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沐着清风,嗅着青草的香味,我们漫步在生态园遍布tái hén( )的青砖小路上。路旁的香樟树枝繁叶茂,树影婆娑,树下娇俏的花朵随风舞动,煞是可爱;穿过lí ba( )就是密匝( )匝的竹林,里面鸟鸣声声,不绝于耳;再往前是一片葡萄园,一串串鲜yú( )香甜的葡萄挂在枝头,无须谁吆( )喝,我们都不由得往里走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厌烦 情味 无拘无束
B.末端 饱合 乱七八糟
C.代替 吆喝 下点工夫
D.污秽 格调 连棉不断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深圳的歌厅,不但格调高雅,而且经营方式别开生面,顾客不仅可以欣赏演出,还可以登台献技。
B.我尽管已入暮年,子孙满堂,对母亲的挚爱和怀念,却刀刻斧凿般地镶嵌在心底。
C.连绵不断的春雨,不仅点缀了大地,而且让地下的种子汲取了充足的水分,开始急速萌发。
D.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消息,成为人们津津乐道谈论的话题。
4.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直白而平和,简洁而有韵味,并富于生活。(在“生活”后加上“气息”)
B.昆明市实施并启动了以美丽乡村“三清四美三宜”为主要目标的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实施”与“启动”调换位置)
C.通过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使“中国牡丹花都”河南省洛阳市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删去“使”)
D.《中国地名大会》节目不仅挖掘地名背后的故事,而是展现人与地名间的情感联系。(将“挖掘”改为“发现”)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B.我的脚步轻轻叩问着书院条石铺陈的路面,眼睛注视着书院的楹联“仁义堂中无限乐,芝兰室内有余香”。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
D.“文化管家”在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以及助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也大有可为。
6.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
①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
②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
③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
④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
⑤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
A.③④②①⑤ B.③②④①⑤
C.①⑤④②③ D.①④②③⑤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日三秋”“怒发冲冠”“草木皆兵”“肝肠寸断”,这些成语都是动宾短语,而且都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汉语很有意思,有时某个意思不便或不愿直言,就用一个委婉的说法来代替,这叫婉辞。如《背影》中“大去之期不远矣”一句中的“大去”就是婉辞,表示“死亡”的意思。
C.汪曾祺《昆明的雨》中“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前句出自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春望》,后句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一)。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D.“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这句话的主干是:解放军执行命令。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没有长篇大论地描写昆明的雨景,而是通过写昆明雨季中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来烘托昆明雨季的明亮、丰满。
B.描绘昆明雨季的特点时,作者用了“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这典雅别致的诗句,描绘出昆明雨季水分充足、植被繁茂的特点。
C.“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力争‘富贵不能淫’。”
D.“谢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定加倍努力,不负众望。”
9.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
(2)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 )
(3)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
