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5节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2)
--- 蒸腾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含义及影响蒸腾作用快慢的因
素;知道气孔的分布状况、结构及其作用;描述植物体内水
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路径。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对植物气孔数目和分布的探究,理解植物
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探究实践:通过设计植物蒸腾作用影响因素的实验,培养学生
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
的精神;同时增强生态意识,提高绿化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复习巩固
1、一片完整的叶包括 、 和 等三部分;
2、叶片是由 、 和 等结构组成的;
3、表皮的主要作用是 ,叶肉的主要作用是 ,
叶脉中含 ,具有输导作用。
4、气孔是由 个 构成的小孔,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 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 的“门户”。
叶柄 叶片 托叶
表皮 叶肉 叶脉
保护
光合作用
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
2
保卫细胞
气体交换
水分
新知导入
根吸收的水分经过茎的运输到达叶后,大部分从叶中散失了。我们知道将物体从低处运到高处是很费力的。
那么,植物的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后,通过茎运往叶、花、果等部分,其运输的动力来自哪里呢?
活动1:
1)选取一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阔叶植物(如天竺葵等)。
2)用一透明塑料袋把几片邻近的叶片包扎起来,不要透气。
3)对该植物浇水后,置于阳光下照射。
4)观察塑料袋内有没有水珠产生。如果没有水珠产生,请把植物搬到室内使其快速冷却,再观察塑料袋上有没有水珠:_________。
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
植物通过叶散失水分
这种现象称为蒸腾作用。
视频:蒸腾作用实验
活动2:
水是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呢?
1)选取一片生长旺盛的蚕豆叶,用滤纸上、下表皮上的水分吸干。
2)将A、B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
3)用口向另外浸过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呵气(或
直接在滤纸上滴一滴水),观察蓝色滤纸的颜色变化
是_________________。
4)过一段时间,观察贴在叶上下表皮上的滤纸颜色
的变化。先变色的是______。颜色深一些的是______。
这说明: 。
变红色
下表皮
下表皮
更多的水蒸气是从下表皮散发出来的
活动3:
取一片新鲜的叶子,浸在盛有热水(60℃左右)的烧杯中。仔细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哪一面多?为什么?
现象:
背面气泡更多,说明背面气孔更多。
原因:
水是从叶的上、下表皮的气孔中散发出来的,下表皮的气孔更多些,所以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要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
新知讲解
一、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
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片),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1)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的,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进行少量的蒸腾作用。
(2)蒸腾作用的主要通道:气孔。
(3)蒸腾作用的水量:事实上,根吸收的水约有99%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出去的。
新知讲解
2、蒸腾作用的意义:
(1)形成蒸腾拉力:蒸腾作用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
(2)促进水的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还能把茎内木质部的水往上拉,根部的水也随着上升,促进了水的吸收和运输;
(3)促进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促进了植物体内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运输。
(4)降低植物叶的温度: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变成水蒸气,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从而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的照射而灼伤叶片。因此,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促进地球上的水循环: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并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之中,合适条件下又变成降水回到地面。
视频:
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点击图片播放)
新知讲解
3、蒸腾作用是绿色植物三大生理作用之一:
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包括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蒸腾作用:指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分,大部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2)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在叶绿体中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3)呼吸作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
胞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被分解成二氧
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思考讨论
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蒸腾作用快慢是不同的。那么,哪些环境因素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快慢呢?
1)如图4-38所示装置,在春天的阳光下,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
2)如果把这一装置放在夏天的烈日下,水银柱将会有什么变化?
3)如果把这一装置放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水银柱
将会有什么变化?
4)如果在实验室里,用电吹风吹植物的叶片,水银
柱将会有什么变化?
