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单元试卷(B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省悟(shěng) 脊梁(jǐ) 玄虚(xuán) 怀古伤今(huái)
B.诓骗(kuāng) 慨叹(kǎi) 抹杀(mǒ) 前仆后继(pǔ)
C.诬蔑(miè) 渺茫(miǎo) 家谱(pǔ) 地大物博(bó)
D.笼罩(lóng) 摧残(cán) 倘若(tǎng) 自欺欺人(qī)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情况。A省悟(shěng)--(xǐng),不全部正确;B前仆后继(pǔ)--(pū),不全部正确;C全部正确;D笼罩(lóng)--(lǒng),不全部正确。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情况。词语积累包括汉字的拼音 、书写 、词义等,除此之外,学生还要掌握多音字、形似字、后鼻音、翘舌音等语法知识。
2.(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卷)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腐草为萤 辩伪去妄 持之以恒 轻而易举
B.走头无路 孜孜不倦 自吹自擂 根深蒂固
C.不足为惧 自暴自弃 哑口无言 地大物博
D.怀古伤今 行之有效 前仆后继 随即应变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辩伪去妄”应为“辨伪去妄”;
B“走头无路”应为“走投无路”;
C没有错别字;
D“随即应变”应为“随机应变”。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形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正确书写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易错字等,然后还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使用正确的汉字。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
A.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不屈不挠、不断奋斗的中国人)
B.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说谎话骗人)
C.要自己去看地底下。(指土地下面)
D.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无法捉摸,飘忽不定)
【答案】C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A、“脊梁”指全身骨骼的主干,在该语境下运用比喻的修辞,指不屈不挠、不断奋斗的中国人 ,该项加点词语的意思符合句意;
B、“诓骗”的意思是说谎话骗人,欺骗,该项加点词语的意思符合句意;
C、“地底下”指土地下面,在该语境下运用比喻的修辞,指中国人的真正代表及正为之奋斗的正义事业,该项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符合句意;
D、“玄虚”的意思是无法捉摸,飘忽不定,该项加点词语的意思符合句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词语的语境义包括指代内容和附加义。词语的指代内容,需要找准代词所在的语境,联系上下文揣摩词语的指代内容。词语的附加义,可从作者的思想倾向、感彩、语体特点、风格特点等方面理解揣摩,重视词语的活用、感彩的反用、修辞手法的使用等附加意义。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恩斯坦把美国爵士乐与欧洲交响乐结合得天衣无缝。
B.企业家将要开发新项目,附近的村民对此望眼欲穿。
C.我们的语文老师被评为“学生最爱戴的老师”,这个称号她当之无愧。
D.小明在市里取得了作文大赛一等奖,他重蹈覆辙,又在省里面获得了大奖。
【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符合句意,运用正确。
B.望眼欲穿:意思指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符合句意,运用正确。
C.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符合句意,运用正确。
D.“重蹈覆辙”是指重新沿翻车旧辙走,比喻不重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再犯以前犯过的错误。明显是含贬义的词语,与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5.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给予,是最大的回报。
②这样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吝啬而贫穷的人。
③你所能给予别人的越多,你生命中所拥有的也就越多。
④要使生命越来越丰富,就要懂得给予。
⑤事实上,当你懂得分享时,你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多。
A.④⑤①③② B.①④⑤②③ C.④①③②⑤ D.①⑤③②④
【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首先研读材料,知道这几句话主要说的是“给予”,选出第④句引出“给予”作为首句,接着①讲“给予”是什么,第③句承接第①句讲“给予越多,拥有的就越多”、第②承接第3说“给予”的结果,最后第⑤句总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6.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爷爷常说:“我今年八十高寿了,能看到你们这么和睦,我也就知足了。”
B.好朋友送给我的东西即使不值钱,我也敝帚自珍,因为礼轻情意重啊。
C.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D.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答案】D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使用的判断能力。A本题中“高寿“是敬语,表示别人长寿,一般用于问句中,表达不得体; B项中“敝帚自珍”的原义是将破旧的扫帚视作宝物来珍惜,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并不好或不贵重,但自己爱惜 ,这里形容别人的东西,不得体;C项中“恭候”是恭敬词,尊敬地等待,表示对来访者的重视和礼貌,通常用于对客人的迎接或等待,用于别人而不是自己,不得体;D项中“赐教”是敬语,给予指教,用于对方,运用得体。 读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使用的判断能力。词语的运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所以要结合上下文语境,从词语的含义、词语的色彩、适用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生需要“顶住”
李秦卫
①“打一分赚一分,我们一起顶住!”“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也得顶住!““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能顶住!”……
②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甸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顶住”。
