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下科学§4.6 保护土壤 教学设计
课题 4.6 保护土壤 单元 四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八下第四章第6节,也是本章的结束节,教材通过分析图文材料、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的土壤资源的分布,关注世界和我国土壤资源的严重危机,增强保护土壤的意识,树立防止土壤污染的责任感。使学生形成向上的,稳定的情感,从而树立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建议:土壤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但学生对于世界及我国的土壤资源状况土壤污染的现状并不了解,所以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一些土壤的有关知识,特别是我国的土壤状况,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我国土壤资源地基本状况;了解保护土壤和防止土壤污染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了解全国和当地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科学思维:关注全国和当地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提出解决的对策与措施。探究实践:通过查找资料上网等方式来了解自然界中土壤的分布状况。态度责任:保护土壤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保护土壤的责任感。
重点 影响土壤资源保护的因素。
难点 影响土壤资源保护的因素。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移栽植物时,常常要去掉部分枝叶,这样做的目的是( A ) A.降低蒸腾作用 B.降低光合作用 C.减少呼吸作用 D.方便人们栽种2、下列有关叶片及其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绿色的表皮细胞组成 B.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其开闭 C.植物吸收的水分有少量通过蒸腾作用直接散失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主要靠叶脉中的筛管运输 3、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中运输的基本路径是(B ) A. 叶中筛管→茎中筛管→根中筛管 B. 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中筛管 C. 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 D. 叶中导管→茎中导管→根中导管 4、将两株生长状况相似的新鲜绿萝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水培装置,同时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如图所示。立即将甲装置放在阳光下,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下,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都放置4小时。(1)实验后发现,两塑料袋内壁都有小水珠,装置内液面都下降。这主要是植物的________作用引起的。(2)实验后,用仪器测定两塑料袋内的气体含量,发现氧气含量较高的是______(填“甲”或“乙”)装置。 (3)与实验前相比,乙装置中绿萝的有机物总量会________。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参考答案:(1)蒸腾 (2)甲 (3)减少]导入: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所以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土壤。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土壤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已是需要人们高度重视的问题,它也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那么,如此重要的资源如今的状况如何呢?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土壤是重要的资源 1、全球土壤资源概况: 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地表总面积的29%。除了湖泊、河流、裸露岩石等,有土壤覆盖的土地就更少。由于土层太浅,土壤污染,永久冻土和含水量过高或过低等原因,陆地面积中89%的土地目前尚不适宜农业生产。 讨论交流:我们周围的土壤资源丰富吗?列举一些改善或破坏当地土壤资源的事例。参考: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是“一多三少”: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 从总体上看,我国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尤其是污染和沙漠化现象严重。 因此,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较为匮乏,应珍惜使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 2、我国土壤资源概况: 我国陆地总面积约为87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91.39%。耕地、林地、草地只占陆地总面积的50%。耕地面积为137万平方千米;其中高产耕地仅29.4万平方千米。 二、土壤污染与保护1、土壤污染: 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组成、结构和功能方式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2、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 (1)污染物的来源: 工业 “三废”和生活废水,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工业废气( SO2、NO2 ),重金属的任意排放等造成的化学污染,及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白色污染、核反应带来的辐射性污染等造成的物理污染,都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和性能。 另外,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2)过度开发: 由于人口的增长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对土地的开发项目也越来越多,破土面积随之扩大,又没有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同时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现象生成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从而导致水土流失。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视频:白色污染3、水土流失是全球性问题: 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等,都影响着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水土流失是全球环境中存在的大问题。 4、我国土壤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由于植被破坏、利用不当、土壤侵蚀、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等,使我国土壤退化现象严重,影响着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我国沙漠化现象严重: 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在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一带,华北、西北地区大中城市的生态环境受到了较大威胁。目前,频频出现的沙尘暴就是环境对人类的“警告”。 (2)我国土壤盐渍化严重。 土壤盐渍化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我国的盐渍化土地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具有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等特点。 