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蝉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假使蝉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 (tuì)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 (suì)道底下,寻 (mì)巢穴。如果气候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蝉的一生,就是在演奏音乐,它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虽然它只有90多天的生命,但它丝毫没有放弃。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蝉鸣声声,诠释着夏的酷热,倾诉着心的情结。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 ( ) tuì皮 ② ( ) suì道 ③寻 ( ) mì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纤弱(A.xiān B.qiān)____
②巢穴(A.xué B.xuè)____
③喧嚣(A.xiāo B.xiào)____
(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估量”:估计、衡量。
B.“谨慎”: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C.“诠释”:说明;解释。
D.“情结”:事情的变化和经过。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防御 爆晒 储藏室 不怀好意
B.雍肿 刹那 工程师 一无所知
C.车辙 寻觅 懒扬扬 毫无顾忌
D.干燥 倒塌 鳍状物 无动于衷
3.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
(1)(它)在空中 (A.跳跃 B.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
(2)我曾见过三个蚋依次待在那里,准备 (A.掠夺 B.抢夺)一个倒霉的蝉。
(3)它的大而 (A.锐利 B.锋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
(4)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 (A.挖掘 B.扒掘)地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改善同学们的语文素养,许多学校积极开展“阅读经典作品,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
B.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深情寄语当代青年,明确提出了新时代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
C.部编语文教材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选文突出经典性,注重文质兼美,兼顾时代性。
D.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5.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面对全球的环境问题,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每个人都应该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承担起守护地球的责任。聚焦于“环保”议题的一档热播综艺节目以“小视角”展现“大时代”,以“追球团”的主视角,呈献地球多面的壮观景致与现状。守护地球,是每个小小的我们的小小的追求,我们要团结起来,保护环境,留住文明,定格自然的美好。我们一起成为这颗蓝色星球的守护者。
A.文段中第一句标点使用错误,应将分号改为顿号。
B.文段中的“呈献”书写错误,应改为“呈现”。
C.文段中画线句子提取主干应为“守护地球是追求”。
D.文段最后一句可将句式变换为祈使句:让我们一起成为这颗蓝色星球的守护者吧!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刚结网时,它们一部分从上往下织,一部分从下往上织,不久,一张巨大的天网便完成了。
②平时,红蜘蛛把网结在树上。
③如此巨大的网,昆虫一旦被网住,众多红蜘蛛便会一哄而上,把毒液注入其体内,昆虫很快便会一命呜呼。
④南美洲有一种红蜘蛛,它们上万只生活在一起,共同织网,合作狩猎,共同分享食物。
⑤然后,它们开始分享大餐。
A.④②③①⑤ B.④②①③⑤
C.②④①③⑤ D.②①④③⑤
7.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读书卡片
(1)书名:《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
(2)写出两种书中所介绍的昆虫的生活习惯或令人惊叹的特殊本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后,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本书。(注意说出书的特点)
8.综合性学习。
(1)了解昆虫的休息特点——“蛰”。“蛰”即“蛰伏”,指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你能说出与之相关的一个节气及其含义吗?