③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顶住”,既是一种姿势表象,也是一种内心观念。“顶住”,不是无可奈何的被动选择,更不是安于现状的消极保守。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和“发动机”。
④“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的是成功的偶然性。然而,这种“不费功夫”的偶然,却存在于“吾将上下而求索”“众里寻他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之中,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必然。世间事,除了岁月,没有“不费功夫”就得来的好事。____。国学大师钱穆“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一生著书立说达1 700万言,还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门径。年复一年的“顶住”,最终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
⑤“顶住”是毅力,坚韧不拔。“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前进路上,艰难困苦是“灭顶石”还是“垫脚石”,关键看能不能“顶住”。爱迪生说:“失败了一千次并不可怕,最起码我知道这一千次的努力都是不可行的,于是我就会做出第一千零一次的努力。”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说到底都是一个屡败屡试、愈挫愈奋、不断“顶住”的过程。成功路上,不仅要看能否吃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还得看能否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之苦。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困难时选择“顶住”,一个个失败、挫折和困难,就会从“绊脚石”变为砌筑人生进步的“垫脚石”。
⑥“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当年长征,尽管起初红军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不知道最终去往哪里,但大家坚信“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达到”。正是因为对这一目标的坚定不移,才使“红军不怕远征难”,把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远征,化作了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马克思说,他能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前后坚持40余年时间进行《资本论》的研究撰写,关键是“目标始终如一”。凡事咬定一个目标,矢志不渝,必会凌绝顶而览众山。
⑦“世界上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沾满了太阳的光辉!希望是一种坚持,使灵魂深处保有一片自由的天空,为相同的生命做出不同的解释。“的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有转型的难题,有升级的压力,但只要我们选择“顶住”,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劲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执着,就一定能让“关不住”的鸟儿“羽毛都沾满太阳的光辉”,始终飞翔在希望的田野上。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8月25日)
7.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8.选文开篇写中国女排的事迹,有什么作用?
9.选文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0.结合文意,在第④段画线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答案】7.①“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②“顶住”是毅力,坚韧不拔;③“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
8.由热点新闻事件开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同时作为事实论据支撑中心论点。
9.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生动有力地论证了“‘顶住’是毅力,坚韧不拔”这一分论点。
10.示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文章开头及其作用;中心论点;补充论据;议论文文本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议论文首段的作用,首段常用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作为论据证明论点的作用。
(3)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辨识论证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再看是不是举例论证,最后考虑道理论证。
(4) 本题考查论据的选择与使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论据是论证论点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其次,是否使用多个论据,要根据证明过程的需要做出选择。
7.通读全文,明确中心论点为 “人生需要‘顶住’”。然后仔细分析文章的各个段落,寻找与中心论点紧密相关的关键语句和表述。注意段落开头或结尾处具有总结性、提示性的语句。
故答案为:①“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②“顶住”是毅力,坚韧不拔;③“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
8.本题考查开头段的作用。开头列举女排能顶住而获得金牌的事例,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人生需要“顶住”。同时这个事例本身也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了中心论点,起到了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故答案为: 由热点新闻事件开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同时作为事实论据支撑中心论点。
9.仔细阅读选文第⑤段,逐一分析其中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对于举例论证,要注意识别文中所列举的具体事例,如 “爱迪生说……”“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 等,并理解这些事例是如何具体地支撑 “‘顶住’是毅力,坚韧不拔” 这一观点的。对于道理论证(引用论证),要找出文中引用的名言警句,如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并分析其如何增强了观点的权威性和文化内涵。对于比喻论证,要理解 “艰难困苦是‘灭顶石’还是‘垫脚石’” 这一比喻的含义,以及它如何使抽象的道理更加形象、易懂,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观点。最后,综合分析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强调它们共同为论证观点、增强文章说服力和可读性所做出的贡献。
