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下§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导管与筛管的功能;
2、了解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过程;
3、了解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1、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 运输的。
2、水分和无机盐被 吸收后,会进入根部 。由于根和茎中的导管是相互连通的,最后,它们就能进入到 中央的导管。
3、水分和无机盐在茎 的导管中能 地向枝端运输。
知识点2、有机物的运输
1、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除小部分留在叶肉细胞外,大部分需转送到 、 、果实、种子等部位去。
2、有机物的运输实验:在一株盆栽木本植物上选取一个枝条,在枝条中部剥除约1厘米宽的一圈树皮,露出 。用刀轻刮木质部表面,然后用少许凡士林涂抹环剥部位。一两个月后,切口 方的树皮将膨大而形成枝瘤。这一现象表明有机物是通过树皮 运输的。
3、树皮里只有 是上下相通的,可见,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 向 运输的。
二、例题讲解
例题1、“探究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能证明水和无机盐一般是从下往上运输的现象是( )
A.横切变色枝条的基部上方,观察到木质部变成红色
B.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
C.纵切变色枝条,发现木质部内的导管变成红色
D.实验时观察到枝条变成红色
例题2、如图所示的“蓝色妖姬”是人工染色形成的。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时,开始用染料浇灌花卉,让花像吸水一样,将色剂吸入开出蓝色花朵。下列关于“蓝色妖姬”的制作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横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其韧皮部变蓝,本质部不变蓝
B.在染料中添加适量葡萄糖以确保营养,可以使花朵娇艳欲滴
C.纵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木质部自下而上蓝色逐渐变浅
D.浇灌时使用染料的浓度越高越好,根本不用担心植株“烧苗”
(例题2图) (例题3图)
例题3、观赏植物滴水观音的叶片会“吐水“,这些水分是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来的,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 )
A. 在导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B. 在导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C. 在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D. 在筛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例题4、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 ,其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 。
(2)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这是因为 是通过茎里的 向上运输的。
(3)枝条上的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哪里?为什么?
。
(例题4图) (例题5图)
例题5、取两根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枝条甲、乙,甲用石蜡封住韧皮部,乙用石蜡封住木质部,都放在强光下(温度较高),结果封住木质部的枝条乙过一段时间后萎蔫,而封住韧皮部的枝条甲仍呈鲜活状态(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对乙来说,在此实验中起________作用。
(2)此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试管中的水换成土壤浸出液,一段时间后,据你推测甲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三、随堂练习:
1、有关移栽植物说法正确的是( )
A.保留所有叶片移栽,可充分利用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用土填实根部,不留空隙,可使根充分接触土壤而快速生长
C.移栽时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树木相互争夺阳光、水、养分
D.给移栽后的树木输入水和养分,针头应插入茎的髓部
2、植物体中,运输水、无机盐和运输有机物的结构及它们运输方向分别是( )
A. 导管,从下向上;筛管,从上向下 B. 筛管,从上向下;导管,从下向上
C. 导管,从上向下;筛管,从下向上 D. 筛管,从下向上;导管,从上向下
3、我们吃的番薯是长在地下的块根,其内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来源于叶的光合作用,把有机物从叶输送到地下块根的结构是( )
A.筛管 B.形成层 C. 导管 D. 气孔
4、取一小枝条,把它放在水里剪断,然后将切口一端迅速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并在阳光下光照几小时,再将切口往上的一段做横切,其横切面如图所示,在图中出现红色的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5、菟丝子是一种寄生生物,能缠绕在其他绿色植物的茎上,并将其茎分化形成的吸器伸入其他植物体内吸取现成的营养。菟丝子获取有机物的部位是植物体的( )
A.韧皮部的筛管 B.木质部的筛管 C.韧皮部的导管 D.木质部的导管
6、某研究人员正在对某种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进行研究,研究过程如下:①他解剖其茎,制作茎切片,发现茎运输物质的通道结构有两种,如图中的A、B所示;②他认为结构A可能为植物运送水分和无机盐,结构B可能为植物输送有机物;③他想将结构A封闭,植物会萎蔫而死亡;④他想切断此植物的结构B,一段时间后,在切口的上方会出现瘤状物。则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②为“推论”,③④为“实验” B.②③为“推论”,④为“实验”
C.②为“假说”,③④为“推论” D.②③为“假说”,④为“实验”
7、在“探究有机物的运输部位及方向”的实验中,选取两枝带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的原因是( )
A.实验有可能失败,选取两根可以保证实验成功 B.实验过程有比较,现象更明显
C.一枝现象不明显,可以用第二枝 D.两枝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用
8、如图所示为植物体的部分器官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D 区。
(2)叶脉中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水分的运输方向的是 。
(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可通过根、茎、叶的 往下输送。
四、课后练习:
