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万仞( ) 冀州( )
荷担( ) 箕畚( )
孀妻( ) 始龀( )
智叟( ) 穷匮( )
一厝( ) 朔东( )
山北之塞( )
【答案】rèn;jì;hè;jī;shuāng;chèn;sǒu;kuì;cuò;shuò;sè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仞:读作: rèn ,不要读成: rèng;
冀读作: jì ,不要读成: yì;
荷有两种读音,荷花、荷叶读:hé;荷担、荷枪、负荷读hè,这里读: hè ;
箕读作: jī ,不要读成:qí;
孀读作: shuāng ,不要读成: suāng;
龀读作: chèn ,不要读成: chèng;
叟读作: sǒu ,不要读成: shǒu;
匮读作: kuì ,不要读成: guì;
厝读作: cuò ,不要读成: chuò;
朔读作: shuò ,不要读成: suò;
塞是多音字,活塞、塞车、塞子读:sāi;阻塞、闭塞、语塞读:sè;边塞、要塞、塞北读:sài。这里读:sè
故答案为: rèn;jì;hè;jī;shuāng;chèn;sǒu;kuì;cuò;shuò;sè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汉字里许多字同音字和形似字及多音字,我们理解其字义,就不容易读错别字了。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读课文时要注意重点字词并积累,尤其是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要求掌握的,或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要注意方音与普通话的不同,注意区分平翘舌、前后鼻音、鼻音和边音等。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惩山北之塞( )
3.出入之迂也( )
4.吾与汝毕力平险( )
5.杂然相许( )
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7.何苦而不平( )
8.惧其不已也( )
【答案】2.苦于
3.曲折,绕远
4.尽,全
5.赞同
6.指草木
7.愁苦。这里指担心
8.停止
【知识点】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用迁移法类推,可以查字典词典,可以联系语境,可以由成语进行推断,不管是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
2.这句话的意思是:苦于山的北面大山阻塞,惩:苦于
故答案为:苦于
3.这句话的意思是: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迂:曲折、绕远
故答案为:曲折、绕远
4.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毕:尽、全
故答案为:尽、全
5.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家纷纷地表示赞同。许:赞同
故答案为:赞同
6.这句话的意思是:(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毛:指草木
故答案为:指草木
7.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什么担忧它挖不平呢?苦:愁,这里指担心
故答案为: 愁苦。这里指担心
8.这句话的意思是:害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已:停止
故答案为:停止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写原句。
9.愚公移山时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初定计划时“ ”;深入研究时“ ”;移山过程中“ ”。
10.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 ”;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 ”;两人对话的结果是“ ”。
【答案】9.杂然相许;其妻献疑;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10.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一般步骤是一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二根据题干要求提示定位,锁定答题范围,三整理答案,列出序号,规范作答,最后还须根据题干赋分进行验证。概括时可以摘录文中的总起句或过渡句、重点句等,也可要素归纳,关注事件地点人物事件,还可段意合并或自行概括。如果是选择题,要将每一项选项都仔细与文本内容核对,找出正确的选项。
9.当愚公提出“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时,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初定计划时全家人“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出于对愚公的关心,解决“焉置土石”的问题;移山过程中邻人之遗男也“跳往助之”;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笑而止之”,智叟的话带有轻视的(或讥讽的挖苦的责备的怀疑的)语气,以阻止愚公移山。
故答案为:杂然相许;其妻献疑;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10.“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他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驳的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故答案为: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1.《愚公移山》选自《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 所著,他是战国前期 家代表人物之一。