故答案为: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生动有力地论证了“‘顶住’是毅力,坚韧不拔”这一分论点。
10.本题考查论据的补写。第④段的论点是“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列举一个能体现执着、坚持不懈的事实论据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三、语言综合运用
11.(【精彩练习项目评价】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质量评价作业)阅读文段,回答各题。
甲骨文中的“”(象),长着长长的鼻子和健壮的身躯,甲(A.惟妙惟肖B.入木三分),这是象形字;“酒”是将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构成会意字;“徉”由形旁“彳”和声旁“羊”组成形声字……300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传承下来的文字血脉,一直绵延,在历史的积淀①(A.dìng B.diàn)中 ,成为文化精髓。今天人们使用的很多文字,都可以追sù②(A.朔B.溯)至那一片片古老的甲骨。至今审读和乙(A.鉴定B.鉴赏)这些古色古香的文字,仍让人内心空灵宁静,有情不自禁的敬畏感。但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甲骨文有点困难,甚至根本无法识别这些上古时代的文字。 , , , 。
(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文中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选项号。
①②
(2)给文中甲、乙处选择最符合语境的词语,只填选项号。
甲 乙
(3)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何打通这个文化隔膜
②一方面是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
③是传统文化复兴传承的关键
④一方面是古老文化和现代阅读方式之间存在隔膜
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④②①③ D.②④①③
【答案】(1)B;B
(2)A;B
(3)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句子排序;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1)①积淀的是积累和沉淀,其中“淀”的读音是diàn;故答案为:B。
②““追溯”是比喻回首或钩沉往事,探寻本质或源泉,与文意相符,“溯”的意思是逆水而行,所以不能写成“朔”。故答案为:B。
(2) 甲:“入木三分”意思是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本句是指甲骨文模仿大象非常逼真,所以应该用“惟妙惟肖”。
故答案为:
A。 乙:“鉴定"辨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优劣。“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根据“这些古香古色的文字,仍让人内心空灵宁静”可知乙处是对甲骨文鉴定、欣赏,应该填写“鉴赏”。
故答案为:
B。
(3) 此题可运用排除法。分析给出的四个句子,由“隔膜”一词可知,①句应放在④句的后边,③句应紧承①句。④①③合起来讲的是“古老文化和现代阅读方式之间存在隔膜"这一方面,②句讲的是另外的一个方面。据此可知正确语序为:②④①③。
故答案为:D。
【点评】(1)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读音的辨析能力。这类题目常考查易错字、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的读音。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要能根据词语的意思准确辨析。
(2) 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填词语的能力。首先要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词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
(3)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学校组织“发扬雷锋精神,做21世纪优秀青年”活动,为了使这次活动收到实效,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班长希望你能帮他出谋划策。
12.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要紧扣活动内容,不少于100字)
13.主题班会上,出现了“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雷锋是三月来了四月走”等不和谐的声音,作为新世纪青年人的代表,你怎样批驳这些错误说法?
【答案】12.雷锋,一个永远闪耀着光芒的名字;雷锋,是上个世纪的英雄;雷锋,是我们中国的骄傲。让我们行动起来,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13.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雷锋身上,集中展现了一个普通中国人干一行爱一行、时时助人为乐、为了集体和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永远都不会过时。
【知识点】主题活动;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邀请他人时首先要有恰当的称呼,然后介绍自己,讲明邀请的目的。最后征询对方的意见,语气诚恳、委婉。据此分析将以上内容连贯成一段完整的句子,准确表达即可。
12.本题考查开场白的设计。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这道题要紧扣“发扬雷锋精神,做21世纪优秀青年”这一主题,可从“发扬雷锋精神”的意义和价值等内容来引入,并注意修辞的运用,以让开场白富有文采。还要注意语言要有现场感,情感真挚等。
故答案为: 雷锋,一个永远闪耀着光芒的名字;雷锋,是上个世纪的英雄;雷锋,是我们中国的骄傲。让我们行动起来,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1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批驳错误观点,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阐述理由。注意语句通顺流畅,表达清晰,言简意赅。
故答案为: 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雷锋身上,集中展现了一个普通中国人干一行爱一行、时时助人为乐、为了集体和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永远都不会过时。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自全国全面启动“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程后,许多学校积极响应并认真落实。但面对升学的压力,一些学生因忙于学业,疏于体育锻炼;同时仍有些学校的体育课存在缩水现象,特别是对毕业班的学生来说,体育课往往只是一种回忆……
14.体育课上,你如何邀请不爱运动的小强参加体育运动?
