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2024)七上6.4 线段的和差(课件+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2024)七上6.4 线段的和差(课件+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12-04 13:45:4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4 线段的和差
课题 6.4 线段的和差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上)
教材分析 线段的和差是几何初步知识中的重要内容。教材通常先引入线段的基本概念,再通过直观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差的含义。此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测量和计算,帮助他们掌握线段和差的求解方法。
核心素养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线段的和差关系推导和证明相关结论。 2.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他们能在图形中准确识别和构建线段的和差关系。 3.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熟练进行线段长度的计算和求解。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线段和差的概念,明确其与线段长度计算的关系。 2. 熟练掌握运用尺规作图进行线段的和与差的运算。 3. 学会运用线段和差的知识解决实际几何问题,计算线段长度。
教学重点 理解线段和差的概念,掌握线段和差的作图方法,能运用线段和差解决简单的几何计算问题。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线段和差中各线段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线段和差解决较为复杂的几何图形中的线段计算和推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导入 教师出示问题: 复习回顾: 直线l表示一条小河,点A,B表示两个村庄。在何处架桥才能使A村到B村的路程最短? 【解析】p点架桥A村到B村的路程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宾馆A出发去景点B,有A→C→B,A→D→B 两条道路。你有哪些方法判别哪条路更近?如果工具只有直尺和圆规呢? 复习回顾之前学习第六章第三节线段的长短比较内容。 先自主探究,再小组合作,分析。 巩固学习线段的长短比较的知识。 用比较哪条路更近,引出章节内容。
新知探究 探究一:引入概念 如图,已知线段a=1.5cm,b=2.5cm,c=4cm。 议一议,a,b,c三条线段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一般地,如果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和,那么这条线段就叫作另两条线段的和;如果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差,那么这条线段就叫作另两条线段的差。两条线段的和或差仍是一条线段。例如,在上一页图中,线段c是线段a与b的和,记作c=a+b;线段a是线段c与b的差,记作a=c-b。 作线段的和差: 如图,线段a>b,在直线上作线段AB=a,再在线段 AB的延长线上作线段BC=b,线段AC就是线段a与b的和,记作AC=a+b;如果在线段AB上作线段BD=b,那么线段AD就是线段a与b的差,记作AD=a-b. 【强调】: 注意1 两条线段的和差仍是线段,而不是指两条线段的长度差.两条线段的和差是图形,两条线段的长度差是数量,二者不要混淆。 注意2 如果AO=BO,那么点O不一定是线段AB的中点,必须有点O在线段AB上这一前提条件。 线段的中点: 1.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作线段的中点.若点O是线段AB的中点,则有AO=BO=AB;反之也成立,即若点O为线段AB上一点,且满足AO=BO=AB,那么点O为线段AB的中点。 2.线段的n等分点:若线段上的(n-1)个点把这条线段分成了n条相等的线段,则称这(n-1)个点为这条线段的n等分点. 3.点和线段的位置关系:点在线段上(包括端点)或点在线段外,也可以说成线段经过点或线段不经过点。 探究二:例题讲解 教材第173页: 做一做 如图,C是线段AB上的一点。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1)AC+CB=______ ; (2)AB-CB=______; (3)BC=______-AC。 解:由图可知: (1)AC+CB=AB; (2)AB-CB=AC; (3)BC=AB-AC. 例1 已知线段a,b。用直尺和圆规作图: (1)a+b; (2)b-a。 解:作法:(1)如图, ①作射线AD。 ②在射线AD上截取AB=a。 ③在射线BD上截取BC=b。 线段AC=AB+BC=a+b, 线段AC就是所求作的线段。 (2)如图, ①作线段AB=b。 ②在线段AB上截取AC=a。 线段BC=AB-AC=b-a,线段BC就是所求作的线段。 例2 如图,P 是线段 AB 的中点,点C,D 把线段 AB 三等分。已知线段CP的长为1.5cm,求线段AB的长。 分析:如果能得到线段AB与线段CP长度的比,就能求出线段AB的长。 解:因为P是线段AB的中点, 所以AP=BP=AB。 因为点C,D把线段AB三等分, 所以AC=CD=DB=AB。 因为AP-AC=CP, 所以AB-AB=CP,即CP=AB。 所以AB=6CP=6×1.5=9(cm)。 答:线段AB的长为9cm。 学生自学、互动。在具体学习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讨论,猜想,发现结论。 阅读实际例题,理解实际问题的解决 勾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节课的浓厚兴趣。通过例题的解决发现规律,提高学生归纳能力.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学生将学习几何图形。
