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梦回繁华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____(biàn)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_____(chóu),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_____(tuó)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
(1) 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biàn)____京 ②农舍田____(chóu) ③毛驴(tuó)____队
(2) 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薄(A.bó B.báo)____ ②峭(A.xiào B.qiào)____
(3) 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描绘:画,也指用语言文字来描写。
B.岔道:岔路;歧路。
C.踏青:春天到野外郊游。古时人们一般在清明节踏青。
D.跋涉:涉水过河。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覆灭 题跋 宛如飞虹
B.翰林 簇拥 无遐一顾
C.考订 枢扭 农舍田畴
D.宏敞 摄取 长途拔涉
3.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引领者。在历尽艰辛的硝烟岁月,英雄们信仰坚定、①________;在波澜壮阔的建设时期,英雄们②________、③________(形容意志坚强,毫不动摇);在和平时期,英雄们负重前行、④________(形容不求回报的付出,没有私心)。崇敬英雄,不只是为了纪念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作用,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1)①②处填写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A.视死如归 不依不饶 B.大义凛然 不依不饶
C.大义凛然 百折不挠 D.视死如归 百折不挠
(2)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③④处的成语。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距开封城南二十多公里的朱仙镇就已有了木版年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矿物、植物作为原料,自行手工磨制颜料,磨出的颜料色彩十分纯净,以之印制的年画明快鲜艳,久不褪色。同时朱仙镇年画构图饱满匀称,线条简练粗犷,造型古朴夸张,艺术风格独特。
(1)材料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面材料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5.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②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③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④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
⑤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
③①④②⑤ B.③④①②⑤
C.④②⑤①③ D.④①②⑤③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一句中,“繁华情景”这个短语是偏正短语。
B.“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一句中,“活跃”是动词。
C.“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一句中,宾语中心语是“驮队”。
D.“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7.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 24.8厘米,横528.7厘米。( )
(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
(3)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
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生活中,关于家庭教育的段子很多。如:
①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②深夜10点,某小区传来一女子的喊叫:“什么关系?啊?到底什么关系?你说!互为相反数啊!”
③近日,一学校运动会上,某班学生打出横幅:“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
这些段子无不让人哑然失笑,但这笑声却显得有点苦涩。请你就上述几则段子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写一篇微评论。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论证合理;③120字左右。
9.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2022年中央电视台虎年春晚中,一支国风舞蹈《只此青绿》以山水人文风骨,颂祖国千里江山。它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千里江山图》。《只此青绿》是对传统文化的深耕和弘扬,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享受完这场超乎寻常的视觉盛宴,有网友直呼“我直接文化膨胀了”!
材料二:2022年内蒙古电视台元宵晚会,古风节目《千古朗月》还原诗经中的《月出》、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月下独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4首诗词,展示不同朝代元宵佳节人们盼团圆、乐团圆的情景,传递着中华儿女浓浓的家国情怀,也表现了新时代人民群众朝气蓬勃的生活。
材料三: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用中华传统文化为世界留下别样奥运记忆;北京冬奥闭幕式上的“折柳送别”诉说中国式浪漫。可以说,在这些亿万目光瞩目的舞台上,中华传统文化都“活”起来了,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人的审美情感。