15.假如有机会代表同学与校长面对面提出两点建议,你会怎样说?
【答案】14.小强,我们一起出去活动吧,这样可以使你的大脑得到放松,学习效率也可以大大提高。
15.校长,您好!我代表同学向您提出两条建议:第 ,每周安排两节体育活动课;第二,定期举办一些趣味性体育活动。如果这样的话,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业成绩都会提高的。
【知识点】见解表述;语言得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劝说。对于劝说类的语言表述,学生应在明确劝说对象的基础上做到表述的“简明、准确、连贯、得体”即可。
(2)本题考查提建议的。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所提建议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所提出的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
14.这道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沟通和劝说能力。需要理解小强不爱运动的原因可能是对运动的好处认识不足,或者认为运动会耽误学习时间。在邀请时要针对这些可能的原因进行劝说,重点强调运动对学习和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如放松大脑、提高学习效率等,以吸引小强参与。语言表达要简洁、亲切、有说服力,既要体现出对小强的关心,又要让他感受到参与运动的必要性和益处。故答案为: 小强,我们一起出去活动吧,这样可以使你的大脑得到放松,学习效率也可以大大提高。
15.此题目旨在考察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对学校整体发展的关注和参与意识。一方面,学生需要敏锐地察觉到学校在体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体育课缩水、体育活动缺乏等。另一方面,在提出建议时要考虑到可行性和合理性,例如建议每周安排两节体育活动课以及定期举办趣味性体育活动,既具体又符合学校的实际操作情况。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地阐述建议的好处,如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学业成绩,让校长能够认同并重视所提的建议。故答案为: 校长,您好!我代表同学向您提出两条建议:第一 ,每周安排两节体育活动课;第二,定期举办一些趣味性体育活动。如果这样的话,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业成绩都会提高的。
根据所提供的情境,按要求表达。
你所在的学校要举行以“吸取国学精华,侍承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经典诗词朗诵比赛。
16.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
17.在这次比赛中,你们班的小红同学由于紧张没有发挥好,感到很难过。比赛结束后,你将如何劝说?
【答案】16.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古典诗词是其中的瑰宝。诵读古诗词会陶冶情操,丰富文化底蕴,提高国学素养,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次比赛当中吧!(或下面我宣布XX中学八年级“吸取国学精华,传承中华文化”经典诗词朗诵比赛现在开始!)
17.小红,请你不要难过,虽然这次比赛成绩不太理想,但你的勇气和实力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这也是对国学的一次学习,相信以后你会取得更好的成 绩,加油!
【知识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劝说。对于劝说类的语言表述,学生应在明确劝说对象的基础上做到表述的“简明、准确、连贯、得体”即可。
16.这道题主要考查主持人开场白的撰写能力。要求学生: 明确活动主题“吸取国学精华,传承中华文化”,并在开场白中有所体现。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对现场的领导、老师和同学进行礼貌的问候。阐述古典诗词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如瑰宝、陶冶情操、丰富底蕴、提高素养、弘扬文化等。以富有激情和号召力的语言,调动现场人员参与比赛的热情。
故答案为: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古典诗词是其中的瑰宝。诵读古诗词会陶冶情操,丰富文化底蕴,提高国学素养,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次比赛当中吧!(或下面我宣布XX中学八年级“吸取国学精华,传承中华文化”经典诗词朗诵比赛现在开始!)
17.此题为劝说类题目,重点考察对他人情绪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能够察觉到小红因比赛失利而难过的心情。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安慰和鼓励,如肯定小红的勇气和实力,将此次经历视为学习的机会,表达对她未来的信心等。劝说时语言要真诚、亲切,让小红能够感受到关心和支持,从而缓解她的难过情绪,帮助她树立积极的态度。故答案为: 小红,请你不要难过,虽然这次比赛成绩不太理想,但你的勇气和实力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这也是对国学的一次学习,相信以后你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加油!
