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2张PPT。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1999年10月12日0时2分,一名男婴在波黑降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右一)专程来到医院看望母子二人。2005年1月6日0时2分,中国的第13亿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左一)向宝宝颁发了中国的第13亿公民证书。2011年10月31日,为世界70亿人口日。自然增长率和出生率、死亡率有什么关系?出生率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人口增长快慢用——————————————来衡量人口自然增长率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读上述图表和图1.2,思考:
世界人口的增长在时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2)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2、世界人口增长随时间变化特点(1)总趋势:不断增长农业革命前:人口数量少,增长缓慢。农业革命后:人口数量较多,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因为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率,食物供应稳定而可靠,人口死亡率下降。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了对利用适应自然环境和防御灾害疾病的能力,死亡率下降较快。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两级台阶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
疾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低,战争频繁工业革命后:人口数量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人口数量增长在不同时期具有差异性数量大,人口快速增长。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
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
御能力不断增强。1、200000×2%=4000人200000×(1+2%)10=4145243799×1.7%=2、人口数量增长的快慢不仅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也受人口基数大小的影响。2437993、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分布上的特征2000年与1950年相比,按人口增长数量由多到少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北美、大洋洲。(1)大洲之间不平衡
按各大洲人口增长速度由快到慢是: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3、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分布上的特征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性(2)国家之间不平衡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太慢:劳动力不足,资源得不到合理的
开发,空间得不到合理利用;人口老龄化,个人
及社会赡养负担增加,社会福利和保障面临的压
力增大,国防兵员不足等问题。 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太快: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失业
人口增加;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卫生、交通
等各方面的社会开支扩大,压力增大,影响社会
经济的正常发展,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
资源需求增大,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弃物增
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人地矛盾进一步被激化。
思考:
1、日本的人口增长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2、各国或各地区能否采取相同的人口政策?
为什么?4、人口政策发达国家推行鼓励生育的政策发展中国家应该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各国或各地区不能采取相同的人口政
策,而应该依据人口与环境、经济的协调程
度,因地制宜的实事求是的制定出符合本国
国情的人口政策。
中国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我国的人口政策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由于我国采取了有效的人口政策,自然增长率已保持较低的水平,但由于(人口基数 )过大,每年仍净增1000多万。 日本出现了“高龄少子化”现象,目前,日本人口的基本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人口将出现负增长。日本有一半人口的年龄大于39.4岁,成为了世界人口最老的国家。因此,日本政府大力推广(鼓励生育)的政策。一、单项选择题 1 .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 .亚洲与欧洲 B .非洲与欧洲 C .欧洲与拉丁美洲 D .亚洲与大洋洲 2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 A .人口死亡率与发达国家基本持平 B .人口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得多 C .人口出生率比发达国家低 D .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发达国家低 3 .从全球范围看,决定人口数量变化
的因素是
A .出生率 B .死亡率
C .自然增长率 D .人口迁移量
4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人
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 .遏制人口盲目流动
B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 .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6、世界人口增长具有 的特点,具体表现在___ 国家人口增长快, 国家人口增长慢,其中增长最快的是 洲,最慢的
是 洲;从图
中还可以看出世
界人口分布具
有 的
特点,
洲最多,
洲最少
(南极洲除外)。不均衡发展中非不平衡亚大洋发达欧5、产业革命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根本原因是:
A 生产力水平低 B 人口死亡率高
C 各国控制人口的政策 D 自然灾害和战争频繁
读“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回答1~2题。
1.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 定,与其他因素无关?
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
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
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2.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中,人口增长速度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差别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最快
B.二战后人口增长最快?