【答案】列子·汤问;列御寇;道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所著,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故答案为:《列子·汤问》;列御寇;道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所学课文重要的作家作品一般课文下面的注释都比较详细(少部分除外,平时学习时需要补充笔记),特别是文言诗文,记住作家、作品、朝代、作家身份、重要(主要)贡献、代表作品、与人物相关的成语、格言、俗语、标题含义要记牢,历史知识、 地理知识、 文学素养、 科学原理、 数学能力、 政治与公民意识、 艺术欣赏、 外语学习、 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平时要多阅读进行有意识的积累。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①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②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③。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注】①珥:用玉石或珠子做的耳环,此处用作动词。②后土:共工氏(炎帝后裔)之子句龙氏。③禺谷:愚渊,太阳落下去的地方。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固不可彻
②无穷匮
③把两黄蛇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1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写愚公与智叟的辩论,意在突出愚公移山的意志之坚。
B.【甲】【乙】两文中“子又生孙”“信生夸父”两个“生”的意思不相同。
C.就刻画人物手法而言,【甲】文使用语言和神态描写等手法来刻画愚公的形象,相对而言【乙】文刻画夸父所使用的手法较少。
D.【甲】【乙】两文都叙述故事,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是古代作品的典范之作。
15.读了以上两则故事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2.顽固;尽、完;拿着
13.①你也太不聪明了! ②将要跑到大湖,没有到,死在了这里。
14.B
15.示例: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要有夸父敢于与日竞走的气魄,要有愚公持之以恒、不畏艰险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用迁移法类推,可以查字典词典,可以联系语境,可以由成语进行推断,不管是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当然也须关注古今异义,翻译句子时一定要用古义而不是今义。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一般步骤是一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二根据题干要求提示定位,锁定答题范围,三整理答案,列出序号,规范作答,最后还须根据题干赋分进行验证。概括时可以摘录文中的总起句或过渡句、重点句等,也可要素归纳,关注事件地点人物事件,还可段意合并或自行概括。如果是选择题,要将每一项选项都仔细与文本内容核对,找出正确的选项。
(4)本题考查谈观点看法启示。谈观点看法启示不要脱离文本,要再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表明自己的观点,再从原文出发联系现实谈看法,需要精心组织语言,完整表达。
【附乙文的译文】
茫茫荒野之中,有一座山名叫成都载天。有个人耳朵上挂着两条黄蛇,手里拿着两条黄蛇,名字叫夸父。后土生了信,信生了夸父。夸父不估量自己的力量,要追逐太阳,连追太阳到隅谷。夸父口渴想喝水,但黄河水的水不够喝,将到大湖中饮水。还没有到达,就死在这里。
12.第1句,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固:顽固;
第2句,没有穷尽,匮:尽、完;
第3句,手里拿着两条黄蛇,把:拿
故答案为:顽固;尽、完;拿着
13.第1句,这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应为:汝之甚不惠矣,汝:你;之:主谓之间无意义;甚:很、太;惠通“慧”聪明、智慧;
第2句,走:跑;大泽:大湖;于:在
故答案为:①你也太不聪明了! ②将要跑到大湖,没有到,死在了这里。
14.A: 【甲】智叟的质疑和嘲笑,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移山的行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愚公的反驳,突出了愚公移山的决心,也突出他移山的意志之坚定,理解分析正确;
B:【甲】文中“子又生孙”的意思是:儿子又生育孙子,“生”是“生育、出生”的意思;【乙】文中的“信生夸父”意思是:信生育夸父,“生”也是“生育、出生”的意思。故“【甲】【乙】两文中“子又生孙”“信生夸父”两个“生”的意思不相同”理解分析有错;
C:【甲】文中“笑”“长息”是神态描写,智叟、愚公的话是语言描写;【乙】文描写夸父,仅用“ 珥两黄蛇,把两黄蛇 ”“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这么一点句子,描写很少,故理解分析正确;
D: 【甲】叙述愚公移山的故事,从交代背景、移山原因到移山、邻里帮助,再到驳斥智叟、移山成功,语言生动简洁;【乙】文仅五句话,交代了夸父的外形特征: 珥两黄蛇,把两黄蛇 和逐日而死,生动简洁。故:【甲】【乙】两文都叙述故事,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是古代作品的典范之作 ,分析理解正确。
故答案为:B
15.甲文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能轻言放弃,要不畏艰险、持之以恒;乙文告诉我们要像夸父那样敢于拼搏,与日竞走。
