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诗词五首 春望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6 诗词五首 春望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18 12:2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杜甫
春望
——国乱书幽愤,泪溅思故亲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的诗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人民的疾苦,
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
矛盾,历来被誉为“诗史”。存诗1400多
首,有《杜工部集》。
诗人简介
课前导入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天下朋友皆胶漆。百余年间未灾变,岂闻一绢直万钱!
忆昔(其二)
杜甫
公元755年,安禄山携部下史思明起兵反叛,安史之乱爆发。
惊天之变,猝不及防,叛乱如晴天霹雳一般,震撼了太平已久的大唐帝国。
潼关失守后,72岁的唐玄宗仓皇出逃。次日,长安沦陷,流光溢彩的长安城,顷刻间化为一片火海,生灵涂炭。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持续时间:8年
战前人口:5300万(开元盛世)
战后人口:1700万
公元756年,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尊玄宗为太上皇。杜甫得知肃宗即位的消息后,安置好妻儿,不顾安危,前去投奔,想要再有一番作为。
结果,在投奔灵武的途中,杜甫被叛军俘虏,押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
创作背景
次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诗歌诵读
/
/
/
/
/
/
/
/
/
/
/
/
sāo
zān
理解诗意
国 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深 。
国都,京城,这里指长安
诗 文 大 意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茂盛
理解诗意
感时 花 溅泪,恨别鸟 惊心。
为时局感伤
诗 文 大 意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流泪
怅恨离别
理解诗意
烽火 连 三月,家书 抵 万金。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接连
值,相当
诗 文 大 意
战火连绵,整整三月不断,(家人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两黄金。
理解诗意
白头 搔 更短 ,浑 欲 不 胜 簪。
用手指轻轻地挠
简直
将要
禁得起
诗 文 大 意
愁绪缠绕,挠头思考,白头发越挠越稀疏,简直要插不了簪子了。
整体感知
这首诗题为《春望》,作者都“望”见了什么?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长安城(沦陷)
草木(深)
花(溅泪)
鸟(惊心)
烽火(连延)
白发(稀疏)
诗歌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首联将“国破”与“城春”对照来写,有什么作用?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是草木丛生。“国破”与“城春”色调相反,诗人在此对举,从而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照。强烈地地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满目疮痍之态,触目惊心,写尽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草茂人稀,物是人非,满怀凄然,表现了荒无人迹的凄凉。
诗歌鉴赏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颔联中的“溅”、“惊”,历来有两种解释:
①这是将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
②这是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你赞成哪一种解释?为什么?
理解1:赞成第一种。
这里是运用了移情于物的写作方式,将花、鸟拟人为“感”和“恨”的主体。这样一来,花鸟也成了“有情物”,它们也因悲伤哀怨而溅泪、惊心,以此来衬托诗人的心情。
诗歌鉴赏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颔联中的“溅”、“惊”,历来有两种解释:
①这是将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
②这是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你赞成哪一种解释?为什么?
理解2:赞成第二种。
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借花鸟之景抒感伤之情。花鸟本应使人快乐,诗人却因感时伤别,见到花鸟反自落泪伤心。
无论哪一种理解,都表达了杜甫感时伤世的感情。
诗歌鉴赏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颈联为什么说家书足以“抵万金”呢?
(安史叛军)每破一城,城中人衣服、财贿、妇人皆为所掠。男子,壮者使之负担,羸、病、老、幼皆以刀槊戏杀之。
——《资治通鉴》
叛军如此残暴,诗人又是被虏至长安,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抵万金”是夸张的说法,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补充材料
诗歌鉴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人此时不过45岁,为何会“白头”“不胜簪”?你从尾联中读出了什么?
诗人因“感时”“恨别”而频频搔首,导致自己的满头白发纷纷脱落,几乎连簪子也要插不住了。正值壮年的诗人,因过度的焦虑忧愁,竟然未老先衰到如此地步。
尾联的这一细节描写,更让我们体会到诗人的忧国思家之情是何等强烈。
情感品悟
悲己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几层情感?
对比阅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
杜甫
《春望》和《月夜》均作于杜甫困守长安期间,试比较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对比阅读
思想感情方面:
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
异:①《春望》更表达了对国家衰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以及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感伤。
②《春望》的感情沉郁,《月夜》的感情深挚。
《春望》和《月夜》均作于杜甫困守长安期间,试比较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对比阅读
写作手法方面:
同:两首诗都很能体现杜诗“写实”的风格——《春望》“事实”、《月夜》“情实”,都带着时代的烙印,无愧于杜甫“诗史”的美名。
异:《春望》想象之词较少,主要是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败亡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甚至让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月夜》则全诗均用虚写,即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实际也写出了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春望》和《月夜》均作于杜甫困守长安期间,试比较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结构梳理
春望
翘首望景
国破草深
所思
所盼
所感
所见
低头思亲
触景生情
家书万金
战休国安
忧国思亲
课堂小结
这首《春望》描写了安史之乱时诗人被困长安的所见、所感,集中表达了杜甫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随堂检测
1.《春望》中写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的诗句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春望》中写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讯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春望》中,以乐景衬哀情,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试通过杜甫六首代表性的诗歌,为“诗圣”的生平经历进行排序。
趣味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