课堂练习 【例1】下列关系与图中不符合的是( ) A.AB-CB=AD-BC B.AC+CD=AB-BD C.AB-CD=AC+BD D.AD-AC=CB-DB A【解析】A,由题图可知 AB-CB=AD-CD,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由题图可知AC+CD=AB-BD,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由题图可知AB-CD=AC+BD,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由题图可知AD-AC=CB-D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例2】如图,在线段AB上有CD两点,CD长度为1cm,AB长为整数,则以A,B,C,D四点中的任意两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之和不可能为( ) A.16cm B.2lcm C.22cm D.31cm B 【解析】由题意可得,以 A,B,C,D这四点中任意两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之和是AC+CD+DB +AD+CB+AB=(AC+CD+DB)+(AD+CB)+AB=AB+AB+CD+AB=3AB+CD所以以A,B,C,D四点中的任意两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之和为3的倍数多1,所以不可能为21cm.故选B. 【例3】已知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则下列等式中,一定能判断C是线段AB的中点的是( ) A.AC=BC B.BC=AB C.AB=2AC D.AC+BC=AB A【解析】A.因为AC=BC,所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点C可能在AB的延长线上,此时点C不是线段AB的中点,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点C可能在BA的延长线上,此时点C不B是线段AB的中点,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AC+CB=AB,所以点C在线段AB上,不能说明点C是线段AB的中点,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例4】如图,点C,D,E在线段AB上,且AC:CD=2:3,点E为CB的中点若DE=3cm,AB=30cm,则AE的长为( ) A.20cm B.18cm C.16cm D.14cm B【解析】因为AC:CD=2:3,所以可设AC=2xcm,CD=3xcm.因为DE=3cm,所以CE=CD+DE=(3x+3)cm.因为点E为CB的中点:所以BC=2CE=2(3x+3)=(6x+6)cm,所以AB=AC+ BC=2x+6x+6=(8x+6)cm.因为AB=30cm,所以8x+6=30,解得x=3,所以AE=AC+CE=5x+3=18cm.故选B. 【选做】5.A,B,C三个住宅区分别住有某公司职工30人、15人、10人,且这个住宅区在一条大道上(A,B,C三点共线),如图所示,已知AB=100米、BC=200米,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该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在此区间内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 ) A.点AC B.点B C.点A,B之间 D.点B,C之间 A【解析】①当设点4为停靠点时,所有人步行的路程之和为15×100+10×300=4500(米); ②当设点B为停靠点时,所有人步行的路程之和为 30×100+10×200=5000(米); ③当将停靠点设在 A,B之间时,设停靠点到A的距离是m米(04500米; ④当将停靠点设在B,C之间时,设停靠点到B的距离为n米(04500米.综上,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点A. 【选做】6.已知点A,B,C都在直线l上,AB=3BC,点DE分别为AC,BC的中点,DE=6,则AC=_______. 易错点:点的位置不确定时,易忽略分类讨论致错 8或16 【解析】当点C在点B的左边时,如图(1)所示: 因为点D,E分别为AC,BC的中点, 所以DC=AD=AC,CE=BE=BC. 因为DE=DC+CE,DE=6, 所以AC+BC=6, 所以AC+BC=12,即AB=12. 因为AB=3BC,所以BC=4,所以AC=AB-BC=8. 当点C在点 B的右边时,如图(2)所示: 因为点D,E分别为AC,BC的中点, 所以DC=AD=AC,CE=BE=BC. 因为DE=DC-CE,DE=6, 所以AC-BC=6,所以AC-BC=12, 因为AB=AC-BC, 所以AB=12. 因为AB=3BC,所以BC=4,所以AC=AB+BC=16. 综上所述,AC=8或16.故答案为8或16. 完成例题和练习. 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后,学生解答,师生归纳出重点要点难点 加深学生对线段的和差的理解。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知识点1 线段的长短比较 1.线段的和差:一般地,如果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和,那么这条线段就叫作另两条线段的和;如果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差,那么这条线段就叫作另两条线段的差。两条线段的和或差仍是一条线段。 2.作线段的和差:线段a>b,在直线上作线段AB=a,再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作线段BC=b,线段AC就是线段a与b的和,记作AC=a+b;如果在线段AB上作线段BD=b,那么线段AD就是线段a与b的差,记作AD=a-b. 知识点2 线段的中点 1.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作线段的中点.若点O是线段AB的中点,则有AO=BO=AB;反之也成立,即若点O为线段AB上一点,且满足AO=BO=AB,那么点O为线段AB的中点。 2.线段的n等分点:若线段上的(n-1)个点把这条线段分成了n条相等的线段,则称这(n-1)个点为这条线段的n等分点. 3.点和线段的位置关系:点在线段上(包括端点)或点在线段外,也可以说成线段经过点或线段不经过点。 学生归纳本节所学知识 回顾学过的知识,总结本节内容,提高学生的归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作业布置 1.必做题:学案课后练习 习题1-4 2.选做题:学案课后练习 习题5-6 3.拓展题:学案课后练习 拓展题 学生自主完成 巩固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2张PPT)
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6.4 线段的和差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小结
06
作业布置
01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线段和差的概念,明确其与线段长度计算的关系;
2. 熟练掌握运用尺规作图进行线段的和与差的运算;
3. 学会运用线段和差的知识解决实际几何问题,计算线段长度。
02
新知导入
从宾馆A出发去景点B,有A→C→B,A→D→B 两条道路。你有哪些方法判别哪条路更近?如果工具只有直尺和圆规呢?