10.某校八(3)班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交流有关“雨”的情结,同学们围绕这个主题,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请你参与。
(1)【感受“雨”的情思】
补写关于“雨”的诗句。
①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赵师秀《约客》:____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
③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11.文章标题是《昆明的雨》,为什么开篇却要描述作者给宁坤的画呢
12.作者写道:“我想念昆明的雨。”试分析这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3.作者“想念昆明的雨”,从选文来看,他实际上是想念昆明雨季的哪些事物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乡夜稻香
刘从进
①走过门前溪,前面是一片三百多亩的水稻田。田野静悄悄的,夜的薄幕在缓缓拉起。成片的晚稻叶青穗黄,稻叶吹着软的风,带着整片田野这边摇过来,那边晃过去。稻香弥漫在静谧的村庄上空,煨熟了一村的睡眠。
②稻香是一种什么样的香?那是一种清清淡淡、让人安宁的香。它不是单纯的谷粒的香,而是伴着泥土的芬芳、山水的甘洌,包含了茎秆、稻叶、稻花的气味,带着阳光的明媚和母乳的馨甜,是土地最深处的味道。
③稻香是养育我们的第一缕香。
④每年的秋天,我都要在稻田边睡几个晚上。现在的田野铺了水泥路,找一块干净地面把草席铺下,就可以躺下来。身子淹没在稻浪下,找不见了。夜,淡青色,香气一阵阵弥漫,浮动在身体的周围。此刻不只是鼻子,整个身体都浸着稻香。揽过田边一串沉甸甸的稻穗,细细数着那带芒的稻粒。正值谷粒灌浆期,仿佛能感受到它在手掌中带着呼吸般突突地膨大。
⑤夜的最外层是湫水山上猫头鹰的叫声,咕哇咕哇的。稻田里,偶尔虫鸣,一切显得那么寂静和幽深。这样安详地躺着,似睡非睡。风缕缕飘香,摩挲得稻穗沙沙响。
⑥我正静静地将这田野欣赏,忽见前面的豇豆架下钻出一星莹亮的光,照着一片稻田,又照向田边的水沟。光亮晃到我的身上,又收回了。
⑦我走过去,原来是一位老农戴着头灯在水沟里捞小鱼。他为自己的头灯照到我而有点儿过意不去,说:“我来放田水的,顺便捞几条小鱼给孙子看看。孙子在城里,没见过稻田里的小鱼。”我的心头生出柔软,乡下的爷爷多贴心啊!但我猜,他也是顺便来田里闻稻香、看稻熟的。在水稻快成熟时,经常有老农站在田头端详。秋天里,乡村的时间全藏在一片稻田里秘不示人。
⑧我也拿手机的光亮照着身边的水沟。沟水清浅,能见到底下褐黄色的软泥。蓦地,我发现了水沟里丰富的生活。那里有好几种小鱼,细细长长的;还有泥鳅、龙虾和田螺,在水里悠游、悬停或爬行、匍匐。见有光亮照来,扭身钻到泥里,搅起一团浑水,如同放出阵阵烟雾,把自己藏起来,藏在哪里连自己都不知道了。不知何时起,稻田的环境又这么好了。一下子想起儿时沿着稻田赤脚追蜻蜓的往事。
⑨乡村的大地上,总有一片稻田供阳光的影子跳舞,给南风唱山歌,让小鱼嬉戏,让河流纳凉,给秋虫歇夜,令离人思念。
⑩我出身农家,上的是农校。刚工作那会儿,天天跟水稻打交道,在田头穿梭,看水稻长势,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收割前还要数稻穗、估产量。我最喜欢的是咬着稻粒检查它的成熟度,新鲜的稻粒里有乳汁的香。
从乡村走来的人,记忆总是停留在少年的田垄上,停在那一缕稻香上。到现在,每年的秋天,我总有那么几天待在稻田边。早些年还喜欢在乡间徒步,总是坐在田垄上一边看水稻生长一边吃午饭,闻着阡陌那边飘过来的炊烟。
夜不停地筛下来,天凉了。我忍不住又用手机的光去照这水稻,发现稻子的剑叶上渗出了细细的水珠,晶莹地闪动着珍珠似的光,探头探脑,像守望的哨兵。它们值班来了,让这稻谷放心安睡。
这是一片比秋天还要大的稻田,飘着一缕比泥土还要香的稻香。稻香飘过溪,弥漫在静谧的村庄上空,煨熟了一村的睡眠。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 10月24日,有删改)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有何作用?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 段画线句子。
17.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听 雨
王继怀
①静坐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听着雨打篷的声音,听着这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耳畔响起了儿时大山里的雨声,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
②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是经常下雨的。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的,像一幅水墨画。小溪里的水涨了,村子里池塘满了。雨后山间草木新,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一阵清风吹来,泥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③微风细雨中,我常赤着脚,斗笠也不戴,漫步在田野,任凭雨淋着,享受着雨中的这份惬意。母亲发现后,必教育我一番,但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
