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6 09:2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学习和生活不是一路平坦,面对困难,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是躺平还是行动?今天我们来学习选自《列子》的《愚公移山》,看一看愚公的选择。
躺平派



“山”
作者作品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代表作】《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写作背景】列子生活在战国时期,生产力不发达,人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大自然的种种挑战,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某种超自然力量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愚公移山》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创作的一篇寓言。
寓言: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短小,寓意深刻而含蓄。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文体知识
太行( ) 万仞( ) 冀州( )
惩戒( ) 山北之塞( ) 魁父( )
荷担者( ) 箕畚( ) 朔东( )
始龀( ) 穷匮( ) 亡以应( )厝( ) 陇断( ) 孀妻( )迂( ) 智叟( )
hánɡ
rèn

chénɡ

kuí

jī běn
shuò
chèn
kuì

cuò
lǒng
shuāng

sǒu
生难字正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太行(háng)、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rǔ)/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zēng)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jī 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初读感知
河曲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wú)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ò)朔东,一厝雍(yōng)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初读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方圆
【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万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
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
连…都…
…的人
如…何,
把…怎么样
凭借
【译】北山下面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置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呢?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
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名作动,用箕畚装土石

于是,就


【译】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上了山),敲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凭借
【译】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儿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
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便向天帝报告。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听说
第一段 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做铺垫。
第二段 开端: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全家人又讨论了运土方案,而后立即行动,上山叩石垦壤。
第三段 发展:河曲智叟闻讯而来,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智叟的观点。
第四段 高潮、结局: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
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山终被移走。
理清文章结构
1、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愚公的移山困难
原句 困难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年且九十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渤海之北,隐土之北
山高大险峻
年老体衰
人员少
路途遥远
工具简陋
2、众人眼中的移山。
愚公执着于自己的移山计划,可是其他人对他的计划却态度不一。
请同学们共同协作找出相关语句,完成表格,简析他们的态度。
众人眼中的移山 人物 原文语句 人物的态度
愚公家人
愚公妻子
邻人之孀妻弱子
智叟
操蛇之神
天帝
人物 相关语句(原文) 态度
愚公家人
愚公妻子
孀妻遗男
智叟
操蛇之神
天帝
杂然相许。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支持移山的举动,并主动献计献策,解决移山中存在的问题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
跳往助之。
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对移山存有疑虑,一是担心愚公的力量,二是担心无处放置土石
不顾力量弱小,支持移山的举动
轻视、嘲讽愚公,认为移山是愚蠢行为,根本不可能成功
对愚公的决心和勇气感到畏惧
感动诚心,援助移山
智叟
愚公
着眼于未来,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面对困难的行动派。
着眼于现在,用做静止的眼光看问题,面对困难的躺平派。
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3、愚公和智叟的分歧在哪里?分别体现他们怎样的形象?
愚公不“愚”
智叟不“智”
对比鲜明
迎难而上
思想开放
目光长远
坚持不懈
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
知难而退
思想顽固
目光短浅、
用片面、静止的观点看待事物。
愚公移山,是一个带有神话性质的寓言故事。
本文是一则寓言,语言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大家认为文章中愚公移的山仅仅代表是真实的山吗?

困难(挫折)
愚公移山(即愚公克服万难)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4、我的移“山”计划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愚公”吗?
袁隆平矢志不渝,培育超级水稻。
屠呦呦顽强攻坚,提取抗疟nuè青蒿hāo
20世纪90年代,巫山县小三峡深处的下庄人民为了实现梦想,凭借坚定的信念,在海拔1100米的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天路。
我的移“山”计划 我面临的“山”
我的预设目
我的行动方案
愚公的移山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敢想敢做、敢于改变,一种为实现理想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他最终获得了成功。简言之,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的“山”,我们要继承与发扬愚公的精神,勇往直前,移除高“山”。
本文通过愚公成功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也说明了做事要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