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唐诗五首-黄鹤楼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唐诗五首-黄鹤楼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9 16:1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八年级语文上册
黄鹤楼
崔颢
黄鹤楼,美名留。千古诗词美名扬,留芳百世情悠悠。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后人为了赞美这首诗,不惜杜撰“诗仙”李白打油诗来造势:“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今天,让来我们学习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感悟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悠悠的乡愁。
[唐]崔 颢
黄鹤楼
诗题点明了写作的对象和内容。
学习目标
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背诵并默写诗歌。(重点)
初步了解律诗的章法结构,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难点)
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失意和思乡的情感。
知识链接
“黄鹤楼”,古代名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上。《太平寰宇记》:“昔费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的。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 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与 并称为四大名楼。
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
滕王阁、岳阳楼、鹳雀楼(山西)
黄鹤楼传说
传说一
传说二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崔颢(hào)(?—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他的诗作风格分期比较明显。前期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期漫游各地,随军出征,诗风变得雄浑奔放。
中唐的文学家把他与盛唐大诗人王维并称,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作者简介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产生了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为神话传说所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于是写下了这首浑然天成的千古绝唱。
背景链接
初读古诗
黄鹤楼
唐 |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自由诵读 读准字音 找出韵脚
乘( )载( )
萋( )鹦鹉( )
chéng
zǎi

yī wū
ou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选自《全唐诗》卷一三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传说中的仙人已骑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剩下一座黄鹤楼。
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离开,离去。
只剩下,仅留下。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离去不再返回,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
飘飘荡荡的样子。
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分明可见,鹦鹉洲上草木茂盛。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分明的样子。
地点,今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对望。
草木茂盛的样子。
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处?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故乡。
烟霭笼罩江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起】叙事
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起笔,借用典故,既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又令人心生吊古伤今的惆怅之感。仙人乘鹤归去是虚写,眼前的黄鹤楼是实写。
“空”为“只,只有”的意思,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使人产生孤寂之感。
诗词品读
神话传说
(虚实结合)
析字句、悟诗情
起---首联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表现 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
借传说起笔,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空荡荡的黄鹤楼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承】
颔联紧承首联,黄鹤飞走是虚,白云飘荡是实。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空”为“空荡荡”的意思,强调时间上的渺远,抒发了物是人非、世事苍茫的感慨。
前三句三见“黄鹤”,并不觉啰唆,因为诗意一气贯通,顺势而下。
感叹岁月易逝(虚实结合)
思考:“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的两个
“空”意义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空”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下的黄鹤楼似乎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强调时间上的邈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转】
颈联笔锋一转,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描写眼前所见景物,描绘出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生机勃勃的景象,呈现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下文抒发乡愁做了铺垫。
“历历”“萋萋”两个叠词,生动地描绘出了汉阳一带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芳草繁茂的自然美景。
··
··
默写常考句
写景——登楼所见(对偶)
转---颈联描写诗人登上黄鹤楼所看到了什么景致,用了什么 修辞?有什么作用?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用典:芳草萋萋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王孙久留深山不归来啊,满山遍野啊春草萋萋。
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
以繁茂之景反衬凄清之情,烘托孤寂的思乡之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尾联运用设问,以愁作结,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日暮时分登临黄鹤楼的心情。这渺茫的忧思与上文草木茂盛、山川分明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照,渲染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烟波”写出了江面渺茫的景象,与日暮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更增乡愁。
【合】
抒情 浓浓乡愁(设问)
流露了急切的思乡之情
烘托思乡的愁绪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己亥杂诗》
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写诗人登临黄鹤楼的见闻和感受,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和思乡之愁。
主旨归纳
收获小PK
理解性默写:
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
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
在和煦的阳光的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原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
考点
描绘画面
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夕阳
阳光
白云
晴川、汉阳树
江流
鹦鹉洲
芳草
烟波
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诗的前四句由传说落笔,表现世事苍茫之慨;
后四句笔锋一转,展现晴川草树、日暮烟波,抒发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考点
分析诗歌情感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妙莫测,鬼斧天工。
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
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本诗三美:
①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虚写神话,实写景象,意境悠远。
②色彩缤纷的绘画美: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
绿树芳草、落日烟波。
③韵律铿锵的音乐美:双声词“黄鹤”“复返”,叠词
“悠悠”“历历”“萋萋”。
借用传说引出黄鹤楼
感慨仙人一去不复返
描写登楼所见
抒发思乡之情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结构梳理
板书设计
黄鹤楼
空间:虚无
时间:邈远
写景(芳、草):实写
抒情(日暮、烟波):点明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