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怀民亦未寝(qǐng) 夕日欲颓(tuí)
B.遂至承天寺(suí) 沉鳞竞跃(lín)
C.藻、荇交横(xìng) 能与其奇者(yù)
D.盖竹柏影也(bái) 相与步于中庭(yǔ)
2. 选出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四时俱备(全,都) 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指鱼)
C.念无与为乐者(怀念) 相与步于中庭(互相扶持)
D.五色交辉(辉映) 四时俱备(四季)
4. 下列加点词语古今义有变化的一项是( )
A.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B.自康乐以来
C.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D.念无与为乐者
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盖竹柏影也 盖以诱敌
B.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6. 下列对两篇短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一句总领全文,包含了作者对自己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他对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的不屑一顾。
B.“实是欲界之仙都”一句,回首反顾,归纳了上文,使得全文前后呼应,上下贯通。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句中没有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写景紧扣“月”字,从竹柏之影入手,独具匠心。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和他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他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8、默写填空
(1).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者耳。
(3).山川之美,在陶弘景的笔下的情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
(5).陶弘景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10、八年级(2)班开展了一次“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中国很早以前就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古人更有“秋暮夕(祭)月”的习俗。唐代赏月十分盛行,唐人还将中秋节定为固定节日;两宋时期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材料二:借月抒怀诗词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 张九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 王昌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唐 李白)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南唐 李煜)
材料三:大国重器的浪漫命名
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工程的“嫦娥”取自中国古代传说,意在弘扬传统文化,表达中国人“奔月”的决心。中继卫星“鹊桥”承载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的美好寓意,希望实现“地月传书”。
(1)请为“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结合三则材料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3)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道题,请你回答。
“月亮”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蕴,流转在诗人广阔的心灵空间。诗人怀乡思亲的情感,常寄托于明月。古往今来,写月的诗篇不计其数,月亮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①“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这几句诗写的是我国哪个传统节日?(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春节
②月亮有哪些美称或雅号?请说出两个:______、_______
③下面这个谜语难倒了很多人,你能猜出来吗?将答案写在横线上。
打开半个月亮,收起兜里可装, 来时荷花初放,去时菊花正黄。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①人也。初,母梦青龙自怀而出,并见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所,已而有娠,遂产弘景。幼有异操②,年十岁,得葛洪《神仙传》③,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谓人曰:“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及长,身长七尺四寸,神仪明秀,朗目疏眉,细形长耳。读书万余卷。善琴棋,工草隶。未弱冠④,齐高帝⑤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⑥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⑦,多取决焉。永明十年,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及发,公卿祖⑧之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朝野荣之。
——节选自《梁书·陶弘景传》
[注释]①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②异操:独特的品行。操,品行、行为。③神仙传: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集,收录了中国古代传说中的92位仙人的事迹。④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⑤齐高帝:齐高帝萧道成,南朝齐创建者。⑥除,授、拜(官职)。⑦故事:办事的制度、例行的事。⑧祖:饯行。
1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四时俱备________________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
(3)养生之志________________
(4)诏许之 _______________
12.翻译下列语句的意思。
(1)实是欲界之仙都。
(2)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
13.结合【乙】文说说为什么陶弘景能够比肩谢灵运得赏奇景。
14.阅读陶弘景创作的诗歌,完成探究任务。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①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注释]①梁武帝屡次希望隐居华阳洞的陶弘景能够出仕,但陶不为所动,梁武帝萧衍曾下诏问他:“‘山中有何物’,以至于不愿出山为官。”他就创作此诗回答梁武帝,同时表明自己的志向。梁武帝招揽不成,便常派人到山中向陶弘景咨询治国之道。
结合本诗和选文,说说为什么陶弘景会有“山中宰相”的美誉。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③夷④杂糅,屠沽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⑦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③民:指汉族人。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⑤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
15.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庭下如/积水空明 B. 盖竹柏/影也
C. 舍中/掩关熟睡 D. 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1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向所志
B. 予欣然从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C. 归舍已三鼓矣/男有分,女有归
D. 放杖而笑/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7.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文运用夸张的修辞,描绘了月光澄澈、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月夜美景。
B. 【乙】文寥寥数语就将人们带回了千年前海南岛的那个上元节之夜,韵味无穷。
C. 【甲】【乙】两文都是苏轼被贬期间所作,都写了苏轼主动邀请友人月夜闲游之事。
D. 【甲】文中“闲”字既有赏月的欣喜,也有自我排遣的达观和些许自嘲;【乙】文中“笑”字暗含嘲笑韩愈境遇不好,不得志之意。
18.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种草花说 [清]查慎行
窳轩①之南有小庭,拓窗而面之。主人无事,日蹒跚乎其间。即又恶乎草之滋蔓也,谋辟而莳蓺②焉。或日:“松、桂、杉、梧,可资以荫也,是宜木。”主人曰:“吾年老,弗能待。”或曰:“梅、杏、橘、橙,可行而列也,是宜果。”主人日:“吾地狭,弗能容。”有道焉,去芜蔓者而植芬馨者,亦幽人之所流连也。乃命畦丁锄荒秽,就邻圃乞草花。山僧野老,助其好事,往往旁求远致焉。主人乐之,犹农夫之获嘉种也。
盖一年而盆列,二年而卉族繁。迄今三年,纷敷盈庭。两叶以上,悉能辨类而举其名矣。当春之分,夏之半,雨润土膏,乘时以观化,吾之生机与之俱动也。已而含芬菲,饱风露,吾之呼吸与之相通也。直者遂之,弱者扶之。蚤③芳者吾披之,晚秀者吾俟之。茎萎而实坚,则谨视其候敛藏,以待来岁焉。吾之精神,无一不与之相入也。朝斯夕斯,阅春秋也;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也。
客徒知嘉树之荫吾身,而不知小草之悦吾魂也;徒知甘果之可吾口,而不知繁卉之饫吾目也。彼南阳之梓漆④,平泉四之花木,非吾力之所逮⑤,岂吾情之所适哉!