1、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中运输的基本路径是( )
A.叶中筛管→茎中筛管→根中筛管 B.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中筛管
C.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 D.叶中导管→茎中导管→根中导管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植物对生态坏境至关重要,破坏树皮会导致树木死亡。这主要是因为( )
A.树皮的支持作用被破坏 B.有机物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到根部
C.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不能向上运输 D.有机养料不能由导管向上运输到茎叶
3、将带叶枝条插入水中,一段时间内,叶仍正常生活,是因为( )
A.木质部将水运输到了叶片 B.韧皮部有输导水的作用
C.叶中贮存有大量的有机物 D.水,无机盐,有机物可以自由流动
4、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 )
A. 导管和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B. 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C. 导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D. 导管和筛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树的根向地生长是植物对地球引力刺激作出的反应
B.树根吸收的水分主要参与枝叶的生长和花果的发育
C.树相邻的叶总是不重叠,增大光照面积是对光合作用的适应
D.树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输送
6、下列有关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增多是根不断伸长的唯一原因
B.竹子的茎秆不能逐年加粗,是因为茎中没有形成层
C.叶脉与茎中的筛管上下相通,用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D.根尖根毛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外突形成根毛,有利于吸收有机物
7、下列有关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植物的根中没有导管和筛管 B. 韧皮部内有导管,木质部内有筛管
C. 导管运输有机养料,筛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D. 导管和筛管可把营养物质运输到各器官
8、科学家发现植物体内也会产生微弱的生物电,这些电流大多是生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猜猜看,下列可能与植物产生电流有关的是( )
A.吸收水分 B.吸收无机盐 C.吸收二氧化碳 D.放出氧气
9、用序号排列出水分进入植物体并在植物体内运行的正确途径是( )
①土壤溶液 ②根内导管 ③根毛细胞 ④植物体其他各部位 ⑤根内多层细胞 ⑥茎内导管
A.①②④⑤③⑥ B.①④⑥③②⑤ C.①③⑤②⑥④ D.①⑤③②⑥④
10、小科在平时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科学,他发现有些月季茎折断一半后仍能成活(如图甲 ),那么什么情况下月季在茎折断后还能成活?经查阅资料后小科提出如下猜想:月季茎折 断后成活与否可能与折断的位置有关。
小科为了验证猜想,将生理状况相似的 20 株月季分成五组,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处理方法和处理位置如图乙、图丙;其中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处理方法 A 处韧皮部环割 B 处韧皮部环割 A 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B 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不作处理
(1)第五组月季不作处理是为了作为 ;
(2)开始实验几天后,第四组和第二组月季开始相继死亡,其原因分别是: 。
11、袁隆平院士带领的团队首次在热带沙漠成功种植海水稻,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给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再添“中国贡献”。如图3是图2中海水稻叶片局部放大示意图,A、B、C分别表示发生在海水稻叶片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3中C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2)海水稻完成图3中的C过程所需的水分,主要通过尖的 根毛 区吸收,再经 (填“导管”或“筛管”)运送到叶等器官。进入海水稻体内的大部分水会通过图3中所示的 (填字母)过程散失到环境中。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下图是一段枝条,上面长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果实。如果将枝条A、B两个部位间的树皮进行环剥。
(1)伤口的___(填“上方”或“下方”)的树皮会形成瘤状物。
(2)这两个果实会发生的变化是 。
13、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十几小时后,植物的茎变红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中可知,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在植物体内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管道系统。其中导管负责运输________________。
(3)纵切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这是因为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上面水太多了,把红色冲淡 B.上面的红色随水分蒸发了
C.水分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往上就越浅 D.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4)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_。
A.放在黑暗环境中 B.放在阳光下照射
C.让红墨水的浓度稍大一些 D.放在通风的环境中
(5)实验中把枝端削成平整的斜面,是为了_____导管切口截面积,有利于____和_____的运输。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两枝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②用刀片对其中一枝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4厘米,环割树皮时去掉约2厘米宽的树皮(如图所示);③把它们的根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的液面在环割处下方;④放在阳光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