.阅读上述三则材料,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语,写出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三点认识。
《只此青绿》中绝美舞蹈动作“青绿腰”惊艳观众,不少网友争相模仿,还有人分享了自己模仿失败甚至把腰扭伤的经历。小欣却因妈妈不让她模仿“青绿腰”而与妈妈大吵一架,你该如何劝说小欣呢?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京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10.这一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哪些特点
11.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起到了什么作用
12.“《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京的记载基本一致。”这句话中的“基本”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月11日,国宝《清明上河图》撤展的前一天,上千名群众在故宫彻夜排队,次日凌晨四点,最后一位参观者才依依不舍地离去。此次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庆“石渠宝笈特展”上,不仅有十年一现的《清明上河图》,还有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五牛图》等国宝级展品。这些珍品承载着中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让人感到无限的自豪。观展群众热情高涨,曾出现过早晨午门一开就有千人跑步冲向武英殿的情景,被网友戏称“故宫跑”。
材料二:长长的观展队伍,是国人消费转型升级的小小缩影。已不必再为柴米油盐烦恼的中国百姓,文化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日益增长。依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就会井喷。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2014年已超过7000美元,文化消费走强正逢其时且势不可挡。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以下是记者对观众观展后的采访:
13. 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石渠宝笈特展”上展出的《五牛图》是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
B.依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就会井喷。
C.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各地的文物展都出现了“故宫跑”这类现象。
D.有些观展者表示,目前大家近距离接触珍宝的机会太少了。
14.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分析群众观展热情高涨的原因。
根据材料三民众的观展感受,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博物馆“沉睡”的藏品“活”起来?请简要谈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拘一格的宋代便服
王志艳
①与礼服相对,便服是帝王百官及士庶百姓平常所穿的衣服。宋代主张衣着要简洁朴素,不提倡华丽奢侈,服装日趋世俗化。
②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是极其生动的北宋民俗写照,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北宋都城汴梁城中的各色人物服饰。总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依然不外乎“长袍帮”与“短衫帮”两大类。官吏、商贾、文人和富庶的市民都穿交领长袍或圆领衫,头戴巾子,下身穿长裤,足登靴、履。遗憾的是,由于色彩和花纹无法表示出来,这些衣衫显得式样变化不大。
③但从宋代的纺织技术上看,当时的丝绸色彩和纹样是十分丰富的。宋代世俗社会中仍不乏追求华丽衣衫的人。《水浒传》中描写柴进的衣着时,说他“身穿一领紫绣团胸花袍,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可见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饰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清明上河图》中众多人物的服装,该也是五颜六色,缤纷竞呈的了。
④相比之下,穿着短衫的各种劳动者就随便得多。这里有农民、船家、商贩、挑夫等,大多是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脚穿草鞋。上衣长短不一,长的可及膝下,短的仅到后腰。这些短衣的衣袖以及短裤的裤腿都比较细窄,便于劳作。很多劳动者,挽起袖子,有的人上身只穿一件对襟半臂。更有趣的是一些挑夫身穿由前后两个衣片连成的两当式布背心,这种背心直至今日还可以在北方的农村中见到。这些劳动者的装束在当时颇具代表性。
⑤宋代是封建士大夫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封建文人阶层。在他们中普遍存在着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从北宋开始盛行的山水花鸟画中,显示出一种散淡清雅、和平闲逸的艺术气氛,充分体现出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审美情趣。与这种情趣相协调,宋代文人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朱熹给自己设计过一套家常衣服:上衣是直领对襟的传统短襦,下摆至膝;下身为黄色的裙裳,腰间束一条镶着黑边的白绢;足登方履。这身便服更多地保存了古代汉族衣裳的特点,简单典雅,很适合士大夫们既好古又追求闲逸的心理。
⑥当时士大夫阶层还爱穿宽大的长袍。它也叫道袍,或者直裰、直缝,这是由于它的背面分为左右两片,中间一道直线缝合。直裰多用素纱、素绢、麻布及棉布等衣料制作,颜色以黑、白为主。这是宋代官方规定百姓平民可以使用的服色。除去市民文人之外,僧侣也经常穿直裰。所以后来黑色的直裰变成了僧袍,和尚们日常穿用。
(选自《中国服饰:异彩纷呈的华夏衣冠》,有改动)
16.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画面来看,宋代男子的衣着一般分为哪两类?
17.文章第③段写《水浒传》中柴进的衣着有什么作用?
18.文章第③段写《水浒传》中柴进的衣着有什么作用?
