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孟子三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孟子三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4 12:2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孟子,名轲,字子舆。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
“ 亚 圣 ” 。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年代。面对这样的一个社会,
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强烈反对不义战 争,宣扬“仁政”“王道”,并将这一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发“仁心”上。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
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
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 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 的弟子合著的,与《论语》
《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作者简介
张 思 正 评 洋 《 子 子 》
读皇 本家
张居正讲评
《 孟 子 》 上
出 W
文化常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 点 :
作者表明的主张或观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论据: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道理论据:某种正确的言论、名言警句、公理等。 事实论据: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包括历史事 件、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 象 )
文化常识
论证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之后,加以证明,使自 己观点有一个证实的方法。
比喻论证:用比喻的修辞进行论证。
举例论证:用具体事例加以论证。
对比论证: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论证。
道理论证:引用名言或警句加以论证。
解题
治国正道,即仁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施行、实施
疏通文意
有利于作战的
地理形势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 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 心所向,内部团结。
有利于作战的 天气、时令
人心所向, 内部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
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 不如地利也。 这样
表判断
译文: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 没有取得胜利。包围着攻打它, 一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 气、时令,这样却没有取得胜利,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
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疏通文意
内城 外城 围 表示转折,却

疏通文意
护城河 武器装备 坚固锋利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
粮食 栗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充足 放弃 离开 这
译文:城墙并非不高,护城河并非不深,武器装备并非不坚固锋 利,粮食并非不充足,(守城的人)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 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作战中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疏通文意
所以 使……定居 凭借、依靠 巩固国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慑、震慑 锐利、锋利
译文: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 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 武器的锐利。
疏通文 ……的人 到 极点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
通“叛”,背叛 归顺 凭借
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实施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 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 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他。凭借 天下都归顺的条件,攻打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君主,所以施行仁政 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取得胜利。
整体感知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深入探究
1.为了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个观点,文章用了哪些事例
三里、七里
不胜
环而攻之
城非不高
池非不深
委而去之
兵革非不坚利
米粟非不多
论据一:攻城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二:守城
深入探究
2. “城非不高也…米栗非不多也”运用了什 么修辞方法 句式上有何特点 有什么作 用 · 排比;
· 运用双重否定句式。
· 从多个方面强调守城一方占尽地利,结果却 弃城而逃,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人和”的重要。 整齐的句式,是文章气势奔放,具有很强的说
服力。
深入探究
3.中心论点既然已经得到论证,为什么还要 继续写“故曰,域名不以…战必胜矣。”
·将论点的范围从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 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
· “得道”是实现“人和”的重要途径。
深入探究
4 . “域民……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用了什
么论证方法
· 反面论证
深入探究
5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战必胜矣” 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对比论证
富贵不能淫
疏通文意
难道 真正,确实
景公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
大 丈 夫 哉 一 怒 而 诸 侯 惧 , 安 居 而 天 下 熄 。
译文:景公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 的大丈夫吗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 怕;他们安静下来,便战争停息,天下太
平。”
发怒 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指有大志、有作
为、有气节的男子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
语 气 助 词,
“呢”
疏通文意
这 怎么 你
译文:孟子说: “这怎么能够称得上大丈夫 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男子 行冠礼 教导、训诲 代词,代女子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到、往 告诫 到、往 通“汝”,你 谨慎
往送之门,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
违 丈夫 把以 作为 标准,准则 结构助词,的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遵从
译文:(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 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
‘义’上。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 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喻 指 喻指“义”
“ 礼11
居住 喻“一指”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使……迷惑 使……动摇、改变 使……屈服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叫做
此之谓大丈夫。 ”
译文: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 能使我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分析文本
从景春的话里,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
张仪持什么态度 你从何处可以看出来
· 敬仰、崇拜、羡慕的态度。
· 从反问句式、副词“诚”以及对他们能 力夸张性的描述可看出。
分析文本
孟子是否认同景春的观点 他认为公孙 衍、张仪是怎样的人
·不仅不认同,甚至嘲讽景春没有常识。
·他认为公孙衍、张仪没有个人原则,所行 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 丈 夫 。
分析文本
在孟子的心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 大丈夫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分析文本
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
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分析文本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 这句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 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 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我们不要乱其心;在危 及正义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做一 个真正的大丈夫。
分析文本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大丈夫”的标准,肯定
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请举例说明。
· 富贵不能淫——关羽、邓稼先………
· 贫贱不能淫——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
·威武不能屈——文天祥、闻一多、刘胡兰 ……
分析文本
孟子在阐述“妾妇之道”的过程中,运用 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类比论证、反面论证
分析文本
孟子在正面论述怎样才是大丈夫的过程中,
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
·比喻论证:居天下之广居……
· 对比论证:“得志”与“不得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疏 通 被任用 田地 选拔、任用 捣土用的杵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从 结构助词,的 狱官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集市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 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被救出 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从 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使……劳累 使……受饥饿之苦 使……贫困 违背 扰乱
劳 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用这些 使……惊动 使……坚忍 通“增” 增 加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天上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个人, 一定先要使他的内 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 之中,使他做事不顺,(用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 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
这 表停顿
疏通文意
受苦
……
使
疏通文意
常常 犯错 这样

困惑 梗 思虑 有所作为
寒 不 顺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表现 显露、流露 了解、明白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文: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惑,思虑 堵塞,然后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 人们了解。
在国内 如果 ” 在国外 常常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 表并列
译文: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 如果没有与之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忧惧,这个国家 时常有灭亡的危险。这以后才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 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国家
地位
相当
势力
辅佐
“弼

整体感知 请梳理文章结构思路。
列举六位名人事例
人才必先经过一番磨炼
个人身处逆境 国家无忧患
须努力奋发 易灭亡
得出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合作探究
列举六位名人事例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证论点 3.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得出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个人身处逆境 须努力奋发
国家无忧患 易灭亡
人才必先经过一番磨炼
合作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证论点 3.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无法家拂士
归纳推理论证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反面
(国家)
正面
(个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困境造就人才
安乐毁灭国家
对比论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