
712~770)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你能体会出杜甫的诗歌特点吗?名诗欣赏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富有现实主义精神。: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家庭比较富有。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既经历了科举的挫折,又饱受了战乱之苦,在失意和贫困中,杜甫看到了朝政的黑暗,体会到了人民生活的痛苦,饱尝了国破家亡的惨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白居易 为什么杜甫与李白的诗歌风格特点有这么大的差异?探究二、观赏多姿多彩的乐舞霓裳羽衣舞壁画秦王破阵乐剧照梦回唐朝昔有佳人公孙氏
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
天地为之久低昂
——杜甫梦回唐朝模
仿
秀三、探寻令人神往的敦煌艺术宝库莫高窟外景 敦煌莫高窟视频:敦煌梦回唐朝梦回唐朝 九色鹿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壁画梦回唐朝敦煌莫高窟彩塑佛像梦回唐朝梦回唐朝下图:莫高窟卧佛上图:莫高窟彩塑佛像魏晋雕塑唐朝雕塑 魏晋时期和唐朝莫高窟的雕塑在造型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想一想:魏晋:呆板,没有表情。
唐朝:形象圆润,表情祥和。
唐朝政治稳定 ,经济、文化发达。归纳小结 材料一:敦煌浩劫
1907、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两次掠走敦煌遗书和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掠走文书中的精品约5000件。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掠走经卷约600件。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掠走一批经卷写本并盗走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走莫高窟壁画26块。
材料二:千余年来,洞窟不断经受着地震和崖体结构不稳定引起的坍塌、强烈风沙的磨蚀、水的渗入等自然破坏,以及偷盗、刻画、居住、烟熏等人为破坏,加之壁画制作材料质地脆弱,许多壁画已经产生了空臌、酥碱、变色、霉菌等多种病害。近年来迅速增长的旅游人群也给壁画带来的危害进一步加剧。 1、 请你就以上材料分析敦煌石窟艺术遭受了哪些危害?
2、针对这些危害,你认为应该如何保护莫高窟?材料探究1、西方列强的掠夺和人为的破坏。
2、(1)减少客流量。减轻当地环境压力,保持其空气湿度二氧化碳含量长久稳定二:获得各方面资金支持,加大原生环境保护力度。 (2)建立网上博物馆,通过3D图像让人足不出户即可欣赏到当地美景。 (3)建立防护栏,严厉禁止游客手触壁画雕像,违者予以重罚。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