1 /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单元试卷(B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省悟(shěng) 脊梁(jǐ) 玄虚(xuán) 怀古伤今(huái)
B.诓骗(kuāng) 慨叹(kǎi) 抹杀(mǒ) 前仆后继(pǔ)
C.诬蔑(miè) 渺茫(miǎo) 家谱(pǔ) 地大物博(bó)
D.笼罩(lóng) 摧残(cán) 倘若(tǎng) 自欺欺人(qī)
2.(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卷)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腐草为萤 辩伪去妄 持之以恒 轻而易举
B.走头无路 孜孜不倦 自吹自擂 根深蒂固
C.不足为惧 自暴自弃 哑口无言 地大物博
D.怀古伤今 行之有效 前仆后继 随即应变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
A.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不屈不挠、不断奋斗的中国人)
B.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说谎话骗人)
C.要自己去看地底下。(指土地下面)
D.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无法捉摸,飘忽不定)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恩斯坦把美国爵士乐与欧洲交响乐结合得天衣无缝。
B.企业家将要开发新项目,附近的村民对此望眼欲穿。
C.我们的语文老师被评为“学生最爱戴的老师”,这个称号她当之无愧。
D.小明在市里取得了作文大赛一等奖,他重蹈覆辙,又在省里面获得了大奖。
5.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给予,是最大的回报。
②这样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吝啬而贫穷的人。
③你所能给予别人的越多,你生命中所拥有的也就越多。
④要使生命越来越丰富,就要懂得给予。
⑤事实上,当你懂得分享时,你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多。
A.④⑤①③② B.①④⑤②③ C.④①③②⑤ D.①⑤③②④
6.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爷爷常说:“我今年八十高寿了,能看到你们这么和睦,我也就知足了。”
B.好朋友送给我的东西即使不值钱,我也敝帚自珍,因为礼轻情意重啊。
C.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D.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生需要“顶住”
李秦卫
①“打一分赚一分,我们一起顶住!”“我们有那种不服输的劲儿,不管怎么着也得顶住!““女排精神就是不放弃,能顶住!”……
②中国女排在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赢得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后,女排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也送给我们一块沉甸甸的人生“金牌”——人生需要“顶住”。
③赛场是最高强度的比拼,是精神意志的较量。“顶住”,既是一种姿势表象,也是一种内心观念。“顶住”,不是无可奈何的被动选择,更不是安于现状的消极保守。对于人生而言,“顶住”,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和“发动机”。
④“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的是成功的偶然性。然而,这种“不费功夫”的偶然,却存在于“吾将上下而求索”“众里寻他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之中,是千辛万苦付出后的某种必然。世间事,除了岁月,没有“不费功夫”就得来的好事。____。国学大师钱穆“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一生著书立说达1 700万言,还探索出一套独特的治学方法和治学门径。年复一年的“顶住”,最终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
⑤“顶住”是毅力,坚韧不拔。“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前进路上,艰难困苦是“灭顶石”还是“垫脚石”,关键看能不能“顶住”。爱迪生说:“失败了一千次并不可怕,最起码我知道这一千次的努力都是不可行的,于是我就会做出第一千零一次的努力。”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说到底都是一个屡败屡试、愈挫愈奋、不断“顶住”的过程。成功路上,不仅要看能否吃得了“坐冷板凳”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还得看能否受得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忍之苦。无数事实证明,面对困难时选择“顶住”,一个个失败、挫折和困难,就会从“绊脚石”变为砌筑人生进步的“垫脚石”。
⑥“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当年长征,尽管起初红军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不知道最终去往哪里,但大家坚信“不论我们自己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旗帜一定能达到”。正是因为对这一目标的坚定不移,才使“红军不怕远征难”,把二万五千里的艰辛远征,化作了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马克思说,他能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前后坚持40余年时间进行《资本论》的研究撰写,关键是“目标始终如一”。凡事咬定一个目标,矢志不渝,必会凌绝顶而览众山。
⑦“世界上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沾满了太阳的光辉!希望是一种坚持,使灵魂深处保有一片自由的天空,为相同的生命做出不同的解释。“的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有转型的难题,有升级的压力,但只要我们选择“顶住”,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劲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执着,就一定能让“关不住”的鸟儿“羽毛都沾满太阳的光辉”,始终飞翔在希望的田野上。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8月25日)
7.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8.选文开篇写中国女排的事迹,有什么作用?
