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10.线段中的动态模型-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同步课堂+培优题库(浙教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6.10.线段中的动态模型-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同步课堂+培优题库(浙教版(202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12-05 17:45:2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6.9 线段的双中点和双角平分线模型
线段中的动态模型一直都是一大难点和常考点,它经常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形式也是很丰富,和平时所学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考。本专题就线段中的动态模型(与中点、和差倍分结合的动点问题;定值问题;存在性(探究性)问题;阅读理解(新定义)等)进行梳理及对应试题分析,方便掌握。
模块1:知识梳理 1
模块2:核心考点 2
考点1.线段中点、和差倍分关系中的动态模型 1
考点2.线段上动点问题中的定值模型 4
考点3.线段上动点问题中的存在性(探究性)模型 8
考点4.阅读理解型(新定义)模型 12
模块3:能力培优 15
1、在与线段长度有关的问题中,常会涉及线段较多且关系较复杂的问题,而且题中的数据无法直接利用,常设未知数列方程。
2、线段的动态模型解题步骤:
1)设入未知量t表示动点运动的距离; 2)利用和差(倍分)关系表示所需的线段;
3)根据题设条件建立方程求解; 4)观察运动位置可能的情况去计算其他结果。
考点1.线段中点、和差倍分关系中的动态模型
例1.(23-24七年级上·河北邯郸·期末)如图,嘉淇设计了一动画,已知数轴上点,,表示的数分别为,,,是的中点,机器人(看成点)从点出发,以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当机器人到达点时,机器人(看成点)同时从点出发,以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设机器人的运动时间为秒.
(1)的长为________个单位长度,的值为________;(2)当时,求点表示的数;
(3)当机器人,和点中有一个点到其他两点的距离相等时,直接写出的值.
【答案】(1),;(2)点表示的数为;(3)或或或或.
【分析】(1)本题考查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根据点,表示的数,即可算出的长,再利用是的中点,得到,即可解得的值.(2)本题根据线段的和差,得到点只能在点的右边,推出的长,即可解题;(3)分情况进行讨论,然后综合各种情况得到的值;
此题考查了数轴的动点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和分类讨论.
【详解】(1)解:∵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
∵ 是的中点,∴,∴表示的数分别为,即的值为,故答案为:,;
(2)解:∵,,∴点只能在点的右边,位置如图所示:
∴,即,整理得,解得,
∴点表示的数为;
(3)解:当机器人到达点时,机器人(看成点)同时从点出发,设机器人的运动时间为秒,则机器人的运动时间为秒,
当时,即点到点和点到点距离相等时,
当机器人到达点,此时点与点重合,即,
当机器人过点时,即,解得或,
当时,即点到点和点到点距离相等时,
当机器人到达点时,即,
当机器人超过机器人时,,解得或(舍去),
当时,即点到点和点到点距离相等时,
当机器人未到达点时,即,
当机器人与机器人相遇时,即,解得或,
综上可知,的值为或或或或.
例2.(23-24七年级上·湖北武汉·阶段练习)如图,点P是定长线段上一点,从点从点B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厘米的速度沿直线向左运动(C在线段上,D在线段上),并满足下列条件:
①关于m、n的单项式与的和仍为单项式;②在运动过程中,总有.
(1)直接写出:_______,_______;(2)求出的值,并说明理由:(3)在运动过程中,分别是的中点,运动t秒时,恰好满足,求此时的值.
【答案】(1)1,2(2)3(3)
【分析】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倍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十分关键的一点.(1)根据同类项的定义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2)设,则,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3)设,由(2)知,,根据题意得到,①当点在线段上时,②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1)解:∵关于、的单项式与的和仍为单项式,
∴单项式与是同类项,∴,故答案为:1,2;
(2)设运动了t秒,则设,则,
故答案为:3;
(3)设,由(2)知,,
①当点在线段上时,,解得:,
②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解得:,(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
例3.(23-24七年级上·天津和平·期末)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的速度沿直线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上,D在线段上)
(1)若,当点C、D运动了,求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求的值;(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上一点,且,直接写出的值.
【答案】(1)(2)(3)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和差问题和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1)计算出和的长,进而可得出答案;(2)由结合(1)问便可解答;
(3)由,分两种情况讨论:①点N在线段上时,②点N在的延长线上时;结合图形计算出线段的长度关系即可求解;
【详解】(1)解:当点C、D运动了时,,
∵,.
(2)解:设运动时间为t,则,∵,
又,,即,∴;
(3)解:由(2)可得:,∵,,,
点N在线段上时,如图,
∵,∴,,即.
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即.
综上所述,的值为或.
【点睛】本题考查求线段长短的知识,关键是细心阅读题目,根据条件理清线段的长度关系再解答.
考点2.线段上动点问题中的定值模型
例1.(23-24七年级上·广东佛山·阶段练习)如图,已知线段,线段在直线上运动(A在B左侧,C在D左侧),若(1)求线段的长.(2)若点M,N分别为线段的中点,且,求线段的长;(3)当运动到某一时刻时,点D与点B重合,点P是线段延长线上任意一点,则是一个定值,请加以说明.
【答案】(1)(2)(3)见解析.
【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m、n的值即可得到答案;(2)分点C在点B左侧和右侧两种情况讨论求解即可;(3)先根据线段和差关系证明,再由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解:∵,,
∴,∴,∴,∴
(2)解: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C在点B右侧时,如图所示:
∵点M,N分别为线段的中点,
∴,.
∴;
②当点C在点B左侧时,如图所示:
∵点M,N分别为线段的中点,∴,,
∴;综上所述,;
(3)解:定值为2,说明如下:
点D与点B重合,点P是线段延长线上任意一点,如图所示: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线段的和差关系,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求解是解题的关键,.
例2.(23-24七年级上·湖北武汉·期末)如图()所示,已知直线上有两点,,有一根木棒放在直线上,将木棒沿直线左右水平移动.当点与重合时,点刚好落在点移动前的位置,当点与重合时,点刚好落在点移动前的位置.