故答案为:示例: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要有夸父敢于与日竞走的气魄,要有愚公持之以恒、不畏艰险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三、语言综合运用
16.(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
【答案】略
【知识点】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愚公移山
【解析】【分析】此题为主观题型,考查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愚公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显示出了愚公的见解远远超出一般人之上,他是“大智若愚”。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体现出他的鼠目寸光。
【点评】结合愚公和智叟的表现,写出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感受。
他是个老师,三尺讲台是他的阵地;他是个开拓者,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他是新愚公,140万亩荒山是他的开垦地。2016年的4月10日凌晨,他因高强度工作而突发心脏病去世,他就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李保国同志。
【答案】在这广阔的土地上,还有无数个像李保国一样的“愚公”,深深扎根于基层,面朝黄土背朝天,去开垦这片土地;用汗水和坚持不断的创新,去灌溉这片土地;用坚持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去浸润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灵魂。无论是荒凉的土地还是贫瘠的精神,都迸发出新的活力。
【知识点】愚公移山;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作文小练笔,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表达阅读感受。这其实是一篇读后感,要仔细阅读给出的材料,理解内容和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阅读感受。这篇材料写的是李保国老师的感人事迹,他为了教育事业兢兢业业,不怕苦、不怕累,敢于牺牲、甘于奉献,是新时代的“愚公”。评价他的精神品质,表达自己的敬佩和赞美之情即可。
故答案为:在这广阔的土地上,还有无数个像李保国一样的“愚公”,深深扎根于基层,面朝黄土背朝天,去开垦这片土地;用汗水和坚持不断的创新,去灌溉这片土地;用坚持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去浸润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灵魂。无论是荒凉的土地还是贫瘠的精神,都迸发出新的活力。
【点评】要结合人物事迹谈感受,表达出敬佩与赞美之情即可。
1 /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万仞( ) 冀州( )
荷担( ) 箕畚( )
孀妻( ) 始龀( )
智叟( ) 穷匮( )
一厝( ) 朔东( )
山北之塞(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惩山北之塞( )
3.出入之迂也( )
4.吾与汝毕力平险( )
5.杂然相许( )
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7.何苦而不平( )
8.惧其不已也( )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写原句。
9.愚公移山时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初定计划时“ ”;深入研究时“ ”;移山过程中“ ”。
10.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 ”;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 ”;两人对话的结果是“ ”。
11.《愚公移山》选自《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 所著,他是战国前期 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①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②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③。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注】①珥:用玉石或珠子做的耳环,此处用作动词。②后土:共工氏(炎帝后裔)之子句龙氏。③禺谷:愚渊,太阳落下去的地方。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固不可彻
②无穷匮
③把两黄蛇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1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写愚公与智叟的辩论,意在突出愚公移山的意志之坚。
B.【甲】【乙】两文中“子又生孙”“信生夸父”两个“生”的意思不相同。
C.就刻画人物手法而言,【甲】文使用语言和神态描写等手法来刻画愚公的形象,相对而言【乙】文刻画夸父所使用的手法较少。
D.【甲】【乙】两文都叙述故事,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是古代作品的典范之作。
15.读了以上两则故事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三、语言综合运用
16.(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
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感受。