水银柱上升
水银柱上升更快
水银柱上升较慢
水银柱上升更快
新知讲解
4、影响蒸腾作用快慢的因素:
通过大量实验,人们知道大气的光照、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因素都能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
(1)光照是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快慢的最主要因素:一定限定内,光照越引,蒸腾作用越强;但光照过强时,叶表皮的气孔因为失不过多而关闭,蒸腾作用减弱,这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新知讲解
(2)温度是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快慢的重要因素: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蒸腾作用越强。
(3)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快慢的影响:相同条件下,湿度越大,蒸腾作用反而减弱。
(4)空气流动对蒸腾作用快慢的影响:一定
限度内,空气流动越快,蒸腾作用强引,但空
气流动过快时,反而会降低叶片周围的温度,
使蒸腾作用减弱。
读图:
水从植物吸收到蒸腾散失的途径:
根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叶外。
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脉中导管→叶肉细胞→气孔
新知讲解
二、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和利用:
1、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可以概括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根内导管→茎内导管→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水分的吸收:
植物主要通过根吸收水分,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能增加吸水的面积。
(2)水分的运输:
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通过成熟区的导管向上
运输。根中的导管与茎中的导管相通,水分就由根
中导管进入茎中导管,之后由茎中导管向上运输给
叶、花、果实等。
新知讲解
(3)水分的分配: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分配是通过导管进行的。
这些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参加植物体的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以外,绝大部分变成水蒸气,通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
植物能通过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的快慢,使植物体内始终保持着适量的水分。
2、植物体内无机盐的运输:
(1)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基本路径是: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
(2)土壤中的无机盐溶解于水中。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
随堂练习
1、如图所示,把两根枝条分别放入两个锥形瓶中,其中乙枝条去除部分叶片,两者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上,天平平衡。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出现的变化是( )
天平依然保持平衡 B. 天平指针向右偏
C. 天平指针向左偏 D. 无法确定
B
随堂练习
2、阳光玫瑰因果肉鲜美,果香独特,而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浦江果农自引进阳光玫瑰开始一直努力提高其产量,下列各种说法中不科学的是( )
A.果农建造大棚,通过增大昼夜温差来提高产量
B.扦插时剪去部分叶片减弱蒸腾作用,以提高植株的成活率
C.葡萄叶片宽大需要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产量
D.晚上大棚内开灯,使光合作用时间增加,呼吸作用时间减少
D
随堂练习
3、下列有关叶片及其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绿色的表皮细胞组成
B. 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其开闭
C. 植物吸收的水分有少量通过蒸腾作用直接散失
D. 蒸腾作用散失的水主要靠叶脉中的筛管运输
B
随堂练习
4、某同学在探究植物枝条失水的速度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1)水的表面加一层油,目的是 。
(2)该实验装置中,锥形瓶上没有刻度,如何较为准确地测量枝条每小时的失水质量? 。
(3)比较1和2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阻止水的蒸发
把整个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
其他条件相同时,
干燥的环境能加快蒸腾速率
随堂练习
5、小金根据植物叶片气孔越多,蒸腾作用速率越快的原理,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了某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气孔数量的关系。
实验步骤:①取4支长势良好且叶片数量和表面积相同的某种植物相同部位的枝条,分别编号甲、乙、丙、丁。②甲枝条不作处理,乙枝条每片叶子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凡士林能封闭气孔),丙枝条每片叶子的上表皮涂上凡林,丁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③将4支枝条分别置于装有等量清水的锥形瓶中,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层。④将4个锥形瓶分别放置于四个大小相同的钟罩内,钟罩内壁贴足量、等质量的硅胶干燥胶片,用以完全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⑤将四个装置置于相同阳光照射,相同时间后称得硅胶干燥胶片质量增加分别为△m甲、△m乙、△m丙、△m丁。请回答问题:
随堂练习
(1)步骤③中加入油形成油层的目的是________。
(2)在该实验中使用了转换法,将蒸腾作用的速率快慢转换为________。
(3)实验测得△m甲>△m丙>△m乙>△m丁 , 请判断该植物叶片上表皮气孔数________(选填“多于”或“少于”)下表皮气孔数。
(4)小金还利用该实验装置研究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占据植物总吸水量的比例,你认为小金还要测量的是________。
防止水分蒸发干扰实验
相同时间后硅胶干燥胶片质量的增加值
少于
锥形瓶内剩余的水的质量
课堂总结
1、蒸腾作用:
(1)概念:
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叶)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2)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大气湿度、温度、气流速度、光照强度等。
(3)意义:
①有效降低叶片温度,使植物要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受害;
②形成蒸腾拉力,是根尖吸水的主要动力,利于植物根部对水的吸收和运输;
③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④利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2、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
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预习“保护土壤”相关内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下§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2)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含义及影响蒸腾作用快慢的因素;
2、知道气孔的分布状况、结构及其作用;
3、描述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路径。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 )以 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 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 和 ,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2、事实上,根吸收的水约有 99% 是用于 散发出去的。
3、 不仅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它还能把茎内木质部的水往上拉,根部的水也随着上升,促进了水的 和 ,同时也促进了植物体内溶解在水中的 的运输。此外,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变成水蒸气,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从而 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的照射而灼伤叶片。因此,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有大气的 、 和 等。
5、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通道是 ;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的 围构而成的小孔。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 的“窗口”,而且是 的“门户”。
知识点2、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途径
1、水从植物吸收到蒸腾散失的途径:根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叶外。
2、土壤中的无机盐须 才能被植物的根毛吸收。无机盐被根吸收后,随着导管中的水流,被运输到植物体的茎、叶等器官中。
3、植物能通过 来调节蒸腾作用的快慢,使植物体内始终保持着适量的水分,一般地,保卫细胞内水分较多时,气孔 ,散失水分加强,反之则水分散失减弱。
二、例题讲解
例题1、如图所示,把两根枝条分别放入两个锥形瓶中,其中乙枝条去除部分叶片,两者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上,天平平衡。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出现的变化是( )
A. 天平依然保持平衡 B. 天平指针向右偏 C. 天平指针向左偏 D. 无法确定
INCLUDEPICTURE "F:\\2019下小样文件\\教与学八年级科学下(浙教版)教师用书\\15-kx79.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2019下小样文件\\教与学八年级科学下(浙教版)教师用书\\15-kx79.TIF" \* MERGEFORMATINET
(例题1图) (例题2图)
例题2、阳光玫瑰因果肉鲜美,果香独特,而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浦江果农自引进阳光玫瑰开始一直努力提高其产量,下列各种说法中不科学的是( )
A.果农建造大棚,通过增大昼夜温差来提高产量
B.扦插时剪去部分叶片减弱蒸腾作用,以提高植株的成活率
C.葡萄叶片宽大需要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产量
D.晚上大棚内开灯,使光合作用时间增加,呼吸作用时间减少
例题3、下列有关叶片及其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绿色的表皮细胞组成
B. 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其开闭
C. 植物吸收的水分有少量通过蒸腾作用直接散失
D. 蒸腾作用散失的水主要靠叶脉中的筛管运输
例题4、某同学在探究植物枝条失水的速度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1)水的表面加一层油,目的是 。
(2)该实验装置中,锥形瓶上没有刻度,如何较为准确地测量枝条每小时的失水质量?