(1)直接写出木棒的长;(2)木棒在射线上移动的过程中,当时,求的长;
(3)另一根木棒长为,和在直线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点与重合,点与重合.木棒以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移动,木棒以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移动,它们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秒,若式子的值为定值,请直接写出此时的取值范围,并写出这个定值.
【答案】(1);(2)或;(3),定值为.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的长等于的三分之一,即可求解;
()设,分点在点左侧和右侧两种情况列方程求解即可;()由式子的值为定值可判断出木棒和木棒重叠,分别求出点与点重合和点与点重合的时间,即可求出的取值范围,由木棒和木棒重叠可得的值为定值即为的值;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并运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分别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1)解:由题意可得,;
(2)解:设,当点在点左侧时,,
∵,∴,解得,∴;
当点在点右侧时,,
∵,∴,解得,∴;
∴的长为或;
(3)解:由题意可得,当木棒和木棒重叠时,式子的值为定值,
定值即为,
当点与点重合时,,解得;
当点与点重合时,,解得;
∴当时,式子的值为定值,定值为.
例3.(2024七年级上·重庆·专题练习)如图①,已知线段,,线段在射线上运动(点A在点B的左侧,点C在点D的左侧),且
(1)若,求的长.(2)当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②所示,若点分别是线段的中点,求的长.(3)当运动到某一时刻,使得点D与点B重合时,若点P是线段延长线上任意一点,请判断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
【答案】(1)或(2)(3)是,见解析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定义,线段的计算,理解线段中点的定义,熟练掌握线段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则.
(1)若,则有以下两种情况,①当点C在点B的左侧时,则,根据可得的长;②当点C在点B的右侧时,根据可得的长;
(2)设,则,根据线段中点定义得,, ,从而得,由此可得的长;
(3)设,根据点D与点B重合,点C在点D的左侧得点C在线段上,再根据点P在线段的延长线上画出图形,结合图形得,则,据此可得出结论.
【详解】(1)解:∵,,,
,解得:,,
若,则有以下两种情况,①当点C在点B的左侧时,如图1①所示:
,,;
②当点C在点B的右侧时,如图1②所示:
,;
综上所述:线段的长为或.
(2)解:设,如图2所示:
,∵点分别是线段的中点,
, ,∴,
∴;
(3)解:为定值,理由如下:设,
∵点D与点B重合,点C在点D的左侧,∴点C在线段上,
又∵点P在线段的延长线上,如图3所示:
∴,∴,
∴.∴为定值.
考点3.线段上动点问题中的存在性(探究性)模型
例1.(24-25七年级上·吉林长春·阶段练习)如图,直线上有A、B两点,,上有两个动点P、Q.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直线向右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直线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
(1)请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线段的长.(2)当点B是线段的中点时,求t的值.
(3)运动过程中,点P和点Q能否重合?若能重合,几秒后重合?
(4)运动过程中,线段与线段的长度能否相等?若能相等请求出t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当时,;当时,(2)(3)能重合,(4)
【分析】(1)根据题意,点P每秒个单位长度,点P运动到点B需要用时间为,当时,秒过后,点P运动的路程为,结合,得,得到;当时,秒过后,点P运动的路程为,结合,得,得到即.(2)设点P、Q出发t秒钟后,点B是线段的中点.根据题意得到等量关系:列式计算即可;
(3)假设点P、Q出发t秒钟后,点P和点Q重合,则,列式计算即可;
(4)需要分类讨论:当点P在点Q左侧和右侧两种情况下的t的值.
【详解】(1)解:根据题意,点P的速度为每秒个单位长度,点P运动到点B需要用时间为,当时,秒过后,点P运动的路程为,
∵,∴,∴;
当时,秒过后,点P运动的路程为,
∵,,∴即.
(2)解:根据题意,点P每秒个单位长度,点P运动到点B需要用时间为,
当时,秒过后,点P运动的路程为,
∵,∴,∴;
∵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直线向右运动.
∴秒过后,点Q运动的路程为,
∵点B是线段的中点.∴,∴,解得,
即点P、Q出发秒钟后,点B是线段的中点.
(3)解:假设点P、Q出发t秒钟后,点P和点Q重合,则,
∴.解得:;故点P、Q出发秒钟后,点P和点Q重合.
(4)解:当点P在点Q左侧时,线段与线段的长度不可能相等.
当点P在点Q右侧时,设点P、Q出发t秒钟后,线段与线段的长度相等,根据题意,得,解得:.当时,线段与线段的长度相等.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数轴,列代数式,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例2.(23-24七年级上·江苏泰州·期末)【背景知识】数轴是重要的数学学习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结合.已知结论:数轴上点表示的数分别为,则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表示的数为.
【知识运用】()点表示的数分别为,若与互为倒数,与互为相反数.则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线段的中点表示的数为______.
【拓展迁移】()在()的条件下,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点是线段的中点.
①点表示的数是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②在运动过程中,点中恰有一点是另外两点连接所得线段的中点,求运动时间;
③线段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当点在点左侧时,是否存在常数,使为定值?若存在,求常数及该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或;存在,,此时定值.
【分析】()根据题意,求出,再根据结论解答即可求解;
()根据题意,表示出秒后点表示的数,再根据线段中点计算公式求解即可;
根据线段中点计算公式分三种情况解答即可求解;
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求出,得到,当时即可求出常数的值,进而求出定值.
【详解】解:()∵与互为倒数,与互为相反数,
∴,,∴;
线段的中点表示的数为;故答案为:;;
()秒后,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
∵点是线段的中点,∴点表示的数是,故答案为:;
当点为中点时,则,解得,不合,舍去;
当点为中点时,则,解得;
当点为中点时,则,解得;∴运动时间的值为或;
当点在点左侧时,,,
∴,
当时,∴,此时,定值.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计算公式,线段中点计算公式,掌握两点间的距离计算公式和线段中点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例3.(23-24七年级·湖南邵阳·期末)如图,在直线上,线段,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直线上运动,M为的中点,N为的中点,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
(1)若点P在线段上运动,当时,______;(2)若点P在射线上运动,当时,求点P的运动时间t的值;(3)当点P在线段的反向延长线上运动时,线段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3(2)当时,点的运动时间的值为或20(3)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线段中点的含义,线段的和差运算,理解题意,清晰地分类讨论是解本题的关键.(1)由中点的含义先求解,证明,再求解,从而可得答案;(2)当点在线段上,,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再建立方程求解即可;(3)先证明,,可得,从而可得结论.
【详解】(1)解:∵为的中点,为的中点,,
∴,∴,
∵线段,∴,∴.故答案为:3.
(2)当点在线段上,,如图,
为的中点,∴,解得,
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如图,
同理:解得,
综上所述,当时,点的运动时间的值为或20;
(3)当点在线段的反向延长线上时,,理由如下:如图,
为的中点,为的中点,
考点4.阅读理解型(新定义)模型
例1.(24-25七年级上·黑龙江哈尔滨·阶段练习)【新知理解】如图①,点在线段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和,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倍,则称点是线段的“巧点”.
(1)线段的中点______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
(2)若,点是线段的巧点,则最长为______;
【解决问题】(3)如图②,已知,动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向点匀速移动;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向点匀速移动,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当为何值时,为、的巧点?说明理由.
【答案】(1)是;(2);(3)当为或或时,为、的巧点
【分析】本题考查了线段的相关计算,与线段有关的动点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1)根据“巧点”的定义解答即可;
(2)点为线段的巧点,则最长时,满足,即,即可求解;
(3)根据“巧点”的定义,分为或或,三种情况,分别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1)解:∵点在线段上,点为线段的中点,
∴,∴点是线段的的“巧点”,故答案为:是.
(2)解:点在线段上,点为线段的巧点,∴则最长时,满足,
即,∴,故答案为:.
(3)解:秒后,,,,
∵为、的巧点∴或,或,
当时,,解得:,
当时,,解得:,
当时,,解得:,
∴当为或或时,为、的巧点.
例2.(23-24七年级上·江苏泰州·期末)【概念学习】点在线段上,若,则称是点在线段上的“分点值”,记作.例如,如图1,若,则点在线段上的“分点值”是,记作;若,则,故点在线段上的“分点值”是,记作.
【理解与应用】(1)已知点在线段上.若,,则________;
若,,则_________.
(2)如图2,线段, 是线段上一点,、两点分别从点、出发以,的速度同时向点运动,运动的时间为, 当其中一点到达点时,两点都停止运动.
①若点在上运动时,总有,求出的值;
②若,则当为何值时,;
③若时,,则___________.
【答案】(1);18(2)①;②;③或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线段的数量关系,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新定义,根据新定义列出方程即可.(1)根据新定义,列出式子即可.(2)①设,,表示出,列式子求解.
②根据定义,,表示出,即可求解.③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一个是当在的左侧时,一个当在的右侧时,根据新定义列出式子,进行求解.
【详解】(1)解:若,,则,
若,,则,
∵,∴.
∵∴.故答案为:;18;
(2)①,.∵,∴.
∴.∴;
②∵,,∴,则.
∴,,
∵,∴,故;
③∵.∴,.分两种情况:
当在的左侧时,
∵,∴.∴.
可知,,则;
当在的右侧时,
.,
则;综上所述,或;故答案为:或.
例3.(23-24七年级上·江苏无锡·阶段练习)如图1,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和3,将这两点在数轴上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相向运动,若A,B分别到达M,N两点(我们用表示以点A、点B为端点的线段的长,、表示的含义以此类推),且满足(k为正整数),我们称两点完成了一次“准相向运动”.如图2若它们按照原来的速度和方向继续运动,分别到达,两点,且满足(k为正整数)我们称两点完成了二次“准相向运动”….
(1)若A,B两点完成了一次“准相向运动”.①当时,M,N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 、 ;
②当k为任意正整数时,求M,N两点表示的数;(2)如图2所示,若A,B两点完成了两次“准相向运动”,并分别到达,两点,若k不变,求,两点所表示的数(用含k的式子表示);
(3)若A,B两点完成了n次“准相向运动”,并分别到达两点,当时是否存在点,使其表示的数为65?如果存在,求完成的次数n和此时点所表示的数;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①5,;②M点为,N点为
(2)为,为(3)存在,n为5,为
【分析】(1)①由题意可得,从而得到,再由,可得,即可求解;②根据,可得,即可.
(2)由(1)中②可得两点的值,再进行一次“准相向运动”计算,根据点和也关于中点1对称,且k值不变即可求解.(3)根据题意可得,根据,可得点,到的中点的距离相等,从而表达出对应和的值,从特殊取值过程中,研究n和点以及点的关系,总结出一般规律进行解题.
【详解】(1)解:①∵A点和B点的速度相同,时间也相同,那么运动路程也相同,
∴.∴.∴.
∵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和3,∴,
又∵,,
∴M点为5,N点为,故答案为:5,.
②∵A点和B点的速度相同,时间也相同,那么运动路程也相同,
∴.∴.∴.
∵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和3,
∴,且中点所对应的数为1,
又∵,∴中点所对应的数也为1,
∵,,
∴M点为,即,N点为,即;
(2)解:由(1)中②可得M点为,N点为,点和也关于中点1对称,
∴.∴,
∴.∴为,为.
(3)解:存在,理由:∵,A,B两点完成了n次“准相向运动”,
∴,
∵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和3,∴的中点所表示的数为1,
∵A点和B点的速度相同,时间也相同,那么运动路程也相同,
∴.∴.∴,∴点,到的中点的距离相等,
当n为1时,根据(1)得:此时点为5,为,
当n为2时,为,为,
当n为3时,为,为,
当n为4时,为,为,
以此类推发现n为奇数时,为正数,而正数的规律是,
令,∴,
∴,∴. .
当表示的数为65时,,解得:.
又∵和关于1对称,∴为.
答:存在次数n使得为65,此时n为5,为.
【点睛】本题考查列代数式的表达能力,数轴上表示数,利用数轴上线段中点解决相关问题,乘方,数的规律总结能力以及数轴相关知识运用,难度偏大,利用数形相结合是解题的关键.
全卷共25题 测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3-24七年级上·山东临沂·期末)如图,已知(在的左侧)是数轴上的两点,点对应的数,且,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在点的运动过程中,始终为的中点,设运动时间为()秒,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①对应的数是;②点到达点时,;③时,;
④在点的运动过程中,线段的长度会发生变化.
A. B. C. D.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了数轴,根据两点间距离进行计算即可判断;利用路程除以速度即可判断;分两种情况,点在点的右边,点在点的左边,由题意求出的长,再利用路程除以速度即可判断;分两种情况,点在点的右边,点在点的左边,利用线段的中点性质进行计算即可判断;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已知(在的左侧)是数轴上的两点,点对应的数为,且,
∴对应的数为,故正确;∵,∴点到达点时,,故是正确的;
当点在点右边时,∵,∴,∴;
当点在点左边时,∵,∴,∴,
∴时,或,故错误;
在点的运动过程中,当点在点右边时,;
在点的运动过程中,当点在点左边时,;
∴在点的运动过程中,线段的长度不会发生变化,故错误;∴正确结论有,故选:.
2.(23-24七年级上·江苏无锡·期末)如图,线段,动点P从A出发,以的速度沿运动,M为的中点,N为的中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运动后,;②的值随着运动时间的改变而改变;③的值不变;
④当时,运动时间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动点问题,线段的和差问题,根据题意,分别用代数式表示出的长,根据线段之间和差倍关系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解:运动后,,,
M为的中点,,,故①错误;
设运动t秒,则,,
M为的中点,N为的中点,,
,的值随着运动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故②正确;
,,,
的值不变,故③正确;,,
,解得:,故④正确;故选:D
3.(23-24七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如右图所示:C是线段上一点,且,P、Q从C点同时出发,分别朝着点A运动、点B运动,且点P的运动速度是点Q的一半,当时,的长为(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线段的和差倍分,根据点P的运动速度是点Q的一半,可得,根据可得,则.
【详解】解:点P的运动速度是点Q的一半,,
,,,

