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7 12:1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 列 子 : 汤 问 》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积累词语,疏通文意;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理清文章各个人物对愚公移山的态度。
3.合作探究,深入体会故事的深刻寓意,感受愚公精神的现实意
义 。
【重难点】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 列 子 : 汤 问 》
第一课时
本文选自《列子 · 汤问》,题目是编者加的。
列子, 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 一 , 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 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 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 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 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列子生活在战国时期,生产力不发达,人们在生活 中会面临大自然的种种挑战,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 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太行( háng ) 万仞( rèn ) 冀州( jì )
惩戒(chéng ) 山北之塞( se ) 魁父( kuí ) 荷担者(hè) 箕畚(jī běn ) 朔东(shuò )
始龁( chèn ) 穷匮( kuì ) 亡以应( wú ) 厝( cuò ) 陇断( lǒng ) 孀妻( shuāng ) 迂( yū ) 智叟( sǒu )
初步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
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 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 之迂也,聚室/ 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 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 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 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有遗男,始龁,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初步感知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 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 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 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 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 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 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冀州之 南 ,河阳之北。
古地名,包括今河北、山西、河南黄河以北、辽宁辽河以西地区。
【译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
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北边。
愚公移山
山名。太行山在山西与河北之间。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太行、王屋二 山 ,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
古地名,今河南孟州西。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将近。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
曲折,绕远。 家人。 尽、全。 苦 于 。 直。阻 塞 。
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
豫州,古地名,今河南 代词,你们。
黄河以南 一 带。
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指山的北面、水的南 纷纷地。 赞同。 提出疑问。
面,与“阳”相对。 小山名。
“以君之力,曾 不能 损魁 父之 丘 ,如太行、王屋何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如……何,把……怎么样。
可译为“连 … … 都 … … ”。
【译】北山下面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 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路途遥远阻塞,出来进去都 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 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 岸,行吗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 “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 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遂率子孙荷担者 三 夫 ,叩 石 垦 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肩负、扛。
寡妇。 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 龁 ,跳往助之。寒暑易
复 姓 。 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更 替 。
季节 。 语气词 。
节, 始 一反焉。同“返”,往返。
况 且 。 放置、安放。
且焉置土石 ”杂曰:
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古地名 。
隐 土之北。 ”
“投诸渤海之尾,
往哪里,在哪里。
相当于“之于”。
敲 、 打 。
【译】再说,往哪儿搁置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呢 大家纷纷说: “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北面去。”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 三个能挑担的人(上了山),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 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 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老年男子。 严重。 同“慧”,聪明。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 矣,汝之不惠! 以
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指草木。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
长叹。 通达,这里指改变。
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 若孀
幼儿,小孩。 不如,比不上。
妻弱子。虽 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
即使。 穷尽。
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 匮也,而
愁苦。这里指担心。
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没有话来回答。
【译文】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
“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残余的力气,连山 上的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 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 妇和小孩儿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 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 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 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抓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 停 止 。 指神话中的天帝。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
放置、安放。 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诚,命夸 娥 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自
神话中的大力神。 山冈阻隔。陇,同“垄”,高地。断,隔绝。
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 断焉。
【译】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便向 天帝报告。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 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 一座放在雍州南部。从此以后,冀 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段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是 故事的背景,为下文愚公移山埋下伏笔。
第二、三段写愚公主张提出移山,愚公对智叟的驳斥, 这是情节的发展,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
第四段写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派神将山背走了, 愚公的愿望实现了。
知 识 回 顾
“厝”通“措”,放置
“陇”通“垄”,高地 “反”通“返”,往返 “惠”通“慧”,聪明 “亡”通“无”,没有
①一厝 朔东,一厝雍南
②无陇断焉
③始一反焉
④甚矣,汝之不惠
⑤河曲智叟亡以 应
通假字
词类活用
①面山而居 面:名词活用为状语,面向着。
②聚室而谋
聚: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聚,把……召集在一起
③吾与汝毕力平险
平:形容词作动词;挖平,铲除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活用为状语,用箕畚。
“之”的用法
1. 结构助词,“的”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3. 指 示 代 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 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4. 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知 识 回 顾
“而”的用法
连词,表修饰: 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表顺承: 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
表转折: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其”的用法
1.代词,“他的”: 其 妻 献 疑 曰 感其诚
“他”: 惧其不已也
2.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其 如土石何
第二课时
我亦移 " 山"
《 列 子 : 汤 问 》
学期过半,老师发现咱们班级同学学习动力不足,
据了解,大家面临着各种学习上的困难,如同大 山一般难以跨越,面对如此现状,所以老师决定 召开一个小班会。
情境设置
学习和生活不是一路平坦,面对困难,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
的态度呢 是躺平还是行动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选自《列子》 的《愚公移山》,看一看愚公的选择。
原句 困难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
仞。
年且九十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任务一: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愚公的移山困难
原句
困难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 仞。
山高大险峻(任务艰巨)
年且九十
年老体衰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人员少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工具简陋,劳动艰辛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路途遥远(时间消耗长)
任务一: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愚公的移山困难
众人眼中的移山 原文语句
人物的态度
愚公家人
愚公妻子
邻人之孀妻弱子
智叟
操蛇之神
天帝
任务二:众人眼中的移山
愚公执着于自己的移山计划,可是其他人对他的计划却态度不 一。 请同学们共同协作找出相关语句,完成表格,简析他们的态度。
注意:五分钟
讨论,并找出
发言人分享。
请你根据文意在各 个“曰”字后加上 不同的语气,读一 读,读出人物的不 同态度。 然 杂 众人眼中的移山计划 相关语句(原文)
态度
相许。 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支持、赞许
主动献计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 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
疑惑、担心
邻人之孀妻弱子 跳往助之。
身体力行支持
智叟 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 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轻视、嘲讽
操蛇之神 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畏惧
天帝 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感动、帮助
愚公 不愚 , 智叟不智
愚公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 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 生孙,孙又有子;子又有子,子又 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 加增,何苦而不平
着眼于未来,以发展的眼光
看问题,面对困难的行动派。
着眼于现在,用做静止的眼光
看问题,面对困难的躺平派。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
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智叟不“智”
目光短浅、自作聪 明、逃避懦弱,用 片面、静止的观点 看待事物。
目光长远、不怕困难、
敢于斗争,坚持不懈、 用全面、发展的观点 看待事物。
愚公不"愚"
对比鲜明
本文是一则寓言,语言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
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愚 公 移 山,是 一 个带有神话性质的寓言故事。
大家认为文章中愚公移的山仅仅代表是真实的山吗
山 困难(挫折)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
有恒心,不怕困难。
愚公移山(即愚公克服万难)
任 务 三 : 我 的 移 " 山 " 计 划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愚公”吗
20世纪90年代,巫山县小三峡深 处的下庄人民为了实现梦想,凭 借坚定的信念,在海拔1100米的 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天路。
屠呦呦顽强攻坚
,提取抗疟 (nuè ) 青 蒿 (hāo
)
袁隆平矢志 不渝,培育 超级水稻。
我 的 移 " 山 " 计 划 我面临的“山”
我的预设目
我的行动方案
愚公的移山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敢
想敢做、敢于改变, 一种为实现理想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 精神,他最终获得了成功。简言之,做事有毅力,有恒心, 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的“山”,我们要 继承与发扬愚公的精神,勇往直前,移除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