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23《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23《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8 13:3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三章
课 前 热 身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二人,尊称孟子为“亚圣”。孟子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其言论汇编在《孟子》一书中。
至圣:孔子。
作者简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朗 读 课 文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
译 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自然气候条件。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事和谐,民心和乐。
中心论点
人和
天时
地利
举例论证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围着攻打它,却没有胜利。围着攻打它,一定是有得到天时之处,这样却不能取胜的原因,这是因为天时比不上地利啊。
译 文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内城。
外城。
围。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这。
连词,表修饰
代词,代指城
分论点
地利>天时
天时
地利
举例论证
极言城小
攻城者攻势极猛,占据主动权
① 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什么?
② 攻城一方的攻势如何?
③ 这场战争结果怎样?
④ 原因何在?
守城一方城小易攻,“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攻城一方攻势很大,“环而攻之”。
结果攻城失败。“环而攻之而不胜”。
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墙。
护城河。
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坚固锋利。坚,坚固。利,锐利、锋利。
意思是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利比不上人和啊。
译 文
双重否定,排比修辞,极力铺陈守方所具备的
“地利”条件
人和>地利
举例论证
① 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如何?
② 战争结果如何?
③ 为什么?
结果是守城一方“委而去之”。
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2.兵革非不坚利也
1.委而去之
一、解释划线的词
二、翻译句子
课堂作业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
名词作动词限制在疆域内,居住。
介词,凭借,依靠。
巩固。
泛指山河。
震慑。
所以说: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译 文
排比修辞。运用排比,使文章气势更雄壮、宏伟,使人感觉到一种不容怀奇疑,无可置辨的论辨力量。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
之至,天下顺之。
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极点。
到。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译 文
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同“叛”,背叛。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
的“得道者”。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人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通假字
亲戚畔之
(“畔”同“叛”,背叛)
字词清单
古今异义
委而去之
委而去之
七里之郭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古义:放弃。 今义:委任。)
(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
的地方(跟“来”相对)。)
(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古义:护城河。 今义:池塘。)
(古义:兵器。 今义:军人。)
(古义:限制在疆域内,居住。 今义:
疆域。)

天时不如地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
(名词,有利形势)
(形容词,锐利、锋利)

三里之城
城非不高也
(名词,内城)
(名词,城墙)

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连词,表转折,但是)
(连词,表承接)
一词多义

三里之城
夫环而攻之
(代词,它,指“三里之城”)
(结构助词,的)
寡助之至
攻亲戚之所畔
(动词,到)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名词用作动词,震慑)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者,……也”表判断)
判断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坚持正义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违背正义,必将陷于孤立。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成语积累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围绕中心论点,举例论证,列举作战事例:
论证“地利”重于天时;
进一步得出“地利”亦难比“人和”。
分 析 课 文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本文先提出 , 的观点。然后以战争中 胜、 败, 胜、 败的事例,证明了这一观点。
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 , 。
并进而推断出:故君子有不战, 。纵观全文,前面是讲战争,后面是讲 。
安乐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占地利者
占天时者
占人和者
占地利者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战必胜矣
治国
安乐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占地利者
占天时者
占人和者
占地利者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战必胜矣
治国
课 堂 总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