(1)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周后,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______________的变化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
1、 茎 2、 根尖 导管 茎 3、 木质部 自下而上
知识点2、
1、 茎 根 2、 木质部 上 自上而下 3、 韧皮部的筛管 筛管 下
二、例题讲解:
例题1、B
解析: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说明水分是从下向上运输的。故B符合题意。
例题2、C
解析:A、从茎的纵切面上看,染成蓝色的是导管,导管位于木质部中具有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因此木质部会变蓝,A不符合题意;B、在染料过程中是不需要添加葡萄糖的,B不符合题意;C、染色后,染料大多在花瓣中,因此纵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木质部自下而上蓝色逐渐变浅,C符合题意;D、浇灌时使用染料的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植株也会出现“烧苗”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例题3、B
解析: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土壤中的水分→④根毛细胞→表皮内的层层细胞→①根内的导管→⑤茎内的导管→叶脉的导管→叶片的导管→②叶肉细胞→③气孔→大气(水蒸气).因此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在导管中,沿“根一茎一叶”运输;故B符合题意。
例题4、(1)B;筛管 (2)水分;导管 (3)1处植物的输导组织有导管和筛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是筛管,因为1处其上部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所以出现肿胀。
解析:(1)由图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树皮包括周皮和韧皮部,韧皮部内有筛管,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叶制造的有机物就不能通过试管运输到B果实,到营养物质B将停止发育而凋落。
(2)树皮包括周皮和韧皮部,韧皮部内有筛管,木质部内有导管,导管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所以,图中只是环剥树皮,此处理并没有伤及木质部,所以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还在,枝条上部的叶片会得到水分和无机盐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
(3)我们对枝条进行环剥后,会发现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树皮包括周皮和韧皮部,韧皮部内有筛管,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会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以3处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不会有有机物积存,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胀。
例题5、(1)对照 (2)水是通过茎内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 (3)甲枝条下端可能出现瘤状物
解析:(1)根据题意,探究的是“运输水分的部从头再来导管还是筛管”,故变量是导管还是筛管,则甲与乙形成对照;(2)甲封住韧皮部后枝条仍鲜活而乙封住木质部后萎蔫,说明运输水分的是导管不是筛管;(3)水换成土壤浸出液后,土壤浸出液中含无机盐,一段时间甲中导管可将水中的无机盐向上运输,而乙中木质不运输水分也就使无机盐无法向上运输,同样,甲的有机物不能向下运输,结果应该是甲的下端出现瘤状物,而乙逐渐枯萎。
三、随堂练习:
1、C 2、A 3、A 4、C 5、A 6、C 7、B
8、(1)根毛 (2)导管 自下向上 (3)筛管
四、课后练习:
1、A 2、B 3、A 4、C 5、B 6、B 7、D 8、B 9、C
10、(1)对照组(2)第四组月季死亡原因是所有叶片缺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第二组月季死亡原因是有机物不能输送到根,根缺少营养而死亡
11、(1)光合作用 (2)导管;B
12、(1)B 原因是得不到有机养料。 (2)不能 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因为筛管被切断了。根长期得不到营养物质就会死亡。而茎、叶和果实也会由于得不到水分和无机盐而死亡。
13、(1)A或木质部 (2)水分和无机盐 (3)C (4)A (5)增加 水分 无机盐
14、(1)作对照 (2)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完成(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环割切口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下科学§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教学设计
课题 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物质运输 单元 四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八下第四章第4节《植物的茎和物质运输》,本章内容教科书是按植物结构“根―茎―叶”自下而上展开,一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另一方面也符合了植物体吸收、运输、利用营养物质的内在逻辑规律。就本节来说,学习茎,从常见茎的类型开始,便于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联系,再从学生对茎的一般性认识(经验型等)到茎的科学认知(从茎分成树皮、木质部、髓到茎的完整结构),教科书是依据从中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结构到功能这样的顺序编排的,这样也就符合了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本节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第1课时为植物茎的结构,第2课时为植物茎的功能(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有机物的运输)。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导管与筛管的功能;了解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过程;了解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科学思维:理解水和无机盐、有机物的,并将课内知识运用到课外;探究实践:学习观察、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等基本实验技能;态度责任: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 水和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