(2)为了更好地研究昆虫,小明为大家推荐了一本好书《虫子旁》,请你帮他补写一个过渡句。(不超过15个字)
《虫子旁》讲述的是一个被我们忽略的虫子的世界。
在那里,“一个水洼就是一片海洋,一片叶子就是一顶阳伞,一个鹅卵石就是一座岛屿,而一块路边的石板的缝隙就可以成为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 ,让我们照见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我们平常所说的蝉,不过是活跃于人们视野中的蝉的一种形象而已。蝉和其他昆虫一样,一生中外部形态、内部器官和生活习性要历经几次改头换面、脱胎换骨,也就是变态。蝴蝶、蜜蜂、萤火虫等大多数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叫全变态或完全变态。然而,蝉的一生只变三次模样,没有蛹期,而且幼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近似(不像毛毛虫与蝴蝶成虫那样有云泥之别),称为若虫,所以蝉属于渐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②蝉一般头年盛夏产卵,次年初夏孵化,卵期大约300天。常见的蚱蝉卵为椭圆棒状,像极细小的珍珠,乳白有光泽,长约2.5毫米。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③产于寄主植物新生枝条内的越冬卵孵化后,若虫翻着筋斗或者随着枯枝掉落地上,这得益于雌蝉产卵时伤害了树枝的韧皮部,所以等到蝉卵孵化时,树枝也慢慢枯萎了。
④柔软的米白色若虫艰难地从枯枝里钻出来,听从本能的召唤,朝着温暖向阳、土质疏松、靠近树根的地方爬去。它的身体太柔软、太虚弱,它害怕风吹日晒、雨淋霜冻,更不想成为其他动物的美食。因此,它用一对天赐的强壮开掘足拼命地挖掘泥土,以尽快的速度隐身地下。终于安全了,可以松一口气了,但它还要继续努力,把自己的最后一点能量用来开通到达树木根部的甬道,然后将尖利的口器刺入树根,拼命地吮吸树木的汁液,享受一生中的第一顿美餐。
⑤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复眼没什么用处,所以若虫起初仅有可以感光的单眼。它依靠发达的触角感知环境,吃饱喝足后慢条斯理地营造地下居室,在泥土中优哉游哉地生活。正如曹植《蝉赋》开篇所云:“唯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阴。”那清淡素净的鸣蝉,潜藏在黑暗的泥土之中。
⑥若虫究竟要在地下隐居多久呢?不是几周、几个月,而是几年,甚至十几年。许多蝉的寿命为3~5年,那么这些蝉的若虫在地下就要隐居2~4年,这些蝉每年都会有一些羽化为成虫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⑦某个夏天雨后的黄昏,在生物钟的催促和外界环境的刺激下,若虫意识到出土的时机到了:此时黄褐色的若虫已经充分发育,身体坚硬,翅芽发达,从头顶至后背中央形成了一条蜕皮线;而且外界温度升高有利于羽化后尽快晾干翅膀,同时也避免了阳光暴晒使翅膀开裂;此外,雨后的泥土变得柔软湿润,有利于摆脱大地的束缚。
⑧若虫从容不迫地从穴居的土室中钻出来,它不再需要地下的安全屋,它渴望拥有蔚蓝的天空。它爬到高高的树枝上,开始“金蝉脱壳”——经过最后一次蜕皮脱去金灿灿的外骨骼。它丢掉一身旧衣裳(蝉蜕),洗心革面,焕然一新,羽化成成虫——它终于蜕变成了一只被世人喜闻乐见的真正的蝉,在阳光炎热的仲夏,开始在丛林中游乐。
⑨为了不辜负生命中唯一的夏天,羽化后的成虫都喜欢在大树上群集鸣叫,尽情歌颂和享受生命中最精彩的时光。一两个月后,寻觅到心仪配偶的成虫交尾,然后雄蝉率先走到生命的尽头,从枝头坠落,缄默无声地死去。雌蝉则要完成其终极
使命,将卵产到精心挑选的树枝里,之后才会追随亡夫而去。蝉卵的孵化又将开启下一个生命周期。
⑩蝉舍弃安全舒适习惯已久的地下生涯,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勇敢地追求自由的新生活。对此,法布尔同样赞颂有加:“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作者:秦自民,发表于《百科知识》,有删改)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蝉属渐变态或不完全变态,一生要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成虫期时间最短。
B.蝉的若虫隐居地下,因为它没有单眼复眼感光,只能依靠发达的触角感知地下环境。
C.经过长时间的蛰伏,蝉的若虫羽化为成虫,只要身体发育充分、泥土柔软温润即可。
D.雌蝉将卵产到新挑选的树枝后,就会比雄蝉先死去,蝉卵的孵化进入到下一个周期。
