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 影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家务之事最是suǒ xiè,但母亲总能收拾得干净清爽。春节假期,我们整日都是吃喝玩乐,只有母亲,依旧忙忙碌碌。每次吃完饭,母亲就麻利收拾起那lánɡ jí一片的餐桌。这一日天气好,我号召全家去河堤公园游逛。在父母身后拍照时,我突然意识到他们走路的脚步竟然蹒跚起来。岁月催人老,老去的人大概都有这么tuí tánɡ的一面。我呆呆地望着他们,耳边簌簌的落叶,旁观我脸上冻僵的哀伤。
(1)根据拼音写汉字。
suǒ xiè( ) lánɡ jí( ) tuí tánɡ(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游逛( ) 蹒跚( ) 簌簌( )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交御 颓唐 惨淡 祸不单行
B.勾留 簌簌 马褂 触目伤怀
C.搀扶 狼籍 棉袍 情郁于中
D.赋闲 惦记 妥贴 情不自禁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琐屑(碎小) 触目伤怀(心)
B.颓唐(坍塌) 情郁于中(中间)
C.变卖典质(典当) 迂腐(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D.拭干(擦) 不能自已(停止、控制)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母亲拿着死去儿子的照片,触目伤怀,悲痛不已。
B.当有烦恼时,要学会合理排解,以免情郁于中,长此以往,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C.真是祸不单行,去医院看病的刘梅又在路上摔伤了胳膊。
D.我站起来,脚跟站立不稳,只觉得天旋地转,身子不能自已地转着,好像脚下踩了个陀螺。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省级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上,几个单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让与会人员为之动容。
B.盛夏时节,民族公园的荷花已经开放,游客身处其中,聆听着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感觉特别惬意。
C.读朱自清的《背影》,我总被那如暖阳一般的父子温情触动心弦,觉得这是世间最好的父子情。
D.随着飞机稳稳靠桥,舱门缓缓打开,边检民警走上前敬礼致意,祝贺女足队员们胜利凯旋。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年纪大了,行动也不便,”父亲遗憾地说:“这次家庭旅游我就不去了。”
B.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以它的真实与诚挚,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C.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得意时,应准备一条退路;失意时,要寻找一条出路。
D.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7.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绿色”是中国办奥的重要理念之一,中国以科技为支撑,力求奉献一场绿色的体育盛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39个场馆,赛期全部使用绿色电能。________________
①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事使用的服务车辆中,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占比约85%。
②这是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
③赛场外,绿色交通也在为低碳环保助力。
④本届冬奥会,展现了中国在绿色科技方面的能力,以及坚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A.④②③①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②③①④
8. 填空。
(1)《背影》的作者是 ,字 , 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他的其他作品有《 》。
(2)《背影》是一篇反映 (主题)的散文,该文以 为线索,以 为中心事件展开。
9. 生活中,你有过为父亲而流泪的经历吗 认真阅读下面文段,在空白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让这泪化作一缕阳光,为父亲驱散征途中的寒冷;让这泪化作 , 。
道德模范曹于亚捐肾救父的壮举被拍成公益广告:《孝道》。阅读下面的相关材料,完成后面几个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有人作诗赞扬曹于亚:惊悉病危急似焚,跪求捐肾报亲恩。成功手术由衷喜,耽误课程补习勤。带父读书甘苦累,打工买药更艰辛。梦圆大学成才路,全国德模光满身。
(1)猜想情节。请你用一句话分别概括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孝道》的情节。
图一:
图二:
(2)有人认为曹于亚捐肾救父,只是她一家人的事,不应该被评为道德模范,你怎样看?
(3)学习了本文,看过《孝道》的公益广告,很多同学有话想说,请你仿照下面句式也来写两句。
父爱,一座山,用自己的肩膀,让孩子站得更高,望得更远;父爱, , , , ;
父爱 , , , 。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第6段,回答下列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1.选文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绘父亲的背影的?你从这些描写中读出了什么?
12.文中描写父亲买橘子爬月台时用的动词有哪些?说说这些动词在表达上有什
么作用。
13.“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一句中的“似的”一词能删去吗?