C.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增长速度最快
D.地势平坦地区增长速度最快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指标和类型类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高高高高低低低低低增长缓慢增长迅速增长缓慢逐步过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知识拓展: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的判读。从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中,直观地表示人口的年龄结构。这种图称为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它为研究人口年龄结构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手段。人口金字塔的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的人口,上部代表老年人,下部代表少年儿童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水平方向的长度表示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数量或各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人口学家还常常按人类生命史不同阶段分组,一般分为未成年(0~14岁)、
青壮年(15~64岁)和老年(65岁以上)三组,按人口年龄结构,一般又分为
增长型(快增长和慢增长型)、静止型(零增长型)和缩减型(负增长型)等几种。下图为四种人口金字塔的模型1、快增长型人口结构其特点:金字塔基底宽阔,15岁以下年龄组占人口比重大而塔顶尖细,65岁以上人口组所占比例小,表明具有人口迅速增长的强大动力2、慢增长型人口结构其特点:金字塔塔基不宽,向上逐渐变窄,表明老龄人口所占比例增长3、零增长型人口结构其特点:塔基与塔身几乎等宽,塔顶逐渐变窄。 4、负增长型人口结构其特点:塔基最窄,塔顶较宽,略呈纺锤状,人口增长动力不足。5、读下图A、B两国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 (1)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_______国;如该国人口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20年后,该国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 (2)B国人口增长类型属于_______型,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3)人口增长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就业困难 人均资源减少 影响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安定 现代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或兵源不足 社会负担加重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下图中与(4)阶段一致的年龄金字塔图是
A、左 B、中 C、右B传统型:现代型:原始型:412如何在三角坐标中读取数据?2000年中国不同年龄段人口3、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1)造成空间差异的原因(2)空间差异的具体表现①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低而出生率高,目前人口增长模式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③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工业革命后,不同国家、地区
的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
差异的扩大,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人口的出生率仍然较高。)生产力水平---工业化c死亡率低生产力水平---城市化c出生率低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欠发达、社会福利保障不完善、教育水平低、传统生育观的影响等 下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判断1—2题:巩固练习题1、四国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和德国人口死亡率、出生率相似的国家应该是 A、① B、② C、③ D、④CA读图,回答3一4题 3、1990年,该地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4、与1982年相比,1996年该地 A、人口大量外迁 B、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加
C、本地劳动力相对不足 D、城市化水平降低 DC5、下表是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1)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 )(2)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BB6、(综合题)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B国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四国中,与E国人口问题一样突出的是:
A.印度? ?????B.埃塞俄比亚?? ?????C.法国?????? ??D.俄罗斯 人口老龄化实施计划生育CD右图表示0-14岁、15 -64 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后回答 9 一11题。
9 .图中 ③ 比 ① 国家 0-14 岁人口比重
A 约高6% B 约低6%
C 约高1% D 约低1%
10 .图中 ① ② ③ ④ 四个国家中,
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
② 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计划生育 B .鼓励生育
C .采取移民政策 D .鼓励人员出国
12.世界每年的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
家占到了 以上:
A . 50 % B . 60 %
C . 70 % D . 80 %13.世界人口增长最迅猛的时期是(? )
A.18世纪产业革命后????B.二次世界大战后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14.在人口的数量增长变化过程中,首先开始转变的是(?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我国的人口增长情况分析: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呈现出怎样的趋势?课件40张PPT。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深圳市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一个仅仅有2万人口的小县城。在1984年后的二十多年里,深圳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目前深圳已是一个有数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思考:深圳人口爆发性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大量的人口移入。说明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受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两个方面的影响 1979年以前,深圳市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小镇,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全国各地的人口源源不断地迁入,人口迅速增长,到1999年底,该市人口达到119万,深圳市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 商贸和旅游城市。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深圳市总人口700.9万,其中户籍人口124.9万,外来人口577万,占总人口的82.1%.
