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下科学§3.3化学方程式(1)教学设计
课题 3.3化学方程式(1)…质量守恒定律 单元 三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下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为浙教版八下第三章第3节《化学方程式》的第1课时。《化学方程式》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本课时主要通过探究活动,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理论准备,是第3节的教学基础,教材先是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使学生知道质量守恒定律及原因,并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的现象。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学会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科学思维: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培养分析及推理能力;探究实践:通过探究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态度责任:树立实验研究及合作学习的意识,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难点 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发光、发热的变化都可以叫燃烧。( ) (2)物质只要满足将温度升高到着火点之上或与氧气接触这两个条件中的一个,就可以燃烧。( ) (3)能发生缓慢氧化的物质,都能发生自燃。( ) (4)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 (5)所有物质着火后,都可用水来灭火。( )2、下列现象中化学能转化成了什么能? (1)生石灰(CaO)放入水中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熟石灰[Ca(OH)2],并使水温升高:___________。 (2)点燃爆竹,爆竹腾空而起: _________________。 (3)用干电池给小灯泡供电:_______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存在着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那么,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我们知道,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铁生锈属于缓慢的氧化反应,它们都属于化学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减少还是增加? 思考讨论: 我们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反应前后试管的总质量会如何变化?如果把反应生成的氧气收集起来,加上氧气的质量,总质量又会如何变化?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如何变化? 作出猜设计实验: 1)思路: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称量-得出结论 2)器材与药品: 酒精灯、托盘天平、锥形瓶、带铁丝橡皮塞、带滴管的橡皮塞、沙子; 白磷、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想: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不变。 探究活动:实验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 如图所示装置,将锥形瓶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将瓶塞上的铁丝在酒精灯上烧红后,接触引燃白磷,并立即塞紧瓶塞。待反应结束冷却后,重新放在天平托盘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参考:实验讨论:1)锥形瓶内铺一层细沙,其目的是什么? 参考: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匀而炸裂2)气球的变化情况怎样? 参考:先胀大,后变瘪3)气球的作用是什么?参考:保持平衡压强,防止橡皮塞被冲开;防止瓶内物质外逸。4)气球先变大后变小的原因:参考:开始红磷燃烧放热,使瓶内的压强增大,故气球膨胀;后来由于燃烧消耗了氧气,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降低,故气球变小。实验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如图所示装置,将锥形瓶置于天平托盘上,用砝码平衡,然后把滴管内的溶液滴入瓶内,使两种溶液混合,观察现象。再将锥形瓶放回天平托盘上,观察是否平衡。 参考:归纳与分析:新知讲解: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讨论交流:仔细观察,然后填表: 参考:2、质量守恒的原因: 1)化学反应的实质: 一定条件下,分子分裂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没有改变,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思考交流:已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钠+盐酸 →氯化钠+水+二氧化碳,说一说,为什么如图所示的反应中,反应后天平不再保持平衡?本实验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吗? (附视频)分析与说明:碳酸钠粉末与盐反应后,生成的气体逸出到空气中,导致称量时总质量减小。 本实验也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但应设法使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以防止生成物的气体逸出。 同理,有气体参与反应的实验也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质量守恒时,体积不一定守恒; 2)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一切化学反应都符合该定律; 3)质量总和不包括反应物过量部分的质量及不参加反应的杂质的质量; 4)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实验。 5)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二、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1、质量守恒定律的主要应用: (1)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 (2)推断反应物或生物成的化学式;
(3)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4)进行各物质的质量的计算。 2、质量守恒定律的主要应用举例: 例题1、如图所示是磷与氧气反应前后的微观模型图(●表示磷原子,○表示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虚线框中的微观模型应该是( A ) 例题2、已知化学反应:2N2H4+N2O4=3X+4H2O。则X的化学式( B ) A.NO B.N2 C.NH3 D.O2 例题3、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B ) A. 若5g CO与2g O2混合点燃,则生成的CO2的质量一定是7g
B. 5g 硫和5g 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10g
C.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D. 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例题4、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化学反应,并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x的值为9 B. 该反应中氧气与水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5
C. 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 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1 根据已学知识,讨论能量变化,自然想到:质量是否有变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来验证质量是否变化通过思路、实验器材与药品等来进行设计并付诸行动通过两个典型的实验来得出直接的结论:质量守恒并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变化中的变化与不变通过变与不变的讨论,来说明质量守恒的实质:原子种类与数目不变同时也促进对化学变化的实质的理解突破了难点突出了重点学法指导质量守恒的应用应用部分的例题讲解,若时间不够,可另安排时间,由于时间关系,主要在作业及作业辅导中巩固
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D )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 B.镁条燃烧时,固体物质的质量会增加C.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会变重 D.打开盛装酒精的瓶盖,酒精的质量会变小2、下列事实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C)A. 化学反应中常伴随能量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B. 10gNaCl溶解在90g水中,形成100gNaCl溶液C. 一定量的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后,质量变大D. 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200mL3、某含碳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下列对该有机物的推断正确的是( A )A. 一定含有碳、氢、硫元素 B. 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C. 只含有碳、氢元素 D. 一定含有碳、氢、氧,可能含有硫元素4、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可分C. 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单质 D. 图示中共有四种分子5、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XYZQ反应前质量/g82205反应后质量/g待测108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反应后X的质量为6g B.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Y