,故选C.
4.(23-24七年级上·江苏无锡·期末)如图,线段,动点P从A出发,以的速度沿运动,M为的中点,N为的中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运动后,; ②的值随着运动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③的值不变; ④当时,运动时间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动点问题,线段的和差问题,根据题意,分别用代数式表示出的长,根据线段之间和差倍关系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解:运动后,,,
M为的中点,,,故①错误;
设运动t秒,则,,
M为的中点,N为的中点,,
,的值随着运动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故②正确;
,,,
的值不变,故③正确;
,,,解得:,故④正确;
故选:D
5.(23-24七年级上·四川广元·期末)已知有理数a,b满足∶ .如图,在数轴上,点O是原点,点A所对应的数是a,线段在直线上运动(点B在点C的左侧),且,下列结论:

①,; ②当点B与点O重合时,;③当点C与点A重合时, 若点P是线段延长线上的点, 则;④在线段运动过程中,若M为线段的中点,N 为线段的中点,则线段的长度不变. 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数轴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掌握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线段中点的含义.根据平方式和绝对值的非负性求出,,即可判断①结论;根据点B与点O重合时,得到点C表示的数为2,即可判断②结论;设点P对应的数是x,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距离公式得出,,,即可判断③结论;设B表示的数为c,则C表示的数为, 根据中点定义可求M表示的数为,N表示的数为,然后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出,即可判断④结论.
【详解】解:∵,
∴,,∴,,故①正确;∴,
当点B与点O重合时,点B在点C的左侧,∴C对应的数是2,∴,故②错误;
当点C与点A重合时,点C对应的数是4,点B对应的数是2,
设点P对应的数是x,则,,,
∴,故③正确;
设B表示的数为c,则C表示的数为, ∵M为线段的中点,∴M表示的数为,
∵N为线段的中点,A表示的数是4,∴N表示的数为
∴,故④正确,∴正确的是①③④,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横线上)
6.(23-24七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已知直线上线段,线段(点在点的左侧,点在点的左侧),若线段的端点从点开始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从点开始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点是线段的中点,则线段运动 秒时,.
【答案】2或18
【分析】设线段运动的时间为t秒,则,,,,.分两种情况计算:①当M点在N点左侧时,②当M点在N点右侧时,分别将和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出来,根据列方程即可求出t的值.
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直线上的动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把各条线段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出来,并且注意分类讨论.
【详解】,
设线段运动的时间为t秒,则,,,,
∵点N是线段的中点,

①当M点在N点左侧时




解得.
②当M点在N点右侧时,




解得.
综上,线段运动2秒或18秒时,.
故答案为:2或18.
7.(23-24七年级上·广东·课后作业)如图,数轴上有两点,点C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的速度在线段上运动,点D从点B出发,以每秒的速度在线段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满足,若点M为直线上一点,且,则的值为 .
【答案】1或
【分析】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点A表示的数为a,点b表示的数为b,点M表示的数为m,则,然后表示出,再由得到,再讨论点M在数轴上的位置,结合已知条件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解;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点A表示的数为a,点b表示的数为b,点M表示的数为m,则,∴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点D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即:,
①若点M在点B的右侧时,如图1所示:
由得,,即:;∴,
②若点M在线段上时,如图2所示:
由得, ,即:;∴;
③若点M在线段上时,如图3所示:
由得,,即:,
∵此时,∴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舍去;
④若点M在点A的左侧时,如图4所示:
由得,,即:;而,因此,不符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的值为1或,故答案为:1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表示数的意义,整式的加减计算,掌握数轴上两点之间距离的计算方法是正确解答的关键,分类讨论和整体代入在解题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8.(2023秋·河北邢台·七年级统考期末)已知长方形中,,,动点从点出发沿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点也从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设运动时间为秒.

