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7 13:1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白杨礼赞

15

学习目标
1.品读关键语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点。
2.领悟本文象征的艺术手法,明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感受白杨树蕴含的精神,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 、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3.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进行仿写,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 的热爱。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1.品读关键语句,概括白杨树的形
1.领悟本文象征的艺术手法,明确白
象 特 点 。
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白杨树蕴含的
2.领悟本文象征的艺术手法,明确
精 神 。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白杨树蕴
2.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进行仿写,激发
含 的 精 神 。
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课堂导入 ●周敦颐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王安石爱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郑燮爱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而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独爱白杨树,他曾写过一首
题白杨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诗《题白杨图》赞美白杨树。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同题材的一篇散文《白杨礼赞》。
了解作者—茅盾
茅盾 (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 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 《子夜》 、 《林家铺子》 、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残冬》) 等。
■文章写于1941年,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 段。1940年5月,作者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邀 前往延安。
■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作者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 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 风貌,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增强了抗战必 胜的信心。作者便写下了这篇歌颂北方抗日军民 的文章。
背 景 知 识
散 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 、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分 类: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特点:形散神不散。
“形散”: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 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 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表现理念、抒发情感、阐述哲理、 表达志趣、寄寓情趣等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
文 体 知 识

■ ■


■ 开垦 (kěn) 倦怠 (dài) 坦荡如砥 (dǐ) 潜滋暗长 (qián) 丫枝 (yā) 恹恹欲睡 (yān) 旁逸斜出(yì) 晕圈(yùn quān)
■ 虬枝 (qiú) 秀颀 (qí) 参天耸立(cān) 不折不挠(zhé náo)
■ 鄙视(bǐ) 婆娑(pó suō) 倔强 (jué jiàng)
■辨析多音字:晕、参、折、倔、强;易错字:怠、砥、恹、颀、鄙、娑。
读 读
写写
妙手偶得:技艺高超的人。指文学修养很高的人,由于偶发灵感而写出的
佳句、佳作。也指巧妙地办成某事。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比喻人非常直率,做事不加犹豫。也多 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
潜滋暗长:潜:暗中,隐藏;滋:生长。形容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恹恹欲睡:形容患病而精神疲乏。
旁逸斜出:逸:引申为超出。指树枝从树干旁边伸出。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枝叶扶疏的样子。
虬枝:盘屈的树枝。
伟岸:身体魁梧;高大。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秀 颀 :美而高。
词 语
积累
1.理解内容,感知形象。
整体感知
1、结合预习说说,文章的题目怎样理解 有什么作用
理解: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礼赞是怀着崇敬之意来赞美。题目 含义是以高度的敬意赞美白杨树。
作用:简明地概括了文章的中心。
题目:白杨礼赞
感知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段落是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并思考它们的作用。
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④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⑥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⑧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⑨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 内容上: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是全文的抒情线索。
> 结 构 上 :①点明题目;②总领全文;③前后呼应,将文章各部分连接起来。
感知内容
3、这些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议论、抒情的句子所串连的其他段落分别写什么 请 快速阅读并概括。这几方面按什么顺序安排
②高原景色
⑤外形特征
⑦内在气质
⑧象征意义
由高原到树
由外形到内在
由树到人
由外而内 层层深入
感知内容
4、第二段写出了高原景色怎样的特点 为什么要写高原景色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是 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 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 —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 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
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
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
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
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 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 一株,傲然地 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 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
感知内容 4、第二段写出了高原景色怎样的特点 为什么要写高原景色
① 无边无垠、坦荡如砥、雄壮、伟大— 正 面
② 单调、倦怠 — 反 面
① 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用黄土高原的“雄壮”来正衬白杨树的不平凡; 用黄土高原的“单调”来反 衬白杨树带给人的惊喜。
② 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 思想做铺垫。
目的与作用
特点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 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 过人工似的, 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 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 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 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
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 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 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 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 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 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 北 风 。
感知形象
5、第五段中从哪些方面描写白杨树的外形 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 有什么作用
特 点: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
作 用:为下文写白杨树的内在美做铺垫。
干:笔直而高;枝 :靠拢向上;
叶:片片向上;皮:淡青光滑。
外形

感知形象
6、作者突出了白杨树的怎样的内在气质 有什么作用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 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 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 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 中的好女子。但 是 它伟 岸,正直,
朴质,严肃, 也不缺乏温和,更不 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 中的伟丈夫!
① 伟岸正直、朴质严肃
② 不缺乏温和
③ 坚强不屈与挺拔
运用拟人,将白杨树比作伟丈夫,同 时以“好女子”和“伟丈夫”对比,欲扬先 抑,突出了白杨树的独特个性,很自然 地由赞美树过渡到赞美人。
作用
内在气质
伟丈夫
感知形象
7、第7段是怎样层层深入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请结合文章说一说。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
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 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 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 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 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感知形象 7、第7段是怎样层层深入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请结合文章说一说。 ① 第一个反问句由树及人,突出人和白杨树的联系, 引起读者的共鸣,为下文礼赞埋下伏笔。 ② 第二个反问句肯定了白杨树的不平凡,显示它和北 方农民之间的联系。 ③ 第三个反问句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坚强战斗 、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 ④ 第四个反问句肯定了白杨树的精神面貌,体现了敌 后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
① 不只是树;
② 北方的农民;
③ 守卫家乡的哨兵;
④ 精神和意志。
■四个反问句,从外而内,层层深入,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感知形象
8、结合上下文说说第八、九段的作用。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 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 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 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内容上:指出白杨树与北方农民的相似之处,说明自己赞美白杨树的原因, 点明主题,突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四个反问句的联想,引出下文对群众的态度。

