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01 18:4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核心素养: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结合案例理解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
2.结合案例,理解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区域认知)
3.结合案例,理解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影响。(综合思维)
课前检测: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
(1)说出图示区域的过渡性特征。
无定河因流量不定、深浅不定等而得名。
(2)从气候的角度,说明无定河名称的由来。
(3)指出图示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列举3项其综合治理的措施。
答案:(1)气候上是半湿润气候向半干旱气候过渡;地形上是陕北黄土高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农业生产是由种植业为主向畜牧业为主过渡。
(2)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夏季多暴雨。
(3)
主要环境问题:南部水土流失、北部土地荒漠化。措施:水土流失应对措施有打坝淤地、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采用喷灌、滴灌等灌溉技术。荒漠化应对措施有、控制人口增长、设置草方格沙障、建立防护林等。
导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一些产业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已成为经济发展的趋势。中西部地区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充分把握产业转移的机遇,力争快速提高本地区的经济水平。我国区域经济形成了明显的东、中、西部梯度差异格局,为产业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梯度转移提供了可能。为了能引入大规模的资本和企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跨越式升级,广大中西部地区围绕承接产业转移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自主学习:
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概念和目的
(1)概念:指某些国家或地区将一部分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是产业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
(2)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三大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具体影响
要素约束因素 是产业跨区域转移的重要原因。倘若要素供给状况恶化,使得生产成本增加,生存压力加重,企业不得不向生产要素供给较好的地区转移;再有就是经营环境欠佳,一部分生产难以为继的企业将被迫向外转移
市场因素 一些企业发展到拥有较强实力,具备对外扩张的能力后,会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追求效益最大化,通过产业转移扩大生产规模,占领新兴市场,谋取更佳效益
政策因素 政府对产业转移进行引导、控制和监管,借助规划、调控、财税等策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
(2)产业转移受制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企业迁移前后的生产成本和综合效益,受到生产要素、地理位置、市场环境、政府政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1.产业转移的顺序
产业转移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过渡到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2.第二次大战后,全球三次大的产业转移
第一次产业转移 第二次产业转移 第三次产业转移
时间 20世纪50~60年代 20世纪60~80年代 20世纪80~90年代
原因 美国在确立全球经济和科技领先地位后,重点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科技革命推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加速产业升级,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推动产业升级
方向 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欧洲、日本转移 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亚、拉丁美洲等地转移 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及一部分低端制造业向东盟及我国东部沿海转移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产业的影响
有利于新兴产业的扩散。
2.对产业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影响
(1)对产业转出地
有利影响 腾出发展空间,凝聚创新力量,促进产业升级;减少资源消耗,缓解环境压力,改善民生质量;加速高科技和新型产业的开发
不利影响 减少传统的劳动就业人口,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
(2)对产业转入地
有利影响 推动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改善和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税收;扩大就业机会,增强发展活力;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不利影响 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占用农业用地
3.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有利于形成高效益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合作探究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自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支持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百万人就业战略”以来,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抢抓机遇,率先实施纺织服装城规划。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南疆首个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下一步要继续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主攻方向,努力打造创新驱动、绿色引领、开放共享的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新格局。
学生讨论:
问题1 (地理实践力)结合纺织企业的生产过程,判断库尔勒纺织服装城接纳的企业主要属于哪种产业类型?
提示:主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问题2 (区域认知)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的许多企业到新疆库尔勒投资办厂,主要看重的库尔勒地区的优势条件是什么?
提示:优惠的政策、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问题3 (综合思维)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提示:要素约束、市场和政策等因素。
教师总结:
1.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
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利润,利润与生产成本、市场份额有直接关系,如下图所示: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要素约束、市场、政策是影响产业转移的三大主要因素。在现实中,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要素的约束因素
(2)市场因素
―→―→
(3)政策因素
课后提升:分析产业转移区位因素的思路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是:
同步练习:
20世纪末,德国某知名运动品牌停止了在德国本土制鞋,将工厂转移至亚洲。目前,它在亚洲的雇佣工人数大约为100万,和过去相比,生产成本日渐提高。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兴起,该公司又在本国南部的安斯巴赫建立了新型“速度工厂”,用机器人制鞋,产量迅速提高。据报道,该公司计划在美国建立第二家“速度工厂”,并酝酿在英国和法国建厂。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末,该公司将制鞋厂从德国转移至亚洲的主要原因是亚洲 (  )
A.原材料充足        B.市场广阔
C.技术水平高 D.劳动力丰富而廉价
(2)促使该公司在本国及欧美国家建立“速度工厂”的主要原因是 (  )
A.亚洲原材料枯竭 B.国际市场需求减小
C.发达国家技术力量雄厚 D.制鞋企业竞争加剧
(1)D (2)C 
教师解答:
[第(1)题,制鞋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从德国转移至亚洲主要是由于亚洲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第(2)题,随着机器人生产代替人工生产,该工业不再需要大量且廉价的劳动力,转而需要先进的技术来制造适当的机器人。]
合作探究二: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下图为20世纪下半叶东亚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对象国(地区)的变化。
学生讨论:
问题1 (综合思维)上图中20世纪下半叶东亚地区产业转移属于哪种产业类型?
