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五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 (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五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课件 (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3-24 09:1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
地质灾害 —地震 滑坡 泥石流1.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1)位于板块交界处
(2)处于两大地震带之间2.青藏高原区、台湾地区多地震的原因
青藏高原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台湾地区: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地震带
我国地震带的分布我国主要的山脉示意图内陆地区的地震带分布与山脉的走势基本吻合3.我国内陆地区为什么也是地震的多发区? 合作学习 :如何避震
当你面临一次大的地震时,你该怎么去做?假如你处在以下场所:
(1)室内
(2)室外(大街上、商店或书店)1、在室内:应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护住头部
2、在室外: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下;要避开高大建筑物;避开危险物或悬挂物。
降低重心,伏而待定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
制定防灾应急预案;
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
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西藏3.29滑坡事件(1)概念:滑坡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一、滑坡
西藏3.29滑坡事件
3月29日6时左右,位于中国黄金集团华泰龙公司甲玛矿区内的墨竹工卡县扎西岗乡斯布村普朗沟泽日山发生山体滑坡,塌方长3公里,塌方量约200余万方。据初步统计,83名工人被埋。
塌方的是位于墨竹工卡县扎西岗乡斯布村一个叫泽日山(碎石山)的地方。探究一:据材料分析西藏滑坡
形成的原因成因分析:
  1、滑坡位于普朗沟源头,地形陡峻,坡度达42—45°,呈“V”型狭长沟谷。
  2、区内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岩体破碎。被当地群众称为“泽日山”(意即“碎石山”)。
  3、2012年11月至今年2月期间,极度干燥;3月以来,连续多次阵雪,雪水渗透,降低斜坡体稳定性。
  4、滑坡的启动过程系后缘残坡积体失稳滑动,推动前缘松散堆积体,形成整体滑动。
  综上所述,“3·29”滑坡灾害是在地形陡峻、岩石破碎、冰雪冻融强烈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一起特大型滑坡——碎屑流地质灾害。自然条件
人类活动(1)地质构造条件(2)地形地貌条件(3)气象水文条件小结:滑坡发生的机制(条件)自然条件
人类活动(1)地质构造条件(2)地形地貌条件(3)水文条件(1)开挖坡脚(4)水库蓄水、排水(2)劈山开矿(爆破)(5)山坡上乱砍滥伐小结:滑坡发生的机制(条件)(3)坡体上部堆载 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
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典型例题1 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
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1、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
2、“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
3、(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
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
导致该段公路被毁。【典型例题1】(3)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导致河道阻塞,造成人员伤亡。工程措施:
实施护坡工程
恢复地表植被
非工程措施:
加强监测预报
建立灾情监测系统
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加强公众的减灾教育(4)防御措施滑坡警示标志(1)概念: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二、泥石流分类:暴雨泥石流
冰川泥石流2010年8月7日夜至8日凌晨探究二:根据图片资料,分析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舟曲泥石流灾害主要原因——自然因素
一是地质地貌原因。舟曲位于高山峡谷区,是全国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
二是“5?12”地震震松了山体。舟曲是“5?12”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山体要恢复到震前水平至少需要3―5年时间。
三是气象原因。持续干旱造成城区周边岩石解体, 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深入岩体深部,导致岩体崩塌、滑坡,形成泥石流。天灾Ⅰ——形成区Ⅱ——流通区Ⅲ——堆积区泥石流地貌结构示意(2)发生机制(条件)三个条件:
①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
②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
③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开山采矿、采石弃渣预警漏洞乱砍滥伐河道被占(城市化)舟曲泥石流灾害主要原因——人为因素拦挡坝溃决人祸泥石流的危害(3)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形成毁灭性的冲淤。(4)防御措施植树造林;
修排水沟;
加强监测和预报。 想一想:分析泥石流暴发前有什么预兆?1.连续长时间降雨后,可能会发生泥石流。 2.暴雨过后山谷中若出现雷鸣般的声响,预示将会有泥石流发生。
元芳:若不幸遇上了泥石流,你怎么看?
往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两边的山坡上面跑
(向河床两岸高处跑)
逃生线路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分析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①地壳运动活跃,断裂构造发育;
②岩层破碎、松散;
③地形起伏大,坡陡谷深;
④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2.为减轻川滇山地的泥石流对人类的危害,列举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①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
②减少大型工程(如开矿、修路等)对山体的破坏;
③完善监测预警系统。 典例分析2三、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指出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的主要地区?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 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 (1)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6—8月为我国滑坡灾害的主要活动期。
? (2)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一般为夏秋季。时间分布特点总结:滑坡和泥石流的比较岩体破碎、土质疏松;断层发育;地势起伏较大等。植被覆盖较差暴雨集中修路、建房屋等工程建设破坏山体等 山体坡度陡峻、沟谷发育;岩石松散破碎。植被覆盖较差 暴雨集中或冰雪融雪汇集,造成洪水乱砍滥伐;不当开挖、堆积等 植树造林;
修护坡。植树造林;
修排水沟;
加强监测和预报。 总结:滑坡和泥石流的比较岩体破碎、土质疏松;断层发育;地势起伏较大等。植被覆盖较差暴雨集中修路、建房屋等工程建设破坏山体等 山体坡度陡峻、沟谷发育;岩石松散破碎。植被覆盖较差 暴雨集中或冰雪融雪汇集,造成洪水乱砍滥伐;不当开挖、堆积等 植树造林;
修护坡。植树造林;
修排水沟;
加强监测和预报。 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主要取决于:
地质地貌背景;水文气象条件;
植被发育程度;人类活动强度。简述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原因:
地质: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发;断层活动强烈;岩性疏松。
地形:地势落差大
气象气候: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人为原因:滥砍滥伐,过度开垦,采矿、修路四、西南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