C. 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是1:3 D. 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1、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组成反应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组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而物质的分子数和物态可能改变。 (1)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一切化学反应都符合该定律。 (2)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不包括反应物过量部分的质量及不参加反应的杂质的质量。 (3)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实验。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下§3.3化学方程式(1)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质量守恒定律;
2、学会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一、知识点梳理:
阅读教材第88~9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在化学反应中, 。
2、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组成反应物分子的原子 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3、以磷和氧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加以分析:
即反应物的原子种类和总数 生成物的原子种类和总数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和 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而物质的 和物态可能改变。
二、例题讲解
例题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
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 B.镁条燃烧时,固体物质的质量会增加
C.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会变重 D.打开盛装酒精的瓶盖,酒精的质量会变小
例题2、下列事实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化学反应中常伴随能量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B. 10gNaCl溶解在90g水中,形成100gNaCl溶液
C. 一定量的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后,质量变大
D. 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200mL
例题3、某含碳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下列对该有机物的推断正确的是( )
A. 一定含有碳、氢、硫元素 B. 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 只含有碳、氢元素 D. 一定含有碳、氢、氧,可能含有硫元素
例题4、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可分
C. 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单质 D. 图示中共有四种分子
例题5、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8 2 20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0 8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X的质量为6g B.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Y
C. 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是1:3 D. 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
三、随堂练习:
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10 g冰受热熔化为 10 g水
B.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D.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B. 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种类、质量均不变
C. 该反应生成了两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 D. 该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8:9
3、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可以将铜丝换成木炭
C. 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
D.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
4、现有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A. 5:1 B. 4:1 C. 2:1 D. 1:1
5、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酸,它不仅能与活泼金属发生反应,也能与许多不活泼金属发生反应.其中金属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X↑+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 NO2 B. NO C. N2O D. N2O4
6、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 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O2 B.CO C.CO2 D.H2
7、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原子的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分子的种类 ⑤元素的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⑦物质的种类
A.①②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⑤⑦ D.③④⑥⑦
8、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将 6 g木炭放在装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1)从以上数据说明,三次实验中第____次恰好完全反应;
(2)第____次实验碳有剩余,剩余______g;
(3)第____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____g。
四、课后练习:
1、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若5g CO与2g O2混合点燃,则生成的CO2的质量一定是7g
B. 5g 硫和5g 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10g
C.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D. 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3、甲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其中方框中需要补充的是( )
4、充分加热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留下残余固体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a-b)克 B.(a-b-c)克 C.(a+b-c)克 D.(a-b+c)克
5、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x的值是7
6、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瓶中,AgNO3见光分解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SO2 B.NH3 C.N2 D.NO2
7、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12 g 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 g C和2 g 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
A.8 g B.18 g C.28 g D.30 g
8、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8 1 36 10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0 0 31
反应后,甲的“待测”值应为 ( )
A.10 B.8 C.4 D.0
9、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元素化合价 ⑥原子质量 ⑦物质的总质量 ⑧元素种类
A.①②⑥⑦ B.①⑥⑦⑧ C.①② D.⑦⑧
10、为快速降低空气污染物SO2的含量,环保部门用飞机在空中喷洒X粉末,该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是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 ( )
A.CaCO3 B.Na2CO3 C.H2O D.CaO
11、在化学方程式aC2H6+bO2 点燃mCO2+nH2O中,各化学式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2m=a B.m=a C.3n=a D.2b=2m+n