提示:劳动密集型产业。
问题2 (区域认知)上图中该类产业转移的地区特点是什么?
提示:由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问题3 (综合思维)从产业类型看,产业转移的一般顺序是什么?
提示:一般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再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教师总结: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1.从产业转移的类型来看,资源密集型工业由接近能源地和原料产地,向市场和交通优越地转移,如钢铁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一般转移到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较低的地区。严重污染工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
2.从产业转移的顺序来看,一般是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再转移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3.从生产要素的流动规律来看,由发达地区流入到欠发达地区的主要是资金和技术;由欠发达地区流入到发达地区的一般是劳动力和原料。
同步练习;
纺织和服装工业在全球分布广泛,生产和销售的全球化程度高。根据下表材料,完成(1)~(2)题。
每小时工人工资 国家
20美元以上 日本、丹麦、瑞士、比利时
14~18美元 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以色列
2美元以下 捷克、埃及、匈牙利、印度、叙利亚、巴西、巴基斯坦、墨西哥、印度尼西亚
(1)纺织和服装工业的跨国生产一般先向哪一类邻近国家转移(  )
A.资源丰富    B.市场广阔
C.劳动力成本低 D.劳动力成本高
(2)依据表中资料判断,美国、德国的纺织、服装业应分别先向哪一国转移(  )
A.墨西哥、捷克 B.日本、印度尼西亚
C.加拿大、丹麦 D.印度、比利时
(1)C (2)A 
教师解答:
[第(1)题,纺织业和服装工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应布局在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故C项正确。第(2)题,根据表格中每小时工人工资可知,美国、德国的纺织、服装业应转移到工人工资低的国家;美国靠近墨西哥,德国临近捷克,所以美国、德国的纺织、服装业应分别先向墨西哥和捷克转移,故A项正确。]
合作探究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我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合作不断加深。同时,东南亚地区凭借相对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人口消费红利、宽松的政策环境以及稳定的经济增长等多方面的优势,吸引外商投资。
学生讨论:
问题1 (区域认知)目前,我国向东南亚各国转移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给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带来哪些有利影响?
提示:缓解了就业压力,带动了所在国家的经济发展。
问题2 (综合思维)产业转移对“一带一路”南亚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有何影响?
提示:有利于加快其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
问题3 (综合思维)产业转移对转入地区环境可能造成什么影响?
提示: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占用农业用地。
教师总结:
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转出地和产业转入地在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改变。具体分析如下:
同步训练:
读河北“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回答(1)~(2)题。
(1)“环京新城”吸引“珠三角”地区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
A.“环京新城”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较低
B.“环京新城”科技力量雄厚
C.两地原有工业企业类型相同
D.两地之间交通便利
(2)“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将 (  )
A.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B.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使环渤海地区由城镇化带动工业化
D.利于两地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业压力
(1)A (2)B 
教师解答:
[第(1)题,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市场、内部交易成本等,“珠三角”地区由于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升级等因素,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因此企业向生产成本更低的“环京新城”转移。第(2)题,“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转入将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从而带动城市发展;缓解环渤海地区就业压力;产业转出为“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
课后练习:
2018年10月19日,第十五届中国沈阳韩国周开幕。本届韩国周紧紧围绕“搭建创业创新平台、促进中韩新产业交流合作”这一主题,精心策划了“中韩青年创业创新论坛”“中韩新兴产业交流项目对接会”等一系列经贸交流活动。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箭头表示国际产业转移中生产要素的流动,从区际关系判断伴随着箭头①而流动的主要是 (  )
A.资金、技术、信息    B.劳力、市场、土地
C.原料、能源、政策 D.运输、水源、污染
2.韩国将部分汽车工业转移到我国沈阳等地,主要原因有 (  )
①充分利用当地资金 ②充分利用当地较为便宜的土地
③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 ④传播新技术、新工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读全球某产业转移路径及趋势图,完成3~4题。
3.该图反映的某产业最有可能是(  )
A.煤炭工业 B.汽车生产研发业
C.宇航业 D.服装加工业
4.我国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正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主要原因是(  )
A.环境优美 B.劳动力成本低
C.资金丰富 D.市场环境好
新疆在承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上将努力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目前,新疆出口的家具主要销往中亚,并在中亚建设了家具加工厂和物流中心。据材料完成5~6题。
5.新疆家具企业在中亚建加工厂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料 B.市场
C.劳动力 D.技术
6.在中亚建家具加工厂对当地的有利影响有(  )
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④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⑤提高科技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1.A 2.C [第1题,箭头①表示韩国企业向沈阳投资,其生产要素是资金、技术、信息。第2题,发达国家将汽车产业转移到我国主要是因为我国具有市场广阔、地价较低等优势条件。]
3.D 4.B [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读全球某产业转移路径及趋势图可知,该图反映的某产业最有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服装加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第4题,我国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的人口数量较多,且这些区域的经济较为落后,劳动力比较廉价。]
5.B 6.A [第5题,从材料中可知,目前,新疆出口的家具主要销往中亚,说明中亚有很大的消费市场,新疆在中亚建家具加工厂和物流中心是为了占领市场。第6题,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有利影响包括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会使得转入地的生态环境变差;家具厂是市场密集型产业,不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不能提高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