03
新知讲解
如图,已知线段a=1.5cm,b=2.5cm,c=4cm。
议一议,a,b,c三条线段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03
新知讲解
一般地,如果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和,那么这条线段就叫作另两条线段的和;如果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差,那么这条线段就叫作另两条线段的差。
两条线段的和或差仍是一条线段。例如,在上一页图中,线段c是线段a与b的和,记作c=a+b;线段a是线段c与b的差,记作a=c-b。
03
新知讲解
作线段的和差:
如图,线段a>b,在直线上作线段AB=a,再在线段 AB的延长线上作线段BC=b,线段AC就是线段a与b的和,记作AC=a+b;如果在线段AB上作线段BD=b,那么线段AD就是线段a与b的差,记作AD=a-b.
03
新知讲解
注意1
两条线段的和差仍是线段,而不是指两条线段的长度差.
两条线段的和差是图形,两条线段的长度差是数量,二者不要混淆。
03
新知讲解
注意2
如果AO=BO,那么点O不一定是线段AB的中点,必须有点O在线段AB上这一前提条件.
03
新知讲解
如图,C是线段AB上的一点。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1)AC+CB=______ ;
(2)AB-CB=______;
(3)BC=______-AC。
做一做
解:由图可知:
(1)AC+CB=AB;
(2)AB-CB=AC;
(3)BC=AB-AC.
03
新知讲解
例1 已知线段a,b。用直尺和圆规作图:
(1)a+b;
(2)b-a。
作法:(1)如图,
①作射线AD。
②在射线AD上截取AB=a。
③在射线BD上截取BC=b。
线段AC=AB+BC=a+b,
线段AC就是所求作的线段。
03
新知讲解
(2)如图,
①作线段AB=b。
②在线段AB上截取AC=a。
线段BC=AB-AC=b-a,线段BC就是所求作的线段。
如图,点C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C与BC,点C叫作线段AB的中点,这时AC=BC=AB,AB=2AC=BC。
03
新知讲解
03
新知讲解
线段的中点:
1.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作线段的中点.若点O是线段AB的中点,则有AO=BO=AB;反之也成立,即若点O为线段AB上一点,且满足AO=BO=AB,那么点O为线段AB的中点。
2.线段的n等分点:若线段上的(n-1)个点把这条线段分成了n条相等的线段,则称这(n-1)个点为这条线段的n等分点.
3.点和线段的位置关系:点在线段上(包括端点)或点在线段外,也可以说成线段经过点或线段不经过点。
03
新知讲解
例2 如图,P 是线段 AB 的中点,点C,D 把线段 AB 三等分。已知线段CP的长为1.5cm,求线段AB的长。
分析:如果能得到线段AB与线段CP长度的比,就能求出线段AB的长。
解:因为P是线段AB的中点,所以AP=BP=AB。
因为点C,D把线段AB三等分,所以AC=CD=DB=AB。
因为AP-AC=CP,所以AB-AB=CP,即CP=AB。
所以AB=6CP=6×1.5=9(cm)。答:线段AB的长为9cm。
04
课堂练习
【例1】下列关系与图中不符合的是( )
A.AB-CB=AD-BC
B.AC+CD=AB-BD
C.AB-CD=AC+BD
D.AD-AC=CB-DB
A【解析】A,由题图可知 AB-CB=AD-CD,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由题图可知AC+CD=AB-BD,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由题图可知AB-CD=AC+BD,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由题图可知AD-AC=CB-D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06
作业布置
【例2】如图,在线段AB上有CD两点,CD长度为1cm,AB长为整数,则以A,B,C,D四点中的任意两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之和不可能为( )
A.16cm B.2lcm C.22cm D.31cm
B 【解析】由题意可得,以 A,B,C,D这四点中任意两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之和是AC+CD+DB+AD+CB+AB
=(AC+CD+DB)+(AD+CB)+AB=AB+AB+CD+AB=3AB+CD所以以A,B,C,D四点中的任意两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之和为3的倍数多1,所以不可能为21cm.故选B.
