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学情分析
淄博实验中学生物组 梁新苗
经过上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什么是植物激素,并对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的产生、极性运输和分布特点有了相应的知识准备。
高一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维较活跃。在初中阶段已初步了解过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并在必修一的学习中系统的学习过实验设计的方法和原则,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分析能力。但对于探究的目的性、过程和结论形成缺乏系统的思考,因此在探究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应加强引导,细化各步骤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效果分析
淄博实验中学生物组 梁新苗
关于生长素的两重性,仅凭对书本上的图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是不够的。如果能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两重性”的过程,无疑会有更好的效果。本次上课,因条件限制,不可能让学生施行课前实验,但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数据,讨论数据处理方法,绘制生长素浓度与植物器官生长的相关曲线,并分析曲线,获得“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结论,使学生领悟到实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科学性,严谨性;多次展示生命现象、生产实践事实,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现象,关注生产实践,热爱生命。
这节课多数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觉得很有劲,但有一少部分学生思维能力略差,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不强,因此自主探究式教学,容易使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增大。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大的收获,这是今后教学上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设想,对于易于推导的问题,要多给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回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部分学生起到引领作用。
在设计小组活动时,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并且注重了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协作能力等,从而使学生的脑、眼、口、手等器官都“动”起来。
本节课学生达到了对观察、分析、交流、归纳及表达能力的锻炼;教师也能体会到穿针引线的指导作用。但是,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针对课堂实际,及时进行教学调整是必要的,课堂上,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教学节奏的把握教师如何做好引导、指导工作,如何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设计
淄博实验中学 梁新苗
【课堂设计理念】
教师通过利用学案、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带领学生运用已知知识由表及里地去探究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并在实验设计的基础之上,将实验设计的设置对照原则及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等融入课堂教学中。
以“探究式”教学过程为思路,变抽象为直观,由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推理、对比,通过小组讨论,自己探索有关知识,使学生在“做科学”中学会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
同时,教师应用讲述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能“活”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概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①认同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重要性;
②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勤奋实践的精神。
能力方面:
①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并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
②通过小组学习,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教学方法】学案式教学 + 探究式教学 +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时间:3min
教学设计:实物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学习兴趣。
讲授:今天我给大家带了一份见面礼,寓意“花开富贵、竹报平安”的富贵竹。一周前我把一组富贵竹插入水中,另一组则插入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现在,我们亲眼看到生长素的作用如此巨大,能使根生得又多又长,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吧!(板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二、主要内容
(一)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时间:13min
教学设计:小组合作学习 + 教师适当讲授
设计意图: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数据,讨论数据处理方法,绘制生长素浓度与植物器官生长的相关曲线,并分析曲线,获得“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结论。使学生学会解读数据,获取实验结论,感悟实验分析的科学性、严谨性、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法:学案导学 + 讲授
过渡导言:大家注意没有,刚才我为何强调“一定浓度呢”?这是我准备的另一个实验: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的大蒜生根情况各不相同。(拿起一瓣大蒜),这是我最得意的一瓣大蒜了,它生的根又多又长,同学们想不想也培养出这样的大蒜呢?…… 现在,就让我们来尝试一下吧!
讲授:假如你现在拥有10-4 mol/L的生长素溶液和蒸馏水,你怎样找出促进大蒜根生长的适宜浓度范围?(学生讨论、汇报)
你告诉大家,这瓣蒜生活在多少浓度的溶液中?(10-10 mol/L)
我们能说这就是最适浓度吗?(不能)
我们怎样进一步确定促进大蒜根生长的最适浓度呢?(学生汇报)
现在这六瓣大蒜活生生的摆在我们面前,它们还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让我们来用数学方法处理数据,探究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影响。具体要求请看屏幕:(因时间有限,每组选5条根,测量后取平均值,请每组的小组长将本组的统计结果汇总到小黑板的表格中。)
(1)实验结果:
浓度(mol/L)
清水
10—12
10—10
10—8
10—6
10—4
根的平均长度(mm)
(2)数据分析: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直观,请根据黑板上的数据在学案上画出曲线图。(投影、学生汇报、评价)
学生汇报结论:生长素的作用是 ;作用特点是 。
(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时间:20min
教学设计:展示曲线图+学生讲解3min + 展示视频+学生汇报3min +自主学习,填写学案并汇报4min
设计意图:教师提供曲线图,学生进行分析、解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现象,关注生产实践,并培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教法:学案导学 + 多媒体辅助教学
讲授:现在我们看屏幕中这幅图,试着分析各段曲线的含义。(学生回答)
这样,我们就总结出了生长素的第一个作用:(板书:1、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生长素的这种作用特点称为两重性。
