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
《冰融化了》教学设计
课题名 冰融化了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科学探究目标: 1.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 2.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2.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在自然环境里,水蒸气、水、冰三态共存,水的三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点 1.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教学难点 1.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 2.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冰块、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等。 学生准备:吸管、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结成冰会有哪些变化? 学生思考并回答,如状态变化、放出热量、体积增大等。 教师小结并过渡:今天我们要来研究一下冰融化成水会有哪些变化。同学们可以先来猜一猜。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回答,做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 通过上一节课的课程重点复习,由液态水变成固态冰会经历哪些变化,迁移学习到由固态冰变成液态水会经历的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二、探索新知 1.教师提问:你能想到使用哪些方法使冰变成水?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放到太阳下、用热气吹、用电吹风吹等。 2.教师布置任务:取一小块冰,用吸管不断地向冰块的某一部分吹热 气,观察冰块的变化,说一说冰块融化的原因。 学生动手探究并思考原因。 教师谈话:说说你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回答:冰块从靠近热气的地方慢慢融化。 教师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冰的融化。 教师点拨:热量的变化使冰融化。 【设计意图】 该活动是学生用吸管或用吹风机的热风向冰块的某一部分吹热气,观察冰块的变化,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冰块融化的原因。 3.教师谈话:你知道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吗?我们一起利用下面这些实验材料观察一下吧! 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材料,包括:结冰试管、热水、烧杯、橡皮筋。 4.教师介绍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一支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步骤二:等冰完全融化后,在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 5.教师播放视频——冰融化了。 学生观看视频,回顾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动手操作。 6.出示实验记录单。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填写冰融化前、融化一半以及完全融化的体积数据,并归纳总结。 教师小结: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小,形态从固态变成液态。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活动重在实验与观察。将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通过在试管上做标记,学生了解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7.教师谈话:请结合表格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和不同。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出示答案并总结:水、水蒸气和冰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8.教师追问:水、水蒸气、冰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吗? 请用示意图的形式画一画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呈现三者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设计意图】 该环节的设计旨在帮助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建立起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 9.教师布置课后探究活动:在不同的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 在相同的条件下,冰和冰激凌哪一个融化得更快一些呢?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课后探究。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了“在不同的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的经验, 知道在炎热的夏天,棒冰融化得快;而在寒冷的冬天,棒冰融化得慢。那么对于“在相同的条件下,冰和冰激凌哪一个融化得更快一些呢?”这一问题,学生就会有疑惑,就会有进一步去探究的欲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实验出结论。
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 学生交流并回顾。 教师总结: 固态的冰在0℃以上会融化成液态的水。其中,在冰融化的过程中,体积会减小,吸收热量。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提问互动的形式,学生回顾并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填空题: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__________。 答案:小 2.判断题:冰、水和水燕气可以相互转化。( ) 答案:√ 3.冰冻矿泉水变成冰水混合物是因为矿泉水( )。 A.受冷了 B.吸收了周围的热量 C.释放出了自己的热量 答案:B
教学反思 在《冰融化了》的教学中,我致力于让学生理解冰融化过程的科学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态度。经过此次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亮点在于,我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给冰块加热,观察其变化,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冰融化的过程。同时,我引导学生记录冰融化的变化过程,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还使他们体验到了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部分学生对于冰融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我在后续教学中加强解释和演示。其次,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认真观察了实验过程,但仍有少数学生态度不够细致,错过了一些重要的观察点。 针对以上不足,我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一是加强理论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冰融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原理;二是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醒学生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鼓励他们多发现、多记录。(共19张PPT)
教科科学三年级上册
4.冰融化了
第一单元 水
学习目标
1.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2.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3.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
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在自然
环境里,水蒸气、水、冰三态共存,水的三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冰块、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等。
学生准备:吸管、学生活动手册。
聚焦
水 冰
(液态)
(固态)
探索
你能想到使用哪些方法使冰变成水?
放到太阳下
用热气吹
用热风吹
动手试一试
实验步骤
取一小块冰,用吸管不断地向冰块的某一部分吹热气,观察冰块的变化,说一说冰块融化的原因。
动手试一试
实验现象
冰块从靠近热气的地方慢慢融化
实验解释
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冰的融化
你知道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吗?
装有冰的试管
实验材料
装有热水的烧杯
标记位置的皮筋
你知道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吗?
实验步骤
①取一支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②等冰完全融化后,在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
冰融化前 冰融化一半 冰完全融化
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冰融化前 冰融化一半 冰完全融化
固态 与橡皮筋位置等高 固态、液态混合 慢慢低于橡皮筋位置 液态
明显低于橡皮筋位置
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小,形态从固态变成液态。
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和不同
形态 有无固定形状 有无固定体积
水
水蒸气
冰
形态 有无固定形状 有无固定体积
水 液态 无 有
水蒸气 气态 无 无
冰 固态 有 有
水、水蒸气和冰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水、水蒸气、冰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吗?
水
水蒸气
冰
受热蒸发
遇冷液化
受热升华
遇冷凝华
0℃以下凝固
0℃以上融化
在不同的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
在相同的条件下,冰和冰激凌哪一个融化得更快一些呢?
VS
课堂总结
水(液态)
0℃以上融化
体积变小
吸收热量
冰(固态)
冰融化了
小试牛刀
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__________。
小
小试牛刀
冰、水和水燕气可以相互转化。( )
√
小试牛刀
冰冻矿泉水变成冰水混合物是因为矿泉水( )。
A.受冷了
B.吸收了周围的热量
C.释放出了自己的热量
B
本课结束,及时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