14.选文中两次写到流泪,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房子
①我家住在右卫镇杀虎口,地处内蒙古和山西交界。冷风、父母、黄土高原上的右玉城,几个名词交汇在一起就是我腊月时回的家了。黄狗摇着尾巴出来一阵欢腾,鸡在寒风中蜷缩着,耳朵里传来的都是熟悉的声音——是的,这是故乡的声音,它像埋伏的涌泉,在心里埋藏多年,噗,一下流出来轻轻抚慰我的心。
②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一辈子有一件必干的大事,那就是盖房子。把房子盖在大地上,有一处院子,院子里种上蔬菜,养上猪牛羊,这是每个农民的愿望。父亲也不例外。盖房,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生活富裕的象征。
③1996年,我上五年级,家里准备盖新房。那时家里没有余钱,父亲就找来一台木匠用的电锯,将木头分堆锯成一段段短木条,然后钉起来,准备新房盖好后做天花板。
④有一天,父亲捂着一只手咬着牙就跑回了家。我看到他的大拇指和二拇指连着的地方血肉模糊,像薄薄的木头刨花。我和母亲很快赶到私人诊所。小镇的诊所里没有麻醉药,医生就麻利地用酒精略微消了一下毒,像缝麻袋一样,将坚硬的钢针缝进了父亲的伤口。我看见父亲嘴角哆嗦了一下,然后咬住了母亲的后衣襟。医生的针线穿过父亲的手一次,母亲的泪就往下淌一行,我在一旁揪着衣角,手心里冒着冷汗。
⑤五间瓦房的根基,是父亲用人力三轮一点点运回来的。他像一只蚂蚁一样,一点点地把黄土和石头运回来。父亲买了废弃工厂的墙,盖房的砖头就是父亲和母亲拆墙后运回家里的;新房的图纸,是父亲设计好后姨夫帮忙改好的;新房的窗户,是做木工的四姨夫给锯好的;新房的书桌,是父亲找当地木匠做的。父亲没念成书,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所以他对读书格外看中,新房里别的家具没添,父亲只为我添置了一个书桌。
⑥盖房时,父亲动员了镇上的亲朋好友,帮忙的、出力的都来了,好不热闹。乡间的风俗是帮忙盖房,不收工钱,管两顿好饭好酒即可。炒鸡蛋、炒蒜薹、油炸糕成了我儿时记忆的美食。男人们在外面忙,女人们在灶口忙。那厢铲黄泥上墙头,这厢铲豆芽出锅;房顶抬木头的号声此起彼伏,房里盘子碟子碰得清脆作响;新房顶架梁挂红绸放鞭炮噼里啪啦,油锅底杨树枝榆木疙瘩烧得毕毕剥剥……
⑦1999年,新房子就在众人的帮助下建成了。没有瓦,父亲就搭了一辆大卡车,亲自去山东的瓦厂拉瓦;没有玻璃,父亲就去镇上的五金店赊玻璃。新房布置齐全了,账也欠下了。为了还盖房的账并供我们读书,父亲和母亲就拼命种西瓜,家里种了十几亩西瓜。我现在还记得,我上初中时,父亲从家里抽了水,然后开着三轮车给七八里外的西瓜苗一棵一棵浇水。下午三点的时候,我们一家四口顶着头上的大太阳,裤管湿到裤腿,脚丫被水泡得发白,父亲用担子挑,我和妹妹用茶缸子一缸一缸浇水,直到忙完才回家吃午饭。
⑧苦虽苦,可搬进新房发生的美好事也很多。住进新房已是深秋,那晚的月光就像是语文课本里描述的一样美好。我在新家的写字台上,写的第一篇家庭作业是布封的《松鼠》,松鼠在冬天储藏食物,我在温暖的新房里贮藏欣喜。父亲过去很苛刻,搬到新家后父亲心情似乎比较好,也不大管我们,傍晚放学我坐在木板凳前被动画片《西游记》迷得神魂颠倒,中午看,晚上接着看,我开心得得意忘形。我在新房里也养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小狗“得儿蹄”。
⑨2014年国庆节,我回到老家帮父亲秋收,给房子换瓦。红红的瓦片像往事一样被揭掉,我在屋檐下翻出久已不住麻雀的鸟窝。这些麻雀春夏秋冬都聚集在父亲用粗铁丝做的晾衣绳上,叽叽喳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像极了右卫镇家家户户周旋在柴米油盐周围的平凡生活。干完活,晚上父亲擦洗身体的时候,我不经意间瞄了一眼,他像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肌肉深深陷进凸出的肋骨里,皮肤像放在窨子里的山药蛋。我还是害怕看见他赤着上身擦洗,那些凸出的肋骨和跌进胸腔的肌肉,像当年的电锯子一样锯着我的心。