他是个老师,三尺讲台是他的阵地;他是个开拓者,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他是新愚公,140万亩荒山是他的开垦地。2016年的4月10日凌晨,他因高强度工作而突发心脏病去世,他就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李保国同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rèn;jì;hè;jī;shuāng;chèn;sǒu;kuì;cuò;shuò;sè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仞:读作: rèn ,不要读成: rèng;
冀读作: jì ,不要读成: yì;
荷有两种读音,荷花、荷叶读:hé;荷担、荷枪、负荷读hè,这里读: hè ;
箕读作: jī ,不要读成:qí;
孀读作: shuāng ,不要读成: suāng;
龀读作: chèn ,不要读成: chèng;
叟读作: sǒu ,不要读成: shǒu;
匮读作: kuì ,不要读成: guì;
厝读作: cuò ,不要读成: chuò;
朔读作: shuò ,不要读成: suò;
塞是多音字,活塞、塞车、塞子读:sāi;阻塞、闭塞、语塞读:sè;边塞、要塞、塞北读:sài。这里读:sè
故答案为: rèn;jì;hè;jī;shuāng;chèn;sǒu;kuì;cuò;shuò;sè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汉字里许多字同音字和形似字及多音字,我们理解其字义,就不容易读错别字了。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读课文时要注意重点字词并积累,尤其是课文后面“读读写写”中要求掌握的,或是课文注解中出现的,要注意方音与普通话的不同,注意区分平翘舌、前后鼻音、鼻音和边音等。
【答案】2.苦于
3.曲折,绕远
4.尽,全
5.赞同
6.指草木
7.愁苦。这里指担心
8.停止
【知识点】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用迁移法类推,可以查字典词典,可以联系语境,可以由成语进行推断,不管是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
2.这句话的意思是:苦于山的北面大山阻塞,惩:苦于
故答案为:苦于
3.这句话的意思是: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迂:曲折、绕远
故答案为:曲折、绕远
4.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毕:尽、全
故答案为:尽、全
5.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家纷纷地表示赞同。许:赞同
故答案为:赞同
6.这句话的意思是:(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毛:指草木
故答案为:指草木
7.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什么担忧它挖不平呢?苦:愁,这里指担心
故答案为: 愁苦。这里指担心
8.这句话的意思是:害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已:停止
故答案为:停止
【答案】9.杂然相许;其妻献疑;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10.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一般步骤是一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二根据题干要求提示定位,锁定答题范围,三整理答案,列出序号,规范作答,最后还须根据题干赋分进行验证。概括时可以摘录文中的总起句或过渡句、重点句等,也可要素归纳,关注事件地点人物事件,还可段意合并或自行概括。如果是选择题,要将每一项选项都仔细与文本内容核对,找出正确的选项。
9.当愚公提出“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时,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初定计划时全家人“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出于对愚公的关心,解决“焉置土石”的问题;移山过程中邻人之遗男也“跳往助之”;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笑而止之”,智叟的话带有轻视的(或讥讽的挖苦的责备的怀疑的)语气,以阻止愚公移山。
故答案为:杂然相许;其妻献疑;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10.“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他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驳的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故答案为: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1.【答案】列子·汤问;列御寇;道
【知识点】先秦诸子百家;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所著,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故答案为:《列子·汤问》;列御寇;道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所学课文重要的作家作品一般课文下面的注释都比较详细(少部分除外,平时学习时需要补充笔记),特别是文言诗文,记住作家、作品、朝代、作家身份、重要(主要)贡献、代表作品、与人物相关的成语、格言、俗语、标题含义要记牢,历史知识、 地理知识、 文学素养、 科学原理、 数学能力、 政治与公民意识、 艺术欣赏、 外语学习、 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平时要多阅读进行有意识的积累。
【答案】12.顽固;尽、完;拿着
13.①你也太不聪明了! ②将要跑到大湖,没有到,死在了这里。
14.B
