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21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栖高饮露
长鸣不已
导入
蝉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种昆虫。同学们对它有多少了解呢?千百年来,蝉入诗入画,寓意深远。它不食人间烟火、性情高洁、饮露而生;它出土蜕变获得重生、精神永存、羽化传承。今天,让我们走近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看看他笔下的“蝉”是怎样的吧。
学习目标
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
学习本文拟人的写法,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体会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激发读者探索科学的兴趣。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法布尔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昆虫的故事》(又名《昆虫记》,被誉为“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昆虫的史诗”)一书。
作者简介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王大文译。有删改。《蝉》是一篇事物说明文(科学小品文),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蝉》共由“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组成。作者详尽地介绍了蝉的生活习性,以及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课文节选自第二、四部分。
概念 写法 主要特点
文艺性说明文
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又叫科学小品文。
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多采用文艺笔调。
科学性
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文学性
善于记叙和描写,善于穿插趣闻,善于运用修辞。
生字词
罅隙( ) 喧嚣( ) 蚋( )
臃肿( ) 鳍( ) 涂墁( )
纤维( ) 窠( ) 无动于衷( ) 寻觅( ) 黏土( ) 钹( )
xià
xiāo
zhōnɡ
yōnɡ
mì
qí
màn
xiān
kē
ruì
nián
bó
寻觅:
寻找。
隧道:
在山中、地下或海底开凿或挖掘成的通路。
喧嚣:
声音杂乱,不清静。嚣,吵闹、喧哗。
臃肿:
过度肥胖或衣服穿得过多过厚而显得肥胖,
转动不灵。
罅隙:
缝隙。
锐利:
(目光、言论、文笔等)尖锐。
速读课文,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从“蝉的地穴”和“蝉的卵”两方面介绍了蝉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 幼虫 成虫
第二部分:“蝉的卵” 产卵 幼虫
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层(1):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观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2—7):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详细地介绍了蝉建造地穴的过程。
第三层(8—11):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
精读细研
2.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来写蝉从幼虫到成虫的成长过程的?
洞口的形
状、大小
地穴的长
度、构造
幼虫脱壳
变为成虫
符合蝉的幼虫的生长规律。
地面
地穴
地上
3.蜕皮的顺序:
→背
→头
→吸管和前腿
→后腿与翅膀
→尾部
先写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上活动的情形,再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最后介绍刚脱壳的蝉的情形。
蝉体的颜色变化
4.从作者观察到的蝉蜕皮的时间,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文中说,蝉从壳中全部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小时”;“刚得到自由的蝉”从柔弱到强壮起来飞离树枝,大概要三个半小时。由此可见,作者观察的耐心程度也是惊人的。这种专注态度、科学精神,值得赞扬,值得人们学习。
第一层(12、13):介绍蝉产卵的地方、方式和数量等。
第二层(14—17):写蝉卵遇到的危险。
第三层(18—24):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
第四层(25、26):概写蝉的生命历程。
第二部分:“蝉的卵 ”
1..读课文12—26段,划分层次。
2.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来写蝉从卵到幼虫的成长过程的?
卵产在哪里,
怎么产卵,
产多少卵
蚋借毁坏
蝉卵来繁衍
自己的后代
幼虫脱壳
变为成虫
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的。
产卵的
经过
蝉卵遇到
的危险
蝉卵的孵化和
幼虫的活动
3.找一找蝉产卵的地点、方式和产卵数量。
地点:干的细枝上
方式: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在细树枝上刺成一排小孔,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
数量: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4.蝉的敌人是什么?蝉是用什么办法来拯救自己的家族的?
敌人:蚋。
文章说蝉有个“本能”是指它只会产卵却不懂得保护这些卵。蝉拯救自己家族的方式就是要产大量的卵,这样在遭到破坏时才可能有幸存者,它产这么多卵,是为了防御这种特别的危险。
5.梳理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成虫产卵——蝉卵孵化——幼虫走出壳外——幼虫落在地上——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幼虫钻进地里——幼虫从地穴爬出—————幼虫爬上灌木枝或草叶———变为成虫———成虫离枝飞去——成虫交配(产卵,死亡)
6.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因为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选择枯枝产卵,防御危险;艰难地走出壳外、蜕皮;落到地上,面对重重危险;寻觅藏身的地方,避免死亡;钻进地里,四年的黑暗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尊重和对世间万物的关爱。
7.“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在结构上,这句话结束了蝉从卵到幼虫的成长过程的说明,收束全文。在内容上,这句话在概括蝉的一生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蝉漫长而苦难的生长历程的感叹、同情和怜爱。
阅读本文,我们获取了哪些关于蝉的生活习性的知识?