12、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c是反应物 B.d一定是催化剂 C.X=2.0 g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13、质量守恒是所有化学反应都必须遵守的定律。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步骤如下:①按如图方式将椎形瓶置于天平托盘上,调节天平平衡;②取下锥形瓶,然后使稀盐酸和大理石粉末充分接触;③充分反应后,将锥形瓶放回左盘,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1)步骤②中使稀盐酸和大理石粉末充分接触,其操作是 ;
(2)步骤③中发现天平不平衡,导致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关于上述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使用气球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物从密封系统中逸出
B.若大理石粉末质量不足,则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天平不平衡,是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改变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4、如图的装置中,当两种溶液发生反应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CO2↑+H2O),天平不再保持平衡,指针向右偏转。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要使天平在反应后仍然保持平衡,一定要设计反应在 装置中进行。
1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小刘、小李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0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刘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下图A所示,小李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下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①查资料得到这两个实验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刘的实验:CuSO4+2NaOH=Cu(OH)2↓+ Na2SO4 小李的实验:aCO3+2HCl=CaCl2+H2O+CO2↑
②实验完毕后,使用A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而使用B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3)实验讨论:
①小刘认为:在化学反应前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②小李认为:在化学反应前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③你认为 的结论正确,导致另一个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
④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原因 。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重新组合
3、 4 4 10 10 14 14 =
4、种类 数目 分子数
二、例题讲解:
例题1、D
解析:A、蜡烛燃烧时变短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 B、镁带燃烧时,固体物质的质量会增加,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错误; C、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变重,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选项错误;D、打开盛装酒精的瓶盖,酒精的质量会变小,是因为酒精具有挥发性,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选项正确,故D符合题意。
例题2、C
解析:A.化学反应中常伴随能量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正确;B.10gNaCl溶解在90g水中,形成100gNaCl溶液,这是物理变化,不宜用质量守恒来解释,不正确;C. 一定量的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后,生成氧化铜,质量变大,正确;D.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200mL,这是因为分子存在间隙,物理变化,不宜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C符合题意。
例题3、A
解析:含碳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硫,即生成物中的元素种类:氧、碳、氢、硫;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种类在反应前后不变,所以反应物中也应该是这几种元素:氧、碳、硫、氢;而氧气中有氧元素,含碳化合物中有碳元素,故可确定氢元素和硫元素也来自含碳化合物,即可确定含碳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硫元素。但不能确定是否有氧元素。故A符合题意。
例题4、D
解析:A.由图示可知有新生物生成是化学反应,所以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A不正确;B.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B不正确;C. 该反应有反应物是单质和化合物,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没有单质,C不正确;D.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两种,且都是分子构成的,共有四种分子,D正确;故D符合题意。
例题5、C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后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Z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Y、Q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Z的质量减少(反应了)20g-8g=12g,Y的质量增加(生成了)8g,Q的质量增加(生成了)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推断X是反应物,X质量减少(反应了)8g+8g-12g=4g,所以X反应后的质量为8g-4g=4g。A、B、D都不正确。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为4g:12g=1:3,故C符合题意。
三、随堂练习:
1、D 2、C 3、C 4、A 5、B 6、A 7、A 8、三;一;1.5;二;10
四、课后练习:
1、B 2、A 3、D 4、C 5、A 6、D 7、B 8、C 9、B 10、A
11、C 12、D
13、(1)将气球中的大理石物末倒入锥形瓶中(2)气球受到浮力(或装置漏气)(3)A
14、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使剩余物质的质量比原物质质量减小 密闭
15、③ 小刘 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了 ④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29张PPT)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3节 化学方程式(1)
---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学会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
的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科学思维: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培养分析及推理
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探究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
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步骤与方法;
态度责任:树立实验研究及合作学习的意识,形成严谨求实的
科学态度。
复习巩固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发光、发热的变化都可以叫燃烧。( )
(2)物质只要满足将温度升高到着火点之上或与氧气接触这两个条件中的一个,就可以燃烧。( )
(3)能发生缓慢氧化的物质,都能发生自燃。( )
(4)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
(5)所有物质着火后,都可用水来灭火。( )
2、下列现象中化学能转化成了什么能?
(1)生石灰(CaO)放入水中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熟石灰[Ca(OH)2],并使水温升高:___________。
(2)点燃爆竹,爆竹腾空而起: _________________。
(3)用干电池给小灯泡供电:_________________。
√
×
×
×
×
化学能→热能
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化学能→电能、热能、光能
新知导入
笨重的木头燃烧后,
留下一点轻飘飘的灰烬。
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存在着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那么,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我们知道,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铁生锈属于缓慢的氧化反应,它们都属于化学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减少还是增加?
铁钉生锈后,质量变大了。
思考讨论
我们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反应前后试管的总质量会如何变化?如果把反应生成的氧气收集起来,加上氧气的质量,总质量又会如何变化?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可能增加了
可能减少了
还可能……
可能不变吧!