土壤的盐渍化严重影响了耕地的质量, 导致农业减产。 (3)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国土面积约占全世界土地总面积的 6.8%,而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全世界水土流失面积的 14.2%。 据 2005 年全国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平均土壤流失量约 45亿吨。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每年 被冲刷走的氮、磷、钾元素相当于流失数量相当可观的化肥。 (附视频)讨论交流:说一说,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可以为保护土壤做些什么? 参考:积极宣传保护环境; 遵守垃圾分类放置规则; 植树造林;节约用纸、用电、用水;不乱扔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参加森林防火宣传,并以身作则; …… 5、保护土壤的主要措施: (附视频)(1)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2)保护土壤的主要措施: ①保护土壤上的植被,扩大植被面积,退耕还林等。 ②使土壤免受污染:a.加强对工业三废的管理,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并且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排放;b.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提倡使用有机肥,对病虫害实现综合防治,提倡以虫治虫;c.对粪便、垃圾和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③合理规划,加强监管,防止过度开发,注重可持续发展。 6、保护土壤资源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土壤是绿色植物生长繁衍的自然基地,是地球上动物的食物来源和生活、繁衍的场所,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绿色生态基础。 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保护土壤,就等于保护人类生命的基础和生活环境的质量。 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对于土壤资源的情况,学生不会太了解从全球土壤资源现状到我国土壤资源现状,使学生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与缺失性从而认识到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尤其是我国,表面上看土地资源丰富,但人均量少且污染等情况严重从污染的源头分析,形成预防污染的意识从各种造成土地退化的原因中认识到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形成共识:保护土壤,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
课堂练习 1、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随意丢弃的塑料袋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污染B.大量使用化肥可使土壤肥力增加,不会造成土壤污染C.土壤污染直接影响植物,但不会危及人类健康D.土壤中的重金属会一直留在土壤,不会转移到其它生物中2、下列关于土壤资源现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地球上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39% B.地球上陆地面积中89%的土地目前尚不能进行农业生产C.我国的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0%D.我国的陆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1.39%3、“治水先治山”,必须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 ( B )A.叶片能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 B.植物的根能紧抓土壤,防风固沙C.减少噪声,防治噪声污染 D.增加大气温度,调节气候4、下列防止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比较合理的是( A )A.对污水灌溉区进行监测与管理 B.不使用任何农药和有机化肥C.禁止使用农用地膜 D.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厂矿企业5、小李把一碟鱼的内脏埋进菜园的土里,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而翻开泥土,鱼的内脏不见了。请分析:(1)鱼的内脏在 的作用下分解成了无机物,故一段时间后内脏就消失;(2)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 。(3)含鱼内脏的土壤称腐殖质,请根据以上事实说说腐殖质的作用(两点)
① ; ② 。(4)这种现象说明 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植物的 是大自然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 [参考:(1)腐生真菌和细菌 (2)动物的排泄物和动植物残体
(3)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 对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都有重要影响,是土壤肥力指标之一。 (4)微生物;光合作用]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1、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地表总面积的29%。家用耕地只占11%,陆地面积中89%的土地目前尚不适宜农业生产。 2、我国陆地总面积约为87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91.39%。耕地、林地、草地只占陆地总面积的 50%。耕地面积为137万平方千米;其中高产耕地仅29.4万平方千米。 3、土壤资源是有限的。它的最大威胁在于过度开发 ( 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 ) 和土壤污染 ( 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等 )。 4、水土流失是全球环境中存在的大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5、我国的盐渍化土地具有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等特点。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下§4.6 保护土壤 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土壤资源地基本状况。
2、了解保护土壤和防止土壤污染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
3、关注全国和当地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土壤是重要的资源
1、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地表总面积的 。陆地面积中 的土地目前尚不适宜农业生产。
2、我国陆地面积 米2,其中湖泊面积8×1010米2。耕地、林地、牧草地只占陆地面积的 63.8% 。耕地面积为 米2,其中高产耕地仅 米2。
3、土壤资源是 的,我们必须保护好土壤。
4、我国人均占有的 面积、 资源非常低。
知识点2、土壤污染与保护
1、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的 和过度开发。
2、土壤污染的种类:
(1)物理污染:核反应带来的 污染。
(2)化学污染:工农业生产和生活 , 的任意排放, 的大量使用等。
(3)生物污染:某些 、 和 对土壤产生的污染。
3、 、 、 和 等,都会造成土壤资源的流失。
(1) 是全球环境中存在的大问题。 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每年被冲刷走了大量的氮、磷、钾元素,相当于流失了数量可观的化肥。
(2)我国沙漠化现象严重,所以频频出现 天气。