04
课堂练习
【例3】已知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则下列等式中,一定能判断C是线段AB的中点的是( )
A.AC=BC
B.BC=AB
C.AB=2AC
D.AC+BC=AB
A【解析】A.因为AC=BC,所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点C可能在AB的延长线上,此时点C不是线段AB的中点,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点C可能在BA的延长线上,此时点C不B是线段AB的中点,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AC+CB=AB,所以点C在线段AB上,不能说明点C是线段AB的中点,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04
课堂练习
04
课堂练习
【例4】如图,点C,D,E在线段AB上,且AC:CD=2:3,点E为CB的中点若DE=3cm,AB=30cm,则AE的长为( )
A.20cm B.18cm C.16cm D.14cm
B【解析】因为AC:CD=2:3,所以可设AC=2xcm,CD=3xcm.因为DE=3cm,所以CE=CD+DE=(3x+3)cm.因为点E为CB的中点:所以BC=2CE=2(3x+3)=(6x+6)cm,所以AB=AC+
BC=2x+6x+6=(8x+6)cm.因为AB=30cm,所以8x+6=30,解得x=3,所以AE=AC+CE=5x+3=18cm.故选B.
04
课堂练习
【选做】5.A,B,C三个住宅区分别住有某公司职工30人、15人、10人,且这个住宅区在一条大道上(A,B,C三点共线),如图所示,已知AB=100米、BC=200米,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该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在此区间内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 )
A.点A
B.点B
C.点A,B之间
D.点B,C之间
04
课堂练习
A【解析】①当设点4为停靠点时,所有人步行的路程之和为15×100+10×300=4500(米);
②当设点B为停靠点时,所有人步行的路程之和为 30×100+10×200=5000(米);
③当将停靠点设在 A,B之间时,设停靠点到A的距离是m米(0<100),则所有人步行的路程之和是30m+15(100-m)+10(300
-m)=(4500+5m)米>4500米;
④当将停靠点设在B,C之间时,设停靠点到B的距离为n米(0<200),则所有人步行的路程之和是30(100+n)+15n+10(200-n)=(5000+35m)米>4500米.综上,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点A.
04
课堂练习
【选做】6.已知点A,B,C都在直线l上,AB=3BC,点DE分别为AC,BC的中点,DE=6,则AC=_______.
易错点:点的位置不确定时,易忽略分类讨论致错
8或16 【解析】当点C在点B的左边时,如图(1)所示:
因为点D,E分别为AC,BC的中点,
所以DC=AD=AC,CE=BE=BC.
因为DE=DC+CE,DE=6,
所以AC+BC=6,
04
课堂练习
所以AC+BC=12,即AB=12.因为AB=3BC,所以BC=4,所以AC=AB-BC=8.
当点C在点 B的右边时,如图(2)所示:
因为点D,E分别为AC,BC的中点,
所以DC=AD=AC,CE=BE=BC.因为DE=DC-CE,DE=6,
所以AC-BC=6,所以AC-BC=12,因为AB=AC-BC,
所以AB=12.因为AB=3BC,所以BC=4,所以AC=AB+BC=16.
综上所述,AC=8或16.故答案为8或16.
05
课堂小结
知识点1 线段的长短比较
1. 线段的和差:一般地,如果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和,那么这条线段就叫作另两条线段的和;如果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差,那么这条线段就叫作另两条线段的差。两条线段的和或差仍是一条线段。
2.作线段的和差:线段a>b,在直线上作线段AB=a,再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作线段BC=b,线段AC就是线段a与b的和,记作AC=a+b;如果在线段AB上作线段BD=b,那么线段AD就是线段a与b的差,记作AD=a-b.