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
1)思路:
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称量-得出结论
2)器材与药品:
酒精灯、托盘天平、锥形瓶、带铁丝橡皮塞、带滴管的橡皮塞、沙子;
白磷、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如何变化?
作出猜想: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不变。
探究活动
实验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
如图所示装置,将锥形瓶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将瓶塞上的铁丝在酒精灯上烧红后,接触引燃白磷,并立即塞紧瓶塞。待反应结束冷却后,重新放在天平托盘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名称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
结论
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气球变大;冷却后,气球回缩变小
天平仍然平衡
实验讨论
1)锥形瓶内铺一层细沙,其目的是什么?
2)气球的变化情况怎样?
3)气球的作用是什么?
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先胀大,后变瘪
保持平衡压强,防止橡皮塞被冲开;防止瓶内物质外逸。
4)气球先变大后变小的原因:
开始红磷燃烧放热,使瓶内的压强增大,故气球膨胀;后来由于燃烧消耗了氧气,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降低,故气球变小。
探究活动
实验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如图所示装置,将锥形瓶置于天平托盘上,用砝码平衡,然后把滴管内的溶液滴入瓶内,使两种溶液混合,观察现象。再将锥形瓶放回天平托盘上,观察是否平衡。
氢氧化钠+硫酸铜 氢氧化铜+硫酸钠
实验名称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
实验现象
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
结论
出现蓝色沉淀
天平仍然平衡
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分析归纳
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M1 = M2
硫酸铜 + 氢氧化钠 → 硫酸钠 + 氢氧化铜
M1 = M2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新知讲解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讨论交流
仔细观察,然后填表:
反应前 反应后
原子(元素)种类数
磷原子总数
氧原子总数
原子总数
4
10
14
2
4
10
14
2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不变;而分子的种类变化。
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新知讲解
2、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
1)化学反应的实质:
一定条件下,分子分裂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没有改变,则原子的总质量没有变化,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思考交流
已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钠+盐酸 →氯化钠+水+二氧化碳,说一说,为什么如图所示的反应中,反应后天平不再保持平衡?本实验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吗?
碳酸钠粉末与盐反应后,生成的气体逸出到空气中,导致称量时总质量减小。
本实验也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但应设法使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以防止生成物的气体逸出。
同理,有气体参与反应的实验也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点击图片可播放)
新知讲解
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质量守恒时,体积不一定守恒;
2)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一切化学反应都符合该定律;
3)质量总和不包括反应物过量部分的质量及不参加反应的杂质的质量;
4)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实验。
5)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
新知讲解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1、质量守恒定律的主要应用:
(1)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
(2)推断反应物或生物成的化学式;
(3)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4)进行各物质的质量的计算。
新知讲解
2、质量守恒定律的主要应用举例:
例题1、如图所示是磷与氧气反应前后的微观模型图(●表示磷原子,
○表示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虚线框中的微观模型应
该是( )
A. B. C. D.
例题2、已知化学反应:2N2H4+N2O4=3X+4H2O。则X的化学式( )
A.NO B.N2 C.NH3 D.O2
B
A
新知讲解
例题3、
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若5g CO与2g O2混合点燃,则生成的CO2的质量一定是7g
B. 5g 硫和5g 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10g
C.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D. 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
例题4、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化学反应,并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值为9
B. 该反应中氧气与水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5
C. 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 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1
新知讲解
D
随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
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
B.镁条燃烧时,固体物质的质量会增加
C.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会变重
D.打开盛装酒精的瓶盖,酒精的质量会变小
D
随堂练习
2、下列事实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化学反应中常伴随能量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B. 10gNaCl溶解在90g水中,形成100gNaCl溶液
C. 一定量的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后,质量变大
D. 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200mL
C
随堂练习
3、某含碳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下列对该有机物的推断正确的是( )
A. 一定含有碳、氢、硫元素
B. 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 只含有碳、氢元素
D. 一定含有碳、氢、氧,可能含有硫元素
A
随堂练习
4、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可分
C. 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单质
D. 图示中共有四种分子
D
随堂练习
5、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X的质量为6g
B.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Y
C. 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是1:3
D. 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
C
课堂总结
1、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组成反应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组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而物质的分子数和物态可能改变。
(1)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一切化学反应都符合该定律。
(2)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不包括反应物过量部分的质量及不参加反应的杂质的质量。
(3)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实验。
3.3 化学方程式(1)
……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预习“化学方程式”相关内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