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耳听江涛的《愚公移山》,想想这是怎样的一段传奇佳话 我们的心中有怎样的感叹
新课引入
24 愚公移山
核心素养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积累文言词语,辨析一词多义,明确寓言的特点及作用,理解本文深刻的寓意。(重点)
2.学习本文对比和衬托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难点)
3.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养愚公形象4的现实意义(素养)
作家作品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列子,相传战国时道家。郑人。即列御寇,亦称“圄寇”“圉寇”。《庄子》中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吕氏春秋·不二》说:“子列子贵虚。”“虚”即虚静、无为。西汉刘向《列子序》谓“其学本于黄帝老子”。被道家尊为前辈。
相关链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列子》
《列子》相传是战国列御寇所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作品。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旨意大致归同于老、庄,又往往与佛经相参合。唐天宝元年(742年)诏号《列子》为《冲虚真经》,为道教的经典之一。注释有晋张湛注和今人杨伯峻《列子集释》。
文体知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寓言
概念
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特点
(1)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5)“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本质上属于一种类比想的间接表达。
分类
一种是用夸大的手法,勾画出某类人的特点和思想;另一种是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类以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种人的特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太行
háng
万仞
rèn
惩
chéng
塞
sè
汝
rǔ
曾
箕畚
jī běn
荷担
hè
孀
shuāng
龀
chèn
叟
sǒu
匮
kuì
wú
厝
雍州
cuò
yōng
亡以应
朔
shuò
zēng
基础巩固
八年级语文上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第六单元
整体感知
八年级语文上册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整体感知
第六单元
八年级语文上册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山名。太行山在山西与河北之间。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愚公移山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今义:方向。
本来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北边。
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第六单元
疏通文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译文】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
......的人
将近
表修饰
第六单元
疏通文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
惩 山北之 塞,出入之 迂 也,
【译文】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苦于
阻塞
曲折,绕远
第六单元
疏通文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 阴, 可乎?”
【译文】就集合全家人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
家人
你,你们。多用于称同辈或者后辈。
尽、全
直
豫州,古地名,今河南黄河以南一带。
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第六单元
疏通文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
杂然 相 许。
【译文】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纷纷地
赞同
第六单元
疏通文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 焉 置 土石?”
【译文】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提出疑问
凭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如……何,把……怎么样
况且
往哪里
放置,安放
第六单元
疏通文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译文】 大家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北面去。”
相当于“之于”。
古地名
第六单元
疏通文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
遂 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 渤海 之 尾。
于是
率领
肩负,扛
敲,打
到
的
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译文】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上了山),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第六单元
疏通文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译文】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
复姓
寡妇
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代词,指愚公
第六单元
疏通文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
寒暑易 节,始 一 反 焉。
【译文】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古义:更替
今义:容易
季节
同“返”,往返
才
语气词
第六单元
疏通文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河湾上的智叟嘲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
老年男子
阻止
严重
同“慧”,聪明
第六单元
疏通文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
以 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文】就凭你老迈的年纪、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指草木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凭
第六单元
疏通文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
疏通文意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 孀妻 弱子。
【译文】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儿都比不上。
长叹
顽固
通达,这里指改变
不如,比不上
幼儿,小孩
第六单元
八年级语文上册
疏通文意
虽 我 之死,有子存焉。
【译文】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
即使
第六单元
八年级语文上册
疏通文意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文】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穷尽
连词,表转折
愁苦。这里指担心
第六单元
八年级语文上册
疏通文意
河曲智叟 亡 以 应。
【译文】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没有 话 来 回答。
第六单元
八年级语文上册
疏通文意
操蛇之神 闻 之,惧其不已也,告之 于 帝。
【译文】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便向天帝报告了。
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抓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
停止
代词,指愚公移山这件事
介词,向
代词,指愚公移山这件事
听说
指神话中的天帝
第六单元
八年级语文上册
疏通文意
帝感其诚,命 夸娥氏二子 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译文】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部。
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背
放置、安放
神话中的大力神
命令
第六单元
八年级语文上册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山冈阻隔。陇,同“垄”,高地。断,隔绝。
【译文】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第六单元
疏通文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课引入
第六单元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基础的字词和文章的大概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深入课文内容,来看看这篇寓言到底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我们从中又可以学到人物的什么精神。
八年级语文上册
1.第1段交代了哪些内容?将“本在冀州之南”中的“本”字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第六单元
交代了愚公移山的对象:太行、王屋两座山,同时介绍了两座山的位置和高大。
不行。“本”字说明这两座山原先的位置所在,为山被移走埋下伏笔。
问题探究
八年级语文上册
2.愚公为什么要移山?他移山时遇到了哪些困难?愚公移山成功了吗
第六单元
愚公移山的原因: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移山时遇到的困难:
① 两座山非常高大:方七百里,高万仞。
② 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③ 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问题探究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3.再读课文,概括愚公移山这件事中,愚公看起来很“愚”的地方,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语句 表现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山高
年且九十
年迈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器陋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援寡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路遥
问题探究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4.愚公移山时,愚公的家人及其他人是怎么看待移山这件事的?试结合相关语句,完成下面的表格。
问题探究
八年级语文上册
问题探究
人物 相关语句 态度
杂然相许。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支持移山的举动,并主动献计献策,解决移山中存在的问题。
其妻鲜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 置土石?”