05
课堂小结
知识点2 线段的中点
1.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作线段的中点.若点O是线段AB的中点,则有AO=BO=AB;反之也成立,即若点O为线段AB上一点,且满足AO=BO=AB,那么点O为线段AB的中点。
2.线段的n等分点:若线段上的(n-1)个点把这条线段分成了n条相等的线段,则称这(n-1)个点为这条线段的n等分点.
3.点和线段的位置关系:点在线段上(包括端点)或点在线段外,也可以说成线段经过点或线段不经过点。
04
课堂练习
【必做】1.如图,数轴上依次有A,B,C三点,它们对应的数分别为a,b,c,若BC=2AB=6,a+b+c=0,则点表示的数为______。
5【解析】因为BC=2AB=6,所以AB=3.设点C表示的数为x,则点B表示的数为x-6,点A表示的数为x-9.因为a+b+c=0,所以x+x-6+x-9=0,所以x=5,故答案为5.
06
作业布置
【必做】2.如图,C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如果AB=12cm,那么MN的长为______cm.
6【解析】因为点M是AC的中点,所以MC=AC.因为点N是BC的中点,所以CN=BC,所以MN=MC+CN=(AC+BC)
=AB=6cm.
06
作业布置
【必做】3.如图,已知线段AB=23,BC=15,点M是AC的中点.
(1)求线段AM的长;
(2)在CB上取一点N,使得CN:NB=1:2,求线段 MN的长.
【解析】(1)因为AB=23,BC=15,所以AC=AB-BC=23-15=8.又因为点M是AC的中点,所以AM=AC=×8=4,即线段AM的长是4.
(2)因为BC=15,CN:NB=1:2,所以CN=BC=×15=5.因为点M是AC的中点AC=8.所以MC=AC=4,所以MN=MC
+NC=4+5=9,即线段MN的长是9.
06
作业布置
06
作业布置
【必做】4.在数轴上,点M,N分别表示数m,n,则点M,N之间的距离为|m-n|.已知点A,B,C,D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a,b,c,d,且|a-c|=|b-c|=|d-a|=2(a≠b)则线段BD的长度为______.
1或7【解析】因为|a-c|=|b-c|=2,所以点C是AB的中点,且AC=BC=2.因为|d-a|=2,所以|d-a|=3,所以AD=3.当D在A左边时,如图(1),线段BD的长度为2+2+3=7;当D在A右边时,如图(2),线段BD的长度为2+2-3=1,故答案为1或7.
06
作业布置
【选做】5.直线AB上有两点C、D。点C在A,B之间,满足CA=3CB,CD=CA,若AB=20,则BD=_______。
2或8【解析】因为CA=3CB,AB=20,且点C在A,B之间,所以CB=AB=5,CA=AB=15.因为CD=CA,所以CD=×15
=3.如图,当点D在点C右侧时,BD=CB-CD=5-3=2;当点D'在点C左侧时,BD'=CB+CD'=5+3=8.综上所述,BD=2或8.故答案为2或8.
06
作业布置
【选做】6.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B=20cm,BC=8cm,点P从点A处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向右运动,终点为点B处;点Q从点B处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向左运动,终点为点A处,已知点P和点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
(1)当点P运动到点C处时,线段CQ的长度为_______cm。
(2)当P,Q两点重合时,求t的值.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C,P,Q这三个点中,有一个点恰好是另外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 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06
作业布置
【解析】(1)因为AB=20cm,BC=8cm,所以AC=AB-BC=
12cm.由点P从点A处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向右运动,得点P运动到点C处的时间为=6s.
因为点Q从点B处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向左运动,所以BQ=6×1=6(cm),所以CQ=BC-BQ=2cm.故答案为2.
(2)由题可得AP=2tcm,BQ=tcm.当P,Q两点重合时,
AP+BQ=20cm,即2t+t=20,解得t=.
06
作业布置
(3)存在.因为AB=20cm,BC=8cm,所以AC=AB-BC=12cm当点C是线段PQ的中点时,PC=QC,即12-2t=8,解得t=4;
当点P是线段CQ的中点时,CP=QP,即2(2t-12)=8-t,解得t=;当点Q是线段PC的中点时,PQ=CQ,即2(8-t)=2t-12,解得t=7.
综上所述,t的值为4或或7.
06
作业布置
【拓展题】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图中共有三条线AB,AC和BC,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巧点”.