1O.下列对文章说明方法和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蝉的生命周期与其他昆虫的不同。
B.第⑤段引用《蝉赋》中的诗句,生动地说明若虫被黑暗泥土束缚的无奈。
C.第⑥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蝉的若虫潜藏在地下的时间长。
D.文章多处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蝉的世界,语言生动,既有理趣又有情趣。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虫用尖利的口器刺入树木的根部,侵吞树木的营养,对树木的生长有一定的危害。
B.若虫在钻出枯枝后,如果不能快速地隐身到地下,就很可能失去羽化为成虫的机会。
C.在蝉的成虫生命历程结束后,虫体被晾干,成了医药中难得的一味中药——“蝉蜕”。
D.文章末尾法布尔对蝉的赞美,让我们看出他对昆虫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万物的敬畏。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有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面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选自法布尔《昆虫记·蟋蟀》,有删改)
【材料二】众所周知,萤火虫的身上带有一盏灯。它会在自己的身上点燃这盏灯,在黑夜中照耀自己行进的路程,这就是它成名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雌萤那个发光的器官,长在它身体最后三节。前两节的每一节下面都会发光,形成宽宽的节形。而位于第三节的发光部位比前两节要小得多,只有两个小小的点,发出的光亮可以从背面透射出来,因而在这个小昆虫的上下面都可以看得见光。雄萤则不一样,与雌萤相比,它只有尾部最后一节处的两个小点,且只能在下面发光。
我很清楚地知道,光亮产生于萤的呼吸器官。世界上有一些物质,当它和空气相混合以后,立即便会发出亮光,有时甚至还会燃烧,产生火焰。此等物质,被人们称为“可燃物”。而那种和空气相混合便能发光或者产生火焰的现象,则通常被人们称作“氧化作用”。萤能发光,便是这种氧化作用的一个很好的例证。萤的灯就是氧化的结果。那种形如白色涂料的物质,就是经过氧化作用后剩下的余物。氧化作用所需要的空气,是由连接着萤的呼吸器官的细细的小管提供的。至于那种发光物质的性质,至今尚无人知晓。
萤还有一个本领,就是完全有能力调节它随身携带的亮光。经过观察我了解到,如果萤身上的细管里面流入的空气量增加了,那么它发出来的光亮度就会变得更强一些;要是哪天萤不高兴了,把气管里面的空气的输送停止下来,那光的亮度自然就会变得很微弱,甚至是熄灭了。
(选自法布尔《昆虫记·萤火虫》,有删改)
【材料三】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法布尔语录)
12.下列说法和所给材料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母蟋蟀将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产卵,产卵后会抹掉钻眼的痕迹。
B.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
C.雌萤只有尾部最后一节处的两个小点,且只能在下面发光。
D.萤的亮光是靠连着呼吸器官的细管里流入的空气量来调节的。
13.材料二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4.下面介绍蟋蟀产卵的文字,其语言风格与材料一第一段介绍蟋蟀产卵的文字有何区别?
雌蟋蟀腹部末端有一根产卵管,产卵时插入土中。常见的蟋蟀每年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卵单产,产在杂草多而向阳的田埂、坟地、草堆边缘的土中。
15.从所给材料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法布尔?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段一:
金步甲(节选)
金步甲只有在屠杀比它弱小的毛毛虫时才占上风。而且,它不善攀援,只在地面捕食。不会上树,使它明显地失去了优势。我从没见过它爬上树冠捕食,哪怕是最小的灌木,它根本不去注意那些待在一拃(zhǎ)高的百里香树枝上令人垂涎的猎物,这是很大的遗憾。如果金步甲能爬高,能离开地面去远足,三四只金步甲组成的小分队,将会以怎样迅猛的速度歼灭甘蓝上的菜青虫啊!