截至2010年5月18日,深圳市累计登记的流动人口为1200.55万人,加上现有的246万常住人口,深圳目前总人数为1446.55万,其中流动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82%。 请思考:深圳市的人口增长如此之快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变化对深圳市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深圳市常住人口中,
0-14岁人口为1018774人,占9.84%;
15-64岁人口为9156398人,占88.40%;
65岁及以上人口为182766人,占1.76%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化。①必须改变居住地,变更户籍②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③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例如: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等。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大批卢旺达难民向国外迁移 一、人口的迁移A1→B1、C1→A2属于人口迁移
A1→A2、C1→C2不是人口迁移人 口 迁 移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
4、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5、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
6、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
7、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
8、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15~19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19世纪前的国际人口迁移条件: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扩张从旧大陆到新大陆从已开发区到未开发区1 从欧洲 到 美洲2 从非洲 到 美洲3 从亚洲 到 美洲、东南亚中国人到美国、东南亚日本人到美国、巴西、秘鲁印度人到美洲、非洲、大洋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人口迁移 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迁入地经济发展快;石油输出国招募大量外籍劳工西欧、北美、西亚、北非拉丁美洲、
亚洲、非洲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二战以后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新大陆(美洲、大洋洲)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二战以前原因迁入地区迁出地区特点时期二战以后19世纪以前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大陆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亚、非、拉等西欧、北美、西亚大洋洲等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经济生产发展不平衡
劳动供求关系
学习培训完成归纳下表:迁出迁入迁出迁入迁入迁入迁出迁入迁入迁出 无论是19世纪以前,还是二战之后,始终都是人口迁出地的大洲: ;始终都是人口迁入地的大洲是: ; 拉丁美洲由人口_______ 变为人口 ;欧洲则相反。亚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迁出地迁入地中国的国际人口迁移材料一
历史上,我国就发生过大规模的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西汉时我国北方人口占总人口的2/3,经过西晋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乱引起的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后,南方人口已占到全国的2/3。清末到民国中期迫于生计,河北、山东一带人口“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河南山西一带人口“走西口”迁往新疆和甘肃等地。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4、国内人口迁移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口迁移事件
“永嘉之乱”时期的人口迁移。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约90万人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南迁,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事件。
“安史之乱”时期的人口迁移。发生在唐代,约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达到了均衡。
“靖康之乱”时期的人口迁移。发生在宋朝,近100万人向南方迁移,完成了我国经济重心、人口重心、文化重心自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
“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等。这些迁移基本上开始于明清时代,虽然不是偶发的巨大规模的迁移,只是一些不间断有规律的迁徙,但却都是中国人地关系紧张的最真实记录。 1949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的人口流动受到严格控制,人口的意愿性迁移一直比较少。虽然在20世纪50—70年代也有大量的人口迁移活动,但均以行政调动为主,如
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
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
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口流动日益活跃,人口迁移中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而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大批迁移黄河流域到长
江流域和珠江
流域深受统治者及
其行政力量的
束缚;支边.
战争和自然灾害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有组织、有计划由东部迁往西
北和东北国家实行计划
经济体制和严
格的户籍管理
制度流动人口大量
增加自发迁移改革开放政策目的是务工、经商等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①气候
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响人口迁移。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生态环境因素②淡水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布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荒漠化与移民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③土壤
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农业 生产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④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本溪市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 ①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深圳市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相对地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社会文化因素①文化教育的发展。
改变了人口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社会文化因素②家庭和婚姻。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社会文化因素③宗教信仰、
种族和民族差异
1947年,英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印度人多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教共和国。为了躲避宗教歧视或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人口迁移。印度境内有1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目前,南亚次大陆三个人口大国的宗教构成中,印度80%以上是印度教徒,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穆斯林分别占本国人口的98%和80%。