。
(3)比较1和2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例题5、小金根据植物叶片气孔越多,蒸腾作用速率越快的原理,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了某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气孔数量的关系。
实验步骤:①取4支长势良好且叶片数量和表面积相同的某种植物相同部位的枝条,分别编号甲、乙、
丙、丁。②甲枝条不作处理,乙枝条每片叶子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凡士林能封闭气孔),丙枝条每片叶
子的上表皮涂上凡林,丁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③将4支枝条分别置于装有等量
清水的锥形瓶中,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层。④将4个锥形瓶分别放置于四个大小相同的钟罩
内,钟罩内壁贴足量、等质量的硅胶干燥胶片,用以完全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⑤将四个装置
置于相同阳光照射,相同时间后称得硅胶干燥胶片质量增加分别为△m甲、△m乙、△m丙、△m丁。
(1)步骤③中加入油形成油层的目的是________。
(2)在该实验中使用了转换法,将蒸腾作用的速率快慢转换为________。
(3)实验测得△m甲>△m丙>△m乙>△m丁 , 请判断该植物叶片上表皮气孔数________(选填“多于”或
“少于”)下表皮气孔数。
(4)小金还利用该实验装置研究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占据植物总吸水量的比例,你认为小金还
要测量的是________。
三、随堂练习:
1、盛夏季节,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说法中与此现象有关的是( )
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植物的蒸腾作用 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太阳光能 ④水汽化时吸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2、灌溉不久的植物,气孔开闭和蒸腾作用的情况是( )
A. 气孔闭合,蒸腾作用加强 B. 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加强
C. 气孔闭合,蒸腾作用减弱 D. 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减弱
3、葡萄甜美可口,深受人们喜爱。葡萄从根部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 )
A. 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 C. 蒸腾作用 D. 构建植物体
4、多肉植物的茎或叶肥厚,具有较强的贮水能力,在生活习性上和一般植物有所不同,其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以下关于多肉植物说法错误的是( )
A.气孔白天关闭,可以减弱蒸腾作用 B.保水能力强,有利于在干旱环境中生长
C.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成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D.气孔夜间开放吸收CO2有利于白天光合作用
5、下列有关叶片及其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孔是气体进出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其开闭 B. 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绿色的表皮细胞组成
C. 植物吸收的水分有少量通过蒸腾作用直接散失 D. 蒸腾作用散失的水主要靠叶脉中的筛管运输
6、下列关于移栽植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移栽时为保护幼根和根毛,最好带土 B.相同条件下,阴雨天移栽成活率比晴天高
C.一般来说,移栽后浇水成活率高 D.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中午12点移栽最好
7、乐乐为研究“植物体内的水是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从同一株新鲜白菜上裁取四片大小、质量相同的大叶片(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做了如下处理(凡士林有密封的作用)。
组别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部位(凡士林质量忽略不计)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表皮和下表皮
将四组同时置于温暖通风处,6小时后称重,组别的重量从小到大排序为( )
A.甲丁丙乙 B.甲乙丙丁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8、如图是植物蒸腾作用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二是在实验一基础上的改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 进行的?
(2)实验二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的快慢是否与 有关?
(3)对比实验二装置,说明实验一装置存在的一点不足之处:________。
四、课后练习:
1、俗话说“水往低处流”,可植物体内的水却是往高处“流”,其动力来自于( )
A. 吸收作用 B. 蒸腾作用 C. 光合作用 D. 呼吸作用
2、下列关于移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树苗带着原生地土壤是为了尽量保护幼根和根毛
B.应该在植株上方安装喷淋设备,随时补充水分
C.树苗应连夜运输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蒸发
D.应该在移栽前进行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并进行土壤酸碱性的调节与改良
3、小明同学发现妈妈前天买来的菜忘了从塑料袋中拿出来,塑料内有水珠出现,他感到很好奇,于是想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究。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 步骤分析:置于阳光下可以使实验现象更快出现
B. 选材说明:应选择具有较强吸水能力的干旱地区的植物进行实验
C. 现象解释:袋内的小水珠主要由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液化形成
D. 实验结论:气孔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4、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不包括( )
A. 降低叶片的温度 B. 有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C. 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 D. 促进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5、某兴趣小组利用同一植物的新鲜枝条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处理如图所示,甲是去掉叶片的枝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INCLUDEPICTURE "F:\\2019下小样文件\\教与学八年级科学下(浙教版)教师用书\\19K-17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2019下小样文件\\教与学八年级科学下(浙教版)教师用书\\19K-173.TIF" \* MERGEFORMATINET