那生长素对其他器官的作用如何呢?请结合屏幕中的曲线图,进一步讨论学案中的问题:
学生汇报结论:
(1)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是否相同? 。
(2)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是否相同? 。
现在我们利用刚学过的知识来分析一种常见的现象,这种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请结合学案自学课本,进行思考。
以上是我们对生长素第一个作用的分析,生长素还有其他作用吗?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从录像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生长素的第二个作用: ( 板书:2、促进果实发育。)
再请大家分析学案中的两段材料,得出生长素的其他作用。(小组汇报)(板书:3、促进发芽,抑制发芽。 4、防止落花落果。)
三、学以致用
时间:5min
教学设计:学生思考2min + 展示曲线图,学生汇报2min
设计意图:教师提供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用生长素溶液做除草剂的原理,同时回扣两重性。首尾遥相呼应,知识“回归”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内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可以杀死小麦田里的双子叶杂草,而不会抑制小麦的生长。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
A.此浓度只对小麦起作用
B.此浓度只对杂草起作用
C.小麦和杂草对此浓度敏感程度不同
D.此浓度对小麦和杂草都起抑制作用
【活动评价】
时间:1min
这节课大家表现非常好,都能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参与活动、认真听讲,尤其是某某小组,更是为我们树立了团结合作的的好榜样!
【三维小结】
时间:3min
今天,我们收获真不少,请同学们来总结你知道了生长素的哪些作用。(学生归纳交流)
很好,我们不仅学会了知识,同时还体验了用生物学方法解决问题,不断的努力,一定不停地收获!
【板书设计】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低浓度促进生长,
高浓度抑制生长
2、促进果实发育
3、防止落花落果,可疏花疏果
4、促进发芽,抑制发芽
【教学反思】
本节课曾获山东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曾得到淄博市教研室生物教研员黄敬川老师的精心指点。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黄老师提出的优质课出彩的四种谋略:独具匠心的引言设计;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设计;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准备这一节课的过程中,我始终关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感受,力图从学生的角度去思索如何获取新知。
关于生长素的两重性,仅凭对书本上的图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是不够的。如果能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两重性”的过程,无疑会有更好的效果。本次上课,因条件限制,不可能让学生施行课前实验,但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数据,讨论数据处理方法,绘制生长素浓度与植物器官生长的相关曲线,并分析曲线,获得“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结论,使学生领悟到实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科学性,严谨性;多次展示生命现象、生产实践事实,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现象,关注生产实践,热爱生命。
在设计小组活动时,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并且注重了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协作能力等,从而使学生的脑、眼、口、手等器官都“动”起来。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对思维水平的要求也较高,同学的知识基础,探究能力是有差别的,故教学中倡导合作学习,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过程中,带动每一位学生共同成长。
针对课堂实际,及时进行教学调整是必要的,课堂上,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教学节奏的把握等都是重要问题。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材分析
淄博实验中学生物组 梁新苗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3章的第2节,是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一个延伸和拓展,阐述生长素生理作用及生产实践应用的关键一节,也为第3节的学习做了知识储备。本节课通过对数据、曲线、图形等材料的分析,介绍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引导学生对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及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加深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的了解,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同时,本节的能力目标也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这一探究活动得到体现,此项探究活动能够训练学生实验设计及得出结论时逻辑上的严密性,是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领悟预实验意义的良好载体。合理有序地组织好此探究活动,对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将科学发现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评课记录
执教人
梁新苗
授课内容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参与评课人员
教研员、各地区听课教师、李艳梅、徐红杰
评 课 记 录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优质课出彩的四种谋略:独具匠心的引言设计;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设计;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设计值得学习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各个环节设计充分。
探究活动设计不错,能锻炼学生的能力,问题串驱动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对思维水平的要求也较高,学生的知识基础,探究能力是有差别的,故教学中倡导合作学习,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过程中,带动每一位学生共同成长。
评课人
教研员
各地区
听课教师
?李艳梅
徐红杰
评测练习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执教人 淄博实验中学 梁新苗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探究实验过程的严谨性。
3、能力目标: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学习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学习难点】探究活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一、实验探究
1、探究实验分析
实验题目:不同浓度生长素对大蒜根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大蒜、生长素溶液、小试管、试管架、蒸馏水等。
(1)实验结果:
浓度(mol/L)
清水
10—12
10—10
10—8
10—6
10—4
根的平均长度(mm)
(2)数据分析:根据上表中的数据,用曲线图在下面的坐标轴中表示出来。
(3)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屏幕中的曲线图,可以看出生长素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
进一步讨论:
(1)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是否相同?