(1)当点到达终点时,点在边 ;(2)当点在边上运动时,用表示的式子为 ;
(3)点、相遇时, 秒.
【答案】 7.2
【分析】(1)由题意知,点从,运动时间为秒,点从,运动时间为秒,由,可知当点到达终点时,点运动路程为,由,可判断点的位置;
(2)由题意知,;(3)由题意知,,计算求解即可.
【详解】(1)解:由题意知,点从,运动时间为秒,
点从,运动时间为秒,
∵,∴当点到达终点时,点运动路程为,
∵,∴点在边上,故答案为:;
(2)解:由题意知,,故答案为:;
(3)解:由题意知,,解得,,故答案为:7.2.
【点睛】本题考查动点,列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
9.(23-24七年级上·浙江绍兴·期中)电子跳蚤游戏盘(如图)为三角形,如果电子跳蚤开始时在边的点,,第一步跳蚤从跳到边上点,且;第二步跳蚤从跳到边上点,且;第三步跳蚤从跳回到边上点,且;…跳蚤按上述规则跳下去,第n次落点为,则与C之间的距离为 .
【答案】5
【分析】本题首先根据题意,分别计算电子跳骚的位置和三角形的顶点的距离,找到循环的规律:经过6次跳,电子跳蚤回到起跳点.根据这一规律确定第2022次落点的位置,可得答案.
【详解】解:∵,∴,∴,∵,∴,
∵,∴,∴,∴,
∴,∴,∴,
此时与重合,即经过6次跳,电子跳蚤回到起跳点.
∵,即与重合,∴与C之间的距离为.故答案为:5
【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此题主要是能够根据题意利用线段的和差计算出有关线段的长,发现电子跳蚤的落点的循环规律,掌握由特殊到一般推导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10.(2024·江苏·无锡市七年级期中)如图,数轴上有两点,点C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的速度在线段上运动,点D从点B出发,以每秒的速度在线段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满足,若点M为直线上一点,且,则的值为_______.
【答案】1或
【分析】设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a,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b,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由OD=4AC得a与b的关系,再根据点M在直线AB的不同的位置分4种情况进行解答,①若点M在点B的右侧时,②若点M在线段BO上时,③若点M在线段OA上时,④若点M在点A的左侧时,分别表示出AM、BM、OM,由AM-BM=OM得到t、a、b之间的关系,再计算的值即可.
【详解】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点M表示的数为m
则OC=t,BD=4t,即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t,点D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b-4t,
∴AC=-t-a,OD=b-4t,由OD=4AC得,b-4t=4(-t-a),即:b=-4a,
①若点M在点B的右侧时,如图1所示:
由AM-BM=OM得,m-a-(m-b)=m,即:m=b-a ∴
②若点M在线段BO上时,如图2所示:
由AM-BM=OM得,m-a-(b-m)=m,即:m=a+b;∴
③若点M在线段OA上时,如图3所示:
由AM-BM=OM得,m-a-(b-m)=-m,即:
∵此时m<0,a<0,∴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舍去;
④若点M在点A的左侧时,如图4所示:
由AM-BM=OM得,a-m-(b-m)=-m,即:m=b-a=-5a;
而m<0,b-a>0,因此,不符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的值为1或.
【点睛】考查数轴表示数的意义,掌握数轴上两点之间距离的计算方法是正确解答的关键,分类讨论和整体代入在解题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1.(23-24七年级上·四川巴中·期末)如图:数轴上点A、B、D表示的数分别是,,1,且点C为线段的中点,点O为原点,点E在数轴上,点F为线段的中点,P、Q为数轴上两个动点,点P从点B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Q从点D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P、Q同时运动,运动时间为.有下列结论:①若点E表示的数是3,则;②若,则;③当时,;④当时,点P是线段的中点;其中正确的有 .(填序号)

【答案】①③/③①
【分析】①根据线段的中点的定义以及点D、E可确定点C、F表示的数,进而得到的长度;②由,分两种情况讨论:点E在点D的右侧时以及点E在点D的左侧时,可得到点E表示的数,由点F为线段的中点可得点F表示的数,进而得到的长度;③当时,可得到的长,从而确定点P、Q,即可得到的长;④当时,可得到的长,从而确定点P、Q,进而判断.
【详解】解:①若点E表示的数是3,
∵点F为线段的中点,D表示的数是1,∴,即F表示的数是2,
∵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 9 , 1 ,点C为线段的中点,
∴点C表示的数为,∴,故①正确;
②若,当点E在点D的右侧时,则点E表示的数是4,
∵点F为线段的中点,∴,即F表示的数是,∴,
当点E在点D的左侧时,则点E表示的数是,
∵点F为线段的中点,∴,即F表示的数是,∴,
综上,或,故②不正确;
③当时,,
∵B、D表示的数分别是,1,∴P、Q表示的数分别是,∴,故③正确;
④当时,,,∴P、Q表示的数分别是,,
∵点P在D、Q的左侧,不可能是线段的中点,故④不正确;故答案为:①③.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以及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2.(23-24九年级下·河北廊坊·阶段练习)如图,点是线段上一点,这样,图中共有三条线段,,若其中一条线段是另一条线段的两倍,则称点是线段的“两倍分点”
(1)线段中点 (选填“是”或“不是”)这条线段的“两倍分点”;
(2)若,点从点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运动,设运动时间为且.则 时,点是线段的“两倍分点”.
【答案】 是 ,12,18
【分析】本题考查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
(1)根据中点的性质以及“两倍分点”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2)分四种情况进行讨论求解即可.
【详解】解:(1)一条线段的中点把这条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这条线段是每一部分的2倍,所以一条线段的中点是这条线段的“两倍分点”,故答案为:是;
(2)∵,点从点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运动,∴,
∵点是线段的“两倍分点”∴点在线段上,∴,
当点运动到点时,所需时间为秒,∴,
当时:,解得:;
当时:,解得:;
当时:;
当时:,解得:;故答案为:,12,18.
13.(23-24七年级上·贵州贵阳·期末)如图,点A,B,C在直线上,已知A,B两点间的距离为24个单位长度,点位于A,B两点之间,且到点的距离为15个单位长度,点P,Q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沿直线向右运动,点的速度是3个单位长度,点的速度是1个单位长度,设运动时间为,在运动过程中,当点P,Q,C这三点中恰好有一点是以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时,满足条件的值为 .

【答案】或或33
【分析】分点为的中点,点为的中点,为的中点,三种情况进行讨论求解.
【详解】解:∵,∴,
①当点为的中点时,,解得:;
②当点为的中点时,,解得:;
③当为的中点时,,解得:;
综上:或或;故答案为:或或33
【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正确的列出方程.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8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4.(2024七年级上·浙江·专题练习)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8,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填空:①A、B两点间的距离___________,线段的中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_;
②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_;点Q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_.
(2)求当t为何值时,;(3)当点P运动到点B的右侧时,PA的中点为M,N为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点,求的值.
【答案】(1)①10,3;②,(2)1或3(3)5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1)由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两点之间的距离,由中点公式可求线段的中点表示的数;
(2)根据点从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由,得到方程,求解即可得到答案;
(3)先表示,,再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1)解:①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8,
,两点间的距离等于,线段的中点表示的数为;
②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点Q表示的数为;
(2),

或3,
或3时,;
(3)∵的中点为M,N为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点,
∴,

∴.
15.(23-24七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新定义学习:
【新知学习】若A,B,C是数轴上的三个点,如果点C到A的距离等于点C到B的距离,那么我们就称点C是的中点.例如,如图1,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3,表示数1的点C到点A的距离是2,到点B的距离是2,那么点C是的中点.
【知识运用】(1)如图2,E、F为数轴上两点,点E所表示的数为,点F所表示的数为2,求的中点所表示的数,并说明理由.(2)如图3,若数所表示的点G是的中点,那么M表示的数为 ,N表示的数为 (只要写出符合条件的一对值即可).
【知识拓展】(3)如图4,A,B为数轴上两点,点A所表示的数为,点B所表示的数为20.现有一只电子蜗牛P从点A出发,以1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蜗牛Q从点B出发,以2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若点M,N分别是和的中点,则在P,Q的运动过程中,当 秒时,M,N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请直接写出答案).
【答案】(1),理由见解析(2)(3)秒或秒
【分析】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结合中点公式与方程解答是解题的关键.
(1)利用中点公式解答;
(2)根据中点公式结合中点定义,求出、即可.
(3)表示出、表示的数,列方程解答.
【详解】(1)解:、中点为,
理由:到和2的距离都是3;
(2)解:①,
取,则,
故答案为:1,(答案不唯一);
(3)解:由题意得: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
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
①,在数轴同侧,则有,解得;
②,在数轴异侧,则有,解得;
综上所述,当秒或24秒时,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16.(23-24七年级上·浙江杭州·期末)如图(1),已知A,B为数轴上的两点,点O表示原点,点A表示的数为.动点C从A出发做匀速运动,动点D从B出发做匀速运动.