④记忆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下雨天坐在屋檐下,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老屋顶上的黛色瓦片,长满青苔的椽子,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都被山间云雾缭绕着。空中飘落着雨丝,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在雨中穿来穿去,用那剪刀似的尾巴剪断大山里的这挂雨帘。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让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我就这么静静地赤着脚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
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宋代大诗人陆游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时,伴着一盏昏灯,听着雨声,写下了“晚窗又听萧萧雨,一点昏灯相对愁”的诗句;南宋词人竹山先生用听雨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写到老年听雨,《虞美人·听雨》中,“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写尽了他难以化解的愁思。
⑥关于听雨,我又想起那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这位华侨是我的同乡,他得知我来到西班牙,特意到宾馆来找我,与我聊了很久。他说他到马德里已经20多年了,已经习惯了此地的气候水土、生活习俗,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已把马德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却愈来愈浓,只要有家乡人来马德里,他知道了都会来见一见,聊一聊。这位华侨说,他小时候在老家就特别喜欢听雨,有一年回老家正好碰上下雨,他就掏出手机录了一段雨声。回到马德里后,他常把这段在家乡录的雨声放给自己听,每次听着这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雨声,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在老家听雨的那段难忘的时光,回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
⑦在繁华的都市,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推开窗,听着雨声,那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今夜,我听的是雨声,更是听来自家乡的浓浓乡愁。
(选自《南方日报》,有删改)
18.作者想起了哪些和雨有关的故事 请结合文章第③~⑥段的内容概括。
19.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雨落池塘……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
20.请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听雨”引发了作者的“浓浓乡愁”。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触动了作者的情思,引发了作者的回忆和联想。
B.第②段从视觉、嗅觉角度描绘了家乡雨后的山村美景,充满了田园气息,宛如一幅水墨画,令人神往。
C.第③段写母亲“必教育我一番”,但“我”会依然如故,认为母亲的教育很是多余,表现了“我”倔强的性格。
D.第⑤段写古人听雨,极力赞美了古人对雨的热爱,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加了文章的诗意美。
E.文章以“听雨”为线索,在描写与叙述中,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情感,感情真挚,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那个温暖的雪夜
何伟昌
①寒风飞雪中,背着简单的行囊,我从车站走下车,一股冷流迎面扑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浑身抖瑟起来。一看时钟已是凌晨3点,街道上灯光暗淡,行人稀少,就连小食店也打烊了,刚下车的人被早在这等待接应的亲人接走。车站候车厅里灯火通明,除了一个来回走动的巡警和蜷缩在客椅上打瞌睡寥寥无几的旅客外,宽敞的大厅寂静无声,显得很冷清。我挑了一个位置,打开行李包取出一件厚重的衣服披在身上,准备睡上一会等天亮再赶车回家。
②这一场大雪,湘南地段结冰很厚,道路封锁,车辆停滞,很多归乡的游子回家似成了一个大问题。接连数日,虽然广州的天气阴转晴,但买票还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我很庆幸搭上了班车回道县过春节。
③这时候,一位巡警走过来朝我打招呼:“兄弟,你是从广东回来过春节的吧,你们这趟车怎么晚点这么久 ”他戴一顶大盖帽,披一件军大衣,手持警棍,英俊帅气的脸上显示出一个警察特有的气质和机智。尽管站里人不多,他的眼睛还是不停地扫向四周,注视着这里的动静,时不时有归来进站的汽车。
④“看你的样子是感冒了,在广东打工适应了温暖的天气,这里冰天雪地的有些不适应吧,不如去我的值班室暖和一下,天一亮,我去叫你。”巡警对我说。
⑤“是的,路上还有余冰未融,车像蜗牛爬行一般开得很慢,比原来多用了4个小时。”我回应着又咳嗽起来,目光停留在这巡警的身上。