宗教 印巴分治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政治因素①政策。
国家人口流动政策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政治因素②战争
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发人口迁移。阿富汗难民里约热内卢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政治因素③政治中心改变
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也常常引发人口迁移。巴西利亚材料一
湖北省位于中国最大河流长江的中游,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在中国都占有比较优越的地位。湖北是中国人口迁移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迁入区。1954~1990年的37年中,人口迁移总量达5932.23万人,总迁移率为39.2‰,迁入3059.01万人,迁入率为20.21‰;迁出2873.22万人,迁出率18.99‰,净迁入185.79万人,净迁入率1.22‰。 为什么湖北是人口重要的迁入区 ?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使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这片灾难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为何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人口大量外迁? 自然灾害 材料三
我国东北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明清时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尤其是山东人多,人们把这种现象称“闯关东”。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现在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闯关东”和“雁南飞”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经济因素 材料四
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巴尔干9个国家中,除希腊、马其顿和斯洛文尼亚外,其他各国人口数量均大幅度减少。1992—1995年战争期间,波黑死亡人口超过10万,为躲避战乱,从波黑逃离的居民达200多万。尽管战后多数人重返家园,但仍有几十万人侨居国外。克罗地亚目前流落在塞尔维亚—黑山境内的克罗地亚难民就接近22万人。科索沃迁移到塞尔维亚的塞尔维亚族居民就有25万人。 导致巴尔干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战争 东北部和中西部的“冷冻地带”部分国家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欧洲部分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地区太平洋沿岸的濑户内海地区国土的南、北两端东南部的沿海地区中、西部高原地区课件33张PPT。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复活节岛的悲剧
复活节岛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早期拉帕努伊人发现的这是一块物产丰富的土地。他们的人口快速增长,在大约1680年人口膨胀到了大约8千到2万人。但是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
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们无节制地开发、 使用资源。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随着森林的消失,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了,人们已找不到木头建造船只,也就再也无法出海捕捉海豚。他们只能在浅海捕鱼,使得浅海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
他们从渔民变成了农民:开始注重养鸡,鸡成了主要的蛋白来源;他们种植甘薯、芋、甘蔗,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失造成了水土流失,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吃他们所能找到的任何东西,这除了老鼠,还包括岛上最大的动物:人。为了补充蛋白质他们开始吃人肉。原来颇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崩溃了,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之中。在1700 年左右,历经饥饿、混乱,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在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1877年,由于种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www.jkzyw.com在叹惜复活节岛的悲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因为复活节岛就是地球的缩影。就象复活节岛一样,我们的地球也是茫茫宇宙中一个孤独的岛屿,而我们也在一点一点地、越来越快地破坏着地球的资源。
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极限之内。85亿94亿108亿630亿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承载力 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的辨析区别:
环境人口容量研究的是一个地区,一定时期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而某地区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那一种自然资源。 联系: 在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实际估计中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环境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它是一个警戒值。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一种资源与供养人口数量的关系。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以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环境对人口容量的限度可以用环境承载力来表示。【读图思考】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土地资源
淡水资源
森林资源
能源
矿产资源
……1、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2、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 我们国家有人口13亿,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什么我们国家可以养活这么多人呢?
如果把我国的13亿人口放在一个小国家,如:新加坡行不行呢?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我国资源丰富 环 境 人 口 容 量 的 影 响 因 素是不是资源少的国家能养活的人口就一定少呢??科技发展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现更多的资源日本国土面积377800平方千米,人口高达1.27亿,
沙特阿拉伯面积2240000平方千米,人口只有1800万,环境人口容量相差很大,为什么?香港特别行政区面积1061.8平方千米,人口却有631万, 环境人口容量较大,为什么?
科技越发达,利用系统外资源的能力就越强。世界上人口过亿的国家1.中国13.08亿,
2.印度11.14亿,
3.美国2.78亿,
4.印度尼西亚2.12亿,
5.巴西1.70亿,
6.巴基斯坦1.56亿,
7.俄罗斯1.47亿,
8.孟加拉国1.29亿,
9.日本1.27亿,
10尼日利亚1.12亿
11.墨西哥
12.菲律宾
深圳25年前是一个3万多人的边陲小镇。至2004年末,户籍人口165万,居住一年以上的有432万,还有居住一年以下、三天以上的有470多万,加起来深圳有统计的人口总共是1071万,还有一些流动的,加起来管理人口近1200万。
(1)深圳依赖自己的耕地生产出来的粮食能养活25年一下子增加的1000多万人口吗?
