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23、《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其实,这不是共产党人的发明,早在2000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得道多助”的论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孟子的这一论断。
(漫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一部分——新课引入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蒋介石反动政府就忙于进行消灭共产党的战争。当时国民党有军队有430多万人,还配备有美帝国主义资助的先进武器装备,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连同地方部分加在一起才120万人,军事力量的悬殊是如此之大!但这场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战争,却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以国民党反动派的失败而告终。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就是因为共产党有人民的支持,即“人心所向”。
第一部分——文体知识:议论文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举例子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而言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
第五部分——翻译句子,深层次了解课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式。
人和: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环:围。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尖利,粮食不是不充足,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zhòu】、盾之类。
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使国防巩固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得道:指能够实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至:极点。
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畔:同“叛”,背叛。
以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及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第六部分——文言文字词知识积累
(1)通假字
亲戚畔之(同“叛”,背叛)
(2)重点词 句子 加点字意思
七里之郭 (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环而攻之而不胜 (围)
委而去之 (放弃)(离开)
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震慑)
寡助之至 (极点)
天下顺之 (归顺,服从)
(4)词类活用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作动词,巩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论证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心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根本条件为是否施行“仁政",从而阐明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第八部分——主题归纳
第九部分——写作特色
(1)开门见山,点明论点。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开篇即点出中心论点,先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争例子加以证明,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重要性,最后以得“人和”则“战必胜”作结,突出了“人和”是战争取胜最重要的条件。
(2)语言简练,善用排比。
短文多处运用排比,不仅增强了文章语言的气势,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四个双重否定句构成的排比句式,意在说明防御者占有极为有利的条件,结果他们仍“委而去之”,这就有力地说明了“地利不如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