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26诗词五首 课件(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26诗词五首 课件(共5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0 13:5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杜甫
春 望
安史之乱,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前后达八年之久叛乱。这次事件对唐朝后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在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诗人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不顾安危投奔而去,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此时杜甫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
背景介绍
细读
赏析
1、诗人望到了什么?
2.面对人烟稀少、杂草丛生的长安城,诗人的心情如何?哪句诗最能表达诗人此时的心情?
1.诗眼是“望”,那么诗人“望”到了什么呢?(和平年代的国都是一番什么景象? )
3.在这样动荡的年代,在这样“恨别鸟惊心”的年代,诗人最盼望的是什么?他盼到了什么程度?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荒凉,
满目疮痍
亲人的平安,亲人的健康比万两黄金还珍贵
忧国忧民、眷恋亲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触景生情,作者因感伤时局,牵挂亲人,所以看见花开而落泪,听见鸟叫也感到心惊。
二、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 泪,鸟亦惊心。
名句
赏析
提问:花香鸟语是最美好的事物,能够给人带来愉快的心情,但诗人却为何对花落泪、闻鸟惊心呢?
郭沫若称赞杜甫:“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鲁迅评价他:“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归纳总结
全诗通过写作者春天望见的长安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眷恋亲人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
李贺
走进作者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世称诗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拥兵自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廷派兵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镇为祸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长。此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之间的战争状况。
背景介绍
探究思考 品味语言
1、全诗作者构思唐军的活动哪三幅画面?
白天,严阵以待;
黄昏,战斗惨烈;
中夜,奇袭敌营。
2、 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所展示的画面。
3、“黑云压城城欲摧”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渲染出怎样的氛围?现在常形容什么?“压”字有什么作用?
4、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5、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讲解归纳
主题思想
这首诗描绘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课堂练习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他喜欢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杜牧其人俊朗飘逸,个性张扬,杜牧确实有才华,而且政治才华出众,但杜牧生活在江河日下的晚唐 ,政治腐败,杜牧怀才不遇,杜牧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是咏史与写景抒情的七绝。杜牧的咏史,充满着幽默与调侃,饱含借古鉴今之意。 有《樊川文集》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作品简介
这首诗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
周公瑾---周瑜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曲有误,周郎顾”
“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采用议论,提出假使不是“东风”帮了周瑜的忙,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式将完全改观。
诗人在感叹历史上英雄成名机遇的同时,也在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施展。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陶渊明
陶渊明——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选自钟嵘《诗品》)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曾任太守一类官职。渊明八岁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曾几度出仕,任过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园。 他是我国田园诗的鼻祖,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
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猛志逸四海”,有“大济于苍生”之志。
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一心处两端”
四十一岁辞彭泽令隐居躬耕时期,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史记当他在做彭泽令时,郡里派一个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来带相迎,以示敬意,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就离职回乡,并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表示归隐的决心,“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在次年写的《归园田居》中曾云其志向和对世俗的观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做官是“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归田园是“复得返自然”(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而且包含道家的所谓纯真本性的意义,将被扭曲了的人性重新恢复到自然的面目) 就此辞官归田,不再出仕。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王维曾写“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自比五柳,开田园一派。
主要作品
文:《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诗:《归园田居》
《饮酒》
《读山海经》
(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两类)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遂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比:近来
诠次:次序
《饮酒》小序:
2.朗读诗歌,初步感悟意境。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至4句为第一层,讲作者因为能够超脱现实纷扰,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觉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静了。
研习第一层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两句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是什么关系?
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由果及因)
心远与地偏又是什么关系?这里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心远”与“地偏”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5至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研习第二层
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意境分析)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
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出了陶渊明宁静安详、闲适恬淡的心情。
2.“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一句怎么理解?
