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热的传递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热的传递同步练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9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25 17:0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热的传递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热总是从_________处向_________处传递。
答案:高温|低温
解析:解答:热的传递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分析:本题考查热的传递。
2、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答案:传导|对流|辐射
解析:解答: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分析:本题考查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3、热在固体中,总是从___________的地方传到_________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_________。
答案:温度高|温度低|传导
解析:解答: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分析:本题考查传导的定义。
4、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______。
答案:对流
解析:解答: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分析:本题考查对流的定义。
5、不靠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答案:空气|水|其他物体
解析:解答: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分析:本题考查辐射的定义。
6、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________。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_______的方式传递的。
答案:传导|对流
解析:解答: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分析:本题考查传导和对流的定义。
7、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答案:冷热空气的对流
解析:解答: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来实现的。
分析:本题考查热在空气中的传递。
8、热在金属中是以_______方式传递的,热在酒精中是以_______方式传递的。
答案:传导|对流
解析:解答:金属属于固体,酒精属于液体,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分析:本题考查对流的定义。
二、选择题
9、一杯水在变凉的过程中,降温速度是( )
A、均匀的 B、先快后慢的 C、先慢后快的 D、没有规律的
答案:B
解析:解答:热水变凉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逐渐稳定。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热水变凉的规律。
10、在夏天的烈日下,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这是太阳的( )造成的。
A、传导 B、对流 C、辐射 D、散热
答案:C
解析:解答: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辐射的存在。
11、为了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应该( )
A、一半浸在水里一半露在空气中 B、全部露出睡面 C、先浸在水里再拿出水面
D、一直浸泡在水中,读数后再拿出水面
答案:D
解析:解答: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应该一直浸泡在水中,读数后再拿出水面。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
三、判断题
12、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
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分析:本题考查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1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内焰部分加热。( )
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加热时,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分析:本题考查加热的部位。
四、解答题
14、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是什么?
答案:(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解析:解答:酒精灯是实验室用于加热的仪器。
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15、设计实验: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答案:①在一根铁丝上分别粘3根火柴。②用酒精灯烤热其中的一端。③观察。
实验说明:热从加热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解析:解答:热的传递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分析:本题考查热在固体的传递。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