(选自《敬业堂文集》,有删节)
【注】①窳轩:查慎行晚年居室之名。②莳蓺:种植。③蚤;通“早”。④梓漆:梓树和漆树,均为优质木材。⑤平泉:指平泉庄,是唐代宰相李德裕的别墅。⑥逮:达到。
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拓窗而面之 面:面向
B.谋辟而莳蓺焉 谋:谋划
C.蚤芳者吾披之 芳:美好的
D.而不知小草之悦吾魂也 悦:……愉快
20、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去芜蔓者而植芬馨者,亦幽人之所流连也。
(2)茎萎而实坚,则谨视其候敛藏,以待来岁焉。
21、松、桂等是“嘉树”,梅杏等有“甘果”,作者为何不选种它们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①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节选自韩愈《送孟东野序》)
[材料二]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②,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③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④,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节选自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注释】①炙:烧煮。②穷:困厄,处于困境。③蕴其所有:有才华、有抱负。④兴于怨刺:写诗来抒发他们的怨恨。
2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人 之于 言 也 亦 然 有 不 得 已 者 而 后 言 其 歌 也 有 思 其 哭 也 有 怀。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24、以苏轼的经历和创作为例,写出你对上面任一材料的理解。
答案
1、C 2.C 3.C 4.D 5.D 6.
7.(1).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就同他)一起在庭院里散步。
(2).庭院地面的积水像天空一样清澈透明,积水中似乎有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在月光照耀下)投下的影子啊!
(3).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子,一年四季都具备着(这样的美景)。
(4).早晨,雾气将要散开的时候,猿猴、鸟儿就发出杂乱的啼叫。
8、(1).庭下如积水空明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9.(1)借代 (2)比喻 (3)反问
10、(1)示例:月,你如一位翩翩仙子,款款走进多少文人墨客的梦中。
(2)中国人继承并弘扬了悠久的“月文化”。
(3) ① C ②玉盘 玉轮 ③ 折扇
11. 季节 欣赏 志向 允许 12.(1)实在是人间的仙境。(2)仰望高空中的云朵,观看正午时分的太阳,也不觉得自己离它们很遥远(也不觉得是很遥远的事情)。 13.童年就有修仙得道,养生长寿的志向;在朝为官不喜与人交际,只专注于批阅文稿;主动辞去官职 14.能够欣赏人世间少有的仙境精致;喜欢山林间自由畅快的生活;具备指导君王治国理政的能力。
15. C 16. A 17. B
18. ①.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②. 今晚月亮正美,夜色很好,先生您能和我一起出去吗?
19、C
20、(1)除去繁杂的植物,种上芳香的植物,也是隐士迷恋的(事情)。
(2)茎干枯萎,种子变得坚实,(我)就严格地观察它们生长变化的情况来采集收藏,等到第二年(再种)。
21、①这些树木生长期长或所需土地广,不符合作者年老庭院狭小的实际;②这些树木遮阴、果实可口的实用价值,不符合作者的精神追求,他在意与草花相伴、优游平实的生活。
22、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23、世上所流传的诗篇大多是出于古代处于困境中的人的言辞。
24、示例:苏轼多次被贬,但谪而不废,以文遣怀。人生的起起伏伏丰富了他的阅历、体验和情感,使他的人生厚重,思想深刻,从而笔下产生更多内蕴丰厚的文字。例如《记承天寺夜游》(《定风波》)等传世名篇,所谓“不平则鸣”“穷而后工”,都是指创作者在平顺的人生遇到了波折、困难、坎坷之后,将沉淀后的情感和思想,转化成了凝聚他人生智慧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