(1)若动点C向右运动,动点D向左运动,且两点同时出发,它们运动的时间、在数轴上的位置所表示的数记录如下表.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时间(秒) 0 1 2
C点在数轴上的位置所表示的数 _____
D点在数轴上的位置所表示的数 _____ 3 2
(2)若点D先出发2秒后,点C开始运动,它们以(1)中各自的速度和方向运动,求两点相遇时的位置所表示的数.(3)如图(2),若动点C,D以(1)中各自的速度同时反方向运动,同一时刻数轴上另有一动点P以恒定速度和方向从点O出发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如果点F为线段的中点,且,试求点P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答案】(1),;(2);(3)点P向右运动,且运动速度为个单位/秒.
【分析】(1)本题考查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利用表格得出点C,点D的运动速度,根据距离时间速度,求出距离,即可解题.
(2)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设C点的运动秒后,两点相遇,根据点C的运动距离点D总的的运动距离,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到相遇时间,再推出点C的运动距离,即可解题.
(3)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以及线段中点的定义,设点P的运动速度为个单位/秒,运动时间为秒,表示出,,,根据题意分以下两种情况讨论,①点P向右运动,②点P向左运动,根据以上两种情况通过建立方程求解,即可解题.
【详解】(1)解:由题知,点C向右运动的速度为:个单位/秒,
当时间为2秒时,C点在数轴上的位置所表示的数为:,
点D向左运动的速度为:个单位/秒,
当时间为0秒时,点D在数轴上的位置所表示的数为:,
故答案为:,;
(2)解:由动点D从B出发可知,点B表示的数为,
设C点的运动秒后,两点相遇,
根据题意有:,
解得:,
C点运动的距离为,
两点相遇时的位置所表示的数为:;
(3)解:设点P的运动速度为个单位/秒,运动时间为秒,
下面分情况讨论:
①点P向右运动,
有,,,
点F为线段的中点,


,整理得,解得,
即点P向右运动,且运动速度为个单位/秒;
②点P向左运动,
有,

,整理得,解得(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点P向右运动,且运动速度为个单位/秒.
17.(2024·浙江·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点是定长线段上一点,、两点分别从点、出发以1厘米/秒,2厘米/秒的速度沿直线向左运动(点在线段上,点在线段上).
(1)若点、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请说明点在线段上的位置;
(2)在(1)的条件下,点是直线上一点,且,求的值;
(3)在(1)的条件下,若点、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点停止运动,点继续运动(点在线段上),点、分别是、的中点,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
【答案】(1)点P在线段AB的处;(2)或;(3)结论②的值不变正确,.
【分析】(1)设运动时间为t秒,用含t的代数式可表示出线段PD、AC长,根据,可知点在线段上的位置;
(2)由可知,当点Q在线段AB上时,等量代换可得,再结合可得的值;当点Q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可得,易得的值.
(3)点停止运动时,,可求得CM与AB的数量关系,则PM与PN的值可以含AB的式子来表示,可得MN与AB的数量关系,易知的值.
【详解】解:(1)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
由得,即
,,,即所以点P在线段AB的处;
(2)①如图,当点Q在线段AB上时,
由可知,
②如图,当点Q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
, 综合上述,的值为或;
(3)②的值不变.
由点、运动5秒可得,
如图,当点M、N在点P同侧时,点停止运动时,,
点、分别是、的中点,
当点C停止运动,点D继续运动时,MN的值不变,所以;
如图,当点M、N在点P异侧时,
点停止运动时,,点、分别是、的中点,
当点C停止运动,点D继续运动时,MN的值不变,所以;
所以②的值不变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相关计算,利用线段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和差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8.(23-24七年级上·浙江金华·期末)如图①,已知线段,线段在射线上运动(点A在点B的左侧,点C在点D的左侧),且.
(1)若,求的长.(2)当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②所示,若点M,N分别是线段的中点,求的长.(3)当运动到某一时刻,使得点D与点B重合时,若点P是线段延长线上任意一点,请判断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
【答案】(1)17或25(2)(3)不是定值,理由见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线段的和差关系,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求解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m、n的值,分类讨论进行求解即可;
(2)根据线段和差关系进行计算即可.;
(3)先根据线段和差关系证明,再由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解:∵,,
∴,
∴,
∴,
①当点C在点B的左侧时,



②当点C在点B的右侧时,



综上所述,的长为17或25.
(2)解:∵点M,N分别为线段的中点,
,.
∴;
(3)解:不是定值,说明如下:
点D与点B重合,点P是线段延长线上任意一点,如图所示:
∴,
∵,


∵点位值不确定,
∴长度不确定,
故不是定值.
19.(23-24七年级上·广东广州·期中)如图,在数轴上A,B,C三点分别表示的数是x,y,z.z是绝对值最小的整数,且x,y满足.(1)填空:______, ______,______;

(2)若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A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假设t秒钟过后,若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请判断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3)如图,点D,E分别在点C的左右两侧,若点P,Q分别从点D,E处开始相向运动,在点C处相遇后,点P继续向点E处运动,点Q停止了14秒后再继续向点D处运动.点P,Q到达点E,D处立即折返,仍在C处相遇.已知点P每秒运动3个单位长度,点Q每秒运动4个单位长度,求点D与点E之间的距离.
【答案】(1),1,0(2)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其值为1,理由见详解;
(3)点D与点E之间的距离为84个单位长度
【分析】(1)根据绝对值与偶次幂的非负性可进行求解;(2)由(1)可知: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0,则由题意可得:t秒钟过后,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然后代入求解即可;
(3)设点P、Q第一次在点C相遇的时间为t,则有:,然后可得,进而求解即可.
【详解】(1)解:∵,且,
∴,
∴,
∵z是绝对值最小的整数,
∴;
故答案为,1,0;
(2)解: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理由如下:
由(1)可知: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0,则由题意可得:t秒钟过后,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
∴,


(3)解:设点P、Q第一次在点C相遇的时间为t,则有:

∴第二次相遇时,点P从点C运动到点E后折返回点C处所需时间为,而点Q从点C运动到点D后折返回点C处所需时间为,
∵点Q停止了14秒后再继续向点D处运动,
∴,解得:,
∴,即点D与点E之间的距离为84个单位长度.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及线段的和差问题,熟练掌握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及线段的和差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20.(23-24七年级上·浙江绍兴·期末)定义:若线段上的一个点把这条线段分成的两条线段,则称这个点是这条线段的三等分点.
(1)如图1,点是线段的一个三等分点,满足,若,则________.
(2)如图2,已知,点从点出发,点从点出发,两点同时出发,都以每秒的速度沿射线方向运动秒.①当为何值时,点是线段的三等分点.
②在点,点开始出发的同时,点也从点出发,以每秒的速度沿射线方向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点分别是,的三等分点,请直接写出的值.
【答案】(1)3(2)①当为或时,点是线段的三等分点;②的值为或或
【分析】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运用,掌握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求解方法,分类讨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由,,可得出的长度;
(2)①点是线段的三等分点,分两种情况:或进行讨论求解即可;②点,点分别是,的三等分点,可以分四种情况讨论求解即可.
【详解】(1)∵,,

故答案为:3;
(2)由题意可得:,
∴,
点是线段的三等分点,分两种情况:
当时,,解得:;
当时,,解得:;
综上所述:当为或时,点是线段的三等分点;
由题意得:,则,,
∵点,点分别是,的三等分点,
∴可以分四种情况讨论:
当时,则,,
分别解得:,

