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之《饮酒(其五)》《春望》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诗词五首》之《饮酒(其五)》《春望》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5 07:3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中国
古代
诗歌


古体诗(古风)
近体诗(格律诗)
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
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绝句(4)、律诗(8)
五言、七言
出现于唐,兴盛于宋
作者介绍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又名潜,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其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有诗一百六十多首,辞赋散文等十多篇。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写农耕劳动,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了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
一起
一落
二起
二落
三落
三起
四落
四起
28岁任江州祭酒。
因厌恶官场污浊而辞职归家,后被召为江州主簿,不就。
33岁任江州刺史桓玄的幕僚。
因桓玄阴谋篡权,陶再度失望。401年,借母亲去世,丁忧归家,闲居三年,田园避世。
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后又改任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
因时局动荡,再度辞官。
40岁为彭泽县令。
未满三个月即弃职归隐。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在彭泽县当县令时,郡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郡守面前汇报时,工作的好坏全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他听后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的官俸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写作背景
东晋末年,“篡”“乱”交替,时局动荡不安,官场污浊,世风大坏。处在这个时期的陶渊明既不能实现理想,也不愿受制于人,与官场同流合污。相形之下,大自然与田园成为他心中的一方净土。
归隐后的陶渊明好酒,醉酒后常常借诗书写心中感慨。
自主学习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建造房屋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您如何能够这样呢?心灵远离尘俗,住的地方自然觉得偏僻了。
译文
诗词翻译
建造房屋
表转折,但是,却
指上层士人之间的交往,车马是古代贵族的象征
如此,这样
偏远,偏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间的云气在傍晚时更加美丽,飞鸟成群结伴归巢。
译文
东边的篱笆
闲适淡泊的样子
指陶渊明居所南面的庐山
傍晚
相伴
山间的云气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译文
指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就是隐居生活
分辨
深层理解
详细解读
1.“而无车马喧”说明了什么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诗人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详细解读
2.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这里强调了个人生活情趣的重要性,表现诗人对超凡脱俗的境界的追求。


主观精神
客观环境
主观精神的“心远”,不受“人境”这一喧嚣客观环境的干扰。
设问的方式
详细解读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回归自然后悠闲自得的心境。
4.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1)“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2)“见”,是偶然看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表现诗人恬淡的心境。
“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无意看见
有意寻求
悠然自得
5.可以把“见”改成“望”吗?
详细解读
返璞归真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
  诗句的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深刻含义: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
详细解读
7.“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
“此”指闲适生活;“真意”指从自然景物中领略到的自然之趣和人生之趣。 “忘言” 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蕴藏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的哲理。
暗含辞官归隐、寄情山水乃是人生的真谛。
结构脉络
饮酒(其五)
无车马喧
生活宁静
心远地偏
内心恬淡
东篱采菊
闲适自在
日夕鸟还
生命真谛
淡泊名利超脱世俗
《饮酒》(其五)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农村自然风光的优美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以及诗人厌恶官场生活,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内容主旨
菊花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豪情。
菊花经历风霜,有顽强的生命力,高风亮节,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
意象积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圣”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李白合称“大李杜”
“诗史”



地位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
基本信息
《春望》
《北征》
《三吏》
《三别》
代表作品
沉郁顿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论其世——安史之乱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鄘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指长安。
破:陷落。
人烟稀少。
为时局感伤。
值,相当。
用手指轻轻地抓
浑:简直。欲:想,要。
指白头发
怅恨离别。
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能够承受、禁得起。
#问题探究
#内容主旨
1、诗人“春望”“望”的是什么?
望:
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
望能收到家人来信报平安
望能顺利到达灵武,酬报国之志
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
2、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些字用的好?请简要赏析。
“破”字用的好。“破”即破败、残破,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诗人触目惊心。
“深”字用的好。“深”即杂草疯长,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除了看到丛生的杂草,作者还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此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你赞成哪一种解释 理由是什么
移情于物
睹物伤情
望之流泪

感时伤怀之泪
此时诗人对花落泪,落的是什么泪?
身世浮沉之泪
亲人离别之泪
之泪
望之情结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封薄薄的家书
万两黄金
=
消息隔绝久盼音讯
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战火不断时
家信的珍贵
夸张
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望之思绪
浑:简直 欲:将要;就要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忧国
伤时
思家

簪::古代男子成年后把头发缩在头顶上, 用一根簪别住。
细节描写
5、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国破城荒

花鸟泪惊

烽火家书

白头更短

忧国
忧民
对比反衬
触景生情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情感。
#艺术特色
#比较阅读
#课后小结
望之延伸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问: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药州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成军的极据地。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望之延伸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喜泪
喜态
喜酒
喜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