蝉
蝉涂墁的本领
神奇的汁液
建造地穴
生命的可贵
歌唱
短暂的五星期
奇怪的体操
出洞蜕皮
蝉脱壳的过程
蝉幼虫
隐藏的过程
危险的路途
无耻的天敌
产卵
蝉产卵的危险
制作档案
通读全文,思考:作为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本文具有怎样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课文内容分析。
在说明中兼用文学的笔法,对要说明的事物进行具体的描绘,文章生动活泼,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写作特色
示例一:
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
“统治者”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蝉人格化,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声充斥门外的情形,突出了蝉声
的嘹亮。
1.修辞手法的运用
示例二:
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作者对蝉的命运的同情也洋溢在字里行间。
示例一: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如果气候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运用“小心谨慎”“溜”“击碎”等人格化的词生动传神地活现了蝉聪明、灵活的特点,也把作者对它的欣赏、喜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2.精妙动词的选择。
示例二: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张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一点儿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的了。
“挥动”“伸缩”“悬挂”“动摇”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刚刚蜕皮的蝉幼虫的情态。这里的动作描写非常准确生动,令人印象深刻。同时将蝉与“我”看到的其他昆虫对比,因蝉幼虫的变化而生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3.文艺化的笔调
本文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在说明中有叙述、描写,很多地方就像是在讲故事,有连贯的情节,妙趣横生。
示例:
第1段:“我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一句,像是设置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第6段:“如果气候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像是一个故事的情节。
第8—11段,更是一个连续的情节。“于是”“接着”等词语体现了情节的连续性。
4.对比的灵活运用
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通过比较来写蝉,体现出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观察和研究蝉的,
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科学精神。
“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第3段)
观察各种昆虫,对它们的特点十分熟悉
“早晨九点钟……要到十二点半”“一两个月之久”(第11段)
长时间的细致观察
“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第14段)
小心假设,多次观察求证
借助仪器辅助观察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第25段)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
对未观察到的内容客观陈述
感悟精神
执着探索、求真忘我
锲而不舍、注重观察
2.资料补充:
1875年,在活昆虫研究方面已经声名远扬的法布尔远离城市喧嚣,带领家人,迁往家乡小镇塞里尼昂。经过四年努力,整理二十余年资料写成了《昆虫记》第一卷。1880年,法布尔的夙愿终于实现:他用积攒下的一小笔钱,在小镇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为现实。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
年复一年,“荒石园”的主人穿着农民的粗呢子外套,吃着普通老百姓的清汤淡饭,尖镐平铲刨刨挖挖,于是,花草争妍,灌木成丛,一座百草乐园建好了。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
他就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余生。
严谨求实
本文是法布尔长年科学观察与研究的结晶,从中可以看出:①他对世界充满好奇,并勇于探索;
②他注重观察和实验,对蝉的生活习性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追踪和研究;③他尊重世间万物,对任何生命,哪怕小小的昆虫都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来研究。
以人性观察虫性
以虫性反观人性
用他善良悲悯的情怀感染我们
3.小结:
(一)刘永坦——矢志筑牢祖国“海防长城”
刘永坦幼年目睹山河破碎,在家国蒙难中萌生爱国心、强国志。他一生致力于我国雷达事业的发展,带领团队成功建成了我国首部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功能的对海新体制雷达,培育凝聚了一支掌握海防科技主动权的战略创新力量,铸就了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海防重器,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海洋强国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以身许国、科技报国,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万里海疆,为筑牢共和国“海防长城”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治学严谨、敢于创新,奖掖后学、甘为人梯,坚持为学、为事、为人相统一,培养了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他以赤子之心诠释忠诚,扎根东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生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
“我这一辈子,就做一件事,能把童年时期的梦想付诸现实,是很幸福的。”在数十载科研生涯中,刘永坦带领团队爬坡过坎,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新体制雷达研究,技术成果领跑世界,并成功实现工程应用。耄耋之年,他依旧坚守在科研一线,为推进我国对海探测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发光发热。
拓展延伸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二)科学家精神的内涵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
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本文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对蝉的生活习性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把蝉写得活灵活现,表达了作者对蝉的喜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也体现了作者细致观察、锲而不舍的科学探索精神。
主旨归纳
课堂总结
感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