(3)土壤盐渍化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 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我国的盐渍化土地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具有 、 、 等特点。土壤的盐渍化严重影响了耕地的质量,导致农业减产。
4、保护土壤的有效措施:
(1)控制和消除 ,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 施用化肥和农药;
(2)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种植 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
(3)施加抑制剂,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 方向,减少作物的吸收;
(4)增施 肥,改变耕作制度,或采取换土、深翻等手段。
二、例题讲解
例题1、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随意丢弃的塑料袋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污染
B.大量使用化肥可使土壤肥力增加,不会造成土壤污染
C.土壤污染直接影响植物,但不会危及人类健康
D.土壤中的重金属会一直留在土壤,不会转移到其它生物中
例题2、下列关于土壤资源现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39%
B.地球上陆地面积中89%的土地目前尚不能进行农业生产
C.我国的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0%
D.我国的陆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1.39%
例题3、“治水先治山”,必须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 ( )
A.叶片能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 B.植物的根能紧抓土壤,防风固沙
C.减少噪声,防治噪声污染 D.增加大气温度,调节气候
例题4、下列防止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比较合理的是( )
A.对污水灌溉区进行监测与管理 B.不使用任何农药和有机化肥
C.禁止使用农用地膜 D.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厂矿企业
例题5、小李把一碟鱼的内脏埋进菜园的土里,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而翻开泥土,鱼的内脏不见了。请分析:
(1)鱼的内脏在 的作用下分解成了无机物,故一段时间后内脏就消失了。
(2)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 。
(3)含鱼内脏的土壤称腐殖质,请根据以上事实说说腐殖质的作用(两点)
① ; ② 。
(4)这种现象说明 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植物的 是大自然将
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
三、随堂练习:
1、近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频繁发生,下列措施对治沙可能造成不利的是( )
A.南水北调 B.建防护林 C.退耕还草 D.扩大畜牧业发展
2、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草”“退耕还林”的目的是( )
A.人们更需要产品 B.人们更需要木材
C.人们更需要粮食 D.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状态
3、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随意丢弃的塑料袋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污染
B.大量使用化肥可使土壤肥力增加,不会造成土壤污染
C.土壤污染直接影响植物,但不会危及人类健康
D.土壤中的重金属会一直留在土壤,不会转移到其它生物中
4、下列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 B.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C.实行稻草还田 D.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壤中
5、“白色污染”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因素,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B.重复使用塑料袋
C.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D.提倡大量使用一次性 塑料餐盒
6、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与理念不相符合的是( )
A.多吃粗粮;荤素搭配……均衡营养
B.就地焚烧秸秆;任意排放污水……爱护环境
C.分类放置垃圾,便于回收;尽可能循环使用教科书……节约资源
D.尽量步行或骑车上学,少用私家车接送;室内光线充足时及时关灯……低碳排放
7、当土壤中含 过多,超过土壤的 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 、 和功能方式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 ,间接被人体 ,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8、“毒大米”事件让人们认识到了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散范围广、隐蔽性强、难清理,现在科学家利用一类超强金属吸收能力的植物(又叫超富集植物),对土壤进行“排毒”。
(1)双子叶的超富集植物,由根系从土壤中吸取重金属,可通过木质茎中的 (填“韧皮部”“木质部”或“形成层”),转移、贮存到枝叶等地上部分。
(2)一种叫做重雪球的植物,富集金属镍的能力很强。通过改良植株增强重雪球的吸镍性,每克干燥的枝叶可含有0.2克镍。对500千克的重雪球干燥的枝叶进行提纯处理,理论上可获得 千克的镍。
(3)超富集植物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改善由于采矿等原因而恶化的土壤,使耕地重新焕发生机。植物“排毒”具有的优势是 (写出一点即可)。
四、课后练习:
1、以下几种土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有草的坡地 B.裸露的坡地 C.栽满果树的林地 D.长满野草的荒地
2、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资源非常丰富,人类可以随便利用
B.地球表面主要是海洋,土壤资源并不丰富
C.为了提高土壤利用率,可以进行毁林开荒
D.土壤可以循环利用,所以大量开发利用没问题
3、近年来有多处报道某些地方所产大米“镉超标”。造成这种“问题大米”的原因是( )
A.酸雨 B.大气污染 C.水、土重金属污染 D.温室效应
4、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 B.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
C.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 D.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的措施
5、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有( )
①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 ②滥伐森林,植被减少 ③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严重
④人口增长过快,造成房源短缺,不得不占用耕地开拓房源 ⑤占用农田挖塘养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6、以下有关生命科学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植物在光合作用的同时,一定进行呼吸作用
B.人体神经系统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C.染色体中的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遗传性状的遗传物质
D.当土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植物根毛细胞将失水
7、下列关于植被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草原的植物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