(1)线段的中点_______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
(2)若AB=12cm,点C是线段AB的“巧点”则AC=_______cm ;
06
作业布置
(3)如图(2),已知AB=12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向点B匀速移动;点O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向点A匀速移动.点P,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移动.设移动的时间为ts.当t为何值时,A,P,O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以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巧点”
【解析】(1)如图,当C是线段AB的中点时,AB=2AC,所以线段的中点是这条线段的“巧点”.故答案为是.
(2)因为AB=12cm,点C是线段AB的“巧点”
所以AC=12×=4(cm)或AC=12×=6(cm)或AC=12×
=8(cm).故答案为4或6或8.
06
作业布置
(3)t秒后,AP=2tcm,AQ=(12-t)cm(0①由题意可知A不可能为线段PQ的“巧点”,此情况排除.
②当P为线段AQ的“巧点”时,
I.AP=AQ,即2t=(12-t),解得t=。
Ⅱ.AP=AQ,即2t=(12-t),解得t=.
Ⅲ.AP=AQ,即2t=(12-t),解得t=3.
06
作业布置
③当Q为线段 AP 的“巧点”时,
I.4Q=AP,即12-t=2t×。解得:t=(舍去);
Ⅱ.AQ=AP,即12-t=2t×,解得t=6;
Ⅲ.AQ=AP,即12-t=2t×,解得t=.
综上,符合条件的t值为或或3或6或.
06
作业布置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数学学科
第六章 几何图形
6.4 线段的和差
学习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线段和差的概念,明确其与线段长度计算的关系;
2. 熟练掌握运用尺规作图进行线段的和与差的运算;
3. 学会运用线段和差的知识解决实际几何问题,计算线段长度。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线段的和差关系推导和证明相关结论。
2.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他们能在图形中准确识别和构建线段的和差关系。
3.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熟练进行线段长度的计算和求解。
学习重点:理解线段和差的概念,掌握线段和差的作图方法,能运用线段和差解决简单的几何计算问题。
学习难点:准确理解线段和差中各线段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线段和差解决较为复杂的几何图形中的线段计算和推理。
一、知识链接
1.线段的和差:一般地,如果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两条线段的_____________,那么这条线段就叫作另两条线段的_____________;如果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两条线段的_____________,那么这条线段就叫作_____________。两条线段的和或差仍是_____________。
2.作线段的和差:线段a>b,在直线上作线段AB=a,再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作线段BC=b,线段AC就是线段_________的_________,记作AC=a+b;如果在线段AB上作线段BD=b,那么线段AD就是线段_________的_________,记作_________.
3.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作线段的________.若点O是线段AB的中点,则有AO=BO=________AB;反之也成立,即若点O为线段AB上一点,且满足AO=BO=________AB,那么点O为线段AB的________。
4.线段的n等分点:若线段上的(n-1)个点把这条线段分成了________条相等的线段,则称这(n-1)个点为这条线段的________________.
5.点和线段的位置关系:点在线段上(包括端点)或点在线段外,也可以说成线段经过点或线段_________。
二、自学自测
1.如图,C为线段AB上点,D为线段BC的中点,AB=16,AD=13,则AC的长为( )
A.8 B.9 C.10 D.11
2.如图,已知线段 AB:6cm,延长AB至点C,使AB=2BC,D是线段AC的中点,则线段DB的长为______cm.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宾馆A出发去景点B,有A→C→B,A→D→B 两条道路。你有哪些方法判别哪条路更近?如果工具只有直尺和圆规呢?
二、合作交流、新知探究
探究一:引入概念
如图,已知线段a=1.5cm,b=2.5cm,c=4cm。
议一议,a,b,c三条线段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一般地,如果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和,那么这条线段就叫作另两条线段的和;如果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差,那么这条线段就叫作另两条线段的差。两条线段的和或差仍是一条线段。例如,在上一页图中,线段c是线段a与b的和,记作c=a+b;线段a是线段c与b的差,记作a=c-b。
作线段的和差:
如图,线段a>b,在直线上作线段AB=a,再在线段 AB的延长线上作线段BC=b,线段AC就是线段a与b的和,记作AC=a+b;如果在线段AB上作线段BD=b,那么线段AD就是线段a与b的差,记作AD=a-b.