感知形象
8、结合上下文说说第八、九段的作用。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 美那贵族化的楠木
(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 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 白杨树!
■内容上:将“贵族化”的楠木与“极易生长”的白杨树进行对比,突出了 白杨树“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特点,再次赞美白杨树。
■结构上:点明题目,呼应开头。
2.分析写法,品读语言。
分析写法 1、文章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白杨树的形象 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
1.象征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或形象表达某种意义,这意义不是事物本身具有的 ,而是作者借此事物所做的联想和寄托。
2.象征不同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它们主要是着眼于局部的语言表达效果 )。象征是一种写作技巧,大都表现在文章立意上,是借某种事物表达自己的 思想。因此在表达象征意义之前,往往要对这一事物进行细致的描绘,突出 其某方面的特点,为赋予它特定的象征意义做好铺垫。
3.象征的作用主要是将作家想说而不愿直说或不能直说的思想情志寄托于物 ,巧妙地传达给读者,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象征手法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歌颂北方农民和他们的精神 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① 白杨树象征北方抗日军民,象征民族精神。
② 楠木象征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如国民党反动派)。
■由于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 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对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 争精神的热情歌颂,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鄙视憎恨。
作 用 :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更能增添文 章的表现力。
分析写法
1、文章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白杨树的形象 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
象征手法
分析写法
1、文章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白杨树的形象 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
作用: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更加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突出
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高原景色的“单调”、“倦怠”,为白杨树出现时的“惊奇”铺垫、蓄势。
■写白杨树不是“好女子”,为写白杨树是“伟丈夫”蓄势。
欲扬先抑
分析写法
1、文章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白杨树的形象 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
■好女子与伟丈夫的对比。
■运用拟人、对比,将白杨树比作伟丈夫,同时以“好女子”和“伟丈夫”对比,欲扬 先抑,突出了白杨树的独特风格与个性,很自然地由赞美树过渡到赞美人。
■ 贵族化的楠木与极易生长的白杨树的对比。
■ 将白杨树和楠木对比,对“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表示愤慨 鄙弃之情,深化了主题。
对比
品味语言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 一 条大毯子。
炼字:“扑”与“奔”相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准确表现 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也反映了高原的辽阔平坦、 一望无际。
用词: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形象贴切的词语来描写。用“黄绿错综”准确形象 地写出黄土高原的独特的地形地貌特色。
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高原比作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生动形象 地写出黄土高原的独特的地形地貌特色。
凝练优美富于变化
品味语言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 怕只有碗 那样粗细,它却 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 对抗着西北风。
句式:“虽……却……"和“哪怕……却……两个句式,将恶劣的环境与白杨 树顽强的生命力作对照,突出了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精神,为下文由树及人 、点明象征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
凝练优美富于变化
品味语言
■ 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 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 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 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 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 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修辞+句式:以反问强化了内容的表达,以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以层递 步步深化中心。从外而内,层层深入,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凝练优美富于变化
品味语言
短 句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 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长 句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 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长短句交错运用。有少至三五个字的短句,有多到二十几个字的长句, 或长或短,交互运用,错落有致,生动活泼。
凝练优美富于变化
课堂练习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借白杨树来赞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广大抗日军民 。请你根据事例,仿照这种写法,选取你熟悉的某个事物,赋予它一定的象 征意义,完成一次200字左右片段写作。
■ 写作指导:
①仔细观察事物,描摹事物;
②寻找象征物和象征对象的共通点;
③有自己的独特发现和审美,挖掘其独特的精神
品 质 ;
④借鉴写作技巧,增强文章表现力。
课堂练习
■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借白杨树来赞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广大抗日军民 。请你根据事例,仿照这种写法,选取你熟悉的某个事物,赋予它一定的象 征意义,完成一次200字左右片段写作。
【示例】蒲公英:它没有松树那般高大,也没有梅花的清雅高贵,没有柳树的 潇洒脱俗。它不是最好的,但它是最朴质、不屈又坚强的。当你路过时,风一 吹,它便散了,散到各地来传播它的种子。难道你只觉得它是普通的植物 难 道你就不想到它的质朴是我们民族的特点 难道你竟一点也联想不到,战场上 革命战士的拼死抵抗,就如蒲公英被风吹袭也依旧挺立不屈的精神 难道你又 不更远一点想到,蒲公英飘散的种子,是在向世界各地传播着这种精神和意志

知识总结
主 题:文章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
平凡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
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之情。
写 法:
① 象征、对比、欲扬先抑;
② 语言凝练优美、富于变化。
课后作业
必做题: 《白杨礼赞》在语言、结构上都独具特色,这给我们的
写作带来了怎样的启示,课后,请与同学交流。
选做题:课后查找茅盾先生的散文《天窗》《忆洗星海》《大地
山河》《冬天》,进一步感受茅盾散文的特点。
感谢聆听
道阻且长行且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