⑩现在,每逢假期我最惦念的事就是回家,回到生命最初的地方,回到北方无忧无虑的地方。我走进父亲的“新”房子——夏天可以在这里避暑,冬天则可以在寒冷的房子里读《卡拉马佐夫兄弟》。我拖着一沓厚厚的风尘,从外省回家,泥泞的鞋扔到一边,坐在火炉前烤火。黄昏,麻雀在屋檐底叽叽喳喳相继归巢,炕头上,母亲养的天竺葵鲜艳地开着。我想,每年冬天都应该回来,像今晚这样,踏实地躺在故乡的土地上。
(作者李啸洋,有删改)
15.如何认知文中“父亲”的性格及形象?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16.本文的比喻句很有特色,富有感情。请对以下句子进行简要分析。
①是的,这是故乡的声音,它像埋伏的涌泉,在心里埋藏多年,噗,一下流出来轻轻抚慰我的心。
②我看到他的大拇指和二拇指连着的地方血肉模糊,像薄薄的木头刨花。
③他像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肌肉深深陷进凸出的肋骨里,皮肤像放在窨子里的山药蛋。
17.本文在选入某杂志时,编者曾写评论如下,你觉得有道理吗?请简要分析。
本文创作走向呈现了一种核心理念,那就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与致敬。房子对于年少的“我”来说就是遮风避雨的家,是寒夜里的光,是归途的方向。《房子》以素简的文字呈现纪录片一样质朴的质地。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起风了,风像从远方的战场上凯旋而归的将士,身披锦旗,在田野里驻足。风吹树响,草动麦黄,蝉鸣鸟唱。风放开喉咙,仿佛憋不住藏在心中许久的暗语,声音穿过麦浪,穿过林梢,穿过故乡,穿过远处的山岗。
②似乎一夜之间,麦子熟了,他们领会了风的暗喻,而这暗喻一经破解,仿佛一场酣畅淋漓的梦,墨绿的麦田便被风染成了金色的舞台。
③母亲握着镰刀,走进这舞台中央。几十年来,她始终以躬耕的姿势,谦卑地俯向大地,低着头站在农业中心。麦浪在风中起起伏伏,金黄的曲线波动着,随着母亲有节奏地挥镰,向远处延伸。一串一串的汗,大颗大颗从母亲头上落下,砸进麦田。
④干涸的麦地,张开干裂的嘴唇,贪婪地吮吸母亲头上的汗。我相信,那里面有许多许多咸咸淡淡的盐粒,我也相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劳作的姿势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的母亲,她脊背上渗出的盐渍,肯定能发出钻石的光芒,粮食的光芒,劳动的光芒。蓝天无语,白云有情,她们注目着苍穹下,一个农村妇女舵手一样驾驭着一把镰刀,驶向麦田深处。
⑤金黄的麦子,古铜一样的质地,沉甸甸,浑厚、结实。母亲把麦捆抱在怀中,这曾经哺育在襁褓中的孩子,今天,已经成熟了。或许沉甸甸的麦穗贪婪母亲肩头的那番温柔,它们伏在母亲的肩膀上,麦芒如竖琴,被母亲结茧的手指拨弄着,发出清脆的声音,干涩却又铿锵有力。母亲不懂音乐,她柔软的心,只懂蛙鸣、鸟叫、狗吠、牛哗、马嘶、猪嚎、羊咩。
⑥这凡俗的声音,没有金色大厅里那昂贵器乐奏出的优美旋律,也没有指挥家引领通晓乐律的演奏家集体抒情的高雅。而就是这些悦耳的声音,围着母亲,几番晨昏几番风雨,在岁月的轮回中,传颂了大半生。母亲老了,这些声音也一天天老了。
⑦只有庄稼拔节的声音、豌豆花爆裂的声音、麦子在烈日的揉搓下脱壳而出的声音,牲畜生产幼小生灵的声音是年轻的,新鲜的。就是这些声音,像一把糖果撒进她渐渐苍老的心窝里,撒进她渐渐矮下去的身影里,让母亲没有多少杂念的心安稳、熨帖、欣慰。