9.选文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0.结合文意,在第④段画线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三、语言综合运用
11.(【精彩练习项目评价】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质量评价作业)阅读文段,回答各题。
甲骨文中的“”(象),长着长长的鼻子和健壮的身躯,甲(A.惟妙惟肖B.入木三分),这是象形字;“酒”是将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构成会意字;“徉”由形旁“彳”和声旁“羊”组成形声字……300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传承下来的文字血脉,一直绵延,在历史的积淀①(A.dìng B.diàn)中 ,成为文化精髓。今天人们使用的很多文字,都可以追sù②(A.朔B.溯)至那一片片古老的甲骨。至今审读和乙(A.鉴定B.鉴赏)这些古色古香的文字,仍让人内心空灵宁静,有情不自禁的敬畏感。但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甲骨文有点困难,甚至根本无法识别这些上古时代的文字。 , , , 。
(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文中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选项号。
①②
(2)给文中甲、乙处选择最符合语境的词语,只填选项号。
甲 乙
(3)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何打通这个文化隔膜
②一方面是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
③是传统文化复兴传承的关键
④一方面是古老文化和现代阅读方式之间存在隔膜
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④②①③ D.②④①③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学校组织“发扬雷锋精神,做21世纪优秀青年”活动,为了使这次活动收到实效,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班长希望你能帮他出谋划策。
12.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要紧扣活动内容,不少于100字)
13.主题班会上,出现了“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雷锋是三月来了四月走”等不和谐的声音,作为新世纪青年人的代表,你怎样批驳这些错误说法?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自全国全面启动“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程后,许多学校积极响应并认真落实。但面对升学的压力,一些学生因忙于学业,疏于体育锻炼;同时仍有些学校的体育课存在缩水现象,特别是对毕业班的学生来说,体育课往往只是一种回忆……
14.体育课上,你如何邀请不爱运动的小强参加体育运动?
15.假如有机会代表同学与校长面对面提出两点建议,你会怎样说?
根据所提供的情境,按要求表达。
你所在的学校要举行以“吸取国学精华,侍承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经典诗词朗诵比赛。
16.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
17.在这次比赛中,你们班的小红同学由于紧张没有发挥好,感到很难过。比赛结束后,你将如何劝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情况。A省悟(shěng)--(xǐng),不全部正确;B前仆后继(pǔ)--(pū),不全部正确;C全部正确;D笼罩(lóng)--(lǒng),不全部正确。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情况。词语积累包括汉字的拼音 、书写 、词义等,除此之外,学生还要掌握多音字、形似字、后鼻音、翘舌音等语法知识。
2.【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辩伪去妄”应为“辨伪去妄”;
B“走头无路”应为“走投无路”;
C没有错别字;
D“随即应变”应为“随机应变”。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形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正确书写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易错字等,然后还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使用正确的汉字。
3.【答案】C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A、“脊梁”指全身骨骼的主干,在该语境下运用比喻的修辞,指不屈不挠、不断奋斗的中国人 ,该项加点词语的意思符合句意;
B、“诓骗”的意思是说谎话骗人,欺骗,该项加点词语的意思符合句意;
C、“地底下”指土地下面,在该语境下运用比喻的修辞,指中国人的真正代表及正为之奋斗的正义事业,该项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符合句意;
D、“玄虚”的意思是无法捉摸,飘忽不定,该项加点词语的意思符合句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词语的语境义包括指代内容和附加义。词语的指代内容,需要找准代词所在的语境,联系上下文揣摩词语的指代内容。词语的附加义,可从作者的思想倾向、感彩、语体特点、风格特点等方面理解揣摩,重视词语的活用、感彩的反用、修辞手法的使用等附加意义。
4.【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符合句意,运用正确。
B.望眼欲穿:意思指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符合句意,运用正确。
C.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符合句意,运用正确。
D.“重蹈覆辙”是指重新沿翻车旧辙走,比喻不重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再犯以前犯过的错误。明显是含贬义的词语,与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5.【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首先研读材料,知道这几句话主要说的是“给予”,选出第④句引出“给予”作为首句,接着①讲“给予”是什么,第③句承接第①句讲“给予越多,拥有的就越多”、第②承接第3说“给予”的结果,最后第⑤句总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6.【答案】D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使用的判断能力。A本题中“高寿“是敬语,表示别人长寿,一般用于问句中,表达不得体; B项中“敝帚自珍”的原义是将破旧的扫帚视作宝物来珍惜,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并不好或不贵重,但自己爱惜 ,这里形容别人的东西,不得体;C项中“恭候”是恭敬词,尊敬地等待,表示对来访者的重视和礼貌,通常用于对客人的迎接或等待,用于别人而不是自己,不得体;D项中“赐教”是敬语,给予指教,用于对方,运用得体。 读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使用的判断能力。词语的运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所以要结合上下文语境,从词语的含义、词语的色彩、适用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
