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晓雾将歇( )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与其奇者( )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五色交辉 ( )
(2)四时俱备 ( )
(3)沉鳞竞跃 (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下列加点词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友人惭,下车引之
D.水陆草木之花
4.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四时俱备 B.晓雾将歇 C.沉鳞竞跃 D.夕阳欲颓
5.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6.根据提示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傍晚时的景象,画面灵动,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2)《答谢中书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寥寥八字运用两种视角,写出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
(3)美术专业的学生前往秀丽的山林写生,很多同学笔下的画面十分具有灵动感,充满着清晨生命的活力,令人想到《答谢中书书》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8.苏轼被贬,心中忧郁,月夜游寺正是他排遣抑郁心情的具体行为。为此,有同学根据《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背景及内容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
下联: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四时俱备 四时:
②晓雾将歇 歇:
③夕日欲颓 颓:
④与其奇者 与:
10、把下面的文字翻泽成现代汉语。
①五色交辉 译文:
②沉鳞竞跃 译文:
11、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以 两种视角,写 ,用笔洗练,境界清新。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感慨,赞叹山水之美,传达出自己 的志趣,将在山水之中 流露于笔端。
阅读苏轼的三篇作品,完成各题。
【甲】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丙】臣自颍移扬,过豪、寿、楚、泗等州,所至麻麦如云。臣每屏去吏卒,亲入村落。访问父老,皆有忧色,云:“丰年不如凶年。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若丰年举催积欠,胥徒在门,枷棒在身,则人户求死不得。”言讫泪下,臣亦不觉流涕。又所至城邑,多有流民……
臣闻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臣窃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
(节选自《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12.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苏轼自夸身上虽穿着粗衣劣布,但因为饱读诗书而气质高雅。
B.颔联“踏槐花”源自“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指学子忙于春游活动。
C.颈联写董传身处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D.尾联意为相信董传定能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表达了对董传的期许和祝愿。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月色入户
(2)亲入村落
(3)臣亦不觉流涕
(4)臣窃度之
14.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广为传诵,请你谈谈“气”和“诗书”的关系。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请你结合乙、丙两文写出对“乐天派”和“黎民百姓的好朋友”的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玉莲亭
白乐天守杭州,政平讼简①。贫民有犯法者,于西湖种树几株;富民有赎罪者,令于西湖开葑田②数亩。历任多年,湖葑尽拓,树木成荫。乐天每于此地,载妓看山,寻花问柳。居民设像祀之。亭临湖岸多种青莲以象公之洁白。右折而北,为缆舟亭,楼船鳞集,高柳长堤。游人至此买舫入湖者,喧阗③如市。东去为玉凫园,湖水一角,僻处城阿④,舟楫罕到。寓⑤西湖者,欲避嚣杂,莫于此地为宜。园中有楼,倚窗南望,沙际水明,常见浴凫⑥数百出没波心,此景幽绝。
(节选自张岱《西湖梦寻·玉莲亭》)
【注释】①简:少。②葑(fēng)田:湖泽中葑菱积聚处,年久腐化变为泥土,水涸成田,是谓“葑田”。③喧阗(tián):喧哗,热闹。④城阿:城角。⑤寓:寄居。⑥凫:野鸭。
1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喧阗如市( )
(2)常见浴凫数百出没波心( )
(3)此景幽绝( )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亭临湖/岸多种青莲以/象公之洁白
B.亭临湖岸/多种青莲以/象公之洁白
C.亭临湖/岸多种青莲/以象公之洁白
D.亭临湖岸/多种青莲/以象公之洁白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右折而北,为缆舟亭。
(2)寓西湖者,欲避嚣杂,莫于此地为宜。
21.本文写游人之盛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原谷①谏父
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车。⑤凶:不吉利。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是负义也( )
(2)无需更作此具( )
(3)是以收之( )
(4)乃载祖归养( )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
24.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
1、xiē tuí lín yù 2.(1)交相辉映 (2)季节 (3)指水中潜游的鱼 (4)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3.C 4.C 5.(1)借代 (2)比喻 (3)反问
6.(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7.(1)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2)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8.示例: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
9.①四季。②休息。这里指散尽。③坠落。④参与,这里指欣赏。
10.①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②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
11.①仰观俯察 山之高、水之净。②归隐林泉、与自然相融合 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
12.D
13、(1)门 (2)亲自 (3)眼泪 (4)揣测,估量
14.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
15、(1)庭院的地面好像积满了水,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天灾流行,百姓虽然缺少粮食,俭省吃穿用度,还可以活下去。
16、“气”指气质或精神气色,读书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17、①作者在写作乙文时,是被贬黄州期间,正是人生失意之时,但文中无一处有悲凄可怜之态,反而随缘自适,“欣然”邀友赏月,透露出豁达乐观的天性。②丙文中作者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当百姓因苦于官府催缴欠债难于活命而落泪时,“亦不觉流涕”,并将情况如实上奏朝廷,以期朝廷能施仁政,解百姓之忧,和“黎民百姓”忧戚与共,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18.(1)集市 (2)几 (3)极
19、D
20、(1)向右转再往北,是缆舟亭。
(2)住在西湖的人,要想避开喧嚣繁杂,没有比这里更适宜的。
21.①衬托西湖之美。②与少有人去的玉凫园形成对比,突出玉凫园的僻静(或表达作者孤高自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感。)
22、(1) 违反,背弃 (2)再 (3)因此 (4)于是,就
23、父亲不听他的劝告,制作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祖父)把祖父抛弃在野外。
24、老人养育子女很不容易,子女不能因为父母老了而抛弃他们。
(或:父母是儿女的榜样,要注重自己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