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诗词五首 春望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6 诗词五首 春望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7 11:5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世上疮痍,诗中 圣 哲 草堂留后世 民
间疾苦,笔底波澜 诗圣著千秋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社陵春
杜 甫 (712—770), 字 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西 ) 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记录 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巨变,因而被誉为“诗 史”, 他也被尊为“诗 圣”。
他的代表诗作《望岳》《登高》以及
“三 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 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作者简介
困守长安时期
仕途坎坷,生
活困顿,对朝 廷政治有新的 战乱流离时期 认识,开始关 同情百姓,
注民生,诗风 思念家人,悲 “沉郁顿挫” 叹国家命运
漂泊西南时期,弃 官
逃难,成都安家,后 再次漂泊,终病死湘 江客船之上。
读书与漫游时 期,初定理想 ,积极进取, 诗风热情奔放
杜 甫 人 生 阶 段
49岁 — — 59岁
35岁—— 44岁
45岁 — — 48岁
35岁以前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763)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叛 乱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皇室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 浩劫。可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唐玄宗天宝
十四载(755)十二月,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六月,贼
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将家小安置在鄜 (fū) 州
(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
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该诗作于至德二载(757) 三 月 。
背景链接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jiàn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zān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诗词诵读
“春望 ” 一 望中所见(写景)
破 对比—忧国伤时 深
国都被占,城 草木繁密而又荒芜
池破败,残墙 人民离散无人整治
断壁 乱草丛生
长安城已经沦陷,山河依然存在,春天的长安城草木丛生。
赏析内容 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国破山河在,城 春 草 木深 。茂 盛
译 文
1.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
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以 乐 衬 哀
1. 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花感时而落泪,鸟恨 别而惊心。拟 人 、 移 情 于 物
赏析内容
感时花溅 泪,恨别鸟惊 心。
惊胆寒。
· 此联向来有两种解释:
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哭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
感时伤世
战产连数月, (家人的音信 黄 一封薄薄的家书
息隔绝久盼音讯不 至时的迫切心情
这封信
万两
万两黄金
v
对偶 战火不断时家信 夸张 的珍贵
我来 说价值万金
表现了诗人对家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这里借指战事。
烽 火连 三 月 , 家
赏析内容
译 文
插不住簪子。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簪, 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
白头搔更短,浑 欲 不 胜 簪。
尾联以“白发”“不胜簪”的细节,描写诗人的苍老之态,含
蓄生动地表达了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感情。
诗人这一年45岁,但“白头” 是写 实(半年后,《北征》再 次提到:“况我堕胡尘,及归 尽华 发。”)
动作描写, 一个“搔”字写 出诗人因愁闷而频频挠头的 情 状 。
满头白发越抓越短,稀疏难绾,简直要插不住簪 子 了。
赏析内容
译 文
简直
①远 望都城长安破败的景象;
②盼 望与亲人早日团聚;
③期 望平定叛乱,社会和平;
④渴 望自己为国效力。
说说标题“春望”的“望”有哪几层内涵。
这首诗描写了战乱时春日长安城凄惨破败的景象,表达
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感情。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 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 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 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 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
主旨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