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科学 三上 1.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教案(表格式+教学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 科学 三上 1.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教案(表格式+教学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2-02 10:09:19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发展思维。 3.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科学态度目标: 1.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2.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知道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难点 1.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发展思维。 2.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橡皮泥、圆头剪刀、白纸、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湿衣服晒干,水变成了水蒸气;冰块化了,冰变成水;屋顶结冰,水变成了冰。 2.出示记录表格。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出示答案并小结:水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态变了,但它本质没变。 【设计意图】 借助常见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复习回顾水的三态变化,考查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由此与接下来的捏橡皮泥和折纸活动对比,归纳总结共性。 二、探索新知 1.教师出示图片,抛出总的问题:你注意过图中这类变化吗? 它们的变化与水的变化是不是相同呢? 2.教师布置任务一:橡皮泥创意秀 ①设计自己想要捏制的物品。 ②将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的物品。 ③试着把橡皮泥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教师播放视频——橡皮泥制作示范。 学生观看视频参考方法,按任务说明完成橡皮泥制作。 3.教师出示表格并提问:橡皮泥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学生结合动手体验和观察回答。 教师出示答案并小结:橡皮泥可以变成不同的形态,但依然是橡皮泥。 4.教师布置任务二:折纸创意秀 ①构思想要把纸折成什么。 ②将纸折叠成不同的形状。 ③再把纸撕一撕观察变化。 教师播放视频——折纸制作示范。 学生观看视频参考方法,按任务说明完成折纸制作。 5.教师出示表格并提问:纸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学生结合动手体验和观察回答。 教师出示答案并小结:纸经过折叠、撕扯后,形态变了,但依然是纸。 6.教师出示水的三态变化示意图。 教师出示三组变化的表格并提问:比较水、橡皮泥和纸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表格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物质的形态变了,但还是原来的物质。 【设计意图】 提出聚焦部分问题后,带着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接下去的探索活动。学生在探索研讨中理解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然后对比橡皮泥、水、纸变化的相同处,发现物质的大小、形状等特征的改变不影响物质的本质变化。 7.教师提问:找一找,生活中有类似的变化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补充举例:被捏扁的易拉罐、被折断的筷子、破碎的玻璃等。 8.教师谈话: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观察它的变化。 播放视频——瘪的乒乓球。 教师提问:为什么瘪了的乒乓球能够恢复原状?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乒乓球内的气体遇热膨胀, 瘪的部分体积增大。 【设计意图】 该环节为拓展内容,聚焦于生活应用。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观察 和认识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另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科学原理去解释一些现象。
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 学生交流并回顾。 教师总结: 水、橡皮泥和纸三组现象告诉我们:虽然它们的形态发生了改变,但是本质没有变,组成成分未发生改变。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提问互动的形式,学生回顾并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填空题:用橡皮泥做各种东西,橡皮泥的_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 答案:形状和大小 2.判断题:纸折成了飞机,虽然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纸还是原来的纸。( ) 答案:√ 3.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与水的变化不同的是( )。 A.红纸剪成窗花 B.泥土烧成瓷器 C.冰块制成冰雕 答案:B
教学反思 本节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状态变化而组成成分不变的科学概念,并培养他们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亮点在于,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和互动讨论,学生积极参与,对橡皮泥、纸的物理变化有了直观的认识。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文字、图表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锻炼了他们的描述和分析能力。 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不足。部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缺乏深入思考,过于依赖教师的引导。此外,对于如何将所学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有待加强。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在教学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共22张PPT)
教科科学三年级上册
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一单元 水
学习目标
1.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发展思维。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3.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橡皮泥、圆头剪刀、白纸、学生活动手册。
复习回顾
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湿衣服晒干
冰块化了
屋顶结冰
水→水蒸气
冰→水
水→冰
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我们做了什么 它们的变化 还是原来的物质吗

我们做了什么 它们的变化 还是原来的物质吗
水 加热、放冰箱等 水的三态变化 是
水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态变了,但它本质没变。
探索
你注意过图中这类变化吗?
它们的变化与水的变化是不是相同呢?
橡皮泥创意秀
任务说明:
①设计自己想要捏制的物品。
②将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的物品。
③试着把橡皮泥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橡皮泥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我们做了什么 它们的变化 还是原来的物质吗
橡皮泥
我们做了什么 它们的变化 还是原来的物质吗
橡皮泥 用手捏、刮等 形状、大小等改变 是
橡皮泥可以变成不同的形态,但依然是橡皮泥。
折纸创意秀
任务说明:
①构思想要把纸折成什么。
②将纸折叠成不同的形状。
③再把纸撕一撕观察变化。
纸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我们做了什么 它们的变化 还是原来的物质吗

我们做了什么 它们的变化 还是原来的物质吗
纸 用手折、用刀剪等 形状、大小等改变 是
纸经过折叠、撕扯后,形态变了,但依然是纸。
水的三态变化

(液态)
水蒸气
(气态)

(固态)
受热蒸发
遇冷液化
受热升华
遇冷凝华
0℃以下凝固
0℃以上融化
比较水、橡皮泥和纸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做了什么 它们的变化 还是原来的物质吗
纸 用手折、用刀剪等 形状、大小等改变 是
橡皮泥 用手捏、刮等 形状、大小等改变 是
水 加热、放冰箱等 水的三态变化 是
物质的形态变了,但还是原来的物质。。
找一找,生活中有类似的变化吗?
被捏扁的易拉罐
被折断的筷子
破碎的玻璃
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观察它的变化。
为什么瘪了的乒乓球能够恢复原状?
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乒乓球内的气体遇热膨胀,
瘪的部分体积增大。
课堂总结
水的三态变化
捏橡皮泥
虽状态改变,
但物质组成成分未变。
折纸
小试牛刀
用橡皮泥做各种东西,橡皮泥的_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
形状和大小
小试牛刀
纸折成了飞机,虽然形状发生了变化,
但是纸还是原来的纸。( )

小试牛刀
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与水的变化不同的是( )。
A.红纸剪成窗花
B.泥土烧成瓷器
C.冰块制成冰雕
B
本课结束,及时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