解得:;
当时,则,,
分别解得:,

解得:;
当时,则,,
分别解得:,

解得:;
当时,则,,
分别解得:,

解得:(舍去);
点,点分别是,的三等分点,的值为或或.
21.(23-24七年级上·浙江宁波·期末)定义:在同一直线上有三点,若点到两点的距离呈2倍关系,即或,则称点是线段的“倍距点”.
(1)线段的中点 该线段的“倍距点”;(填“是”或者“不是”)
(2)已知,点是线段的“倍距点”,直接写出 .
(3)如图1,在数轴上,点表示的数为2,点表示的数为20,点为线段中点.①现有一动点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求当为何值时,点为的“倍距点”?②现有一长度为2的线段(如图2,点起始位置在原点),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当点为的“倍距点”时,请直接写出的值.
【答案】(1)不是
(2)3或6或9或18
(3)或4或10;②或8或10或13
【分析】本题考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
(1)根据中点的意义可得,不满足“倍距点”定义,即可作答;
(2)分情况讨论当点C在线段上时,当点C在线段延长线上时,当点C在线段延长线上时,再根据“倍距点”的定义求解即可;
(3)①由题意得,,表示出,根据点为的“倍距点”,可得或,得出或,解绝对值方程求解即可;②由题意得点M表示的数为t,点N表示的数为,表示出,根据点为的“倍距点”,可得或,进而得出或,解绝对值方程求解即可;
熟练掌握知识点,准确理解新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1)假设点P是线段的中点,
∴,
∴线段的中点不是该线段的“倍距点”,
故答案为:不是;
(2)当点C在线段上时,,
若,则,
若,则;
当点C在线段延长线上时,,则,则
当点C在线段延长线上时,,则;
故答案为:3或6或9或18;
(3)∵在数轴上,点表示的数为2,点表示的数为20,点为线段中点,
∴点C表示的数为11,
①由题意得,,
∴,
若点为的“倍距点”,
则或,
即,解得或10;
或,解得(负舍);
综上,的值为或4或10;
②由题意得点M表示的数为t,点N表示的数为,
∴,
∵点为的“倍距点”,
∴则或,
即或,
解得或8或10或13.
22.(23-24七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如图,点A、点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
【探索新知】如图1,点C将线段分成和两部分,若,则称点C是线段的圆周率点,线段称作互为圆周率伴侣线段 (1)若,则______;
(2)若点D也是图1中线段的圆周率点(不同于C点),则______(填“<”、“”、“>”)
【深入研究】如图2,现有一个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片,将圆片上的某点与数轴上表示1的点重合,并把圆片沿数轴向右无滑动地滚动1周,该点到达点C的位置
(3)若点M、N均为线段的圆周率点,求线段的长度;
(4)在图2中,点P、Q分别从点O、C位置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P在点C左侧时,P、C、Q三点中某一点为其余两点所构成线段的圆周率点,请求出t的值
【答案】(1)(2)(3)(4)或
【分析】(1)根据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代入解答即可;
(2)根据线段的圆周率点的定义及相关线段的大小比较即可解题;
(3)由题意可知,点C表示的数是,设M点离O点近,且,根据题意可得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即可;(4)根据题意分类讨论计算即可:①点P在点C左侧,;②点P在点C左侧,.
【详解】(1)解:由题意得,∴,
∵,∴;
(2)解:如图,∵,
当时,,,即点也是图1中线段的圆周率点,
与的数量关系是相等;故答案为:;
(3)解:由题意可知,点C表示的数是,
∵点M、N均为线段的圆周率点,不妨设M点离O点近,且,
∴,∴,解得:,
∴,∴;
(4)解:由题意可知,点P、C、Q所表示的数分别为:,
当P、C、Q三点中某一点为其余两点所构成线段的圆周率点时,
①如图①,点P在点C左侧,
∵,,∴;
如图②,点P在点C左侧,
∵,∴,∴;
综上所述,t的值为或.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在新定义类动点问题中的应用,有一定综合性,通过数形结合并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23.(23-24七年级·福建·期末)如图,已知,点C、D分别为线段、上的动点,若点C从点O出发以的速度沿方向运动,同时点D从点B出发以的速度沿方向运动.

(1)如图1,当运动时间为时,求的值;(2)如图1,若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求OA的长;(3)如图2,在(2)的条件下,延长BO到点M,使,点P是直线OB上一点,且,求的值.
【答案】(1)(2)(3)或
【分析】(1)先求出,,根据,求出,,最后求出结果即可;
(2)设运动时间为,则,,求出,,根据,得出,求出,再根据求出结果即可;
(3)当点P在O、B之间时,根据,得出,,求出,根据求出,根据,得出,求出,最后求出比值即可;当点P在点B右边时,可得,进而可得结果.
【详解】(1)解:当运动时间为时,,,
∵,∴,∴,
∵,∴;

(2)解:设运动时间为,则,,∴,,
∵,∴,∴
∵,∴,∴.
(3)解:∵,∴,,,
∵,∴点P在点O右边,
当点P在O、B之间时,∴,
∵,∴,∴,∴.

当点P在点B右边时,∵,,
∴,∴;综上,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和差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数形结合,根据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求出结果.
24.(23-24七年级上·湖南长沙·阶段练习)材料阅读:对线段而言,当点在线段上,且点是的中点时,有,反过来,当有时,则点为线段的中点.
(1)如图1,点在线段上,若,则______;若,则______;
(2)如图2,已知线段,点分别从点和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点的运动速度为,点的运动速度为,若它们相遇则点同时停止运动.线段的中点为点,线段的中点为点,运动时,求两中点之间的距离;
(3)已知线段,点分别从点和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若点的运动速度分别为和,点到达点后立即以原速返回,点到达点时,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s,则当为何值时,等式成立?
【答案】(1),(2)之间的距离(3)或时,等式成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线段中点等知识.运动过程中用含的式子表达线段的长度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用含式子表示,即可求解;
(2)由题意先求和,根据中点定义求出和,即可求得的距离;
(3)分两种情况:当点到达点之前时,当点到达点返回时,分别表示、,代入题中等式,即可求出时间.
【详解】(1)解:,,
又,,.
(2)如图, 点的运动速度为,点的运动速度为,运动时间为,
,,
又、是线段、的中点,,,

(3)当点到达点之前时,即时,
由题意得,,,,
又,,解得:;
当点到达点返回时,即时,
由题意得,,,
又,,解得:,
综上所述,当或时,等式成立.
25.(23-24七年级上·江苏宿迁·阶段练习)如图1,已知线段,点、、在线段上,且.
(1)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动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向点运动;同时动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向点运动,当点到达点后立即以原速返回,直到点到达点,运动停止;设运动的时间为.①求为何值,线段的长为;②如图2,现将线段折成一个长方形(点、重合),请问: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以点、、、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与以点、、、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16,8(2)①或或;②存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与线段有关的动点问题, 线段等分点的相关计算,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等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弄清运动的过程和画出图形.
(1)根据比值列方程或直接列乘积式求得结果;
(2)①分为相遇前,相遇后以及M点返回三种情形,通过线段图列方程求得;②分为相遇前(点M在上,N在上),此时即可列出方程求得,当M点返回时,点M在上,点N在上,此时,列出方程求得,
【详解】(1)解:,,故答案是:16,8;
(2)①当M、N第一次相遇时,,当M到达E点时,,
如图1,
当时,,∴,
如图2,
当时,,∴,
如图3,
当时,,∴,
综上所述:或或;
②如图4,
当时,由得,,∴,
如图5,
当时,,∴,此时不构成四边形,舍去
综上所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6.9 线段的双中点和双角平分线模型
线段中的动态模型一直都是一大难点和常考点,它经常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形式也是很丰富,和平时所学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考。本专题就线段中的动态模型(与中点、和差倍分结合的动点问题;定值问题;存在性(探究性)问题;阅读理解(新定义)等)进行梳理及对应试题分析,方便掌握。
模块1:知识梳理 1
模块2:核心考点 2
考点1.线段中点、和差倍分关系中的动态模型 1
考点2.线段上动点问题中的定值模型 4
考点3.线段上动点问题中的存在性(探究性)模型 8
考点4.阅读理解型(新定义)模型 12
模块3:能力培优 15
1、在与线段长度有关的问题中,常会涉及线段较多且关系较复杂的问题,而且题中的数据无法直接利用,常设未知数列方程。
2、线段的动态模型解题步骤:
1)设入未知量t表示动点运动的距离; 2)利用和差(倍分)关系表示所需的线段;
3)根据题设条件建立方程求解; 4)观察运动位置可能的情况去计算其他结果。
考点1.线段中点、和差倍分关系中的动态模型
例1.(23-24七年级上·河北邯郸·期末)如图,嘉淇设计了一动画,已知数轴上点,,表示的数分别为,,,是的中点,机器人(看成点)从点出发,以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当机器人到达点时,机器人(看成点)同时从点出发,以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设机器人的运动时间为秒.
(1)的长为________个单位长度,的值为________;(2)当时,求点表示的数;
(3)当机器人,和点中有一个点到其他两点的距离相等时,直接写出的值.
例2.(23-24七年级上·湖北武汉·阶段练习)如图,点P是定长线段上一点,从点从点B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厘米的速度沿直线向左运动(C在线段上,D在线段上),并满足下列条件:
①关于m、n的单项式与的和仍为单项式;②在运动过程中,总有.
(1)直接写出:_______,_______;(2)求出的值,并说明理由:(3)在运动过程中,分别是的中点,运动t秒时,恰好满足,求此时的值.
例3.(23-24七年级上·天津和平·期末)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的速度沿直线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上,D在线段上)
(1)若,当点C、D运动了,求的值;(2)若点C、D运动时,总有,求的值;(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上一点,且,直接写出的值.
考点2.线段上动点问题中的定值模型
例1.(23-24七年级上·广东佛山·阶段练习)如图,已知线段,线段在直线上运动(A在B左侧,C在D左侧),若(1)求线段的长.(2)若点M,N分别为线段的中点,且,求线段的长;(3)当运动到某一时刻时,点D与点B重合,点P是线段延长线上任意一点,则是一个定值,请加以说明.
例2.(23-24七年级上·湖北武汉·期末)如图()所示,已知直线上有两点,,有一根木棒放在直线上,将木棒沿直线左右水平移动.当点与重合时,点刚好落在点移动前的位置,当点与重合时,点刚好落在点移动前的位置.