B.荒漠中植被稀疏,这里生长的植物十分耐旱
C.热带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
D.落叶阔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
8、盐碱地不利于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根细胞失水
B.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
C.土壤水分过多造成植物萎蔫
D.盐碱物质及盐分进入植物体内
9、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活中使用含磷洗衣服能给水提供养分,建议大量使用
B.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可将废气塑料焚烧处理
C.冬季使用工业盐做融雪剂清除积雪,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缓温室效应
10、为了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小红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B坡维持原样(如图所示),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洒水。
(1)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A坡的比较少,B坡的比较多。这说明植被可以减少 流失。
(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导致 污染。
(3)浙江省土壤资源短缺,请你提出一个保护土壤的措施: 。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1、当人们陶醉在丰富的物质生活时,是否意识到有一支“垃圾大军”正向我们逼近,影响我们的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
(1)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活动,他们在居民小区里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没有将垃圾分类放置。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B.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非常多
C.居民环保意识不强 D.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
(2)如图是居民区附近小型垃圾中转站(小圆圈)的布局,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垃圾中转站在选址上存在的问题是 。
12、如图是某市一些街道边新安装的“太阳能垃圾箱”。该垃圾箱“头顶”光电池板,“腰挎”广告灯箱,“脚踩”垃圾桶。
(1)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为硅,硅属于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2)废电池应该投入到其中的 垃圾桶(选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以防渗漏出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13、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的降解时间,而且将大量垃圾埋入土壤中,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最大的弊端。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垃圾在土壤中降解,细菌等微生物的功能是 。
(2)“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端是对环境造成 ,其原因是 。
(3)世界上较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将垃圾进行分类,将钢铁、有色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等统统分开后再用不同方法加以处理,你认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
14、某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与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不相适应。为此,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成员对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做了调查,结果如图甲所示。取市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铅(Pb)、砷(As)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乙所示。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生活垃圾的成分以 为主。
(2)下列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无价值
B.有害元素的含量随着垃圾堆放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C.各种有害元素在0~30厘米层含量都低于30~60厘米层含量
(3)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城市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设想: 。
15、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被污染的环境中生活时,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理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作用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的意义。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的大小和多少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被测植物 平均受害面积/% 气孔
气孔密度/(个/厘米2) 每个气孔面积/微米2
甲植物 13.5 370 2.72
乙植物 33.5 250 4.16
丙植物 57.5 180 5.56
(1)该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密度的关系是 ,与每个气孔面积的关系是 。
(2)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 植物为主要绿化树种。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 现象,即pH小于 的酸性降水。除SO2外,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 (写出一种)。
(3)对SO2污染物的处理,可用NaOH溶液吸收(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2005年,我国排放SO2总量约达2549万吨。若全部用NaOH处理,则需NaOH固体多少吨?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
1、29% 89% 2、9.6×1012 1.35×1012 3.98×1011
3、有限 4、耕地 林地
知识点2、
1、污染 2、(1)辐射性(2)废水 固体废物 农药、化肥 (3)病菌 寄生虫 病毒
3、耕地被蚕食 、 水土流失 、 土地荒漠化 盐渍化
(1)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 (2)沙尘暴 (3)分布范围广 面积大 类型多
4、(1)土壤污染源 合理 (2)有较强吸收力 (3)迁移转化 有机
二、例题讲解:
例题1、A
解析:A、塑料袋是一种难以降解的垃圾,丢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的结构,从而导致土壤污染;故A正确;B、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易造成土壤板结,引起土壤的污染;故B错误;
C、植物需要从土壤中获取无机盐和水等,从而会把有毒物质积累在植物体内,给人类的饮食健康带来巨大危害;故C错误;D、土壤中的重金属会随着根的吸水过程中,从土壤中转移到植物体内,最终转移到人体内;故D错误;故A符合题意。
例题2、D
