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春
望
杜 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
自号 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 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 诗
" 。
圣
抵 ( dǐ )—— 值、相当
搔 ( sāo )— — 用指甲挠
浑 ( hún )—— 简 直
胜(shèng)—— 能够承受、禁得起
簪( zān )—— 一 种别住发髻长条状的首饰
读准下面的字,并理解它的含义
溅 ( jiàn)— 溅落,使……溅落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破 /山河在,城春 /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 别 /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 书 / 抵万金。
白头/ 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感情基调:
沉郁顿挫
朗读方法提示:
中速、低沉
节奏和重读如图上示: (加横线为重读)
春望
杜甫
国都沦陷 乱草丛生
城池残破 一片荒芜
国破山河在,城 春草木深。
诗意:国都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
春天的都城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指长安城,当时 茂盛。 被叛军占领。
国都,指京城,
当时在长安
破:陷落
首联赏析
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
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鲜明强烈的对照,借景抒情,痛切地传达
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1. 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2. 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你喜欢哪 一 种解释 理由是什么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使……惊
动
怅恨离别
感伤时事
我赞成第一种解释,因为花、鸟在
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 心悦耳,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 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
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
扰着他,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 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
颔联赏析
颔联赏析
我赞成第二种解释,以花、 鸟为“感”“恨”的主体, 也因悲伤哀怨而溅泪惊心, 拟人手法,这自然是诗人移 情于物的结果,以体现了诗 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小结:首联、颔联写出了春日国都在战火中凄惨破败的 景象,痛切地表达了诗人 忧国伤时_的感情。
理解诗歌
诗 意 :战火不断,接连数月,家书 一封相当于万两黄金。
古时边防报警的
烟火。这里借指
战 事 。
战乱时间
之长
烽 火连 三 月,家 书 抵万金。
极言家书的 珍贵
相当,值。
信
一种别住发髻的长
抓,挠 稀疏 条状首饰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简直
诗 意 :满头白发而今越挠越稀疏,简直
连簪子也插不住了。
细节描写
“白发”为愁所致,, “搔” 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白发越
抓越短,再现了诗人是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动作形态,它 传达出了诗人忧国思家的心理状况。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的忧伤,对人民流离失所的
悲 痛 ,对家人的担忧和思念,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感伤。
小结:颈联、尾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心系 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伤。
理解诗歌
>诗人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念 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发萧疏, 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时恨别的形象, 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都城长安破败
战火平息
与亲人早日团聚 为国效力
>望见
>希望 >盼望 >渴望
全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 望:
忧国忧民使我苍老
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 者 感时恨别、忧国思亲之情。
主旨总结
伤时
忧 国
思家
景象,抒发了作
课 堂检测
1.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的语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 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