金步甲什么都吃,甚至还吃比较胖的带棕色斑点的灰色鼻涕虫。在三四个“屠夫”的进攻下,肥胖的鼻涕虫很快就被制服了。金步甲最爱吃鼻涕虫背部有一层壳保护的部位,外壳像一层珍珠盖在鼻涕虫心脏和肺的位置上。那个部位有硬颗粒物,比别的部位更香,这种含矿物质的作料好像很合金步甲的口味。常在夜里爬行、偷吃嫩生菜的鼻涕虫,应该是金步甲经常吃的一种食物。
文段二:
绿蝇(节选)
我们再举最后一个例子,证明蛆虫预先将食物液化的事实。如果我将鼹鼠、游蛇或者其他动物的尸体置于露天的沙罐里,套上金属纱罩以防双翅目昆虫入侵,那么尸体就会在烈日的暴晒下变干、变硬,而不会像预料的那样把下面的沙土浸湿。尸体肯定会渗出液体,任何一具尸体都像一块吸满了水的海绵,尽管水分的散发是那样缓慢,也会被干燥的空气和热气蒸发掉,因此尸体下面的沙土能保持干燥,或者说基本干燥。尸体变成了木乃伊。
相反,如果不用纱罩,让双翅目昆虫随便进入,情形就不同了,三四天后在尸体下面出现了脓液,大片沙土被浸润了,这是液化的开始。
我将会不断地看到那种曾令我震惊的实验结果。这次实验对象是一条神医游蛇,长1.5米,有粗瓶颈那么粗,由于它比较庞大,超出了沙罐的容量,我把它盘成双层螺旋状。当它处于分解旺盛期时,沙罐成了沼泽,无数只绿蝇蛆虫和麻蝇蛆虫在沼泽里涌动。
容器里的沙土被浸润了,变得泥泞不堪。液体从罐子底部那个盖着一块扁卵石的小孔滴下来,这是蒸馏釜运作,那条游蛇正在死尸蒸馏釜中蒸馏。一两周之后,液体将消失,被泥土吸干,在黏糊糊的沙土上只会剩下一些鳞片和骨头。
总之,蛆虫是这个世界上的一种能量,它为了最大限度地将死者的遗骸归还给生命,将尸体进行蒸馏,分解成一种提取液,然后植物的乳母——大地汲取了它,变成了沃土。
文段三:
萤火虫(节选)
还有更令人信服的例子,有时我幸运地看到一些蜗牛正在爬行,脚蠕动着,完全伸出,这时它们受到了萤火虫的进攻。蜗牛乱动了几下,流露出不安的情绪,接着一切都停止了,脚不爬行了,身体的前部也做出像天鹅脖子那种优美的弯曲形状,触角软塌塌地垂下来,弯曲得像断掉的手杖。
蜗牛真的死了吗?根本没有。我可以使表面上已死的蜗牛复活过来。在两三天半死不活的状态之后,我把病人隔离开来,给它洗一次澡,虽然这对于实验取得成功并不是绝对必需的。两天后,那只被阴险的萤火虫伤害的蜗牛恢复了正常。它可以说是复活了,它又能活动,又有感觉了。如果用针刺激它,它有感觉;它蠕动、爬行、伸出触角,仿佛什么不愉快的事都没发生过似的。全身酩酊大醉般的昏昏沉沉都彻底消失了,它死而复生了。这种暂时不能活动、不觉得痛苦的状态叫作什么呢?我想只有一个适当的名称,那就是麻醉状态。
许多捕食性膜翅目昆虫吃虽然未死却无法动弹的猎物。通过它们的丰功伟业,我了解了昆虫令对方浑身瘫痪的奇妙技术,它用自己的毒液麻痹其神经中枢。在人类的科学实践中还
没有发明这种技术——现代外科最奇妙的一种技术,在远古时代,萤火虫和其他昆虫显然已经了解这种技术了。昆虫的知识比我们早得多,只是方法不同而已。外科医生让病人吸乙醚或者氯仿,昆虫通过大颚的弯钩注射一种极其微量的特殊毒药。人类有朝一日会不会利用这种知识呢?如果我们更好地了解小昆虫的秘密,那么我们在将来会有多少卓绝的发现啊!