⑥我随他去了值班室。值班室很狭小,里面一张办公桌,一张靠椅,一个热水壶,一个茶杯,一本工作值勤记录册,一盆燃烧的炭火。他带我去打来一脸盆热水让我洗脸烫脚,从抽屉里取出几粒感冒药让我吞下,往火里增加了木炭。让我好好休息,然后,他关上门又走去巡视了。或许是冒了风寒倦意袭来,我一合眼就睡着了。
⑦天亮了,风住了,雪停了,我被车站里的广播声叫醒,我发觉身上多盖了一件厚实的军衣,这一定是那巡警趁我睡熟后给盖上的,我竟然一点没有察觉。那盆炭火燃烧得依然很旺,值班室里温馨如春。
⑧我站起来做了一个深呼吸,伸了一个懒腰,感觉浑身轻松舒服多了。
⑨走出值班室,我的目光寻遍了整个大厅没见那个巡警。
⑩“兄弟,你是在找值班的小何吧,他和我交班回家睡觉了。他走前让我别惊动你休息。你趁早去对面搭回家的班车吧。”另一个巡警走来告诉我。
“大哥,能告诉我他的名字吗 改天,我得来感谢他。”我急切地询问。
“不用客气,这都是小事,就算你当面问他,也不会告诉你的,像这样的小事他做了不计其数。你还是早点回家,赶车要紧。”警察微笑着向我示意。
天空又开始飘起了飞雪,吹来了凛冽的北风。窗外,那飘扬的白雪如银蛇舞蹈,眼前是一片粉妆玉琢、天寒地冻的世界。我想起那位好心的巡警,一股暖流在心中升起,仿佛春天悄然而至,充满温馨惬意。陌生人的温暖,是寒冬里一团燃烧的烈焰。
(选自《拉萨晚报》)
22.题目《那个温暖的雪夜》在文中起哪些作用
23.选文运用了插叙,请指出插叙的段落并简析其作用。
24.选文的主人公是谁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5.把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子删去好不好 为什么
26.结尾段写飞雪有什么作用
答案
1.苔痕 篱笆 zā 腴 yāo 2.B 3.D 4.D 5.D 6.A 7.A 8.C 9.(1)引用 (2)比喻 (3)比喻
10、(1)①润物细无声 ②黄梅时节家家雨 ③山色空蒙雨亦奇
(2)①磨砺。 ②灾难。
(3)①像柔软顺滑的绢丝,织成一片五彩的云锦,灿烂了整个春的世界
②像晶莹璀璨的珠串,连成一幅闪耀的画,渲染了夏的激情。
③像蓝天上无瑕的白云,织成一套银色的被,罩住了整个冬的沧桑。
11.①画上所画的倒挂而能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与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景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②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吸引读者。
12.内容上: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写出自己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结构上:引起下文对“昆明的雨”及雨季中各种事物的介绍。
13.仙人掌和各类菌子。
14、本文主要写了“我”在乡夜稻田边的所见所闻所想。
15.本文的明线是故乡的稻香,暗线是“我”对故乡稻香的喜爱之情。作用:明暗两条线索,贯穿全文,使得文章条理清晰,表现了乡夜稻田环境的静谧优美,突出了作者对故乡稻香的喜爱之情。
16.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稻子的剑叶上细细的水珠比作“珍珠”和“哨兵”,并将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水珠的情态,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7.结构上:点题,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点明文章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稻香的喜爱之情。
18.儿时的“我”在雨中漫步,享受雨中的惬意;“我”在檐下看雨听雨,感受山中雨的气息;古代文人听雨写下名篇佳句;一位华侨录制家乡雨声并时常聆听。
19.这些动词描写雨落下的各种声音以及带给作者的美妙感受,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中雨声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雨声的迷恋和陶醉。
20.今夜听雨让作者回忆起儿时听雨的情景,再现了故乡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古代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让作者感受到了听雨带来的愁思;海外华侨听雨思乡的往事,引起了作者强烈的共鸣。在回忆与联想中,“听雨”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引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升华为浓浓的乡愁。
21.CD
22.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一种温馨祥和的气氛,突出了巡警的精神品质,充当了全文的线索。
23.第②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使故事变得完整。
24.第一位巡警。他是一个爱岗敬业、热心帮助旅客的好警察。
25.不好。画线句是环境描写,既写出了值班室气温的暖,也写出“我”内心的暖,同时也照应题目“那个温暖的雪夜”。如删去,表达效果会被大大削弱。
26.照应文章开头(或题目),与“我”内心的火热形成对比,突出了那位巡警带给“我”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