难点 水和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木本植物的茎由外向内依次由 、 、 、 等三部分组成;其中,树皮的内侧是 ,其内有运输 的筛管;木质部内有 可以运输 和 。 2、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器官是 ,区域是 ,细胞是 。 3、导管位于茎的_________之中,具有输导 的功能,筛管位于茎的_________之中,具有输导_______的功能。 导入: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运输的。 茎又是如何将它们运送到植物的其他部位去的呢?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活动:问题: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在哪里? 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是什么?根据茎的结构,最有可能的是木质部的导管或韧皮部的筛管。为此,你可以尝试提出你的假设。 1、你的假设可以是: (1)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 (2)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的。 (3)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 进行的。 (髓)2、要准备的实验材料和器具: 新鲜带叶的木本植物枝条(如木槿或银边黄杨等)若干,烧杯(或矿泉水瓶),红墨水、清水、刀片、放大镜等。 3、实验的步骤: (1) 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表4-6中的3种处理方法处理。 (2)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如图4-33,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木质部部分浸入液体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 (3)几小时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记录在表4-6中。 (4)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讨论:1)为什么要把枝条削成平整的斜面?参考:使导管切口横截面积大一些,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2)为什么要放在阳光下照射? 参考:阳光为叶的蒸腾作用创造条件,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3)若A、B 组枝条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均被染色,而C 组树皮未被染色,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参考:说明水分和无机盐主要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且水分和无机盐可由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4)若将A 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参考:说明水分和无机盐是自下而上运输的。 5)若不是采用上述的切剥法处理枝条,而是采用石蜡密封切面法处理枝条,应如何处理各组的枝条?预期实验结果又将如何? 参考:用石蜡分别密封木质部(相当于C组)和树皮韧皮部(相当于B组),预期结果也相似。 一、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1、植物体内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导管运输的: 水分和无机盐被根尖吸收后,会进入根部导管。由于根和茎中的导管是相互连通的,最后,它们就能进入到茎中央的导管。 2、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实验证明,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 视频: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活动: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除小部分留在叶肉细胞外,大部分需输送到茎、根、果实、种子等部位去。有机物在茎中又是怎样运输的呢? 活动:在一株盆栽木本植物上选取一个枝条,用解剖刀在枝条中部剥除约 1 厘米宽的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如图所示。用刀轻刮木质部表面,然后用少许凡士林涂抹环剥部位。每隔一周观察并记录环剥部位的变化。实验结果: 经过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将膨大而形成枝瘤。 二、有机物的运输 1、植物体内有机物由筛管运输: 活动表明,有机物是通过树皮运输的。韧皮部中的筛管是上下相通的。 2、有机物的运输: 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的。 讨论交流:1)请解释树上瘤状物的形成原因。 参考:剥去一圈树皮以后,由于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被切断了,有机物就积存在伤口的上方,伤口上方部位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树皮就膨大起来,于是形成了瘤状物。2)割裂橡胶树的树皮,就会有大量的胶乳出来,这是为什么?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视频:橡胶 活动时间较长,关键是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实验讨论使学生注意细节,提升实验成功率为学生课外动手实践提供思路通过实验来认识有机物运输的特点,利用结论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课堂练习 1、“探究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能证明水和无机盐一般是从下往上运输的现象是( B )A.横切变色枝条的基部上方,观察到木质部变成红色B.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C.纵切变色枝条,发现木质部内的导管变成红色D.实验时观察到枝条变成红色2、如图所示的“蓝色妖姬”是人工染色形成的。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时,开始用染料浇灌花卉,让花像吸水一样,将色剂吸入开出蓝色花朵。下列关于“蓝色妖姬”的制作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C ) A.横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其韧皮部变蓝,本质部不变蓝B.在染料中添加适量葡萄糖以确保营养,可以使花朵娇艳欲滴C.纵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木质部自下而上蓝色逐渐变浅D.浇灌时使用染料的浓度越高越好,根本不用担心植株“烧苗”3、观赏植物滴水观音的叶片会“吐水“,这些水分是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来的,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B )A. 在导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B. 在导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C. 