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富贵不能淫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背诵课文;结合注释翻译文意。
2.梳理课文,把握文章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3.理解“妾妇之道”和“大丈夫”的内涵。
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是指一个独特的谋士群体,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
张仪、公孙衍、苏秦、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募泽、邹忌、毛遂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纵横家
景春和张仪、公孙衍都是纵横家。公孙衍主张合纵,合纵抗秦;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政策,连横亲秦。纵横家是是游说列国君主的谋臣,出现于战国至秦汉之际,是中国五千年来最早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他们是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是战国时诸子百家之一。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谋略多以国家政治需要出发,为儒家所不认同。
《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这次对话。
秦
燕
赵
齐
魏
楚
韩
连横瓦解
联盟
游说六国与秦国交好,并挑拨六国关系,出尔反尔
秦
燕
赵
齐
魏
楚
韩
合纵攻秦
说服六国合纵,担任六国国相,身带六国相印
张仪,魏国安邑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之后,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得到秦惠文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张仪失去宠信,出逃魏国,担任相国。公元前309年,张仪去世。
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阴晋人,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
最初出仕魏国,后为秦惠文王所用为秦将,因替秦国收复河西,而受封大良造。后离秦,再仕魏国,首倡联合山东诸国共同抗秦。曾佩五国相印,名盛一时。后因合纵失败,加之不断卷入列国政争,而被魏国、韩国弃用。晚年,一说死于魏国政争,一说被秦武王尊为相邦,死于秦。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 不能 淫
动词使动,使...迷惑
富贵不能使他迷乱
议论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 诚 大丈夫哉?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
真正,确实。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梳理文意
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定的居住下来,(便)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怎么,哪里。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男子成年举行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以训导;
行冠礼。
教导,训诲。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女儿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
去,
到。
代指
女子。
教导,训诲。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
谨慎
这里指丈夫。
告诫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准则,标准。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喻指“仁”
喻指“礼”
喻指“义”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能实现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志向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遵从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武力)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第二课时
何谓“大丈夫”?
提出观点
景春心中的“大丈夫”
公孙衍、张仪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战争,控制诸侯,位高权重,令人生畏,体现出景春对于权、利的追求。
反驳观点
孟子是否赞同该观点?
不赞同
不屑、鄙视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反驳观点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 门,戒 之曰:‘往之女家,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 顺 为 正者,妾妇之道也。
提出观点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举例论证
提出观点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做法: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
理想:无论得志与否,都坚守自己的原则
操守: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惑、动摇、屈服
何谓大丈夫?(谈谈你的看法)
景春
公孙衍、张仪——位高权重、令人生畏
孟子
做法: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
理想:无论得志与否,都坚守自己的原则
操守: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惑、动摇、屈服
孟子是如何反驳景春的观点的?
首先,以两个反问句表明态度,直接否定景春的观点;然后运用类比论证,用“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指出公孙衍、张仪等人就像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其所作所为不过是迎合君王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简要说说全文的论证思路。
先破后立: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再反驳景春的观点,又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得出结论。
本文从“礼”入手,以“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指出他们不是真正的大丈夫,进而提出大丈夫的标准与内涵,批驳了景春的谬论。
课堂小结
说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坚持仁、义、礼
坚守自己的道义准则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
树靶子: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立标准
大丈夫
批谬论:以顺为正、妾妇之道(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