【答案】7.①“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②“顶住”是毅力,坚韧不拔;③“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
8.由热点新闻事件开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同时作为事实论据支撑中心论点。
9.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生动有力地论证了“‘顶住’是毅力,坚韧不拔”这一分论点。
10.示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文章开头及其作用;中心论点;补充论据;议论文文本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议论文首段的作用,首段常用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作为论据证明论点的作用。
(3)本题考查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经常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辨识论证方法,首先要看是不是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再看是不是举例论证,最后考虑道理论证。
(4) 本题考查论据的选择与使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论据是论证论点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其次,是否使用多个论据,要根据证明过程的需要做出选择。
7.通读全文,明确中心论点为 “人生需要‘顶住’”。然后仔细分析文章的各个段落,寻找与中心论点紧密相关的关键语句和表述。注意段落开头或结尾处具有总结性、提示性的语句。
故答案为:①“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②“顶住”是毅力,坚韧不拔;③“顶住”是定力,坚定不移。
8.本题考查开头段的作用。开头列举女排能顶住而获得金牌的事例,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人生需要“顶住”。同时这个事例本身也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了中心论点,起到了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故答案为: 由热点新闻事件开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同时作为事实论据支撑中心论点。
9.仔细阅读选文第⑤段,逐一分析其中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对于举例论证,要注意识别文中所列举的具体事例,如 “爱迪生说……”“袁隆平培育出高产杂交稻,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 等,并理解这些事例是如何具体地支撑 “‘顶住’是毅力,坚韧不拔” 这一观点的。对于道理论证(引用论证),要找出文中引用的名言警句,如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并分析其如何增强了观点的权威性和文化内涵。对于比喻论证,要理解 “艰难困苦是‘灭顶石’还是‘垫脚石’” 这一比喻的含义,以及它如何使抽象的道理更加形象、易懂,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观点。最后,综合分析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强调它们共同为论证观点、增强文章说服力和可读性所做出的贡献。
故答案为: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生动有力地论证了“‘顶住’是毅力,坚韧不拔”这一分论点。
10.本题考查论据的补写。第④段的论点是“顶住"是执着,坚持不懈。列举一个能体现执着、坚持不懈的事实论据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11.【答案】(1)B;B
(2)A;B
(3)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句子排序;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1)①积淀的是积累和沉淀,其中“淀”的读音是diàn;故答案为:B。
②““追溯”是比喻回首或钩沉往事,探寻本质或源泉,与文意相符,“溯”的意思是逆水而行,所以不能写成“朔”。故答案为:B。
(2) 甲:“入木三分”意思是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本句是指甲骨文模仿大象非常逼真,所以应该用“惟妙惟肖”。
故答案为:
A。 乙:“鉴定"辨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优劣。“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根据“这些古香古色的文字,仍让人内心空灵宁静”可知乙处是对甲骨文鉴定、欣赏,应该填写“鉴赏”。
故答案为:
B。
(3) 此题可运用排除法。分析给出的四个句子,由“隔膜”一词可知,①句应放在④句的后边,③句应紧承①句。④①③合起来讲的是“古老文化和现代阅读方式之间存在隔膜"这一方面,②句讲的是另外的一个方面。据此可知正确语序为:②④①③。
故答案为:D。
【点评】(1)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读音的辨析能力。这类题目常考查易错字、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的读音。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要能根据词语的意思准确辨析。
(2) 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填词语的能力。首先要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词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
