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单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之《陈情表》课件(51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单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之《陈情表》课件(51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01 13:25:28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苏轼“读诸葛孔明《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也,读李令伯《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也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南宋赵与时《宾退录》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忠则《出师》,孝则《陈情》陈情表李密陈情表陈述、禀报隐情、苦衷奏章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题解“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子给君王的上书用来陈述衷情。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实、虚词和特殊文言句式。
2、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体会作者对祖母的深厚感情。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1、是谁陈情?
2、向谁陈情?
3、陈什么情?
4、如何陈情?险衅 除臣洗马
夙遭闵凶 猥以微贱
终鲜兄弟 陨首
门衰祚薄 诏书切峻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逋慢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日笃
茕茕孑立 犹蒙矜育
夙婴疾病 不矜名节
常在床蓐 逮奉圣朝 矜悯愚诚
过蒙拔擢 本图宦达
宠命优渥 盘桓正字音: 1?、是谁陈情??李密(?224?-?287?),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愿乞终养,不能就职)? 4?、如何陈情????1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作用:总摄作用 第一:父丧母嫁;
第二:多病孤苦;? 第三:门衰祚薄;
第四:祖母年迈多病。品读课文 把握思路自诉悲苦博同情第二段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起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应对: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两难处境求理解作业:
1、背诵1、2段
2、把1、2段的知识点落实在学案上1  明确: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剖白自己表忠心11.本段中哪句话是本文主旨??
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愿乞终养”?“尽节”“报养”——忠孝两全? 3、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先孝后忠解矛盾1明确: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讨论】有人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一是对出仕新朝不能不有所顾虑,二是表明自己清高,而暂存观望之心了。 悟读文本 合作探究李密在《陈情表》中反复强调孝情,这种情感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触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作业:
1、背诵默写3、4段
2、完成《非常学案》活页卷115—116页孤苦伶仃: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 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茕茕:孤独无靠的样子。立:孤单单地呆着。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形:身体。吊:慰问。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临近残废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薄:迫近。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文中成语:指天和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实所共鉴,有渝此盟,神明殛之皇天后土: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危险。浅:不久,时间短。人命危浅: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朝不虑夕: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结草衔环:段1翻译注解 臣密言: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生孩六月 ,慈父见背;行年四岁 ,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 ,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 ,至于成立。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坎坷,幼年时就遭到不幸。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我的母亲改嫁。祖母刘氏怜悯我孤单弱小,亲自加以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成人自立。既无叔伯 ,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 ,常在床蓐 ,臣侍汤药 ,未曾废离。既没有叔叔伯伯,又很少兄弟,门庭衰微福泽浅薄,很晚才得到儿子。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单无靠地独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祖母刘氏很早就被疾病所纠缠,经常卧病在床,我侍奉饮 食医药,从来没有离开过她。逮奉圣朝 ,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诏书特下 ,拜臣郎中 ,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猥以微贱 ,当侍东宫,到了晋朝建立,我沐浴在清明政治的教化之中。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我为秀才。我因为没有人主持供养祖母的事,就辞谢掉了,没有上任。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以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官职,段2翻译注解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 ,辞不就职。诏书切峻 ,责臣逋慢;郡县逼迫 ,催臣上道;州司临门 ,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 ,实为狼狈。这实在不是我肝脑涂地所能够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辞谢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拖延;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的光还要急。我很想奉命前往就职,但是祖母刘氏的疾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自己的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得不到准许。我现在是进退两难,处境狼狈不堪。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 ,犹蒙矜育 ,况臣孤苦 ,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 ,历职郎署,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受到怜惜抚育,何况我的孤苦尤其严重呢。再说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在蜀汉作官,一直做到郎官,本来希望能够得到更为显达的官职,并不顾惜名声和节操。段3翻译注解今臣亡国贱俘 ,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 ,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我现在是卑贱的亡国之俘,及其微小浅陋,承蒙得到过分提拔,而且恩宠十分优厚,怎敢徘徊观望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呢!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象太阳迫近西山的人,气息微弱,生命垂危,已经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 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祖孙二人 ,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我如果没有祖母抚养,就不可能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没有我的照顾,也不能够安度她的晚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拳拳之情使我不能废止奉养而远离。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因这样我效忠于陛下的日子还很长,而报答祖母刘氏的日子已很短了。我怀着象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求得对祖母养老送终。段4翻译注解 臣之辛苦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 ,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 ,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谨拜表以闻。我的辛酸苦衷,不仅蜀地的人和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到的,祈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拙的诚心,允许我实现这点微小的愿望,或许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年。我活着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结草来报答陛下的恩惠。我怀着象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谨此上表禀告使您知晓。
1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3.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4?、如何陈情??合作探究:
每个段落的情和理线索。亲情恩情恩情 孝情忠情 私情夙遭闵凶→未尝废离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孝后尽忠 。以孝治天下→不矜名节 →更相为命 优礼有加→进退两难 融理于情,融情于事,
朴素细腻,曲折委婉?。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品读鉴赏:?