A. 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量筒中的水分自然蒸发,影响实验结果
B. 装置甲和丁对照,可探究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C. 装置乙和丙对照,可探究气孔在叶片上、下表皮分布的多少
D. 乙、丙、丁中,水分通过茎和叶脉中的筛管,由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6、如图,甲乙两个相同的枝条,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后,同时插入两个装有红色溶液的烧杯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乙枝条韧皮部被染成红色 B.乙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C.甲枝条木质部被染成红色 D.两枝条内都只是韧皮部被染成红色
(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7、教材上有一个探究植物叶片气孔数目哪一面多的实验,如图。将一片新鲜的树叶,浸在盛有热水(60℃左右)的烧杯中。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可得( )
A. 气泡中的气体全是叶从外界吸收进来的 B. 该实验必须设置一个对照组
C. 气体是通过叶表皮细胞间的空隙出来的 D. 背面产生气泡比正面多说明背面气孔数目较多
8、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人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 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 蒸腾作用能带走部分热量,与水的汽化有关 D. 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9、下列四个实验装置中,若要验证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则应选择的组合是(A)
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INCLUDEPICTURE "F:\\2019下小样文件\\教与学八年级科学下(浙教版)教师用书\\19K-17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2019下小样文件\\教与学八年级科学下(浙教版)教师用书\\19K-171.TIF" \* MERGEFORMATINET
10、下列移栽植物的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
A. 尽量在阴天或傍晚的时候移栽 B. 移栽时往往需要去掉一部分枝叶
C. 移栽后给植物适当遮阴 D. 给移栽的植物“打针输液”
11、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B. 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C. 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 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INCLUDEPICTURE "F:\\2019下小样文件\\教与学八年级科学下(浙教版)教师用书\\19K-17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2019下小样文件\\教与学八年级科学下(浙教版)教师用书\\19K-172.TIF" \* MERGEFORMATINET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为探究叶在植物蒸腾作用中的作用,研究者设计了A、B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结论是 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判断依据是 。
(2)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B组①处应滴加等量的 (填“油滴”或“清水”)。
(3)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否释放二氧化碳,可用B装置,但要将透明塑料袋换成 色塑料袋。
(4)要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也可选用B组实验装置,但要先将其放在 处一昼夜,使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淀粉消耗掉。
13、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研究某些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植物枝条失水的,在温度、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结果见下表:
(1)水面上加一层油的好处是 。
(2)如果要研究湿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应比较哪两组数据? 。
(3)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植物在移栽或扦插后,应该采取怎样的处理方法? 。
14、校园里,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
(1)为提高植物移栽的成活率,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合理即可);
(2)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同学们还采取了治虫、除草、施肥、松土等措施,其中,经常给植物松土的
目的是 。
(3)同学们在校园里开展了如下探究: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两株健壮天竺葵幼苗,标记为甲、乙,
分别放在两瓶不同的培养液中培养,放置于相同的光照下一段时间,并观察、测量其发生的变化,
具体情况如表:
植株 培养液(50毫升) 植株质量/克 生长状况
实验前 实验后
甲 蒸馏水 90 145 矮小纤细,叶色发黄
乙 土壤浸出液 90 378 枝叶茂盛,叶色浓绿
①比较甲、乙植株的生长状况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生长需要 (填“光照”“无机盐”“水”);
②请你指出同学们设计实验的不足之处 。
15、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四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C左右的热水中(如图2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方案四:取3株大小、来源相同、具有等量叶片的该植物嫩枝,按图3所示方法处理。
(1)采用方案一可观察到图1中细胞 ________(选填“A"或“B")的气孔张开。
(2)方案二中观察到叶片下表面气泡多,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比上表皮________。
(3)小叶采用方案三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于是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可能原因是 。