⑧母亲的脊背如一把张满的弓,汗珠如箭矢,一箭一箭射落夕阳。在农业的方圆里,从清晨到黄昏,她不怨不艾,背着晨曦,挥别晚霞,心里始终装着一个粮仓。这些汗,或者这些盐粒,一滴一点腌着农业部落里的家常春秋。春去,麦穗花开;秋来,麦香芬芳,飘过田野,飘进母亲澄明清净的心田。
⑨晚风吹来,母亲累了,坐在田堙上,我看到她脊背上的汗渍在汗衫上绘出一团团云烟,白色的汗渍、麦杆的黑枯叶、黄色的泥土,把她的汗衫染成一副水墨画。夕阳的余晖洒在静坐的母亲身上,时光静谧,我感觉母亲如佛,淡定、超然。一股说不出的气场让我不敢言语。
⑩我坐在母亲的背后,看着晚风吹着她稀疏的头发,晚霞绚丽如云锦,母亲的头发像镀了金,又像撒了一层霜。我突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母亲说,回家吧,我们揉一把麦子带回家。几株干了的麦穗被母亲摁断后,放在掌心里轻轻揉了几下,片刻摊开手掌,吹了一口气,金色的麦壳,纷纷扬扬,像金箔像飞鸟。顿时,夕阳下,一只只金色的鸟,在麦田里飞翔。
农业是母亲一生的坐标。儿女、庄稼、蔬菜、牲畜是分布在这个坐标不同座落的标点。沿着这个坐标,清晨她从庄廓出发,把我们带向麦田,认识农业这部古老典籍和生命坐标所蕴含的甘苦。经过三十多个春秋,我才明白,怎样的姿势才能抵达幸福深处。这一切是,站在麦田中央的母亲以弯腰拔苗到午后的姿势、信念教会我的人生箴言。
而今,我就像一粒脱壳的麦粒,乘着一股从远方来的风,远离故乡,远离母亲,远离田野,落在他乡的土地上,寻找一方供灵魂自由栖息的土壤。现在,我也在城里种田,不过我的田在流淌着唐诗宋词的方格纸上,我的汗滴在城市流水线生产出来的键盘上。
摊开一张白纸,我就拥有一大片故乡的雪;淌下一滴蓝墨水,我就拥有故乡的一方湛蓝天空;轻叩一个键钮,我就发掘出一眼故乡河流边上清澈的沙泉。蓝墨水滴在白纸上,我就看到母亲的蓝头巾渐渐隐没在麦浪深处。文字闪耀在电脑屏幕上,我更感受到了母亲握镰挥向麦杆的力量。
很多个夜晚,当我在方格纸上、键盘上画出一个圆满的句号,我默念着站在麦田中央的母亲,戴着草帽,挥臂拭汗的情景。
哦,亲爱的母亲,你赐予我们一方麦田。你说过“春种一粒种,秋收万把粟”。在春天里,我们总要种下些什么,不然,当秋风吹来,检验我们走过的岁月时,我们站在麦田角落,画不出一个圆满的句号。
(作者:马国福,有删改)
18.请给本文拟一个标题:
19.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请你从第④、第⑧、第 段划波浪线的句子中选择一句,自选角度进行批注。
示例:第⑤段划线的句子,作者将麦捆比喻为襁褓中的孩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子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成熟丰收的情景。
20.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谈一谈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习近平总书记说“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结合文本及自身体会,谈谈对“春种一粒种,秋收万把粟”内涵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老玉米
曹洪蔚
①围着村子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玉米地。
②父亲正忙着给玉米施肥除草。麦前套种的玉米,眼下已长到了齐腰深。看到家栋,父亲有些意外:家栋是个大忙人,是单位的顶梁柱,在工作上要强得很,从不甘于人后。这么多年,他节假日都没怎么休息过。父亲问他:“这不逢年不过节的,咋就回来啦?”
