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苏州园林》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苏州园林》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0 11:4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苏州园林》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
教学内容分析 《苏州园林》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作者叶圣陶先生以其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做了全面、深刻的介绍。文章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然后采用总分式的结构展开说明。首先总写其“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微观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学情分析 在统编教材中,七年级学生没有接触过说明性文章,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该文体。虽然如此,但是因为本篇文章为本单元第二篇课文,在此之前有《中国石拱桥》这篇非常规范的说明文,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的基本特点。且八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较好的整体感知的能力,所以本课作为说明文的教学应该不是难题。相对来说,学生对园林文化的了解和思考较为薄弱,应该作为本课的难点。
目标确定 学习文中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2 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严谨。 (3)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难点 1学习文中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2 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严谨。
学习评价设计 通过朗读、小组合作交流、班级展示来完成学习目标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跳读课文,掌握说明方法及作用教师活动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并简要说说其作用。 学生活动 学生跳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同桌合作学习,每人至少找出四种不同的说明方法并简要说出其作用。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找出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方法的作用,学习本文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环节二: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效果教师活动 一 :提出问题:赏析下面的句子,小组讨论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4)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 (5)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用得好,为什么?)学生活动 一:学生思考讨论。小组交流,班级展示。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抓住相关语句,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说明语言——准确性、严密性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推荐学生观看《世界遗产之苏州园林》纪录片,引导学生关注体会中国园林之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请同学根据图片和资料的提示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介绍苏州拙政园和留园,注意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和说明语言的准确严谨。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将影视资源与课堂结合,利用互联网搜集苏州园林以及我国其他园林相关图片,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收效较好。
教学反思与改进 反思:教学紧扣说明文的文体特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说明文文体特征。 改进:本单元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说明文,包括说明方法、说明顺序、把握说明对象特征,此外还包括研究说明文语言,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多种说明方法了解得并不深入,宜单独提出来讲解。另外对说明文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课本中,还应该拓展课外资源,便于学生将阅读方法加以运用。说明文阅读拓展训练还得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