对移山存有疑虑,一是担心愚公的力量,二是担心无处放置土石。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不顾力量弱小,支持移山的举动。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轻视、嘲笑愚公,认为移山是愚蠢的行为,根本不可能成功。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对愚公的决心和勇气感到畏惧。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被愚公移山的行动和精神感动。
大部分家人
愚公的妻子
邻人之
孀妻弱子
智叟
操蛇之神
天帝
第六单元
八年级语文上册
5.找出智叟和愚公两人的对话,并分析两人背后的心理。
智叟: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心理:
愚公大概是老糊涂了,竟然想凭着这把年纪和这点儿力气把山移走,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办到的。聪明如我,决不可能去做这样的蠢事。
第六单元
问题探究
八年级语文上册
愚公: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心理:
我虽然年迈,但我还有众多的子孙,他们还会有他们的子孙,这样一代一代坚持挖下去,总有可以挖平的一天!智叟竟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真是枉称一个“智”字。
第六单元
问题探究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6.愚公之妻和智叟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 请作简要分析。
人物
语言
句式
称呼
情感态度
相同
愚公之妻
智 叟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女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疑问句
反问句
君
汝
关心
担忧
嘲笑讥讽
两句话在表达的意思上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怀疑(质疑、产生疑问、不相信)。
问题探究
八年级语文上册
写愚公及其子孙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孀妻遗男“跳往助之”的情节?
遗男“跳往助之”,表示移山得到了邻居的支持,连小孩子都来了,说明移山是“北山”人共同的愿望。从表达上看,这个情节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避免了行文的单调。“跳往助之”四个字,把小孩子欣欣然的神态写了出来,同时与后文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问题探究
第六单元
八年级语文上册
读完课文,你认为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
第六单元
问题探究
八年级语文上册
你觉得愚公“愚”吗?智叟又是否“智”呢?“愚公”“智叟”两个名字有何妙处?
“愚”和“智”是反义词,形成鲜明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江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子孙后代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去移山是“不惠”之举。两个对比,愚公高尚,智叟平庸。
命名上特意颠倒:以愚公的大智大勇、坚定执着命名“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冥顽不灵命名“智”,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
“公”“叟”带有一定感彩:“公”是敬称,相当于“老人家”;“叟”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于“老头子”。
第六单元
问题探究
八年级语文上册
愚公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我们今天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为什么?
愚公精神就是知难而进,就是坚持不懈,就是脚踏实地。我们今天仍然需要愚公精神。愚公的那种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这种精神,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也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只有先学会愚公的实干精神,才会更成功,因为巧干的基础是实干。
第六单元
问题探究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主旨概括
本文通过记叙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第六单元
八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特色
运用对比、衬托手法表现人物形象。
文中有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愚公与智叟的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后代子孙和人民大众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无尽怀有坚定的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
此外,文中还运用了衬托手法,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往返一次等内容,是为了衬托愚公的气魄和移山劳动的艰巨。
第六单元
八年级语文上册
板书设计
愚公移山
移山原因 遇到困难
移山过程
提出移山主张
讨论运土方案
家邻立即行动
寒暑易节始返
智愚辩驳
智叟笑而止之
愚公不改初心
神话结尾
毅力
决心
对比鲜明
战胜困难
知难而进
持之以恒
自强不息
改造自然
第六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