(1)直接写出木棒的长;(2)木棒在射线上移动的过程中,当时,求的长;
(3)另一根木棒长为,和在直线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点与重合,点与重合.木棒以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移动,木棒以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移动,它们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秒,若式子的值为定值,请直接写出此时的取值范围,并写出这个定值.
例3.(2024七年级上·重庆·专题练习)如图①,已知线段,,线段在射线上运动(点A在点B的左侧,点C在点D的左侧),且
(1)若,求的长.(2)当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②所示,若点分别是线段的中点,求的长.(3)当运动到某一时刻,使得点D与点B重合时,若点P是线段延长线上任意一点,请判断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
考点3.线段上动点问题中的存在性(探究性)模型
例1.(24-25七年级上·吉林长春·阶段练习)如图,直线上有A、B两点,,上有两个动点P、Q.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直线向右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直线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
(1)请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线段的长.(2)当点B是线段的中点时,求t的值.
(3)运动过程中,点P和点Q能否重合?若能重合,几秒后重合?
(4)运动过程中,线段与线段的长度能否相等?若能相等请求出t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例2.(23-24七年级上·江苏泰州·期末)【背景知识】数轴是重要的数学学习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结合.已知结论:数轴上点表示的数分别为,则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表示的数为.
【知识运用】()点表示的数分别为,若与互为倒数,与互为相反数.则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线段的中点表示的数为______.
【拓展迁移】()在()的条件下,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点是线段的中点.
①点表示的数是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②在运动过程中,点中恰有一点是另外两点连接所得线段的中点,求运动时间;
③线段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当点在点左侧时,是否存在常数,使为定值?若存在,求常数及该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3.(23-24七年级·湖南邵阳·期末)如图,在直线上,线段,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直线上运动,M为的中点,N为的中点,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
(1)若点P在线段上运动,当时,______;(2)若点P在射线上运动,当时,求点P的运动时间t的值;(3)当点P在线段的反向延长线上运动时,线段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你的理由.
考点4.阅读理解型(新定义)模型
例1.(24-25七年级上·黑龙江哈尔滨·阶段练习)【新知理解】如图①,点在线段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和,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倍,则称点是线段的“巧点”.
(1)线段的中点______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
(2)若,点是线段的巧点,则最长为______;
【解决问题】(3)如图②,已知,动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向点匀速移动;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向点匀速移动,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当为何值时,为、的巧点?说明理由.
例2.(23-24七年级上·江苏泰州·期末)【概念学习】点在线段上,若,则称是点在线段上的“分点值”,记作.例如,如图1,若,则点在线段上的“分点值”是,记作;若,则,故点在线段上的“分点值”是,记作.
【理解与应用】(1)已知点在线段上.若,,则________;
若,,则_________.
(2)如图2,线段, 是线段上一点,、两点分别从点、出发以,的速度同时向点运动,运动的时间为, 当其中一点到达点时,两点都停止运动.
①若点在上运动时,总有,求出的值;
②若,则当为何值时,;
③若时,,则___________.
例3.(23-24七年级上·江苏无锡·阶段练习)如图1,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和3,将这两点在数轴上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相向运动,若A,B分别到达M,N两点(我们用表示以点A、点B为端点的线段的长,、表示的含义以此类推),且满足(k为正整数),我们称两点完成了一次“准相向运动”.如图2若它们按照原来的速度和方向继续运动,分别到达,两点,且满足(k为正整数)我们称两点完成了二次“准相向运动”….
(1)若A,B两点完成了一次“准相向运动”.①当时,M,N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 、 ;
②当k为任意正整数时,求M,N两点表示的数;(2)如图2所示,若A,B两点完成了两次“准相向运动”,并分别到达,两点,若k不变,求,两点所表示的数(用含k的式子表示);
(3)若A,B两点完成了n次“准相向运动”,并分别到达两点,当时是否存在点,使其表示的数为65?如果存在,求完成的次数n和此时点所表示的数;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全卷共25题 测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3-24七年级上·山东临沂·期末)如图,已知(在的左侧)是数轴上的两点,点对应的数,且,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在点的运动过程中,始终为的中点,设运动时间为()秒,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①对应的数是;②点到达点时,;③时,;
④在点的运动过程中,线段的长度会发生变化.
A. B. C. D.
2.(23-24七年级上·江苏无锡·期末)如图,线段,动点P从A出发,以的速度沿运动,M为的中点,N为的中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运动后,;②的值随着运动时间的改变而改变;③的值不变;
④当时,运动时间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23-24七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如右图所示:C是线段上一点,且,P、Q从C点同时出发,分别朝着点A运动、点B运动,且点P的运动速度是点Q的一半,当时,的长为( )

A. B. C. D.
4.(23-24七年级上·江苏无锡·期末)如图,线段,动点P从A出发,以的速度沿运动,M为的中点,N为的中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运动后,; ②的值随着运动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③的值不变; ④当时,运动时间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5.(23-24七年级上·四川广元·期末)已知有理数a,b满足∶ .如图,在数轴上,点O是原点,点A所对应的数是a,线段在直线上运动(点B在点C的左侧),且,下列结论:

①,; ②当点B与点O重合时,;③当点C与点A重合时, 若点P是线段延长线上的点, 则;④在线段运动过程中,若M为线段的中点,N 为线段的中点,则线段的长度不变. 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横线上)
6.(23-24七年级上·广东深圳·期末)已知直线上线段,线段(点在点的左侧,点在点的左侧),若线段的端点从点开始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从点开始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点是线段的中点,则线段运动 秒时,.
7.(23-24七年级上·广东·课后作业)如图,数轴上有两点,点C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的速度在线段上运动,点D从点B出发,以每秒的速度在线段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满足,若点M为直线上一点,且,则的值为 .
8.(2023秋·河北邢台·七年级统考期末)已知长方形中,,,动点从点出发沿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点也从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设运动时间为秒.