(2)深圳是如何养活这多出来的1000多万人口?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铁制作简单的农具和生活用具,直至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贫苦农民还是如此;
工业社会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大的多,20世纪70年代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费钢铁9.4吨,有色金属6吨,砂石3.55吨,水泥227千克,黏土91千克,盐91千克。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科技发展
水平文化和生活
消费水平决定开发数量决定消耗数量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因素正相关正相关负相关 环境人口容量各制约因素地位和关系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社会分配制度等正相关不确定性相对确定性不同时期,制约因素不确定。具体时期,制约因素保持相对稳定。4.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5.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介于悲观论与乐观论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人多为患容量无限科技的进步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 据英国2005年的《卫报》报道:美国和罗马尼亚科学家的计算,地球可承受人口的最高极限是目前地球人数的20万倍!建立在人类可以通过高科技方法解决食物短缺的前提下,地球人口最高将可以达到1300万亿!
到时候,地球上的人类将像蚂蚁一样密集,大多数人将挤居在遍地林立的2000层高的摩天大楼中,像囚犯一样秩序井然地生活,很少能够再看到太阳光。我们有多少人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对未来追求的是幸福的生活,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在这样的要求下,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呢? 2005年3月29日来自世界95个国家的1360名科学家联合发布了一份报告,向所有地球人发出警告: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费,世界2/3的自然资源已经被破坏殆尽!人类一个物种正在威胁着1000万其他物种的生存,同时也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P14 我国的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向现代型的转变,自然增长率下降了,但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过多,故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但目前13亿人口已使我国的许多资源不堪重负。所以,我国必须在今后较长历史时期内继续实行计划生育。6、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值16亿左右。缓解人口与环境矛盾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 环境保护1、人口的合理容量 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人口合理容量)合理人口容量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定值原有生存环境的破坏(如火山爆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污染)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较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协调发展2、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1)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意义当前世界上的人口问题:人口过快增长人口城市化人口老龄化人口问题引发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就整个世界来说控制人口,保证平等权利。就各国、各地区来说尊重规律,提高生活质量。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C.资源状况 D.?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2.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A.无论生产力发展水平如何,整个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都是有限的
B.目前,世界人口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C.照目前情况发展下去,未来地球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
D.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可作为调控世界人口增长的重要参考依据
3.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在于是
A.指导农业生产的发展 B.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C.限制消费水平的提高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4.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
A.人口素质 B.人口增长状况 C.人口数量 D.人口发展状况课堂练习:(其中第2小题为双向选择题)5.为使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我国必须执行的基本国策是 ①计划生育 ②环境保护 ③发展经济 ④增强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下列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确定性
B.简单地说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C.准确地说是指某国家或某地区目前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D. 指在利用本地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该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7.“木桶效应”说法正确的是
A.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长的桶板
B.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短的桶板
C.如果桶板代替资源,则长的板决定了人口的容量
D.地球上人口的容量决定于人类自身
8.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9.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A.科技水平→获取资源数量→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文化→生活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
C.科技水平→环境人口容量→资源的获取
D.人口文化→环境人口容量→生活消费水平
10.关于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错误的是
A.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环境人口的极限。
B.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C.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一些学者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60亿左右。
D.由于在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中,假定条件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估计结果。
11.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的原因
A.人口总数量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B.就全球而言,目前人口再生产类型为过渡型
C.人口迁移的数量、规模、范围越来越大
D.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12.读“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有关问题:ABCD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
☆图中A因素表示 _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图中B因素表示 ___ _____,该因素的发展与变化,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 _____的变化。
☆图中C因素表示 ___________,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C因素并不相同,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影响。
☆图中D表示 ______,目前对地球上D的估计有三种观点:即____、_____、________。资源科技发展水平环境人口容量生活和消费水平悲观派 乐观派 中间派环境人口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