③“回来看您啊。”
④回到家,父亲去村头的小酒店买了几样菜,开了一瓶酒,对家栋说:“来,陪爹喝点儿。”家栋平时不怎么喝酒,总担心喝酒会误事。完美、一流,是他给自己定的工作标准。
⑤几杯酒下肚,父亲说:“孩儿,你有心事,瞒不过爹的眼。”家栋猛地饮下一杯酒,脸上立马就泛起了红晕。
⑥他想告诉父亲,这次单位要补缺一名副局长,按学历、资历、能力,或是按工作政绩、岗位需要、群众基础,他都有竞争优势。他很想努力去竞争一把,甚至有了一些以往从未有过的、不太好的念头,这让一向光明磊落的他矛盾而痛苦。于是,他想到了回乡下,听听父亲的意见。父亲已经 80 岁了,早已不再
为“一箪食,一瓢饮”忧心,却依然像一头老黄牛劳作于田间。
⑦看着家栋欲言又止,父亲没再继续追问下去,对他说:“吃罢饭回屋歇一会儿,然后咱爷儿俩一块儿去玉米地薅草追肥。”
⑧这一觉睡得好沉好香。等到日头已经偏西,家栋才醒来,脑瓜子好像也清醒了许多。父亲说:“洗把脸,咱俩下地去,这会儿没了毒日头,趁着凉快,能干俩钟头的活儿。”
⑨玉米地,远看绿油油一片。走近,却又看到下面长着各样杂草。
⑩锄完一趟,父亲和家栋并肩坐在锄把子上小憩。父亲说:“这原本是一块撂荒地,杂草和野棵子有一人多深,看着叫人心疼。那年,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用了一个冬天的时间,开了这片荒地。当年,你爷爷对我说过,怎样才能不让地里长草呀?种上庄稼。只要地里有了庄稼,就不会容许杂草生长了,杂草一
露头,就会被锄薅掉。等庄稼铺满了田间,就没了杂草的生存之地。”
这晚临睡前,父亲从矮柜里捧出一个深红色的木匣子,对他说:“有件事你可能还不知道,我也是刚刚搞明白。你爷爷,你那个种了一辈子庄稼的爷爷,是个了不起的大英雄、大功臣啊。解放战争的时候,你爷爷立过一个特等功,两个一等功。战争结束后,你爷爷转业到市里的化肥厂工作。后来上级动员职工
离城返乡,你爷爷就回到了村里,当了一辈子农民。要不是前不久上面开展军人普查登记,谁都不知道他这辈子还当过兵、打过仗、立过功。”
木匣子里,军功章泛着深沉的微光,整齐折叠着的退伍证和立功证书也已发黄。家栋看着,鬓角处不知不觉凝出了汗,顺着脸颊慢慢向下流。
躺在床上,家栋又想起爷爷说过的关于杂草和庄稼的道理。他觉得,这些日子,他心里头的那块儿地生了杂草,且横生逞威,若任其野蛮生长,他立志“种好庄稼”的使命和初心,就一定会化为乌有。
第二天,天刚麻麻亮,家栋就起来了。他告诉父亲,他想早点儿赶回单位上班,手头还有一大堆活儿要干呢。
路过父亲的玉米地,家栋停下了脚步。他听父亲说过,这个时节,正是玉米的快速主长期,若是没有杂草,地肥水足,蹲到地头,就能听见玉米吱吱的拔节声。
家栋轻轻地蹲下来,侧耳细听,隐隐地,他似乎真的听到了。
(《小小说选刊》2022 年第 22 期,有删改)
22.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父亲)却依然像一头老黄牛劳作于田间。(从修辞角度赏析)
(2)这晚临睡前,父亲从矮柜里捧.出一个深红色的木匣子,对他说……(从加点词语表达效果角度赏析)
23.请结合全文内容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他觉得,这些日子,他心里头的那块儿地生了杂草,且横生逞威,若任其野蛮生长,他立志“种好庄稼”的使命和初心,就一定会化为乌有。
(1)杂草:
(2)庄稼:
24.文章后半部分为什么要介绍爷爷的光荣事迹?请谈谈你的看法。
你认为家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
1、(1)琐屑 狼藉 颓唐 (2)ɡuànɡ pán shān sù 2.B 3.B 4.D 5.C 6.A 7.D
8.(1)朱自清 佩弦 散文 春
(2)父子深情(亲情) 背影 车站送别
9.一阵清风 为父亲吹干额头上的汗滴
10.(1)小时候父亲背曹于亚过河 长大后曹于亚成功捐肾救父
(2)曹于亚虽然诠释的只是一个女儿的爱与孝,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崇高美德;她以坚韧的言行和美好的心灵,使一种让人敬佩的美好情感浸染着众人。
(3)一片海 , 用自己的博大 , 让孩子迎风击浪 , 驶向彼岸 一巴掌 , 用疼痛的记忆 , 让孩子不再迷失 ,勇往直前
11.外貌、衣着、动作。读出了父亲对儿子深切的关爱。