16.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发现金步甲也吃鼻涕虫,并且最爱吃鼻涕虫背部有一层壳保护的部位,可以间接说明作者反复观察过金步甲吃鼻涕虫的过程。
B.“我”从没见过金步甲爬上树冠捕食,哪怕是最小的灌
木。可见“我”是经过长期的观察,才得出金步甲不善攀援,只在地面捕食的结论。
C.“我”发现金步甲喜欢吃常在夜里爬行、偷吃嫩生菜的鼻涕虫,也就是说“我”除了观察金步甲的进食,还常在夜里观察鼻涕虫的行为习性。
D.在萤火虫被蜗牛攻击后,“我”分别在用针刺激它和给它洗澡的两个状态下,细致观察了它的脚和触角的变化,得出它会“死而复生”的结论。
17.阅读文段二,下面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将鼹鼠、游蛇或其他动物的尸体置于露天的沙罐里,不管是否盖金属纱罩,结果相同,由此可见法布尔严谨求真的实验精神。
B.为了把道理说明白,法布尔把尸体比作是“吸满了水的海绵”,随着水分被缓慢蒸发而变干变硬,由此可见法布尔笔法的客观平实。
C.从“不断地看到”可以推断,法布尔不止一次地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由此证明,科学结论要建立在多次实验和反复验证之上。
D.在以“神医游蛇”为例进行说明时,法布尔通过列数字、作比较,准确说明游蛇因为体积庞大,所以分解会更加旺盛的结论。
18.法布尔的《昆虫记》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请以文段一画线句子为例简要分析。
阅读细纹,回答问题。
娇小的赤条蜂
①细细的腰,玲珑的身材,腹部分成两节,下面大,上面小,中间好像是用一根细线连起来的,黑色的肚皮上面围着一丝红色的腰带:这就是赤条蜂。
②赤条蜂的巢穴是建筑在疏松的极容易钻通的泥土里的。小路的两旁,太阳照耀着的泥滩上,那些地方的草长得很稀疏,都是赤条蜂最理想的住所。在春季,四月初的时候,我们总可以在这样的地方找到它们。
③赤条蜂通常在泥土里筑一个垂直的洞,好像一口井,口径只有鹅毛管那么粗,约有二寸深,洞底是一个孤立的小房间,专为产卵用的。赤条蜂建巢的时候,总是静静地、慢慢地工作着,丝毫没有什么热烈或兴奋的样子。像别的蜂一样,它用前足作耙,用嘴巴作挖掘的工具。有时候我们就可以听到,从洞底发出一声尖利、刺耳的摩擦声,这是因为它遇到了一颗极不容易搬去的沙粒引起翅膀和全身剧烈振动的缘故。每隔短短的十几分钟,我们就可以看到赤条蜂在洞口出现,嘴里衔着一些垃圾或是一颗沙粒。它总把这种垃圾丢到几寸以外的地方,这样可以保持自己的居所和周围环境的整洁。
④赤条蜂所猎取的食物是一种灰蛾的幼虫。这种虫大部分都是生活在地底下的,赤条蜂又是怎么把它捉到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吧。有一天当我散步回来的时候,正好看到一只赤条蜂在一丛百里香底下忙碌着。我立刻在它附近的地上躺下。我的出现并没有把它吓走。它先飞到我的衣袖上停了一会儿,断定我不会伤害它之后,又飞回到百里香丛中去了。从过去的经验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它忙得很,没有时间来考虑我这个不速之客。
⑤赤条蜂把百里香根部的泥土挖去,又把周围的小草拔掉,然后把头钻进它挖松的土块里。它匆匆忙忙地从这里飞到那里,向每一条裂缝里张望。它不是在为自己筑巢,而是在寻找地底下的食物,活像一只猎狗在寻找洞里的野兔一般。
⑥灰蛾的幼虫觉察到了上面的动静,决定离开自己的巢,爬到地面上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一念之差就决定了它的命运。那赤条蜂是早已准备就绪,就等着它的出现了。果然,灰蛾的幼虫一露出地面,赤条蜂就冲出去一把将它抓住了,然后伏在它的背上,像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一样,不慌不忙地用刺把毛虫的每一节都刺一下。从前到后一节一节地往下刺,一点儿也不遗漏。它那熟练的动作,让人想起游刃有余的屠夫。
⑦赤条蜂的技巧令科学家们都自愧不如。它可以靠观察去推断人类所不知道的事情。它很熟悉它的俘虏的神经系统,它知道往哪些神经中枢上扎刺,可以使它的俘虏神经麻木而不至于死亡。它从哪里学到的这种知识呢?我们人类有学校,有老师,有各种书籍,我们通过这些逐渐地积累知识,懂得大自然的许多奥妙。可是赤条蜂是怎么知道这些复杂的知识的呢?而且不用练习就掌握了那么熟练的技术,难道是在它们出生前,冥冥之中就有神灵赋予它们这种本领了吗?大自然多神奇啊,当我们孜孜不倦地探索它的秘密时,它早就有条不紊地安排好了一切!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
19.选文依次说明了赤条蜂的__________特征和__________、______技巧。(每空限两个字)
20.赤条蜂的巢穴具有哪些特点?