(4)在方案四中,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至80克,其后每隔4小时测一次各装置的质量,直至实验结束。该实验结束时,A、B、C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mA、mB、mC。若该植物叶片的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则mC-mB________ (mB-mA)(选填“>”、“<"或“=”)。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
1、水蒸气 外界环境条件 调节 控制 2、蒸腾作用
3、吸水 吸收 运输 无机盐 降低 4、温度 湿度 气流速度
5、气孔 保卫细胞 气体交换 散失体内水分
知识点2、
1、根内的导管→茎木质部中的导管→叶脉→叶肉细胞→气孔
2、溶解于水中 光合作用 水蒸气 气孔 3、气孔的开闭 开放
二、例题讲解:
例题1、B
解析: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左边的装置中叶片较多,蒸腾作用失去的水分较多,重量减轻,天平指针向右,故B符合题意。
例题2、D
解析:A、增大昼夜温差,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蔬菜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增多,因此可以提高蔬菜产量,A不符合题意;B、植物的叶子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因此扦插时剪去部分叶片减弱蒸腾作用,以提高植株的成活率,B不符合题意;C、 种植葡萄时,如果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如果过密,植物叶片互相遮挡,就会减产,因此葡萄叶片宽大需要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产量,C不符合题意;D、晚上大棚内开灯给植物补光,可以在光照不足的时候,增强光合作用,减慢呼吸作用对于植物有机物的消耗,但是不能使光合作用时间增加和呼吸作用时间减少,D不科学,符合题意。
例题3、B
解析:A、叶片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表皮细胞的外壁上有一层透明的、不易透水的角质层,A不符合题意;B、气孔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它能够自动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B符合题意;C、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C不符合题意;D、植物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蒸腾作用散失的水主要靠叶脉中的导管运输,D不符合题意。
例题4、(1)阻止水的蒸发(2)把整个装置称量质量(3)其他条件相同时,干燥的环境能加快蒸腾速率
解析:(1)水的表面加油,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分的蒸发,使观察到的效果更明显;(2)锥形瓶上没有刻度,若将锥形瓶实验前后分别称重量,实验前的重量减实验后的重量即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的重量; (3)由1和2两组数据可知,温度、光照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小,失水速度越大,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其他条件相同时,干燥的环境能加快蒸腾速率 。
例题5、(1)防止水分蒸发干扰实验(2)相同时间后硅胶干燥胶片质量的增加值;(3)少于(4)锥形瓶内剩余的水的质量
解析:(1)植物体内的水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用油膜盖水面,可以阻止瓶中里面的水散失,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干扰实验;(2)蒸腾作用的速率快慢不容易观察,而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后硅胶干燥胶片质量的增加值,以显示蒸腾作用的速率快慢,属于转换法;(3)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甲枝条水分散失做多,而乙枝条叶子下表皮涂上凡士林,散失水分量少于甲枝条,丙枝条水分散失少于乙枝条,丁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散失水分最少,因此实验测得△m甲>△m丙>△m乙>△m丁, 请判断该植物叶片上表皮气孔数少于下表皮气孔数;(4)小金还利用该实验装置研究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占据植物总吸水量的比例,因此小金还要测量的是锥形瓶内剩余的水的质量。
三、随堂练习:
1、D 2、B 3、C 4、C 5、A 6、D 7、B 8、(1)叶 (2)叶片的多少 (3)根是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缺少根,茎的吸水能力较弱,影响蒸腾作用
四、课后练习:
1、B 2、B 3、A 4、B 5、D 6、C 7、D 8、C 9、A 10、D 11、A
12、 (1)叶 B装置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多于A装置(2)油滴 (3)黑 (4) 黑暗
13、(1)防止水分蒸发产生的干扰 (2)A、B (3)遮光或增湿
14、(1)带土移植;减去植物的部分枝叶;选择阴雨天移植(合理即可)
(2)促进植物根的呼吸(3)无机盐;实验植株太少(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15、(1)A(2)多或密度大(3)贴上滤纸时间过长/未用滤纸将叶表皮擦干(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下科学§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2)教学设计
课题 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2)……蒸腾作用 单元 四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八下第4章第5节,《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是第四章的重难点之一,也是本章知识的深化与总结。之前已经学过了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本节按结构和功能相适应为主线展开,本节主要学习植物的叶结构以及吸收来的水主要用于蒸腾作用。叶片既是蒸腾作用的器官又是光合作用的器官,而叶片的结构又是与其功能相适应在,掌握叶片的结构,学生才能透彻地理解蒸腾作用的知识,充分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叶的结构及蒸腾作用知识,导入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的运输,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第1课时叶的结构与功能,第2课时蒸腾作用及水和无机盐的运输途径。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含义及影响蒸腾作用快慢的因素;知道气孔的分布状况、结构及其作用;描述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路径。