在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D. 在筛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4、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 ,其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 。(2)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这是因为 是通过茎里的 向上运输的。(3)枝条上的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哪里?为什么? 。[参考:(1)B;筛管 (2)水分;导管 (3)1处植物的输导组织有导管和筛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是筛管,因为1处其上部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所以出现肿胀。 ]5、取两根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枝条甲、乙,甲用石蜡封住韧皮部,乙用石蜡封住木质部,都放在强光下(温度较高),结果封住木质部的枝条乙过一段时间后萎蔫,而封住韧皮部的枝条甲仍呈鲜活状态(如图所示)。 (1)甲对乙来说,在此实验中起________作用。(2)此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试管中的水换成土壤浸出液,一段时间后,据你推测甲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参考:(1)对照 (2)水是通过茎内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 (3)甲枝条下端可能出现瘤状物] [CD]
课堂小结 1、导管位于茎木质部,筛管位于茎的韧皮部; 2、导管是死亡细胞构成的,筛管是活细胞构成的; 3、水分和无机盐由导管由下而上运输。 4、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 5、植物体内各器官中的导管是相连通的,筛管也是相连通的。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28张PPT)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
--- 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导管与筛管的功能;了解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过程;了解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科学思维:理解水和无机盐、有机物的,并将课内知识运用到
课外;
探究实践:学习观察、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等基本实验技能;
态度责任: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复习巩固
1、木本植物的茎由外向内依次由 、 、 、
等三部分组成;其中,树皮的内侧是 ,其内有运输 的筛管;木质部内有 可以运输 和 。
2、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器官是 ,区域是 ,细胞是 。
3、导管位于茎的_________之中,具有输导_ ___ __ _____的功能,筛管位于茎的_________之中,具有输导_______的功能。
树皮
形成层
木质部
髓
韧皮部
有机物
水分 无机盐
根
根毛区
根毛
木质部
水分和无机盐
韧皮部
有机物
新知导入
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运输的。
茎又是如何将它们运送到植物的其他部位去的呢?
探究:
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在哪里?
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部位是什么?根据茎的结构,最有可能的是木质部的导管或韧皮部的筛管。为此,你可以尝试提出你的假设。
1、你的假设可以是:
(1)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
(2)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的。
(3)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 进行的。
茎中心的髓
探究:
为了证明上述假设,我们需要借助一些材料和器具先设计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获取证据。
2、要准备的实验材料和器具:
新鲜带叶的木本植物枝条(如木槿或银边黄杨等)若干,烧杯(或矿泉水瓶),红墨水、清水、刀片、放大镜等。
探究:
3、实验的步骤:
(1) 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表4-6中的3种处理方法处理。
(2)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如图4-33,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木质部部分浸入液体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
A.带叶枝条(不做处理)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C.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
只留下树皮
探究:
(3)几小时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记录在表4-6中。
探究:
(4)实验现象和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结果,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
(记录被染色的部位)
A.带叶枝条(不做处理)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C.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 只留下树皮
木质部染红,越上越浅
木质部染红,越上越浅
没有染红的部位
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
实验讨论
1)为什么要把枝条削成平整的斜面?
2)为什么要放在阳光下照射?
3)若A、B 组枝条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均被染色,而C 组树皮未被染色,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阳光为叶的蒸腾作用创造条件,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说明水分和无机盐主要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且水分和无机盐可由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使导管切口横截面积大一些,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实验讨论
4)若将A 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5)若不是采用上述的切剥法处理枝条,而是采用石蜡密封切面法处理枝条,应如何处理各组的枝条?预期实验结果又将如何?