12.“攀”“缩”“倾”。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过程,表现了父亲爬上月台的艰难,以及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13.不能删去。“似的”在句中是“好像”的意思,父亲的“轻松”只是一种姿态,是怕儿子为他担心;同时也是父亲替儿子做的事已做到了,尽管人很累,心里却觉得高兴和踏实的体现。
14.第一次写出了对父亲爱子之心的感动和理解,是感激之泪;第二次写出对父亲的依依不舍之情,是惜别之泪。
15.示例:父亲吃苦耐劳,勤快坚忍,从他用人力三轮运瓦房根基可以看出。父亲注重教育,以身作则,从他为“我”添置书桌可以看出。父亲是右卫镇千千万万个过平凡生活又渴望拥有一定身份并且生活幸福富裕的农民形象。
16.示例一:比喻充满地方特色、乡土气息,如把故乡的声音比作“涌泉”,把父亲手指受伤的地方比作“木头刨花”,把父亲比作“老马”,把皮肤比作“山药蛋”。示例二:比喻富有感情,如把故乡的声音比作“涌泉”,突出对家乡的依恋与思念;把父亲比作“老马”,突出“我”的心痛以及对父亲命运的深切思索。
17.示例:有道理。本文既有对父亲辛勤坚忍的劳作的赞美,又有对以父亲为代表的一代农民命运的关注与思考;既有对家乡的眷恋,又有对美好生活的感慨,都是对人间真情的致敬。
18.示例:站在麦田中央的母亲/我的母亲/勤劳的母亲/母亲如佛/麦田与母亲等
19.示例:第④段划线的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麦地”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炎热及母亲劳作的艰辛。
第⑧段划线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的脊背”比作“张满的弓”“汗珠”比作“箭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长年累月躬耕的辛劳。
第 段划线的句子,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白纸”比作“故乡的雪”,将“蓝墨水”比作“湛蓝天空”,将“键钮”比作“清澈的沙泉”,连用三个比喻构成排比,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母亲的眷恋之情。(从修辞手法、语言风格、情感等角度鉴赏,即可得满分)
20.示例:从母亲长年累月躬耕麦田,我读到了一位勤劳的母亲;从母亲和“我”的对话中,我读到了一位关爱子女的母亲;从母亲说“春种一粒种,秋收万把粟”,我读到了一位睿智的母亲。(能结合文本、有理有据分析出母亲勤劳、善良、质朴、默默躬耕、爱护子女、敬畏土地等其中一种美好品格的,即可得满分)
21.示例:只有艰辛的付出,才有成功的收获,春天是万物的开始,也是秋收的基础和希望。春天越是艰辛劳作,秋天才会有丰厚的收获。(言之有理即可得满分)
22.(1)比喻,将父亲比作老黄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的任劳任怨,表达了对父亲的敬佩之情。(2)“捧”是用双手托,这个动作,写出了父亲的郑重的对待深红色的木匣子,表达了父亲对爷爷的敬重之情。
23. 对名利的追求,产生的阴暗不太好的念头 自己手头的工作,自己的职责
24.插叙,突出爷爷淡泊名利、脚踏实地的形象;与上文家栋因名利而内心焦灼形成鲜明的对比,也突显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想用爷爷的光荣事迹来警醒家栋,提醒家栋不要被名利所累,要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下文写家栋心态的转变作铺垫。
25.从“家栋是个大忙人,是单位的顶梁柱,在工作上要强得很,从不甘于人后”,他一回家父亲就感到惊讶可知,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工作上要强,不甘于人后;从家栋平时不喝酒,怕喝酒误事,他的工作标准是完美一流可知,他是一个自律,追求完美的人;从他听懂父亲介绍爷爷的光荣事迹的用意,且下定决心要“种好庄稼”可知,他是一个聪明,善于反思,总结经验,能听劝的人;从第二天,天刚麻麻亮,他就动身回城工作可知,他是一个不忘初心,尽职尽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