(2)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是否相同?
实例分析:
顶端优势现象:
①概念: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②原因: 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使 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对生长素浓度敏感,其发育受 。
③应用: 。
二、自主学习
1、通过视频资料,可以看出生长素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应用10—10mol/L生长素在苹果开花时涂花,苹果落花落果现象会明显减少,增加产量。喷洒10—4 mol/L的生长素可使苹果树避免坐果过多,避免果实品质变劣,从而也能避免果树出现大小年。
结论:通过对材料一的分析,可以看出生长素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生长素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用10—12、10—10、10—8、10—6、10—4、10—2mol/L的生长素溶液浸种,用清水做对照,一段时间后统计发芽率,结果记录如下表:
生长素浓度
清水
10—12
10—10
10—8
10—6
10—4
10—2
发芽率
70%
80%
90%
97%
70%
50%
30%
结论:通过对材料二的分析,可以看出生长素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1、知识总结
2、生物学方法总结
【自我诊断】
1、温室栽培的番茄,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了传粉受精,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 )
A、喷洒氮肥 B、提高CO2浓度
C、喷洒磷肥 D、喷洒生长素类似物
2、向日葵和番茄都能产生果实和种子,向日葵的果实就是平时我们吃的“瓜子”。在上述两种植物开花期间,遇到了连续的阴雨天,影响了植物的授粉。管理人员及时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籽果实,产量均未受影响
B.番茄形成无籽果实,产量未受影响;向日葵形成无籽果实,产量下降
C.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籽果实,产量下降
D.番茄形成有籽果实,产量上升;向日葵不能形成无籽果实
3、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可以杀死小麦田里的双子叶杂草,而不会抑制小麦的生长。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
A、此浓度只对小麦起作用 B、此浓度只对杂草起作用
C、小麦和杂草对此浓度敏感程度不同 D、此浓度对小麦和杂草都起抑制作用
4、可以证明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例子是( )
A、植物的向光性 B、顶端优势
C、生长素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D、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5、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探究的问题:所选定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
B、实验中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可选用浸泡法或沾蘸法
C、如果用浸泡法研究不同浓度药液的影响,对这种植物的不同插条浸泡的时间长短要有不同的梯度
D、如果用沾蘸法,对植物的不同插条蘸取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要有不同的梯度
6、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分析:
将幼小植株在适宜条件下横放,一段时间以后,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
这是因为由于 作用,生长素在下部的浓度 。对于植株的茎来说,这个浓度的生长素能 生长,因而下面的生长较 ,植株的茎就向上弯曲生长。
同样的生长素浓度,对于植株的根来说,却会 生长,因而,根部下面的生长比上面的 ,根就向下弯曲生长。
7、下图示葡萄扦插的实验,插枝A、B、C、D的不同情况说明如下:
A:无侧芽,扦插后不产生不定根;
B:有侧芽,扦插后长出少量的不定根;
C:有4个侧芽,扦插后长出很多不定根;
D:无侧芽,用吲哚乙酸处理后也长出不定根。
(1)请说明A、B、C、D 4种情况的原因: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D:__________________ 。
(2)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 。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课后反思
淄博实验中学生物组 梁新苗
本节课曾获山东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曾得到淄博市教研室生物教研员黄敬川老师的精心指点。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黄老师提出的优质课出彩的四种谋略:独具匠心的引言设计;与众不同的教学设计;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设计;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准备这一节课的过程中,我始终关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感受,力图从学生的角度去思索如何获取新知。
关于生长素的两重性,仅凭对书本上的图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是不够的。如果能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两重性”的过程,无疑会有更好的效果。本次上课,因条件限制,不可能让学生施行课前实验,但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数据,讨论数据处理方法,绘制生长素浓度与植物器官生长的相关曲线,并分析曲线,获得“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结论,使学生领悟到实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科学性,严谨性;多次展示生命现象、生产实践事实,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现象,关注生产实践,热爱生命。
在设计小组活动时,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并且注重了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协作能力等,从而使学生的脑、眼、口、手等器官都“动”起来。
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对思维水平的要求也较高,学生的知识基础,探究能力是有差别的,故教学中倡导合作学习,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过程中,带动每一位学生共同成长。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课标分析
淄博实验中学生物组 梁新苗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努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着体现这一教学理念的思想,这节课我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利用多媒体的简洁性、动态性,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求知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