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愚公移
山
《列子》
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严文井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生卒年不详。列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等影响非常深远。
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一部伟大的著作
《列子》由列子及其弟子所著,是道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后被尊称为《冲虚真经》。《列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该书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
易错读音
仞
塞
迂
惩
龀
荷
rèn
sè
yū
chéng
hè
chèn
箕
孀
叟
匮
亡
畚
běn
shuāng
sǒu
kuì
wú
jī
一.预习检测
二.译读课文
1.齐读课文,读通读顺
2.小组合作,自主翻译,疏通文意,释疑解难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方圆,指面积 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将近 苦于 阻塞 曲折,绕远 集合全家来商量
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直 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赞同 提出疑问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况且 相当于“之于”
肩负、扛 敲、打 用箕畚装土石 复姓
换牙 更替 同“返”,往返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同“慧”,聪明 指草木
长叹 通达,这里指改变 即使
穷尽
没有话来回答
停止 被他的诚心感动 背 安置,安放
同“垄”,高地
愚公移山
三.文章梳理
故事背景:
故事开端:
故事发展:
故事结局:
方七百里,高万仞;愚公年且九十
提出主张——讨论方案——开展行动
反驳智叟
感动天帝,山被移走
文中人物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请再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物 相关语句 态度分析
大部分家人
愚公妻子
邻人
智叟
操蛇之神
天帝
四. 把握人物
人物 相关语句 态度分析
大部分家人 杂然相许。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支持移山的举动,并主动献计献策,解决移山中存在的问题。
愚公妻子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对移山存有疑虑,一是担心愚公的力量,二是担心无处放置土石。
邻人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不顾力量弱小,支持移山的举动。
四. 把握人物
人物 相关语句 态度分析
智叟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轻视、嘲讽愚公,认为移山是愚蠢的行为,根本不可能成功。
操蛇之神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对愚公的决心和勇气感到畏惧。
天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被愚公移山的行动及其精神感动。
四. 把握人物
五. 理解寓意
1.愚公移山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资料:
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引用了这个寓言故事,把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比作两座大山,把共产党比作愚公,人民比作天帝。”
1986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把愚公移山精神内涵定义为“坚韧不拔,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知难而退,不达目的,绝不停止。”
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了克服一切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2.讨论思考愚公智叟两人的取名有何深意?
愚公:目光长远,大智若愚,意在造福子孙后代的智者;
智叟:鼠目寸光,自作聪明、知难而退的平庸者;
作者用反语取名,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了讽刺意味。
六.探究手法
文中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人物、突出寓意?勾画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点拨:运用对比,突出人物形象;引用衬托,突出精神气魄等。多角度塑造了愚公的形象,突出了本文的寓意,使寓言颇具讽刺意味,也增添了浪漫的神话色彩。
本文通过愚公成功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文章主旨
作业
《列子》中有很多寓言,如“歧路亡羊”“詹何钓鱼”“造父学御”“鲍氏之子”“九方皋相马”等。请任选一个,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思考其寓意。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对比阅读
【乙】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①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
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
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节选自袁枚《子不语》,有删改)
【注释】①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解释下列句中词语的意思。(4分)
(1)惩山北之塞( ) (2)毕力平险( )
(3)杂然相许( ) (4)始一反焉(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叩石垦壤/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C.跳往助之/旁睨而揶揄之
D.杂然相许/陷入尺许
苦于
尽、全
纷纷地
才
C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分)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分)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
么样?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石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乙】文卖蒜叟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C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①之山,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文
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
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选自《山海经》,有删改)
【注释】①发鸠:古代传说中的山名。②柘(zhè)木:桑树的一种。③文首:头上有花
纹。文,同“纹”,花纹。④其鸣自詨(xiào):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⑤少
女:最年幼的女儿。⑥堙(yīn):填塞。
拓展探究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其上多柘木/苔痕上阶绿
B.故为精卫/两狼之并驱如故
C.有鸟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女娃游于东海/达于汉阴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常衔西山之木石 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 东流注于河
D
/
/
/
3.你怎么评价“精卫填海”这一行为?(3分)
坚定执着,矢志不渝,持之以恒,不畏艰难,敢于与大自然作斗争。(或:只要明确了远大的目标,就要坚持不懈地向它迈进,尽管那一步是多么微不足道,可只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终究有一天能看见成功的彼岸)
谢谢
《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