(3)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答案】12.雷锋,一个永远闪耀着光芒的名字;雷锋,是上个世纪的英雄;雷锋,是我们中国的骄傲。让我们行动起来,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13.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雷锋身上,集中展现了一个普通中国人干一行爱一行、时时助人为乐、为了集体和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永远都不会过时。
【知识点】主题活动;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邀请他人时首先要有恰当的称呼,然后介绍自己,讲明邀请的目的。最后征询对方的意见,语气诚恳、委婉。据此分析将以上内容连贯成一段完整的句子,准确表达即可。
12.本题考查开场白的设计。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这道题要紧扣“发扬雷锋精神,做21世纪优秀青年”这一主题,可从“发扬雷锋精神”的意义和价值等内容来引入,并注意修辞的运用,以让开场白富有文采。还要注意语言要有现场感,情感真挚等。
故答案为: 雷锋,一个永远闪耀着光芒的名字;雷锋,是上个世纪的英雄;雷锋,是我们中国的骄傲。让我们行动起来,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1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批驳错误观点,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阐述理由。注意语句通顺流畅,表达清晰,言简意赅。
故答案为: 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雷锋身上,集中展现了一个普通中国人干一行爱一行、时时助人为乐、为了集体和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永远都不会过时。
【答案】14.小强,我们一起出去活动吧,这样可以使你的大脑得到放松,学习效率也可以大大提高。
15.校长,您好!我代表同学向您提出两条建议:第 ,每周安排两节体育活动课;第二,定期举办一些趣味性体育活动。如果这样的话,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业成绩都会提高的。
【知识点】见解表述;语言得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劝说。对于劝说类的语言表述,学生应在明确劝说对象的基础上做到表述的“简明、准确、连贯、得体”即可。
(2)本题考查提建议的。作答时,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所提建议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所提出的建议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
14.这道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沟通和劝说能力。需要理解小强不爱运动的原因可能是对运动的好处认识不足,或者认为运动会耽误学习时间。在邀请时要针对这些可能的原因进行劝说,重点强调运动对学习和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如放松大脑、提高学习效率等,以吸引小强参与。语言表达要简洁、亲切、有说服力,既要体现出对小强的关心,又要让他感受到参与运动的必要性和益处。故答案为: 小强,我们一起出去活动吧,这样可以使你的大脑得到放松,学习效率也可以大大提高。
15.此题目旨在考察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对学校整体发展的关注和参与意识。一方面,学生需要敏锐地察觉到学校在体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体育课缩水、体育活动缺乏等。另一方面,在提出建议时要考虑到可行性和合理性,例如建议每周安排两节体育活动课以及定期举办趣味性体育活动,既具体又符合学校的实际操作情况。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地阐述建议的好处,如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学业成绩,让校长能够认同并重视所提的建议。故答案为: 校长,您好!我代表同学向您提出两条建议:第一 ,每周安排两节体育活动课;第二,定期举办一些趣味性体育活动。如果这样的话,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业成绩都会提高的。
【答案】16.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古典诗词是其中的瑰宝。诵读古诗词会陶冶情操,丰富文化底蕴,提高国学素养,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次比赛当中吧!(或下面我宣布XX中学八年级“吸取国学精华,传承中华文化”经典诗词朗诵比赛现在开始!)
17.小红,请你不要难过,虽然这次比赛成绩不太理想,但你的勇气和实力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这也是对国学的一次学习,相信以后你会取得更好的成 绩,加油!
【知识点】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劝说。对于劝说类的语言表述,学生应在明确劝说对象的基础上做到表述的“简明、准确、连贯、得体”即可。
16.这道题主要考查主持人开场白的撰写能力。要求学生: 明确活动主题“吸取国学精华,传承中华文化”,并在开场白中有所体现。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对现场的领导、老师和同学进行礼貌的问候。阐述古典诗词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如瑰宝、陶冶情操、丰富底蕴、提高素养、弘扬文化等。以富有激情和号召力的语言,调动现场人员参与比赛的热情。
故答案为: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古典诗词是其中的瑰宝。诵读古诗词会陶冶情操,丰富文化底蕴,提高国学素养,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次比赛当中吧!(或下面我宣布XX中学八年级“吸取国学精华,传承中华文化”经典诗词朗诵比赛现在开始!)
17.此题为劝说类题目,重点考察对他人情绪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能够察觉到小红因比赛失利而难过的心情。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安慰和鼓励,如肯定小红的勇气和实力,将此次经历视为学习的机会,表达对她未来的信心等。劝说时语言要真诚、亲切,让小红能够感受到关心和支持,从而缓解她的难过情绪,帮助她树立积极的态度。故答案为: 小红,请你不要难过,虽然这次比赛成绩不太理想,但你的勇气和实力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这也是对国学的一次学习,相信以后你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加油!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