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愚公移山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4 愚公移山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8 12:1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列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积累文言词语。
2.加强诵读训练,通过诵读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培养文言语感。
3.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的现实意义。
课前导入
本文是一则寓言。你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吗?
狐假虎威
亡羊补牢
守株待兔
穿井得一人
两小儿辩日
杞人忧天
文体知识
寓 言
寓言是文学题材中的一种,指含有讽喻或哲理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
寓:
寄托于内
寓 言
言:
表述于外
讽刺性
哲理性
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列子 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早已散佚。现在我们读到的八篇《列子》,一般认为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
《列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如《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杞人忧天》等。
列子,即列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代表人物。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主张清静无为,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先后著文二十篇。
字词正音
万仞( ) 豫南( ) 荷担者( )
箕畚( ) 孀妻( ) 始龀( )
无穷匮( ) 一厝( ) 垄断( )
冀州( ) 魁父( )
rèn


jī běn
shuānɡ
chèn
kuì
cuò
lǒnɡ

kuí
课文诵读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 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hánɡ
rèn

chénɡ


zēng
kuí

kòu
rǎnɡ

běn
shuānɡ
chèn
课文诵读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kuì

cuò
yōnɡ
lǒnɡ
愚公移山
疏通文意
太行、王屋二山,方 七百里,高万 仞,本在冀州 之 南,河阳之北。
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万仞,本来在冀州的南边,河阳的北边。
方圆
长度单位

疏通文意
北山愚公者,年 且 九十,面山而居。
将近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
疏通文意
惩 山北 之 塞 ,出入 之 迂 也,
苦于
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阻塞
曲折,绕远
(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疏通文意
愚公
聚 室 而 谋 曰:“吾与 汝 毕 力平 险 ,
指 通豫南,达于 ,可乎?”杂然 相 许 。
家人
商量
你们
尽、全
险峻的大山

*汉水南岸
纷纷地
赞同
汉阴
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知识链接
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
疏通文意
其妻 献疑 曰:“ 以 君之力,曾 不能损 魁父 之丘,如 太行、王屋 何 ? 且 焉 置 土石?”
愚婆
提出疑问
凭借
连……都
如……何:能把……怎么样?
况且
往哪里
放置、安放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
疏通文意
这都不是事!
疏通文意
杂曰:“投 诸 渤海 之 尾,隐土之北。”
之于

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疏通文意
遂率子孙 荷 担者三夫, 叩 石 垦 壤, 箕畚 运 于 渤海之尾。
肩负,扛
敲、打

用箕畚装土石

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疏通文意
邻人 京城 氏之 孀妻 有遗男 ,始 龀 ,跳往助 之。
复姓
寡妇
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才,刚刚
代词,他们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他们。
疏通文意
寒暑 易 节 ,始一 反 焉 。
更替
季节
同“返”,往返
语气词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疏通文意
河曲 智 叟 笑而止之曰:“ 甚 矣,汝之不 惠 ! 以 残年余力 ,曾 不能毁山之一 毛 ,其 如土石何?”
老年男子
严重
同“慧”,聪明
凭借
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连……都
草木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并阻止愚公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拔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智叟
疏通文意
北山 愚公 长息 曰:“汝心 之 固,固不可 彻 ,曾 不若 孀妻 弱子 。
长叹
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通达,这里指改变
不如,比不上
幼儿,小孩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疏通文意
虽 我 之 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 穷匮 也,而山不加增,何 苦而不平?”河曲智叟 亡 以应。
即使
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穷尽
担心
同“无”,没有
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呀!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但是山不会增加,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疏通文意
操蛇之神
操 蛇 之 神 闻 之 ,惧其不 已 也,告之于 帝 。

代词,指愚公移山这件事
停止
天帝
手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他们不停地挖下去,便向天帝禀告了这件事。
拿着
疏通文意
帝 感 其诚,命夸娥氏二子 负 二山,一 厝 朔东,一厝雍南。
被……感动

放置,安放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部。
疏通文意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 陇 断 焉。
同“垄”,高地
隔绝
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文言积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假字
反:同“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
文言积累

古今异义
字 词 古 义 今 义
(1)方七百里
(2)聚室而谋
(3)何苦而不平
(4)河阳之北
面积

愁什么,怕什么
山之南,水之北
方向
屋子
不值得
太阳
文言积累

古今异义
字 词 古 义 今 义
(5)达于汉阴
(6)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7)虽我之死
(8)惧其不已
山之北,水之南
连……都……
即使
停止
阴天
曾经
虽然
已经
文言积累
年且九十
将近
况且

一词多义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语气词
哪里

且焉置土石
文言积累

一词多义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心之固/虽我之死/汝之不惠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冀之南,汉之阴
助词,的
闻之/告之于帝
代词,指愚公移山这件事
跳往助之
代词,指愚公他们
文言积累

词类活用
面山而居
名词用作动词,面向着。
吾与汝毕力平险
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文言积累

特殊句式
判断句
“……者,……”,表判断
省略句
省略主语,即“(家人)杂然相许”
杂然相许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被动句
“感”是“被……感动”的意思
帝感其诚
文言积累

