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3 高中生物 2.2.1动物细胞培养(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3 高中生物 2.2.1动物细胞培养(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1-29 20:4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动物细胞培养
第2节 第1课时
第2章 细胞工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3
1
阐明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和过程(重点)。
2
简述干细胞在生物医学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重点)。
在治疗大面积烧伤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烧伤病人的健康皮肤进行自体移植。但对这样的病人来说,自体健康皮肤非常有限,使用他人皮肤来源又不足,而且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怎么办?
问题探讨
可以从病人身上取少量正常、健康的皮肤在体外进行培养、扩增;目前,科学家还在研究对皮肤干细胞进行培养,以获得适合临床上使用的人造皮肤;既解决了来源不足,又不会产生排斥反应
通过细胞培养构建的人造皮肤
>
<
目标一
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和过程
1.1 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原理
操作原因:
原理:
细胞增殖
幼龄动物的细胞与老龄动物的细胞比较,分化程度低的细胞与分化程度高的细胞比较,哪些细胞更易于培养?为什么?
将组织块分散成单个细胞后,细胞所需的营养容易供应,其代谢废物容易排出。
幼龄动物的细胞和分化程度低的细胞更易培养。原因是这些细胞分裂能力强。
从动物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技术。
1.2 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培养基的构成:
一般使用液体培养基,也称为培养液
+
合成培养基
血清等天然成分
无菌、无毒的环境
适宜的温度、pH和渗透压
适宜的气体环境
糖类、氨基酸、
无机盐、维生素
… …
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按种类和所需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含有尚未全部研究清楚的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
无菌、无毒的环境
适宜的温度、pH和渗透压
适宜的气体环境
①适宜的温度: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温度多以___________为宜;
②适宜的pH:多数动物细胞生存的适宜pH为________ ;
③适宜的渗透压: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1.2 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糖类、氨基酸、
无机盐、维生素
… …
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清除代谢物,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36.5±0.5℃
7.2-7.4
①培养液、培养用具:灭菌处理;
②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
95%空气 + 5%CO2 的CO2 培养箱
无菌、无毒的环境
适宜的温度、pH和渗透压
适宜的气体环境
糖类、氨基酸、
无机盐、维生素
… …
1.2 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CO2培养箱
维持培养液的pH
5%CO2
O2:细胞代谢所必需
培养皿
松盖培养瓶
培养容器:
1.3 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
悬浮培养的细胞:直接用离心法收集
贴壁细胞: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用离心法收集
取动物组织
用机械法或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处理
分散成单个细胞
解决
悬浮生长
贴壁生长
(大多数)
细胞密度过大、有害代谢物积累、营养物质缺乏等
接触抑制
传代培养
制成细胞悬液
原代培养
分瓶
培养
加培养液
在培养皿或培养瓶内
细胞分裂受阻
② 制成细胞悬液,分瓶培养
① 收集细胞
1.进行动物细胞传代培养时用胰蛋白酶分散细胞,说明细胞间的物质主要是什么?用胃蛋白酶可以吗?为什么?
蛋白质。
不可以用胃蛋白酶。
多数动物细胞生存的适宜pH为7.2~7.4,胃蛋白酶(适宜pH为1.5左右)在此环境中没有活性,而胰蛋白酶在此环境中活性较高,因此胰蛋白酶适用于细胞培养时的处理。
活动1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
2.“细胞增殖到互相接触的时候,糖蛋白识别了这种信息,就会使细胞停止分裂繁殖,出现接触抑制的现象”。试结合上述解释,举例说明哪种细胞无接触抑制现象,并阐述原因。
癌细胞;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圆球形细胞刚开始
铺展贴壁生长
(100×)
培养的动物细胞贴壁生长并进行有丝分裂(100×)
细胞单层贴壁生长铺满瓶壁后出现接触抑制(100×)
单层细胞
多层细胞
活动1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
比较项目 植物组织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
原理
培养基性质
培养基特有成分
培养结果
培养目的
获得细胞或细胞产物
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体
快速繁殖
培育无病毒植株等
葡萄糖、动物血清
蔗糖、植物激素
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细胞增殖
细胞群体
思考与讨论:
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1.培养过程中细胞都进行有丝分裂,不涉及减数分裂;
2.均需无菌操作,需要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不能,动物细胞培养只能使细胞
数目增多,不能发育成新的动物个体。
相同:
不同:
1.小鼠的某种上皮细胞与某种淋巴细胞体外培养时,细胞周期基本相同,但上皮细胞在培养时,呈现扁平不规则多角形,且贴附在培养瓶内壁上;而该淋巴细胞则常常悬浮在培养液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需将细胞置于含有95%空气和5%O2的培养箱中培养
B.对这两种动物细胞培养时,可用胰蛋白酶或胃蛋白酶分散细胞
C.培养消化道上皮细胞更易观察判断细胞是否具有接触抑制现象
D.传代培养时对这两类细胞的处理方式是相同的