??? 本文简洁生动、真挚朴实。写自己的遭遇和对祖母的孝心,如倾吐肺腑,没有一点藻饰、做作或夸张,于朴实中见至真、至美、至善。语言艺术 把你认为精彩或感人的语句来读出来,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句式,用词,修辞手法)?好在哪(表情达意效果)?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1、四字骈句: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 成立……”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2、对偶句 ※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2、对偶句 ※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前后对举,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臣”与“祖母”对举,突出一个“无”字,强调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现实。 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 强烈,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比喻句:
※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3比喻句:
※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形象生动。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B.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蒋家王朝自知大势已去,日薄西山,便把大量国宝和黄金劫往台湾。
D.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到解放。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B.沐浴清化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C.夙婴疾病 婴:缠绕。
D.察臣孝廉 察:观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B.后刺史荣举臣秀才。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1、李密在陈请“愿乞终养(祖母)” 这个要求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忠孝两难 :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要尽孝)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要尽忠) 一、赏析文思 2、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3、假设你是晋武帝,李密在此提出终养祖母的请求,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就把他驳得哑口无言? 晋武帝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尔既须终养祖母,为何出仕伪朝? 因此,李密深知这正是矛盾症结所在,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曾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三、祖母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孝情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忠情揭示矛盾孝治理病笃情分析矛盾 4、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孝与忠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解决矛盾尽忠长尽孝短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词类活用夙遭闵凶 察臣孝廉举臣秀才猥以微贱谨拜表以闻则刘病日笃臣之进退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凡在故老沐浴清化形--名,忧患,不幸的事名--动,作秀才,为秀才名--动,作孝廉,为孝廉形--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使动,使皇上闻动--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形--名,年老之人形--名,清明的政治教化名--状,一天天地名--动,远离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这实在不是我肝脑涂地就能报答得了的大恩大德啊。 今臣亡国贱俘——我现在已是个卑贱的亡国之俘虏。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我的苦楚,并不是只有蜀地的人士和梁益二州的长官才清楚……判断句(含否定判断)被动句而刘夙婴疾病 婴疾病——被疾病缠绕,为疾病所困。思考研究 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回答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思考研究回答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开放性问题,可以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陈以往之情陈现今之情陈日后之情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愿乞终养,死当结草进退狼狈,不能废远李密简洁朴实陈情表姓名
宋鲁梅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邮件
单位
山东省单县一中
教学设计http://yx.qlteacher.com/2015/M00/1E/BB/CgAAclZTCwWATJF9ABjeANpzH0E754.ppt
教学主题
《陈情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陈情表》属于古代抒情散文。由晋初散文家李密写成。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中语文新课标文言文阅读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本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苏轼曾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可见,学习本文对于我们体会散文真谛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高一学习了不少文言文,但是经过一个假期,学生很多知识又归为零,所以让学生再重新学习。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能力目标:学习和运用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道德。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阶段一:课前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绘制赤壁之战中各个人物关系图,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为后面具体赏析人物形象奠定基础。技术手段微软画图工具、word文本框制图、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2.补充《二十四孝故事》《弟子规》相关资料,要求学生阅读,拓展视野,体会情感。
技术手段:ppt、视频
阶段二:课中
?
展示成果,整体感知
小组交流,选代表利用PPT展示自主学习成果(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成语解释。2、研读课文:(1)李密陈情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词语回答。(2)陈说何情?(3)有人说:《陈情表》在感情的外衣里面包裹着一颗理智的心。谈一谈你的理解。)
使用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量规加以评价。
???再读课文,重点体会
“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李密,以他对祖母的不弃不离演绎了感天孝举。学生思考讨论“作为高中生,如何做才是对父母尽孝?”
学生交流讨论,用投影仪展示讨论结果。
阶段三:课后
????从课本中任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作小短文,在写作过程中可以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加以评价。
技术手段:小论文评价量规、问卷星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读诸葛孔明《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也,读李令伯《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也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 ---南宋赵与时《宾退录》
学生读诗,
学生标记
PPT
展示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选代表展示思维导图,适时点拨补充。
小组交流,选代表利用PPT展示自主学习成果(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成语解释。2、研读课文:(1)陈什么情?(2)向谁陈情?(3)有人说:《陈情表》在感情的外衣里面包裹着一颗理智的心。谈一谈你的理解。)
?
?
PPT展示
展示
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两条:一是积累,一条是转化应用。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归纳总结然后进行理解记忆。转化就是迁移能力,就是课标中所说的“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能够在阅读其他浅易文言文时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一环节运用合作讨论法、归纳比较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学生交流讨论,用PPT展示讨论结果。
PPT展示
作业及评价
以“向死而生”为标题,写作小论文,赏析文中几个主要人物。
完成作业,上传至班级博客,自由交流,相互评价。阅读班级博客中的补充材料。
?
?
?
?
?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苏轼曾言:“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这种情感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对学生是一个不错的教育素材,也能达到既教书也育人的目的。本设计从流行歌曲入手,瞬间吸引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以此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理解“情”的内涵,进而展开讨论。在把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深入理解课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充分发挥竞争合作的精神,在讨论中对课文有最大程度的理解!
讲解古代散文的时候,并不是因为时代久远而使学生产生隔阂感,主要是因为教师还未找到一个学生有所感悟和引起他们思考的切入点。因此,在课堂问题的设置上,我们还是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的角度着手,贴近学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