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 峡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略无阙处( ) 叠嶂( ) 曦月( )
沿溯阻绝( ) 乘奔御风( ) 绝( )
飞漱( ) 素湍( ) 属引凄异( )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思
略无阙处( )
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不以疾也 以:
(2)则素湍绿潭 素:
(3)每至晴初霜旦 霜:
(4)属引凄异 引: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绝多生怪柏 沿溯阻绝
B.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C.春冬之时 水陆草木之花
D.其间千二百里 飞漱其间
6.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7.根据课文填写句子。
(1)文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两岸的山高峻险要的句子:
。
(2)与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思相应的句子:
。
(3)正面描摹“猿鸣”的句子: 。
(4)与“听猿实下三声泪”(杜甫)、“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白居易)意思相关的句子: 。
8.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下列句子所写景物的特点。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9.三峡最壮丽,秀美天下闻。古往今来,有多少文学大家为它吟诗作赋,泼墨
挥毫。请根据你的积累,写两句描写三峡或长江的诗词名句。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三峡》,完成各题。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沿溯阻绝 溯:________
(2)属引凄异 属: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你的脑海中呈现出的画面。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
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又南五里,诸峰森丛江右,石崖回亘①,亦犹山门之列于江左者,而其上复有石森列,若立而伛偻,若坐而箕踞者。舟人谓此处有“八仙对奕”,岂即此耶?
至此江稍转西南,其东岸有聚落②日鸡腊,乃柳州东南陆路大道也。道侧有溪自西来人,于是舟转东行。五里,转而南,有崖悬突江左,层累叠嵌,光采离奇。眺其东,有尖峰弯竖,形若牛角。既而东转五里,江北聚落出焉,名曰犁冲。江流环其三面,中成盘涯,若犁之尖,故名。
忽转而北又五里直抵牛角山下复转东去。北山松桧③森然。遥闻滩声如雷,久之始至,则悬流回瀑,一泻数里,是曰横旋滩。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有删减)
【注释】①亘:连绵不断。②聚落:村落,③桧:树名。又名松柏、刺柏。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时朝发白帝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春冬之时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C.乃柳州东南陆路大道也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D.是日横旋滩 是日更定矣(《湖心亭看雪》)
14、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舟人谓此处有“八仙对弈”,岂即此耶?
1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忽 转 而 北 直 抵 牛 角 山 下 复 转 东 去
16、甲乙两文皆描绘山水。乙文描写了峰、石崖、石和水的特征,其中石的特征是 、 。甲文夏天的江水与乙文横旋滩的水相同之处是 、 。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西陵峡
郦道元
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
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
彩色,形容①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②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叠崿③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
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④,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
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有改动)
【注释】①形容:形状。②践跻:亲自登临。③叠崿:重重叠叠的高崖。④履历:
经历,经过。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至峡口百许里 绝壁或千许丈
B.林木高茂 清荣峻茂
C.常闻峡中水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泠泠不绝 绝多生怪柏
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三峡的山有何特点。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蝴蝶泉
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其西山麓①有蝴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②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③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 出,清冽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④,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余在粤西三里城,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至此又以时早未花。询土人,或言蝴蝶却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未知孰是。
——《徐霞客游记》
注:①山麓:山脚下。②土人:当地人。③何巢阿:与下文的陆参戎都是作者的朋友。④栩然:栩栩如生的样子。
21.下列加点词 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溯之又西 沿溯阻绝
B.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 有时朝发白帝
C.自树巅倒悬而下 自非亭午夜分
D.或言蝴蝶却其花所变 或王命急宣
2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余闻之已久 春冬之时
B.至此又以时早未花 不以疾也
C.自树巅倒悬而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或言蝴蝶却其花所变 其间千二百里
23.翻译下面句子。
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译文:
全文描绘蝴蝶泉美景是紧紧围绕文中的“异”字展开的,主要体现在 (用自己的话回答)。文中写作者急于看蝴蝶泉的句子是“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而阐释能有如此美景原因的句子是“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答案
1、quē zhànɡ xī sù bēn yǎn shù tuān zhǔ 2.A 3.同“缺”,空隙、缺口
4.(1)比得上 (2)白色 (3)下霜 (4)延长 5.C
6.(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2)春冬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深潭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3)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7.(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1)连绵 (2)高大 (3)凶险 (4)凄凉
9.示例: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③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0.(1)逆流而上。 (2)连续不断。
11.(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2)即使乘着快马驾着清风,也不如船行得快。
12.每当春冬之季,三峡的景色格外美丽,江水滔滔,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茂盛不受拘束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茂盛,色彩鲜艳生机勃勃。意境明快,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13.D
14.(1)从三峡开始算起,绵延七百里,两岸都是紧密相连的山峰,几乎没有任何缺口。
(2)船夫说这里就是“八仙对弈”的地方,难道就是这里吗?
15.忽 转 而 北 /直 抵 牛 角 山 下/ 复 转 东 去
16. 森列 离奇 盛大 湍急
17.D
18.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19.那重重叠叠秀丽的山峰,奇特的构造,怪异的形状,本来就难以用语言来描绘。
20、山脉高峻重叠,绝壁千丈,石头多彩形异,树木高大茂密,猿鸣清越。
21.A 22.D
23.游人都从这个月开始,成群结队前来观看,过了五月才停止。
24、四月时,泉上大树花如蝴蝶,且有无数真蝶停在树上,连须勾足,从树顶一直到泉水水面
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 或言蝴蝶却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