19. 阅读全文,说说宋代主张衣着要简单朴素的原因有哪些。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保护海洋,治理微塑料污染
刘诗瑶
①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多次大洋和极地科考活动,科研工作者在海洋中均检测出了微塑料。相比大型塑料,这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肉眼往往难以辨别,更加隐蔽,不易清理,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
②海洋微塑料到底从何而来 调查研究发现,一部分海洋微塑料由大型塑料碎化而来,另一部分来自流入大海的原料,如树脂颗粒、个人护理品和清洁剂中的塑料磨砂等。事实上,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全球海域都出现了微塑料。海洋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③华东师范大学施华宏教授介绍,比较大的塑料被鲸鱼等大型海洋动物误食,造成的往往是机械损伤;而微塑料过于细小,再加上本身含有增塑剂等添加剂,还能吸附环境里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毒性,进入海洋生物体后,有可能给体内器官造成更大伤害。
④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的严峻性还在于微塑料的数量不断增长。有些塑料经过几百年才会完全降解,原有积累下来的大型塑料还在经历着侵蚀、风化、迁移、破碎至微小的过程,新的塑料又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新旧叠加,海洋微塑料的总量令人担忧。
⑤我国是塑料生产大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相关环保问题。在治理海洋微塑料污染方面,我国始终积极推进无害化处理的进程,努力从源头治理,减少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环境。与近年来国际同类调查结果相比,我国近海表层水体微塑料含量处于中低水平。在海洋部门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主动参与清洁海滩的活动。随着微塑料知识的普及,相信会有更多人加入保护海洋的行列。
⑥可见,加强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防治,要在塑料产生的源头和去向方面下功夫,例如,尽量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加强对微塑料的拦截和降解处理等。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还要不断提高公众对微塑料污染的认识水平,共同呵护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全球海域都出现了微塑料。
B.具有一定化学毒性的微塑料过于细小,进入海洋生物体后,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C.有些塑料还没有完全降解,新的塑料又不断产生,导致海洋微塑料总量不断增长。
D.在海洋部门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主动参与清洁海滩的活动。
2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有效措施是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B.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要加强污水中微塑料的降解处理。
C.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加强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防治,要在塑料产生的源头和去向方面下功夫。
D.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只要加强污水中微塑料的拦截,就能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
2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由我国科研工作者的科考发现,引出对海洋大型塑料来源的说明。
B.第③段中加点词“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⑤段说明作为塑料生产大国,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相关环保问题。
D.本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海洋微塑料污染与防治的相关知识。
答案
1、(1)汴 畴 驮 (2)A B (3)D 2.A 3.(1)D (2)坚韧不拔 无私奉献
4.(1)删除“以上”或“余” (2)明清两代,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十分兴盛,作坊最多时达三百余家以上。示例: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十分讲究用色
5.A 6.B 7.(1)列数字 (2)举例子 (3)打比方
8.示例:以上几则段子都是家庭教育的普遍现象,表现出中国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但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们不能太急于求成,太功利化,要注意多与子女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学习的动态,多以鼓励、引导为主,同时家长应该放平心态,别让自家孩子总是被“别人家”的孩子打败。
9.(1)①中华传统文化已经融入新时代人民群众朝气蓬勃的生活中;②中华传统文化传递着家国情怀;③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④中华传统文化里隐藏着中国人的审美情感;⑤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答对三点即可)
(2)小欣,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模仿这个动作,很容易造成腰部受伤。你妈妈阻止你,是为你的身体健康着想,是为你好。我们应该明白妈妈的苦心,你说是吗?
10.①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②写实性很强。③画面细节的刻画真实。④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
11.举例子、引用。通过举《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例子,及引用其中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写实性很强的特点。
12.不能删去。“基本”在这里起限制作用,删去后就成了“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京的记载一致”,说法太绝对,与事实不符。“基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13.C
14.国宝罕见,参观的机会难得;这些珍品承载着中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让人感到无限的自豪。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国人文化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日益增长。
15.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让民众接近并了解藏品;加强宣传和解说,让民众了解藏品的内涵;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更多“沉睡”的珍宝有机会展出。
16.长袍帮和短衫帮。
17.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直观地说明了部分宋人对服装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从而说明了宋代世俗社会的人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更进一步说明了宋代便服的不拘一格。
18.“大多”的意思是“大部分”,说明宋代劳动者大部分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脚穿草鞋,也许也有不是这样打扮的情况。“大多”一词表现出劳动者的这种打扮具有普遍性。“大多”一词还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劳动者是为了便于劳作;宋代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着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他们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
20.B 21.C 2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