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对植物气孔数目和分布的探究,理解植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探究实践:通过设计植物蒸腾作用影响因素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态度责任: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增强生态意识,提高绿化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 蒸腾作用,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难点 蒸腾作用及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一片完整的叶包括 、 和 等三部分; 2、叶片是由 、 和 等结构组成的; 3、表皮的主要作用是 ,叶肉的主要作用是 , 叶脉中含 ,具有输导作用。 4、气孔是由 个 构成的小孔,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 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 的“门户”。 导入:根吸收的水分经过茎的运输到达叶后,大部分从叶中散失了。我们知道将物体从低处运到高处是很费力的。 那么,植物的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后,通过茎运往叶、花、果等部分,其运输的动力来自哪里呢?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活动1:1)选取一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阔叶植物(如天竺葵等)。 2)用一透明塑料袋把几片邻近的叶片包扎起来,不要透气。 3)对该植物浇水后,置于阳光下照射。 4)观察塑料袋内有没有水珠产生。如果没有水珠产生,请把植物搬到室内使其快速冷却,再观察塑料袋上有没有水珠:_________。 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视频)活动2、水是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呢? 1)选取一片生长旺盛的蚕豆叶,用滤纸上、下表皮上的水分吸干。 2)将A、B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 3)用口向另外浸过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呵气(或直接在滤纸上滴一滴水),观察蓝色滤纸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 4)过一段时间,观察贴在叶上下表皮上的滤纸颜色的变化。先变色的是______。颜色深一些的是______。 这说明: 。 (参考答案见课件)活动3:取一片新鲜的叶子,浸在盛有热水(60℃左右)的烧杯中。仔细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哪一面多?为什么?现象:背面气泡更多,说明背面气孔更多。 原因:水是从叶的上、下表皮的气孔中散发出来的,下表皮的气孔更多些,所以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要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 一、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 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片),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1)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的,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进行少量的蒸腾作用。 (2)蒸腾作用的主要通道:气孔。 (3)蒸腾作用的水量:事实上,根吸收的水约有99%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出去的。 2、蒸腾作用的意义: (附视频) (1)形成蒸腾拉力:蒸腾作用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 (2)促进水的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还能把茎内木质部的水往上拉,根部的水也随着上升,促进了水的吸收和运输; (3)促进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促进了植物体内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运输。 (4)降低植物叶的温度: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变成水蒸气,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从而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的照射而灼伤叶片。因此,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促进地球上的水循环: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并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之中,合适条件下又变成降水回到地面。 3、蒸腾作用是绿色植物三大生理作用之一: 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包括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蒸腾作用:指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分,大部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2)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在叶绿体中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3)呼吸作用: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思考讨论: 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蒸腾作用快慢是不同的。那么,哪些环境因素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快慢呢? 1)如图4-38所示装置,在春天的阳光下,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 2)如果把这一装置放在夏天的烈日下,水银柱将会有什么变化? 3)如果把这一装置放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水银柱将会有什么变化? 4)如果在实验室里,用电吹风吹植物的叶片,水银柱将会有什么变化? (参考答案见课件)4、影响蒸腾作用快慢的因素: 通过大量实验,人们知道大气的光照、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因素都能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 (1)光照是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快慢的最主要因素:一定限定内,光照越引,蒸腾作用越强;但光照过强时,叶表皮的气孔因为失不过多而关闭,蒸腾作用减弱,这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2)温度是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快慢的重要因素: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蒸腾作用越强。 (3)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快慢的影响:相同条件下,湿度越大,蒸腾作用反而减弱。 (4)空气流动对蒸腾作用快慢的影响:一定限度内,空气流动越快,蒸腾作用强引,但空气流动过快时,反而会降低叶片周围的温度,使蒸腾作用减弱。 