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素养目标
反复诵读诗歌,品味感悟诗歌的韵律特点。
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赏析诗词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理解诗词寄予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常识积累
诗词浅析
深层理解
拓展延伸
[常识积累]
文题解读、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文言基础知识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派别,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
常识积累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
“渔家傲”——词牌名;
此调始于北宋晏殊“神仙一曲渔家傲”;
文题解读
本课这首词是记梦之作:
渔家傲
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亲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了文学基础。
作者介绍
【李清照】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代表作有《声声慢》《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等。
作者介绍
【李清照】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左右,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有关。这是一首记梦词,形象奇幻,意境缥缈,富有浓郁的浪漫气息。
写作背景
[诗词浅析]
诗文朗读和翻译
诗文结构的梳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诗词朗读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诗词朗读
诗词翻译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如波涛翻滚的云
银河流转,指快天亮了
船,这里喻指星星
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帝说话
水天相接,晨雾笼罩着云涛,银河流转,千帆如梭逐浪漂泊。仿佛梦魂回天庭,天帝对我说话,问我归宿是哪里。
译文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回答
通“漫”,空,徒然
叹息,慨叹
高飞
如飞蓬版轻快的船
我回答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感叹天已经快黑了,学写诗,空有几句被人称道的好诗。(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啊,别停,将这一叶轻舟直送往海中的神山上去!
译文
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深层理解]
诗文思想主旨概括
具体诗句分析探究
1.这首词的内容能用哪一个词来概括
①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
②天帝;
③自己回答天帝的垂问,。
2.结合词中内容说一说她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梦
详细解读
3.“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写了一个什么画面
详细解读
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4.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哪个字写的较好
详细解读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海天相接,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写景的角度:
①选景典型生动,选取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等景物,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景象;
②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也为下文的梦魂所思做了铺垫。
详细解读
5.对“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的理解
详细解读
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并殷勤垂问在这幻想的境界中,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的天帝形象。“你打算到哪儿去呀 ”虽然只是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这同现实中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狼、只顾自己一路奔逃的皇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6.赏析“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哪个字写的较好
详细解读
“归”字的含义:
①第一个“归”字,写词人“梦魂”回到天帝身边,是希望自己有好的归宿。
②第二个“归"字,写词人不知道自已要到哪里去,表现了词人对自己人生归宿的犹豫、彷徨和迷茫。
7.“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炼字:
①“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了词人对人生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详细解读
②“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表达了词人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7.“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情感:这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详细解读
7.“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详细解读
修辞:用典,化用屈原《离骚》中的诗句,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孤独无依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之情。
8.“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三句运用比喻夸张和典故,词人借《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以喻自己鹏飞之志,表达了作者想去那没有战乱、没有离散、没有悲伤的仙境,反映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详细解读
主题归纳
本文描写了作者梦中海天迷雾的景象,并借与天帝的问答,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也表现了词人不为困难所磨灭的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拓展延伸]
诗文写作特色探究
相关中考考点拓展
浪漫豪放的风格
李清照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和奇妙的设想,倾诉隐衷寄托情思。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惯例,以故事情节为主干,通过对话实现了梦幻与生活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气势磅礴,展示了词人豪放不羁的一面。
写作特色
随堂检测
1.李清照的《渔家傲》中,“ ”一句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2.“ 。 , 。”表达了词人决心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寻求幸福的愿望,也是本词的主旨句。
3.词中描绘了一幅云天相接的辽阔图画的句子是: ,
。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我报路长嗟日暮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在建炎(宋高宗的年号)中,外界传言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用文玩勾通金国,为了辨明“馈璧北朝”之诬,李清照追随宋高宗行踪,乘舟渡海,历尽波涛之险。南渡以前,李清照足迹不出闺门;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
链接材料
关于这首词的创作年代无确切记载,结合词中抒发的情感和下面(链接材料),推测这首词创作于南渡前还是南渡后,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示例:这首词应是南渡之后的作品。 它抒发了词人日暮途远、孤苦无依的苦闷心情以及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这既与词人遭遇国破家亡、只身漂泊江南的困境相符,又与她希望在自己创造的理想境界中求得暂时安慰的心境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