15.示例: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要有夸父敢于与日竞走的气魄,要有愚公持之以恒、不畏艰险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用迁移法类推,可以查字典词典,可以联系语境,可以由成语进行推断,不管是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当然也须关注古今异义,翻译句子时一定要用古义而不是今义。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一般步骤是一审题,明确答题方向,二根据题干要求提示定位,锁定答题范围,三整理答案,列出序号,规范作答,最后还须根据题干赋分进行验证。概括时可以摘录文中的总起句或过渡句、重点句等,也可要素归纳,关注事件地点人物事件,还可段意合并或自行概括。如果是选择题,要将每一项选项都仔细与文本内容核对,找出正确的选项。
(4)本题考查谈观点看法启示。谈观点看法启示不要脱离文本,要再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表明自己的观点,再从原文出发联系现实谈看法,需要精心组织语言,完整表达。
【附乙文的译文】
茫茫荒野之中,有一座山名叫成都载天。有个人耳朵上挂着两条黄蛇,手里拿着两条黄蛇,名字叫夸父。后土生了信,信生了夸父。夸父不估量自己的力量,要追逐太阳,连追太阳到隅谷。夸父口渴想喝水,但黄河水的水不够喝,将到大湖中饮水。还没有到达,就死在这里。
12.第1句,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固:顽固;
第2句,没有穷尽,匮:尽、完;
第3句,手里拿着两条黄蛇,把:拿
故答案为:顽固;尽、完;拿着
13.第1句,这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应为:汝之甚不惠矣,汝:你;之:主谓之间无意义;甚:很、太;惠通“慧”聪明、智慧;
第2句,走:跑;大泽:大湖;于:在
故答案为:①你也太不聪明了! ②将要跑到大湖,没有到,死在了这里。
14.A: 【甲】智叟的质疑和嘲笑,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移山的行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愚公的反驳,突出了愚公移山的决心,也突出他移山的意志之坚定,理解分析正确;
B:【甲】文中“子又生孙”的意思是:儿子又生育孙子,“生”是“生育、出生”的意思;【乙】文中的“信生夸父”意思是:信生育夸父,“生”也是“生育、出生”的意思。故“【甲】【乙】两文中“子又生孙”“信生夸父”两个“生”的意思不相同”理解分析有错;
C:【甲】文中“笑”“长息”是神态描写,智叟、愚公的话是语言描写;【乙】文描写夸父,仅用“ 珥两黄蛇,把两黄蛇 ”“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这么一点句子,描写很少,故理解分析正确;
D: 【甲】叙述愚公移山的故事,从交代背景、移山原因到移山、邻里帮助,再到驳斥智叟、移山成功,语言生动简洁;【乙】文仅五句话,交代了夸父的外形特征: 珥两黄蛇,把两黄蛇 和逐日而死,生动简洁。故:【甲】【乙】两文都叙述故事,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是古代作品的典范之作 ,分析理解正确。
故答案为:B
15.甲文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能轻言放弃,要不畏艰险、持之以恒;乙文告诉我们要像夸父那样敢于拼搏,与日竞走。
故答案为:示例: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要有夸父敢于与日竞走的气魄,要有愚公持之以恒、不畏艰险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16.【答案】略
【知识点】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愚公移山
【解析】【分析】此题为主观题型,考查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愚公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显示出了愚公的见解远远超出一般人之上,他是“大智若愚”。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体现出他的鼠目寸光。
【点评】结合愚公和智叟的表现,写出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17.【答案】在这广阔的土地上,还有无数个像李保国一样的“愚公”,深深扎根于基层,面朝黄土背朝天,去开垦这片土地;用汗水和坚持不断的创新,去灌溉这片土地;用坚持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去浸润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灵魂。无论是荒凉的土地还是贫瘠的精神,都迸发出新的活力。
【知识点】愚公移山;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作文小练笔,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表达阅读感受。这其实是一篇读后感,要仔细阅读给出的材料,理解内容和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阅读感受。这篇材料写的是李保国老师的感人事迹,他为了教育事业兢兢业业,不怕苦、不怕累,敢于牺牲、甘于奉献,是新时代的“愚公”。评价他的精神品质,表达自己的敬佩和赞美之情即可。
故答案为:在这广阔的土地上,还有无数个像李保国一样的“愚公”,深深扎根于基层,面朝黄土背朝天,去开垦这片土地;用汗水和坚持不断的创新,去灌溉这片土地;用坚持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去浸润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灵魂。无论是荒凉的土地还是贫瘠的精神,都迸发出新的活力。
【点评】要结合人物事迹谈感受,表达出敬佩与赞美之情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