【强调】:
注意1
两条线段的和差仍是线段,而不是指两条线段的长度差.两条线段的和差是图形,两条线段的长度差是数量,二者不要混淆。
注意2
如果AO=BO,那么点O不一定是线段AB的中点,必须有点O在线段AB上这一前提条件。
线段的中点:
1.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作线段的中点.若点O是线段AB的中点,则有AO=BO=AB;反之也成立,即若点O为线段AB上一点,且满足AO=BO=AB,那么点O为线段AB的中点。
2.线段的n等分点:若线段上的(n-1)个点把这条线段分成了n条相等的线段,则称这(n-1)个点为这条线段的n等分点.
3.点和线段的位置关系:点在线段上(包括端点)或点在线段外,也可以说成线段经过点或线段不经过点。
探究二:例题讲解
教材第173页:
做一做 如图,C是线段AB上的一点。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1)AC+CB=______ ;
(2)AB-CB=______;
(3)BC=______-AC。
例1 已知线段a,b。用直尺和圆规作图:
(1)a+b;
(2)b-a。
例2 如图,P 是线段 AB 的中点,点C,D 把线段 AB 三等分。已知线段CP的长为1.5cm,求线段AB的长。
分析:如果能得到线段AB与线段CP长度的比,就能求出线段AB的长。
【例1】下列关系与图中不符合的是( )
A.AB-CB=AD-BC
B.AC+CD=AB-BD
C.AB-CD=AC+BD
D.AD-AC=CB-DB
【例2】如图,在线段AB上有CD两点,CD长度为1cm,AB长为整数,则以A,B,C,D四点中的任意两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之和不可能为( )
A.16cm B.2lcm C.22cm D.31cm
【例3】已知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则下列等式中,一定能判断C是线段AB的中点的是( )
A.AC=BC
B.BC=AB
C.AB=2AC
D.AC+BC=AB
【例4】如图,点C,D,E在线段AB上,且AC:CD=2:3,点E为CB的中点若DE=3cm,AB=30cm,则AE的长为( )
A.20cm B.18cm C.16cm D.14cm
【选做】5.A,B,C三个住宅区分别住有某公司职工30人、15人、10人,且这个住宅区在一条大道上(A,B,C三点共线),如图所示,已知AB=100米、BC=200米,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该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在此区间内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 )
A.点AC
B.点B
C.点A,B之间
D.点B,C之间
【选做】6.已知点A,B,C都在直线l上,AB=3BC,点DE分别为AC,BC的中点,DE=6,则AC=_______.
知识点1 线段的长短比较
1.线段的和差:一般地,如果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和,那么这条线段就叫作另两条线段的和;如果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差,那么这条线段就叫作另两条线段的差。两条线段的和或差仍是一条线段。
2.作线段的和差:线段a>b,在直线上作线段AB=a,再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作线段BC=b,线段AC就是线段a与b的和,记作AC=a+b;如果在线段AB上作线段BD=b,那么线段AD就是线段a与b的差,记作AD=a-b.
知识点2 线段的中点
1.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作线段的中点.若点O是线段AB的中点,则有AO=BO=AB;反之也成立,即若点O为线段AB上一点,且满足AO=BO=AB,那么点O为线段AB的中点。
2.线段的n等分点:若线段上的(n-1)个点把这条线段分成了n条相等的线段,则称这(n-1)个点为这条线段的n等分点.
3.点和线段的位置关系:点在线段上(包括端点)或点在线段外,也可以说成线段经过点或线段不经过点。
必做题:
1.如图,数轴上依次有A,B,C三点,它们对应的数分别为a,b,c,若BC=2AB=6,a+b+c=0,则点表示的数为______。
2.如图,C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如果AB=12cm,那么MN的长为______cm.
3.如图,已知线段AB=23,BC=15,点M是AC的中点.
(1)求线段AM的长;
(2)在CB上取一点N,使得CN:NB=1:2,求线段 MN的长.
4.在数轴上,点M,N分别表示数m,n,则点M,N之间的距离为|m-n|.已知点A,B,C,D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a,b,c,d,且|a-c|=|b-c|=|d-a|=2(a≠b)则线段BD的长度为______.
选做题:
5.直线AB上有两点C、D。点C在A,B之间,满足CA=3CB,CD=CA,若AB=20,则BD=_______。
6.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B=20cm,BC=8cm,点P从点A处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向右运动,终点为点B处;点Q从点B处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向左运动,终点为点A处,已知点P和点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
(1)当点P运动到点C处时,线段CQ的长度为_______cm。
(2)当P,Q两点重合时,求t的值.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C,P,Q这三个点中,有一个点恰好是另外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 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拓展题:
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图中共有三条线AB,AC和BC,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巧点”.
