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科学 三上 1.3 《水结冰了》课件+教案(表格式+教学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 科学 三上 1.3 《水结冰了》课件+教案(表格式+教学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2-02 10:08:38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教科科学三年级上册
3.水结冰了
第一单元 水
学习目标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2.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观察并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
记号笔。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聚焦
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
探索
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实验材料:铁架台、碎冰、食盐、温度计、烧杯、
试管、水。
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实验步骤
①在试管中加入约四分之一
的清水,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②将装有清水的试管放入
盛满碎冰(加入了食盐)
的容器中,用温度计测量
试管中水的温度。
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实验步骤
③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位置保持不变,等待试管中的水结冰。④当试管中水开始结冰时,
记录温度。
⑤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
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为什么要在碎冰中加入食盐?
冰融化会吸收热量,加入食盐后可以加快融化,从而形成一个低温环境。
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
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大。
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为什么玻璃瓶装的饮料或啤酒不能长时间放在冷冻室内?
液体(水)→固体(冰)
体积↑
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无色
无味
透明
液态
会流动
无固定形状
……
固态
不流动
固定形状
……
冰和水是同一个物质,只是状态不同。
冰还是水吗?
课堂总结
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水结冰时体积会变大。
小试牛刀
水结冰会从_________变成固态,水结冰后体积___________。
液态
增大
小试牛刀
无论是水还是冰,都是同一种物质。( )

小试牛刀
水在结冰的过程中,( )。
A.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B.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C.既不向周围吸收热量,也不向周围放出热量
B
本课结束,及时复习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课题名 水结冰了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2.观察并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2.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教学难点 1.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2.观察并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记号笔。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回答,做出自己的猜想。 教师过渡:想必大家心里有了一个猜想,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正确与否,以及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现象。 【设计意图】 利用生活中水面的冰和房檐下的冰的自然现象,唤醒学生的生活认知,从图片到聚焦的问题都指明了这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研究水的结冰。 二、探索新知 1.教师介绍活动任务: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材料,包括: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碎冰、食盐、试管、水。 2.展示图片——水结冰实验。 介绍实验步骤。 步骤一 :在试管中加入约四分之一的清水,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步骤二:将装有清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加入了食盐)的容器中,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 步骤三: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位置保持不变,等待试管中的水结冰。 步骤四:当试管中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步骤五: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 3.播放视频,演示实验过程。 学生观看视频,回顾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动手操作。 4.教师针对实验过程和现象进行提问和点拨。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在碎冰中加入食盐?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冰融化会吸收热量,加入食盐后可以加快融化,从而形 成一个低温环境。 5.教师提问: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 始结冰。 6.教师提问: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结合图示并小结: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大。 教师顺势追问:为什么玻璃瓶装的饮料或啤酒不能长时间放在冷冻室内? 学生利用所学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水由液体边城固体的冰,体积会增大,瓶子容易爆炸。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在动手实践,在制订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记录结冰过程中水的变化,引导学生讨论水结冰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水和冰之间状态的转变,从而总结出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7.展示图片——水和冰。 教师提问: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提炼观点。 教师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 8.教师提问:水和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提炼观点。 教师小结: 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 不同点: 水:液体、会流动、无固定形状。 冰:固体、坚硬、光滑、固定形状。 9.教师提问:冰还是水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只不过冰的存在状态是固态,水的存在状态是液态。 【设计意图】 拓展环节旨在将水结冰的现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别从利和弊两个角度对水结冰的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养成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应用书本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 学生交流并回顾。 教师总结: ①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②水结冰时体积会变大。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提问互动的形式,学生回顾并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填空题:水结冰会从_________变成固态,水结冰后体积___________。 答案:液态、增大 2.判断题:无论是水还是冰,都是同一种物质。( ) 答案:√ 3.水在结冰的过程中,( )。 A.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B.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C.既不向周围吸收热量,也不向周围放出热量 答案:B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课《水结冰了》的教学,我力求使学生理解水在低温下结冰的科学概念,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态度。回顾整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和不足。 亮点方面,我通过实验演示了水结冰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温度下降时水状态的变化,有效地达到了科学概念目标。同时,我鼓励学生自己观察并记录变化,锻炼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此外,通过比较水和冰的异同,学生对两种物质状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然而,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首先,部分学生对于水结冰过程中释放热量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可能需要更多的实例来解释。其次,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在观察和记录过程中略显匆忙,可能影响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针对以上不足,我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一是可以在课前准备更多的实例和动画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水结冰时释放热量的现象;二是在实验环节,可以适当延长观察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细致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