用石蜡分别密封木质部(相当于C组)和树皮韧皮部(相当于B组),预期结果也相似。
说明水分和无机盐是自下而上运输的。
新知讲解
一、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1、植物体内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导管运输的:
水分和无机盐被根尖吸收后,会进入根部导管。由于根和茎中的导管是相互连通的,最后,它们就能进入到茎中央的导管。
2、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实验证明,水分和无机盐在茎
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
端运输。
视频:
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点击图片播放)
活动:
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除小部分留在叶肉细胞外,大部分需输送到茎、根、果实、种子等部位去。有机物在茎中又是怎样运输的呢?
活动:在一株盆栽木本植物上选取一个枝条,用解剖刀在枝条中部剥除约 1 厘米宽的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如图所示。用刀轻刮木质部表面,然后用少许凡士林涂抹环剥部位。每隔一周观察并记录环剥部位的变化。
探究:
实验结果:
经过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将膨大而形成枝瘤。
新知讲解
二、有机物的运输
1、植物体内有机物由筛管运输:
活动表明,有机物是通过树皮运输的。韧皮部中的筛管是上下相通的。
2、有机物的运输:
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自
上而下运输的。
讨论交流
1)请解释树上瘤状物的形成原因。
剥去一圈树皮以后,由于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被切断了,有机物就积存在伤口的上方,伤口上方部位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树皮就膨大起来,于是形成了瘤状物。
讨论交流
2)割裂橡胶树的树皮,就会有大量的胶乳出来,这是为什么?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橡胶胶乳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是在筛管中运输的。切割橡胶树皮采集胶乳,实际上是切割了筛管,让胶乳有机物通过筛管的断口流出。
视频:橡胶
随堂练习
1、 “探究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能证明水和无机盐一般是从下往上运输的现象是( )
A.横切变色枝条的基部上方,观察到木质部变成红色
B.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
C.纵切变色枝条,发现木质部内的导管变成红色
D.实验时观察到枝条变成红色
B
随堂练习
2、如图所示的“蓝色妖姬”是人工染色形成的。
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时,开始用染料浇灌花卉,让
花像吸水一样,将色剂吸入开出蓝色花朵。下列
关于“蓝色妖姬”的制作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横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其韧皮部变蓝,本质部不变蓝
B.在染料中添加适量葡萄糖以确保营养,可以使花朵娇艳欲滴
C.纵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木质部自下而上蓝色逐渐变浅
D.浇灌时使用染料的浓度越高越好,根本不用担心植株“烧苗”
C
随堂练习
3、观赏植物滴水观音的叶片会“吐水“,这些水分是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来的,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 )
A. 在导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B. 在导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C. 在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D. 在筛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B
随堂练习
4、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
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据此回答下列
问题。
(1)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 ,
其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 。
(2)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这是因为 是通过茎里的 向上运输的。
(3)枝条上的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哪里?为什么? 。
B
筛管
水分
导管
1处植物的输导组织有导管和筛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是筛管,因为1处其上部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所以出现肿胀。
随堂练习
5、取两根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枝条甲、乙,
甲用石蜡封住韧皮部,乙用石蜡封住木质部,
都放在强光下(温度较高),结果封住木质部的
枝条乙过一段时间后萎蔫,而封住韧皮部的枝
条甲仍呈鲜活状态(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对乙来说,在此实验中起________作用。
(2)此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试管中的水换成土壤浸出液,一段时间后,据你推测甲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对照
水是通过茎内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
甲枝条下端可能出现瘤状物
课堂总结
1、导管位于茎木质部,筛管位于茎的韧皮部;
2、导管是死亡细胞构成的,筛管是活细胞构成的;
3、水分和无机盐由导管由下而上运输。
4、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
5、植物体内各器官中的导管是相连通的,筛管也是相连通的。
板书设计
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
……物质的运输
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有机物的运输
主要来源:根尖吸收 叶片合成
运输部位: 木质部 韧皮部
功能组织: 导管 筛管
运输方向: 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预习“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相关内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