(1)线段的中点_______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
(2)若AB=12cm,点C是线段AB的“巧点”则AC=_______cm ;
(3)如图(2),已知AB=12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向点B匀速移动;点O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向点A匀速移动.点P,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移动.设移动的时间为ts.当t为何值时,A,P,O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以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巧点”
参考答案
【预习自测】
1.C【解析】因为AB=16,AD=13,所以DB=AB-AD=16-13=3.因为D为线段BC的中点,所以CB=2DB=2×3=6,所以AC=AB-CB=16-6=10.故选C.
2.1.5 【解析】因为AB=6cm,AB=2BC,所BC=3cm,所以AC=AB+BC=9cm.因为D是线段AC的中点,所以AD=
AC=4.5cm,所以BD=AB-AD=1.5 cm.故答案为1.5.
【作业布置】
必做
1.5【解析】因为BC=2AB=6,所以AB=3.设点C表示的数为x,则点B表示的数为x-6,点A表示的数为x-9.因为a+b+c=0,所以x+x-6+x-9=0,所以x=5,故答案为5.
2.6【解析】因为点M是AC的中点,所以MC=AC.因为点N是BC的中点,所以CN=BC,所以MN=MC+CN =(AC+BC)=AB=6cm.
3.【解析】(1)因为AB=23,BC=15,所以AC=AB-BC=23-15=8.又因为点M是AC的中点,所以AM=1/2AC=1/2×8=4,即线段AM的长是4.
(2)因为BC=15,CN:NB=1:2,所以CN=BC=×15=5.因为点M是AC的中点AC=8.所以MC=AC=4,所以MN=MC+NC=4+5=9,即线段MN的长是9.
4.1或7【解析】因为|a-c|=|b-c|=2,所以点C是AB的中点,且AC=BC=2.因为|d-a|=2,所以|d-a|=3,所以AD=3.当D在A左边时,如图(1),线段BD的长度为2+2+3=7;当D在A右边时,如图(2),线段BD的长度为2+2-3=1,故答案为1或7.
选做
5.2或8【解析】因为CA=3CB,AB=20,且点C在A,B之间,所以CB=AB=5,CA=AB=15.因为CD=CA,所以CD=×15=3.如图,当点D在点C右侧时,BD=CB-CD=5-3=2;当点D 在点C左侧时,BD =CB+CD =5+3=8.综上所述,BD=2或8.故答案为2或8.
6.【解析】(1)因为AB=20cm,BC=8cm,所以AC=AB-BC=12cm.由点P从点A处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向右运动,得点P运动到点C处的时间为=6s.
因为点Q从点B处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向左运动,所以BQ=6×1=6(cm),所以CQ=BC-BQ=2cm.故答案为2.
(2)由题可得AP=2tcm,BQ=tcm.当P,Q两点重合时,
AP+BQ=20cm,即2t+t=20,解得t=.
(3)存在.因为AB=20cm,BC=8cm,所以AC=AB-BC=12cm当点C是线段PQ的中点时,PC=QC,即12-2t=8,解得t=4;
当点P是线段CQ的中点时,CP=QP,即2(2t-12)=8-t,解得t=;当点Q是线段PC的中点时,PQ=CQ,即2(8-t)=2t-12,解得t=7.
综上所述,t的值为4或或7.
拓展
【解析】(1)如图,当C是线段AB的中点时,AB=2AC,所以线段的中点是这条线段的“巧点”.故答案为是.
(2)因为AB=12cm,点C是线段AB的“巧点”
所以AC=12×=4(cm)或AC=12×=6(cm)或AC=12×=8(cm).故答案为4或6或8.
(3)t秒后,AP=2tcm,AQ=(12-t)cm(0①由题意可知A不可能为线段PQ的“巧点”,此情况排除.
②当P为线段AQ的“巧点”时,
I.AP=AQ,即2t=(12-t),解得t=。
Ⅱ.AP=AQ,即2t=(12-t),解得t=.
Ⅲ.AP=AQ,即2t=(12-t),解得t=3.
③当Q为线段 AP 的“巧点”时,
I.4Q=AP,即12-t=2t×。解得:t=(舍去);
Ⅱ.AQ=AP,即12-t=2t×,解得t=6;
Ⅲ.AQ=AP,即12-t=2t×,解得t=.
综上,符合条件的t值为或或3或6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