21.第④段加点的词语“大部分”可否删去?为什么?
22.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3.本文和课文《蝉》都通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请结合选文,任举一例赏析其表达效果。
24.赤条蜂的聪明才智丝毫不逊于人类,请结合选文,至少列举三点印证。
答案
1、(1)蜕 隧 觅 (2).①A ②A ③A (3).D 2.D 3.(1)B (2)A (3)A (4B
4.D 5.A 6.B
7.(1)昆虫记 法布尔
(2)①蝉在地下潜伏4年才钻出地面,在阳光中唱歌只有5个星期。
②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战胜敌人。
③蝉依靠吸食树木汁液为食,在炎热夏天发出很嘈杂的叫声。(写两种即可)
(3)示例:①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②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盎然的情趣。
8.(1)惊蛰。惊蛰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蛰伏动物被春雷震醒,出来活动。
(2)示例:虫子的世界就像是一面镜子
9.A 10.B 11.C 12.C
13.作诠释,作者用通俗的语言介绍萤身上的细管里面流入的空气量的大小与萤发出来的光亮度强弱的关系,具体说明了萤有调节它随身携带的亮光的本领,让读者有进一步的认识。
14.这段文字平实准确、概括简明,但趣味性不强。材料一第一段中介绍蟋蟀产卵的文字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富有文学性,生动活泼,带有明显的感彩,亲切自然,可读性强。
15.法布尔既是一个科学家又是一个昆虫学家。①坚持不懈,求真务实:如材料一中,法布尔长期坚持不懈地观察蟋蟀,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②善于观察,不断探索:如材料二中对萤火虫发光器官的描述,以及对萤火虫调节亮光本领的介绍;③尊重生命,热爱自然:如材料三中,“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表现了法布尔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
16.D 17.C
18.《昆虫记》的语言具有“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称号,语言风格在科学严谨中又不失形象生动,比如例句中,采用了想象的手法,幻想金步甲能爬高远足,歼灭甘蓝上的菜青虫,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金步甲不会爬高和攻击力强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出,本文语言在科学严谨的叙写中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
19.外形(形态) 筑巢(建巢) 捕食
20.建筑在疏松的极容易钻通的泥土里;是一个垂直的洞,好像一口井,口径只有鹅毛管那么粗,约有二寸深,洞底是一个孤立的小房间,专为产卵用的;整洁干净。
21.不能删去。“大部分”起限制作用,表示大多数,说明这种虫也有小部分不是生活在地底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删去,与原意不符。
22.示例:运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又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赤条蜂巢穴的形状和大小。
23.示例:“赤条蜂建巢的时候,总是静静地、慢慢地工作着,丝毫没有什么热烈或兴奋的样子。”将赤条蜂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赤条蜂建巢时的神态,突出了其安静和沉稳的特点,富有情趣。
24.示例:善于保持居所和周围环境的整洁;精心设计,诱敌出洞;实施麻醉有条不紊;有勇有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