特殊句式
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即“汝之不惠甚矣”
告之于帝
状语后置,即“于帝告之”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定语后置,即“遂率子孙荷担三夫者”
且焉置土石
宾语前置,即“且土石置焉”
倒装句
整体感知
读明故事后,完成愚公的移山规划表。(用原文填空)
移山规划表 提倡人
移山原因
预期成效
参与人员
过程步骤
北山愚公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及家人(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整体感知
愚公移山无疑是艰难的。
难在何处?找出原文并加以概括。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年且九十 / 残年余力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山高、险峻
年老体衰
人力单薄
工具简陋、路途遥远
工期漫长
态度简析
面对艰难的移山工作,文中的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的态度是不同的。
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
人物 相关语句 态度分析
愚公家人
愚公妻子
邻人弱子
河曲智叟
操蛇之神
天帝
杂然相许。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支持并献计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有疑虑
始龀,跳往助之
支持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轻视、嘲讽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畏惧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感动并帮助
对比分析
愚公和智叟对于“移山”的见解、态度有何不同?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智叟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
立足于现在,
目光短浅
放眼于长远,
志向远大
对比分析
思考:“愚公”真的愚吗?“智叟”果真“智”吗?作者这样安排两人的名字,有什么用意?
智叟
“愚公”不“愚”。他善用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志向远大、不畏困难、坚持不懈,是大智若愚的代表。
“智叟”不“智”。他将目光封闭于当下,顽固不化、目光短浅、安于现状,还去嘲笑有志之士,是自以为是之人的代表。
通过对比,对“智叟”这样自作聪明的人起到了讽刺效果;从而更能突出愚公“大智若愚”的形象。
愚公
对比分析
智叟
愚婆
智叟和愚公的妻子都对移山行为提出了质疑,二者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其妻献疑曰:“……”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两个人说话的态度、目的都不同。
愚公之妻是带着关心的语气,向丈夫提出质疑和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焉置土石”;
智叟则显然是带着一种讥笑责难的口吻,有意地挖苦、嘲讽愚公。
两相对比,既写出了愚公妻子对丈夫的关心,也反衬了智叟的自以为是、自作聪明。
思考探究
这则寓言最后为何不写愚公的后代成功“移山”,而要以“二神搬山”的神话作结尾?
体现了寓言的特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美好愿望。
以神话结尾,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感天动地,衬托愚公的意志坚定、志向远大。
趣味探讨
以现代人的眼光审视,你认为愚公面对着家门口的两座大山,除了“移山”壮举,还能有哪些方案措施?
搬家
修路、搭桥
挖隧道
趣味探讨
有人认为:愚公的做法实际上很愚昧,他不仅没有考虑其他可行方案,如搬家、修路等,而且他的做法还破坏了自然环境,直接干预了子孙后代的生活。
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从现代人的眼光看,这些观点其实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寓言故事本身是具有荒诞性的,不能光从表面来看待这个问题。作者是通过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古代人民在艰苦的自然生活条件下,渴望征服自然、改变生活的强烈愿望。
因此,我们要学习的是愚公的精神,而不是他的做法。
精神品悟
试概括: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学习中,还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在我们今天的学习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学习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只有秉持着“愚公精神”,毕力平险,才能攻克人生路上的一道道难关。
拓展阅读
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抗日战争也进行到了关键时刻。此次大会上,毛泽东同志作了著名的名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讲话。在这篇文章里,毛泽东
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比作两座大山,把共产党比作愚公,把 比作天帝,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坚定决心。
广大的人民群众
“不要因为失掉武汉、广州这些城市而哭泣,我们是长期战争,总归要打下去,一直到胡子白了,于是把枪交给儿子,儿子的胡子又白了,再把枪交给孙子,孙子再交给孙子的儿子,再交给孙子的孙子,日本帝国主义倒不倒?不倒也差不多了!”
拓展阅读
“你们要代表全国大多数的老百姓,代表一切爱国的人,抗日的人,求中国独立、自由、幸福的人,并且是要永远的代表他们。将来你们老了,教育你们的儿子也要代表他们,儿子再告
诉儿子,孙子再告诉孙子,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并且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传遍全中国,不达目的不止。我们一定要这样努力去做,长期去做,一定要把革命干成功,干到底。模范青年们,你们要切记这一点——‘永久奋斗’!”
——毛泽东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的讲话
歌曲欣赏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
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面对着满堂儿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
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愚公移山》
课堂小结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文章通过叙述愚公带领众人移山的壮举,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
时跨千年,“愚公精神”依然没有过时,它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不畏艰难、不屈不挠、刚健有为的象征。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 。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 。
3、愚公移山的主张得到全家拥护的句子是: 。
4、表现愚公不惧困难、苦干实干精神的句子是: , , 。
5、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途遥远的句子是: , 。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
杂然相许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
随堂测验
6、愚公坚信移山能够成功的原因的句子是: , 。
7、晋人张湛对本文中的智叟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_____________”而言的。
8、反映愚公移山艰苦情形的句子:__________, __________。
9、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 ,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河曲智叟亡以应
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
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随堂测验
10、文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标志愚公和智叟辩论取胜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12、《愚公移山》中表明愚公移山的结果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3、愚公对智叟是先斥后驳,“斥”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始龀 跳往助之
河曲智叟亡以应
冀之南 汉之阴 无陇断焉
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
随堂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