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打破隔离的坚冰 时 间 2015.11.24
序 号 03
教材分 析 本课在第八单元中处于第三课。 本课共有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目内容:第一目介绍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学艺术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文学方面的主要成果;第二目主要介绍了无产阶级文学的代表;第三目主要介绍了这一时期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第四目重点介绍毕加索和他的绘画艺术。
学 情分 析 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如高一语文必修三普希金的诗歌《致西伯利亚囚徒》及语文必修四雨果《巴黎圣母院》的节选)及影视作品、媒体资讯等,对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作品已有初步的接触,但学生对浪漫主义的含义,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产生的背景与其特点和影响都未理解掌握。所以本课着重引领学生去分析浪漫主义文艺产生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学 习目 标 1、识记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文学、音乐、美术的成就。2、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艺产生的时代背景。3、理解这一时期文学的影响。4、学会欣赏文艺作品,认识其艺术价值
重 点难 点 识记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世界文学艺术作品,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通过归纳联系,认识随着世界联系的空前加强,人类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通过讨论,提高分析认识理解及归纳问题的能力。
方法与媒体 想一想、议一议、问题探究、小组讨论
过程设计
再现历史
教学内容 策略方法、问题及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文学之颠——英国国家图书馆展厅(了解浪漫主义的概念、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地位)音乐之魂——维也纳金色大厅(欣赏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体会其深刻内涵,掌握浪漫主义作品的特点) 教师提前将问题给学生,用于候课时背诵。学生在记忆完成后,教师对所设问题进行提问,并计入小组考核成绩中。 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感知历史
教学内容 策略方法、问题及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一) 世界的文学1、背景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历史经历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在经过激烈碰撞之后逐渐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取得了共同发展。政治:相继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2、文学成就。泰戈尔、川端康成等获诺贝尔文学奖说明什么问题?(过渡)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彩,互相融合,那么这一时期的音乐呢?3、音乐: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的音乐有何特点?挣脱传统的束缚,各种风格和流派层出不穷,在相互影响中共存。4、绘画:《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西班牙的毕加索,属于立体派绘画。 (一) 世界的文学1、背景教师:引导学生据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的时间,联系必修Ⅰ和必修Ⅱ所学的内容,归纳概括这一时期文艺发展的时代背景。(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归纳总结)问:(1)三次科技革命中有哪些发明可以缩短世界之间的距离的?(2)对文艺的传播有何影响?(3)从中谈谈你的认识?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类历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在经过激烈碰撞之后逐渐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取得了共同发展。政治:相继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等,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分析问题的能力 。2、文学成就。教师:这一时期的世界文学有哪些作品?学生:简介教师:多媒体打出确认教师:泰戈尔、川端康成等获诺贝尔文学奖说明什么问题?学生:亚非拉等国文学与欧美文学相融合,并逐渐获得世界的承认。教师:开始走上融合的世界文学作品会带来什么影响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通过文学作品体现文化的共融性,拉近世界的距离,更加密切世界各国、各民族、个地区之间的联系。教师:我们都学过高尔基的《海燕》我们一起朗诵文章中的一句名言:“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我们也学过鲁迅的《阿Q正传》,他的主题什么呢?学生:促使人们反省,扫除愚昧和麻木,唤起国人斗争的勇气和精神。教师:这一时期无产阶级的文学有和影响呢?学生:鼓舞了人们斗争的勇气。教师:从他们上身上,我们感受了哪些心灵的震撼?学生:忧国忧民,热爱国家,反抗黑暗统治和压迫的斗争精神。(过渡)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彩,互相融合,那么这一时期的音乐呢?3、音乐:(1)学生把音乐的有关内容填在恰当的位置。(2)教师:回忆19世纪初和19世纪中期的音乐流派各是什么?学生:19世纪初期是浪漫主义音乐,中期是民族乐派音乐。教师: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音乐流派比较多,体现出音乐的什么特点?学生:民族性、多样性。教师: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反映了时代特色,举例说明。学生:勋伯格的《华沙幸存者》反映了二战的时代背景。教师: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的音乐有何特点?学生:挣脱传统的束缚,各种风格和流派层出不穷,在相互影响中共存。教师:根据这一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谈谈你的艺术发展的认识。学生:各个民族、地区、国家的文化只有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互的交流融合中才能获得生机和真正的发展。 教师:让我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天才作曲家德彪西的《月光》。多媒体播放欣赏《月光》。4、绘画:多媒体打出:《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教师:这两幅作品的作者是谁?属于什么艺术流派?学生:西班牙的毕加索,属于立体派绘画。教师:从《格尔尼卡》中,立体派绘画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破坏人的正常视觉,给人一支离破碎的感觉。教师:如何欣赏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呢?方法是什么?教师:学生回答后,总结,作品的艺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价值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二是作品的在美术史上的成就地位;三是作品表达的主题,蕴涵的思想和精神。据此,请学生谈谈你对《格尔尼卡》艺术价值的理解。学生:发表讲解。教师:评述后,声情并茂的讲述《格尔尼卡》的艺术价值。指出毕加索的卓越贡献,获得全国人民的尊敬。你认为毕加索的什么精神最值得你尊敬?学生:控诉法西斯战争的罪恶,反战的思想;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这两课衔接比较好,所以直接导入。基础知识梳理能够让学生明白本课的重难点知识,更为系统的理解。
探究历史
教学内容 策略方法、问题及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情境教学:引入下列材料,为学生创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情境,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自身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以体会当时文学艺术家们创作的心境,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去理解文学艺术作品,最终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理解浪漫主义思潮产生的原因。 材料一:(动荡的法国) 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 1792—180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1815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 1815—1830复辟的波旁王朝(封建专制统治) 1830—1848七月王朝 1848—1852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1870法兰西第二帝国 (动荡的欧洲) 1820—1823西班牙(反对专制统治)的革命 1820—1821意大利革命 1821—1829希腊独立战争 1825—1826俄国(要求废除农奴制)的革命 1830法国七月革命 1830年比利时革命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探究题既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给学生课堂压迫感,打起精神。
运用历史
教学内容 策略方法、问题及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检测巩固 完成学案上的选择题部分,小组竞赛方式,学生抢答,教师点评。 检测课堂效果,查漏补缺。
板书设计 一、文学的主流:批判现实主义 1、背景: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矛盾尖锐。 2、主要特点: 3、影响: 4、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二、美术的主流: A、现实主义 1、背景:(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2、主要特点:主张以“写实”的手法来表现一切,是一种接近人民的艺术。 3、代表人物及作品 B、印象主义 1、背景 2、主要特点 3、代表人物及作品 三、音乐的主流:民族乐派 1、背景 2、主要特点 3、代表人物及作品 作业布置 完成学案的所有题目。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如果条件和时间允许可欣赏更多的音乐和美术作品。在教学中要贯穿学习艺术家执著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使学生珍惜并努力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以提高自身素质。这节课的教学给我的启示:一是要给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教师要甘当“配角”,尽职尽责地做好指导者;二是要增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可操作性,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以实实在在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另外,作为历史教师,要博古通今,多才多艺,知识面要极其丰富才能胜任新课改教学,才能游刃有余的驾驭自己的历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