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件(共2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件(共2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09 17:0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消息二则
毛泽东
你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国内外的时事?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相继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在长江以北歼灭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主力。国民党反动统治虽然已经面临总崩溃的局面,却一面展开“和平攻势”,玩弄和谈骗局,争取喘息时间,
背景链接
文体知识
新闻:又称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简明的语言,及时报道最近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消息
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
从广义上来讲
专指消息,是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的及时客观的报道。
从狭义上来讲
文体知识
新闻:又称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及时报道最近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真实性
时效性强
准确性
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三个
特点
文体知识
新闻六要素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如何
新闻结构五部分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文体知识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和结语
常利用多种形式。分为:主标、引标、副标三种。
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解释消息的核心内容。
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没有明显标志。
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
读文章知内容
默读文本,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课文。
1
时间
1949年4月20日
地点
长江前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
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3
2
1
标题
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
主体
导语
背景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4
读文章知内容
在文中标出本文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
1
结语
渡江作战于……诸城进击中。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的命令。
研文章知特点
1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是新闻的电头
交代了
通讯社名称
发电地点
发电时间
研文章知特点
电头的作用
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
塔斯社(俄罗斯)
美联社(美国)
共同社(日本)
路透社(法国)
研文章知特点
2
这篇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只用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请说出自己的感觉。作者为什么不详细写渡江战斗的情景?
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简而不陋,是大手笔,堪称经典。对于渡江和战斗的情景,作者没有详细描写,只是几笔勾勒,粗线条地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结局。
因为敌人“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在三十万大军面前简
直不堪一击,所以也不值得去详细介绍。
研文章知特点
3
体会“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这句话中的“已”和“大约”的妙处。
“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大约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
“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则变成了确切数字,不够严谨。
研文章知特点
4
从文中找出写我军和敌军的词句,体会其中表现的作者感情。
词 句
对象
情感
我军
敌军
英勇;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
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国民党反动派的不堪一击,流露出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
主旨归纳
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的事实,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表露出敌军必败、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活动导入
请同学们结合上节课知识,找出文中的新闻要素以及结构标注在书上。
细读课文,解决问题
文中对西路军战况的描述,哪些地方体现作者的主观态度?
1
描述国民党军队
均用含贬义的词语,如“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甚为微弱”“泄气”等
描述国民党军队
均用褒义词,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1
从用词看
细读课文,解决问题
文中对西路军战况的描述,哪些地方体现作者的主观态度?
1
称呼国民党
“国民党反动派”
称呼国民党反动派军官汤恩伯为“战犯”
称呼人民解放军
“我西路军”
“我军”
2
从称呼语看
细读课文,解决问题
文中对西路军战况的描述,哪些地方体现作者的主观态度?
1
这些都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情感爱憎分明。
细读课文,解决问题
本篇报道三路大军的战况时,详写东路军,略写西路军和中路军请你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
2
详略得当,更能突出文章中心。
详写东路军,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
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意义重大,这样的详略安排更能突出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研读课文,写法探究
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共渡过三十万人。
(2)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研读课文,写法探究
“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
(2)句好
“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研读课文,写法探究
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3)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4)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彩。)
研读课文,写法探究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4)句好
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毫无感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主旨归纳
这则消息通过全面、及时、客观地报道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和各路军指挥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指挥才能,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势,宣告了渡江战役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拓展延伸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