2.如图所示是某动物细胞培养时,培养液中活细胞和死细胞密度统计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中要控制胰蛋白酶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以免损伤细胞
B.培养液中应适当加入青霉素、链霉素,以避免杂菌污染
C.曲线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不足及有害代谢物积累等
D.培养至第6 d时,新产生的细胞数等于死细胞数

>
<
目标一
干细胞培养及其应用
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1.干细胞概念:
2.存在部位: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多种器官和组织中。
脐带血
骨髓
早期胚胎
3.种类:
活动2
干细胞的培养及其应用
① 胚胎干细胞
② 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ES
细胞
分布
特点
应用实例
局限性
活动2
干细胞的培养及其应用
早期胚胎中
具有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的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并进一步形成机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甚至个体的潜能。
在体外分化成心肌细胞、
神经元和造血干细胞等
必须从胚胎中获取,涉及伦理问题;因而限制了在医学上的应用。
成体干细胞
分布
举例
特点
应用实例
活动2
干细胞的培养及其应用
成体组织或器官内
造血干细胞(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血中)
神经干细胞(神经系统中)
精原干细胞(睾丸中)
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治疗神经组织损伤和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治疗白血病及一些恶性肿瘤放疗或化疗后引起的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等疾病
造血干细胞 →
神经干细胞 →
治疗细胞损伤造成的疾病
诱导多能干细胞
概念
制备方法
优点
应用
活动2
干细胞的培养及其应用
通过体外诱导成纤维细胞得到的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细胞
可治疗镰状细胞贫血症;
在治疗阿尔兹海默病、心血管疾病等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新进展
①诱导过程无须破坏胚胎;
②iPS细胞可以来源于病人自身的体细胞,将它移植回病人体内后,理论上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①将特定基因或特定蛋白导入细胞
(成纤维细胞、已分化的T细胞、B细胞)
②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形成。
iPS
细胞
回归情境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有可能会出现肺部不可逆的纤维化,对于这种病人,肺移植是唯一可行的治疗手段,对降低死亡率有较大意义。肺移植的手术难度很高,而且肺的合适供体很难找,手术以后器官还容易出现免疫排斥反应,请应用本节所学的知识,思考有什么解决办法?
取成纤维细胞
转入相关因子
细胞转化为iPS细胞
诱导iPS细胞定向分化为特定组织器官
移植回病人体内
网络构建
1. 判断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表述是否正确。
1)培养环境中需要O2,不需要CO2 。( )
2)细胞要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
3)培养液中通常含有糖类、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动物血清( )
4)培养瓶中的细胞需定期用胰蛋白酶处理,分瓶后才能继续增殖( )
×

×
×
练习与应用
概念检测
练习与应用
2.干细胞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干细胞是从胚胎中分离提取的细胞
B. 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各种血细胞
C. 不同类型的干细胞,它们的分化潜能是有差别的
D. 由iPS细胞产生的特定细胞,可以在新药的测试中发挥重要作用
A
概念检测
现在关于iPS细胞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请你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查阅资料进行思考。
(1)由于诱导iPS细胞、促使其分化都需要时间,因此用某人特异的iPS细胞进行医疗只限于时间比较充裕的情形。从实际事故、疾病发生的不可预测性方面考虑,如果要将这些细胞用于紧急情况,应该提前采取什么措施
像建立骨髓库一样,有研究团队正在尝试建立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人类白细胞抗原)多态性丰富的iPS细胞库,可以为需要的人找到HIA匹配度较高的iPS细胞,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成本,还能减轻异体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的免疫排斥反应。
练习与应用
二.拓展应用
(2)如果诱导iPS细胞定向分化为生殖细胞的技术发展成熟,该技术可能会有哪些应用?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该技术可能被用于治疗不孕症;获得足够量的生殖细胞来进行濒危物种的克隆研究;获得生殖细胞进行转基因操作,再经过受精、胚胎发育等过程来获得转基因动物。该技术可能带来一系列的伦理问题。例如,如果用同一个人的iPS细胞分别诱导形成精子和卵子,两者受精可能培育出“单亲”婴儿;有的人还可能有目的地选择iPS细胞,从而“设计”婴儿。
练习与应用
二.拓展应用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