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佃农”“劳碌”“私塾”等,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如“任劳任怨”“为富不仁”等。
②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文中关于母亲的主要事例,清晰把握文章内容。
③学习文中运用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提升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默读、朗读、批注等方式深入阅读文本,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②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和优秀品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能力。
③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对比不同作者笔下母亲形象的异同,加深对母亲形象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感受母亲勤劳、善良、坚韧等美好品质,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②引导学生珍惜亲情,感恩母亲的付出,传承母亲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①梳理文中体现母亲优秀品质的具体事例,如母亲操持家务、应对家庭变故、支持作者读书等,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
②理解作者通过回忆母亲的一生所表达的对母亲的深厚情感,以及文中蕴含的对劳动人民的歌颂。
2. 教学难点
①体会文中平实语言中蕴含的深情,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朴素的叙述传达强烈的情感。
②领悟母亲对作者人生道路和价值观形成的深远影响,以及作者将对母亲的爱升华为对广大劳动人民热爱的思想境界。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分析法、比较阅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展示一组不同母亲形象的图片(可以是生活中的照片,也可以是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心中母亲的形象。然后提问:“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母亲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将走进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去看看他笔下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位女性。”
2. 简单介绍胡适的生平及文学成就,重点提及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地位,引发学生对其作品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圈点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读音和释义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2. 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认读“佃农(diàn)、劳碌(lù)、私塾(shú)、周济(jì)、宽厚仁慈(cí)、连夜(yè)、慰勉(miǎn)、不辍(chuò)、任劳任怨(yuàn)、为富不仁(rén)”等词语,强调易错字的写法和重点词语的理解。
3.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②作者对母亲有着怎样的感情?
4. 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明确文章先写母亲的身世和家庭背景,接着叙述母亲在家庭中的日常生活和对家人的照顾,然后描述母亲在面对家庭变故和困难时的态度和做法,最后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20分钟)
1. 分析母亲的形象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母亲行为和品质的语句,思考这些语句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以下语句:
A.“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通过描写母亲承担的众多家务和农活,表现母亲勤劳能干、吃苦耐劳的品质。)
B.“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整日劳碌”直接体现母亲的忙碌辛苦,同时从作者小时候的帮忙行为侧面反映出母亲勤劳的品质对作者的影响。)
C.“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通过母亲对“我”严格又独特的管束方式,体现母亲既慈爱又严厉,注重教育方法,保护孩子自尊心的特点。)
(3)教师总结:作者通过回忆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事例,运用细节描写展现了母亲勤劳、善良、宽容、严厉等多方面的优秀品质,塑造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2. 体会作者的情感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文中多次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找出相关语句,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2)引导学生找出如“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等语句。
(3)教师提问:这些语句中哪些字词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激之情?作者为什么如此感激母亲?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用朴实的语言,通过叙述母亲在艰苦生活中对自己的言传身教,如培养自己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以及宽恕体谅他人的品质等,深刻地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母亲不仅在生活上辛勤操劳,还在品德和人格上给予作者深远影响,让作者受益终身。
(5)教师总结:作者对母亲的情感是深厚而真挚的,既有对母亲辛苦付出的心疼,又有对母亲教育和影响自己的感激,这种情感贯穿全文,通过具体事例和质朴的语言自然流露出来。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胡适的母亲在面对生活困境时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你的生活中,你或你身边的人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这种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
2.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坚韧不拔的精神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学习这种精神,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3.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教育方式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分享自己与母亲之间难忘的故事,进一步感受母爱的伟大。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包括母亲的形象特点、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以及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强调母亲的优秀品质和作者对母亲的深情,鼓励学生学习母亲的美好品质,珍惜与母亲相处的时光,感恩母亲的付出。
(六)布置作业(5分钟)
1. 熟读课文,选取文中一个描写母亲的片段进行仿写,要求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字数不少于300字。
2. 给母亲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注意情感真挚,语言通顺。
3. 课外阅读胡适的其他作品,如《尝试集》《胡适文存》等,进一步了解胡适的思想和文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