(1)当点到达终点时,点在边 ;(2)当点在边上运动时,用表示的式子为 ;
(3)点、相遇时, 秒.
9.(23-24七年级上·浙江绍兴·期中)电子跳蚤游戏盘(如图)为三角形,如果电子跳蚤开始时在边的点,,第一步跳蚤从跳到边上点,且;第二步跳蚤从跳到边上点,且;第三步跳蚤从跳回到边上点,且;…跳蚤按上述规则跳下去,第n次落点为,则与C之间的距离为 .
10.(2024·江苏·无锡市七年级期中)如图,数轴上有两点,点C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的速度在线段上运动,点D从点B出发,以每秒的速度在线段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满足,若点M为直线上一点,且,则的值为_______.
11.(23-24七年级上·四川巴中·期末)如图:数轴上点A、B、D表示的数分别是,,1,且点C为线段的中点,点O为原点,点E在数轴上,点F为线段的中点,P、Q为数轴上两个动点,点P从点B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Q从点D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P、Q同时运动,运动时间为.有下列结论:①若点E表示的数是3,则;②若,则;③当时,;④当时,点P是线段的中点;其中正确的有 .(填序号)

12.(23-24九年级下·河北廊坊·阶段练习)如图,点是线段上一点,这样,图中共有三条线段,,若其中一条线段是另一条线段的两倍,则称点是线段的“两倍分点”
(1)线段中点 (选填“是”或“不是”)这条线段的“两倍分点”;
(2)若,点从点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运动,设运动时间为且.则 时,点是线段的“两倍分点”.
13.(23-24七年级上·贵州贵阳·期末)如图,点A,B,C在直线上,已知A,B两点间的距离为24个单位长度,点位于A,B两点之间,且到点的距离为15个单位长度,点P,Q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沿直线向右运动,点的速度是3个单位长度,点的速度是1个单位长度,设运动时间为,在运动过程中,当点P,Q,C这三点中恰好有一点是以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时,满足条件的值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8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4.(2024七年级上·浙江·专题练习)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8,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填空:①A、B两点间的距离___________,线段的中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_;
②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_;点Q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_.
(2)求当t为何值时,;(3)当点P运动到点B的右侧时,PA的中点为M,N为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点,求的值.
15.(23-24七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新定义学习:
【新知学习】若A,B,C是数轴上的三个点,如果点C到A的距离等于点C到B的距离,那么我们就称点C是的中点.例如,如图1,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3,表示数1的点C到点A的距离是2,到点B的距离是2,那么点C是的中点.
【知识运用】(1)如图2,E、F为数轴上两点,点E所表示的数为,点F所表示的数为2,求的中点所表示的数,并说明理由.(2)如图3,若数所表示的点G是的中点,那么M表示的数为 ,N表示的数为 (只要写出符合条件的一对值即可).
【知识拓展】(3)如图4,A,B为数轴上两点,点A所表示的数为,点B所表示的数为20.现有一只电子蜗牛P从点A出发,以1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蜗牛Q从点B出发,以2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若点M,N分别是和的中点,则在P,Q的运动过程中,当 秒时,M,N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请直接写出答案).
16.(23-24七年级上·浙江杭州·期末)如图(1),已知A,B为数轴上的两点,点O表示原点,点A表示的数为.动点C从A出发做匀速运动,动点D从B出发做匀速运动.

(1)若动点C向右运动,动点D向左运动,且两点同时出发,它们运动的时间、在数轴上的位置所表示的数记录如下表.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时间(秒) 0 1 2
C点在数轴上的位置所表示的数 _____
D点在数轴上的位置所表示的数 _____ 3 2
(2)若点D先出发2秒后,点C开始运动,它们以(1)中各自的速度和方向运动,求两点相遇时的位置所表示的数.(3)如图(2),若动点C,D以(1)中各自的速度同时反方向运动,同一时刻数轴上另有一动点P以恒定速度和方向从点O出发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如果点F为线段的中点,且,试求点P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17.(2024·浙江·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点是定长线段上一点,、两点分别从点、出发以1厘米/秒,2厘米/秒的速度沿直线向左运动(点在线段上,点在线段上).
(1)若点、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请说明点在线段上的位置;
(2)在(1)的条件下,点是直线上一点,且,求的值;
(3)在(1)的条件下,若点、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点停止运动,点继续运动(点在线段上),点、分别是、的中点,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
18.(23-24七年级上·浙江金华·期末)如图①,已知线段,线段在射线上运动(点A在点B的左侧,点C在点D的左侧),且.
(1)若,求的长.(2)当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②所示,若点M,N分别是线段的中点,求的长.(3)当运动到某一时刻,使得点D与点B重合时,若点P是线段延长线上任意一点,请判断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
19.(23-24七年级上·广东广州·期中)如图,在数轴上A,B,C三点分别表示的数是x,y,z.z是绝对值最小的整数,且x,y满足.(1)填空:______, ______,______;

(2)若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A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假设t秒钟过后,若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请判断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3)如图,点D,E分别在点C的左右两侧,若点P,Q分别从点D,E处开始相向运动,在点C处相遇后,点P继续向点E处运动,点Q停止了14秒后再继续向点D处运动.点P,Q到达点E,D处立即折返,仍在C处相遇.已知点P每秒运动3个单位长度,点Q每秒运动4个单位长度,求点D与点E之间的距离.
20.(23-24七年级上·浙江绍兴·期末)定义:若线段上的一个点把这条线段分成的两条线段,则称这个点是这条线段的三等分点.
(1)如图1,点是线段的一个三等分点,满足,若,则________.
(2)如图2,已知,点从点出发,点从点出发,两点同时出发,都以每秒的速度沿射线方向运动秒.①当为何值时,点是线段的三等分点.
②在点,点开始出发的同时,点也从点出发,以每秒的速度沿射线方向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点分别是,的三等分点,请直接写出的值.
21.(23-24七年级上·浙江宁波·期末)定义:在同一直线上有三点,若点到两点的距离呈2倍关系,即或,则称点是线段的“倍距点”.
(1)线段的中点 该线段的“倍距点”;(填“是”或者“不是”)
(2)已知,点是线段的“倍距点”,直接写出 .
(3)如图1,在数轴上,点表示的数为2,点表示的数为20,点为线段中点.①现有一动点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求当为何值时,点为的“倍距点”?②现有一长度为2的线段(如图2,点起始位置在原点),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当点为的“倍距点”时,请直接写出的值.
22.(23-24七年级上·江苏盐城·期中)如图,点A、点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数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
【探索新知】如图1,点C将线段分成和两部分,若,则称点C是线段的圆周率点,线段称作互为圆周率伴侣线段 (1)若,则______;
(2)若点D也是图1中线段的圆周率点(不同于C点),则______(填“<”、“”、“>”)
【深入研究】如图2,现有一个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片,将圆片上的某点与数轴上表示1的点重合,并把圆片沿数轴向右无滑动地滚动1周,该点到达点C的位置
(3)若点M、N均为线段的圆周率点,求线段的长度;
(4)在图2中,点P、Q分别从点O、C位置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P在点C左侧时,P、C、Q三点中某一点为其余两点所构成线段的圆周率点,请求出t的值
23.(23-24七年级·福建·期末)如图,已知,点C、D分别为线段、上的动点,若点C从点O出发以的速度沿方向运动,同时点D从点B出发以的速度沿方向运动.

(1)如图1,当运动时间为时,求的值;(2)如图1,若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求OA的长;(3)如图2,在(2)的条件下,延长BO到点M,使,点P是直线OB上一点,且,求的值.
24.(23-24七年级上·湖南长沙·阶段练习)材料阅读:对线段而言,当点在线段上,且点是的中点时,有,反过来,当有时,则点为线段的中点.
(1)如图1,点在线段上,若,则______;若,则______;
(2)如图2,已知线段,点分别从点和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点的运动速度为,点的运动速度为,若它们相遇则点同时停止运动.线段的中点为点,线段的中点为点,运动时,求两中点之间的距离;
(3)已知线段,点分别从点和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若点的运动速度分别为和,点到达点后立即以原速返回,点到达点时,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s,则当为何值时,等式成立?
25.(23-24七年级上·江苏宿迁·阶段练习)如图1,已知线段,点、、在线段上,且.
(1)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动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向点运动;同时动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向点运动,当点到达点后立即以原速返回,直到点到达点,运动停止;设运动的时间为.①求为何值,线段的长为;②如图2,现将线段折成一个长方形(点、重合),请问: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以点、、、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与以点、、、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