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通过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
3.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表现诗人恬淡的心境。
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4.“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
不能“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而“望”字确是主动地看。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
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渲染隐居之所的宁静和诗人悠然的心境;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
这两句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而这个“理”,正好为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
“此”应该就是指远离官场尘嚣,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它包含着大自然淡然闲逸、自由适性、各有所归的意趣,也包含了物我合一、人与自然融汇于一体的意趣。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
诗的主题
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他(陶潜)的态度是随便饮酒,乞食,高兴的时候就谈论和作文章,无尤无怨。所以现在有人称他为“田园诗人”,是个非常和平的田园诗人。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非常之穷,而心里很平静。家常无米,就去向人家门口求乞。他穷到有客来见,连鞋也没有,那客人从家丁脚上取鞋给他,他便伸了足穿上了。虽然如此,他却毫不为意,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自然状态,实在不易模仿。他穷到衣服也破烂不堪,而还在东篱下采菊,偶然抬起头来,悠然的见了南山,这是何等自然。现在有钱的人住在租界,雇花匠种数十盆花,便作诗,叫作“秋日赏菊效陶彭泽体”,自以为合于渊明的高致,我觉得不大像。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忘世、忘我、忘言:委运自然的人生心境三部曲
全诗以“心远”为机杼,分三层,层层推进地展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心远”的程度,也就是委运自然心境的深度。
首四句写“忘世”之境。
中四句写“忘我”心境。
末二句写“忘言”心境。
在适意自然中享受审美化个体人生的精神自由
从根本上说,归隐田园,适意自然,就是最大限度地享受审美化个体人生的精神自由。
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日子过得非常清苦,连喝酒的嗜好也无法得到满足。有一年,九九重阳佳节竟无酒饮,于是,一个人来到院子外边的菊花丛中,摘菊盈把,静坐而伤感。过了一会儿,友人王弘给他送来美酒,他顿时喜出望外,心花怒放,立即开坛畅饮,直到烂醉如泥。
著名诗人颜延之做始安郡太守,经过陶渊明家乡时,每天找他一同喝酒,临走还赠他二万钱。陶渊明把这些钱统统送到酒家存放,以便日后随时取酒。
陶渊明性情率真,若有人造访,家中有酒,就会拿出来共饮,若已先醉,就会告诉客人”我醉欲眠卿可去”。他不解音律,却又蓄素琴一张,琴上无弦。每有酒,他就会在琴上抚弄,以寄其意,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可见其性情率真之一面。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有的人知道什么该舍,什么该得,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选择是辞官归隐,终老田园。
艺术特色:
1、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
前四句叙事道理(人境——无喧——心远——地偏);
中间四句写景显理(采菊——见山——日夕——鸟还);
最后两句抒情悟理(真意——忘言)
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2、平易朴素的语言风格
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抒归隐之情,或叙田居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
我们说说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a、陶渊明渴望自由,弃官归隐,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特点是“淡泊” 。
b、弃官归隐,独善其身,是对当时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有积极意义。
C、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也有消极面。
《饮酒(其五)》阅读练习及答案(2016年海南省中考题)
【2016·海南省】
(二)古诗词阅读(5 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 ”和“ ”。(2分)
10.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3分)
答:
心远 悠然。
10.(3 分)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评分标准:有描绘性的语言,且表意正确,给 2 分;按句子进行翻译性的表述,给 1 分;不符合语境或表意不正确,不给分。
词,又叫诗余,长短句
  词有词牌名。词牌规定了词的阙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即:词有定句,句有定字。词牌规定了词的格式,所以创作词称“填词”
  古时候词是用来唱的
  词分为小令、中调(50-90字)、长调 (90字以上)
  词有豪放派、婉约派之分
词的相关知识
初读诗词,整体感知
1、自己朗诵这首词,试着体会词与诗歌的不同。
2、结合注释,疏通词字面意思。
   1.如何理解天帝“殷勒问我归何处”?
  2.如何理解“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3.词人想当神仙吗?如何理解“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问题探究、读懂诗词
“三山”象征没有战乱,没有离散 孤寂、痛苦的幸福生活境界。
  本词诗眼:学诗漫有惊人句。
  ①感叹自己空有才华、空有报国之志、但自己是个弱女子,能有什么作为呢?
  ②回国难当头,战乱年代,诗词文章有什么用呢?
 词人苦于现实。只好借梦境、神话、想象,会蓄地表达了对与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不顾民众苦痛、苟安江南的不满,对没有战乱、没有离散、痛苦的幸福生活的向往。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