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王秀文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邮件
单位
邹城市第二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作者选取了独特的视角,将一些群居性动物的行为和人类行为进行比较,描述了它们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高度组织性,对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动物本能的观点进行了反思,也对人类盲目自大、 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作出了警示。本文观点确实,论证严谨,文笔生动,语言幽默,兼有理趣和情趣。所以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以及风趣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兴趣,培养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
二、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接受的教育是多学科综合性的,更有一些科学爱好者,在某些方面既迷且专,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对学习这篇文章有极大的帮助。但这是一篇科技论文,加上语言的欧化风格,所以不太好懂。引导学生对课文细节的梳理,指导学生重点品味这篇演讲的语言,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文化的魅力,另一面也让他们从中得到科学美感的陶冶。
三、教学目标
1、?理清写作思路,归纳文中观点。
2、?体会对比手法,品味文章语言。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教学中,主要使用互联网、word、PPT、电影视频、QQ等技术。
一.课前。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生物个体行动和集体行动的图片,目的引导他们在两者对比中发现“很多生物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的现象,为后面理解“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做铺垫。
二.课中。
整体感知:①小组交流,选择代表利用PPT展示自主学习成果。②利用excel或word制作表格,筛选文本信息,填写文中写了生物的哪些单独行动和集体行动,并概括各自的特点。③教师播放《蚂蚁建造巢穴》视频片段,通过更为直观的展示,深化学生对生物集体行动的理解。
合作探究:巧用word软件,展示课文的1-2和11-13段,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利于文本阅读的即时生成。
归纳整合:运用word,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语言鉴赏: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成果,更好地呈现学生对品味语言方法的掌握是否规范。
三.课下
自读《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结合自己对生活、生命的理解,完成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读后感,上传至班级QQ群。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自主学习
?
布置预习任务
?
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生物个体行动和集体行动的图片,制作PPT
互联网(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PPT
导入
?
用“作者演讲的图片”PPT导入,引出《细胞生命的礼赞》这部书的畅销情节,激发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兴趣。
?
注意倾听和记录
?
?
整体感知
组织学生小组展示,适时点拨补充;
播放《蚂蚁建造巢穴》视频片段;
小组交流,选代表利用PPT展示预习成果;制作表格,呈现生物的行动特点
?
?
?
多媒体一体机、彩色投影仪
?
?
合作探究
巧用word软件,展示课文的1-2和11-13段,组织学生分研讨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生交流讨论,用投影仪展示个人认识和成果。
?
?
?
PPT投影仪
归纳整合
启发学生在理解文意,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运用word,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
?
投影仪
语言鉴赏
利用PPT给学生展示范例,让他们把握品味语言的方法
学生阅读文本,把找到的句子分析利用投影仪呈现
?
课后作业
自读《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结合自己对生活、生命的理解,完成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读后感,上传至班级QQ群
?
完成作业,上传至班级QQ群自由交流,相互评价。
?
?
QQ群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
1.教学设计由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逐步深入课文,有利于学生较好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真正做到了深度阅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从课前利用互联网搜集图片,到课堂PPT演示,再到视频片段的播放,最后到qq群提交作业,互相评价。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作用,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了良好的科学素养,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喊叫的过程。喊叫过程不仅是说出来,同时也是释放的过程。本堂课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相互交流和评价中,在填图图表和分析作者写作意图时,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
课件17张PPT。 刘易斯·托马斯细胞生命的礼赞学习目标1.理清写作思路,归纳文中观点。
2.体会对比手法,品味文章语言.鳟鱼 木屑 迄今 收讫 蜂窠 巢穴 纤维 纤绳 着魔 毗邻 乱窜 阈值 梗节 拱券 代金券 苜蓿 蚁冢 鲱鱼 胚细胞
整体感知 题目的主体是“生物的社会”,作者写了以下几种生物的哪些单独行动与集体行动,这些行动有什么特点?请阅读文本后分别概述。 文题第一个关键词是“作为”,请思考,“作为生物的社会”与“作为人的社会”有什么相同或不同?阅读1-3段、11-13段作答。行为有目的,行动协调性
互相交换信息,互相依赖,联系密切等
人类虽然比动物更具社会性,但是并没有真正联合起来合作探究 依据文本内容,探究一下
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对人类盲目自大而缺乏“联合智慧”做了检讨,呼吁人类社会的前进需要团结合作。表达了人在一定程度上,不一定比动物聪明又智慧,请珍爱生物、敬畏自然、善待生命的思想。归纳整合1-3人类社会与生物社会有很多共通之处(提出看法)
4-10生物的社会性(举例阐释)
11-13对人类的反思1、2段和11—13段重在写人类
3—10段重在写其他生物
科普文章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知识为题材,用文艺性笔调写成的文章。它兼有说明文和散文两种文体类型的特征和性质。
本文语言幽默风趣,表现出一个科普大家的睿智和哲思。试着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两句加以赏析。(抓重点词语和修辞手法分析)品味鉴赏1、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讽刺人类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真是有些为难。
2、?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恐怕离看电视也不远了吧!
3、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脚的神经节而已。
以“轻蔑”的口气评论一只“独行的蚂蚁”,强调它们个体智慧的微不足道。
4、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缉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以夸张的笔法,将人类的行为“原始化”,暗中与动物行为混同,意在说明两者之间的某些相似性。 在漫长的生物发展史上,人类是姗姗来迟的一个物种。人类虽然最终脱颖而出,主宰了这个世界,但我们人类不能妄自尊大,而应时时自我反省,还需要联合,需要团结,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智慧,不然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课堂小结课件6张PPT。生物
个体
集体
蚂蚁
没思想
思考、筹划、谋算、智慧(建造蚁丘、搬运食物)
白蚁
两三只衔起土粒木屑,但没有结果,什么也建造不起来
群体变大,智慧随之增加,有思维(建造拱券)
蜜蜂
属于蜂窠的一个部分(寻找花蜜)
营建蜂窠、分群
黏菌
彼此疏远,互不接触
聚集,接触,融合,繁衍下一代
鲱鱼
无
与其他鱼类挤在一起,动作协调
海鸟
无
做窝(相互依存、联系、同步活动)
1-3人类社会与生物社会有很多共通之处(提出看法)
4-10生物的社会性(举例阐释)
11-13对人类的反思
1、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讽刺人类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真是有些为难。
2、?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恐怕离看电视也不远了吧!
3、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脚的神经节而已。
以“轻蔑”的口气评论一只“独行的蚂蚁”,强调它们个体智慧的微不足道。
4、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缉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以夸张的笔法,将人类的行为“原始化”,暗中与动物行为混同,意在说明两者之间的某些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