读图:水从植物吸收到蒸腾散失的途径: 根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叶外。 二、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1、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可以概括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根内导管→茎内导管→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水分的吸收: 植物主要通过根吸收水分,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能增加吸水的面积。 (2)水分的运输: 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通过成熟区的导管向上运输。根中的导管与茎中的导管相通,水分就由根中导管进入茎中导管,之后由茎中导管向上运输给 叶、花、果实等。 (3)水分的分配: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分配是通过导管进行的。 这些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参加植物体的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以外,绝大部分变成水蒸气,通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 植物能通过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的快慢,使植物体内始终保持着适量的水分。 2、植物体内无机盐的运输: (1)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基本路径是: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 (2)土壤中的无机盐溶解于水中。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 通过实验来说明什么是蒸腾作用了解植物蒸腾作用的水分是从叶表皮散失的,且下表皮与上表皮气孔数不同,所以散失水分不同归纳:蒸腾作用及其意义了解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讨论交流,了解植物蒸腾作用快慢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读图,了解植物水分运输的途径,因为无机盐溶解于水中,所以体内无机盐的运输途径与水的运输途径相同:导管,由下向上水的分配:绝大多数用于蒸腾作用,少数用于其他生命活动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把两根枝条分别放入两个锥形瓶中,其中乙枝条去除部分叶片,两者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上,天平平衡。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出现的变化是( )A. 天平依然保持平衡 B. 天平指针向右偏 C. 天平指针向左偏 D. 无法确定 INCLUDEPICTURE "F:\\2019下小样文件\\教与学八年级科学下(浙教版)教师用书\\15-kx79.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2019下小样文件\\教与学八年级科学下(浙教版)教师用书\\15-kx79.TIF" \* MERGEFORMATINET (第1题图) (第2题图)2、阳光玫瑰果肉鲜美,果香独特,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浦江果农自引进阳光玫瑰开始一直努力提高其产量,下列各种说法中不科学的是( )A.果农建造大棚,通过增大昼夜温差来提高产量B.扦插时剪去部分叶片减弱蒸腾作用,以提高植株的成活率C.葡萄叶片宽大需要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产量D.晚上大棚内开灯,使光合作用时间增加,呼吸作用时间减少 3、下列有关叶片及其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绿色的表皮细胞组成B. 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其开闭C. 植物吸收的水分有少量通过蒸腾作用直接散失D. 蒸腾作用散失的水主要靠叶脉中的筛管运输4、某同学在探究植物枝条失水的速度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1)水的表面加一层油,目的是 。(2)该实验装置中,锥形瓶上没有刻度,如何较为准确地测量枝条每小时的失水质量? 。(3)比较1和2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参考:(1)阻止水的蒸发 (2)把整个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3)其他条件相同时,干燥的环境能加快蒸腾速率]5、小金根据植物叶片气孔越多,蒸腾作用速率越快的原理,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了某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气孔数量的关系。 实验步骤:①取4支长势良好且叶片数量和表面积相同的某种植物相同部位的枝条,分别编号甲、乙、丙、丁。②甲枝条不作处理,乙枝条每片叶子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凡士林能封闭气孔),丙枝条每片叶子的上表皮涂上凡林,丁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③将4支枝条分别置于装有等量清水的锥形瓶中,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层。④将4个锥形瓶分别放置于四个大小相同的钟罩内,钟罩内壁贴足量、等质量的硅胶干燥胶片,用以完全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⑤将四个装置置于相同阳光照射,相同时间后称得硅胶干燥胶片质量增加分别为△m甲、△m乙、△m丙、△m丁。请回答问题:(1)步骤③中加入油形成油层的目的是________。 (2)在该实验中使用了转换法,将蒸腾作用的速率快慢转换为________。 (3)实验测得△m甲>△m丙>△m乙>△m丁 , 请判断该植物叶片上表皮气孔数________(选填“多于”或“少于”)下表皮气孔数。 (4)小金还利用该实验装置研究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占据植物总吸水量的比例,你认为小金还要测量的是________。 [参考:(1)防止水分蒸发干扰实验(2)相同时间后硅胶干燥胶片质量的增加值;(3)少于(4)锥形瓶内剩余的水的质量]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1、蒸腾作用: (1)概念: 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叶)以水蒸气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2)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大气湿度、温度、气流速度、光照强度等。 (3)意义: ①有效降低叶片温度,使植物要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受害; ②形成蒸腾拉力,是根尖吸水的主要动力,利于植物根部对水的吸收和运输; ③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④利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2、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 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