解析:A、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地球上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错误;B、地球上陆地面积中可作为耕地的土地约占陆地面积的17.5%,现已开发利用的耕地面积已超过10.1%.即地球上陆地面积中82.5%的土地目前尚不能进行农业生产。错误;C、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2.6%,错误;D、我国的陆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1.39%,正确。
例题3、B
解析:绿色植物的根系发达盘根错节,可以将土壤牢牢地抓住,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绿色植物可以减缓雨水对陆地的冲刷,使更多的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可以起到防止土地沙漠化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
例题4、A
解析:A、 对污水灌溉区进行监测与管理 ,有利于污水处理后的再利用,措施合理,A正确;B、 不使用任何农药和有机化肥 ,肥料对农业的生长作用很大,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B错误;C、 禁止使用农用地膜 ,地膜使用对农业有着巨大的作用,要注意废弃地膜的处理,但不能禁止,C错误;D、 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厂矿企业 ,不利于经济发展,应该加强这些企业的污染处理,D错误。
例题5、(1)腐生真菌和细菌 (2)动物的排泄物和动植物残体
(3)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 对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都有重要影响,是土壤肥力指标之一。 (4)微生物;光合作用
解析:(1)细菌、真菌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它们靠分解鱼的内脏获取营养,所以过一段时间后鱼的内脏就消失了。(2)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动物的排泄物和动植物残体。(3)腐殖质是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黑褐色,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同时对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都有重要影响,是土壤肥力指标之一。(4)微生物作为分解者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植物作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三、随堂练习:
1、D 2、D 3、A 4、C 5、D 6、B 7、有害物质;自净;组成;结构;积累;吸收
8、(1)木质部(2)100(3)简便、高效、环保、资源回收、增加收入等
四、课后练习:
1、B 2、B 3、C 4、C 5、B 6、D 7、D 8、A 9、C
10、1)水土2)大气3)植树造林11、1)B (2)沿河放置,污染水源 12、1)非金属2)可回收
13、(1)分解有机物 (2)白色污染;塑料等人工合成材料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长期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 (3)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环保节约 14、(1)A(有机物) (2)C(3)分类回收等
15、(1)气孔密度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强;每个气孔面积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弱
(2)甲;酸雨;5.6;一氧化碳(合理均可) (3) 3186.25万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32张PPT)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6节 保 护 土 壤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我国土壤资源地基本状况;了解保护土壤和防
止土壤污染的重要性及主要措施;了解全国和当地的水土流
失、土地沙漠化、土壤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科学思维:关注全国和当地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污
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提出解决的对策与措施。
探究实践:通过查找资料上网等方式来了解自然界中土壤的分
布状况。
态度责任:保护土壤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保护土壤的责任感。
复习巩固
1、移栽植物时,常常要去掉部分枝叶,这样做的目的是( )
A.降低蒸腾作用 B.降低光合作用
C.减少呼吸作用 D.方便人们栽种
2、下列有关叶片及其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绿色的表皮细胞组成
B.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其开闭
C.植物吸收的水分有少量通过蒸腾作用直接散失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主要靠叶脉中的筛管运输
B
A
复习巩固
3、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中运输的基本路径是( )
A. 叶中筛管→茎中筛管→根中筛管 B. 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中筛管
C. 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 D. 叶中导管→茎中导管→根中导管
4、将两株生长状况相似的新鲜绿萝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水培装置,同时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如图所示。立即将甲装置放在阳光下,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下,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都放置4小时。
(1)实验后发现,两塑料袋内壁都有小水珠,装置内
液面都下降。这主要是植物的________作用引起的。
(2)实验后,用仪器测定两塑料袋内的气体含量,发
现氧气含量较高的是______(填“甲”或“乙”)装置。
(3)与实验前相比,乙装置中绿萝的有机物总量会________。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B
蒸腾
甲
减少
新知导入
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所以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土壤。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土壤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已是需要人们高度重视的问题,它也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那么,如此重要的资源如今的状况如何呢?
新知讲解
一、土壤是重要的资源
1、全球土壤资源概况:
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地表总面积的29%。除了湖泊、河流、裸露岩石等,有土壤覆盖的土地就更少。由于土层太浅,土壤污染,永久冻土和含水量过高或过低等原因,陆地面积中89%的土地目前尚不适宜农业生产。
讨论交流
我们周围的土壤资源丰富吗?列举一些改善或破坏当地土壤资源的事例。
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是“一多三少”: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
从总体上看,我国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尤其是污染和沙漠化现象严重。
因此,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较为匮乏,应珍惜使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
新知讲解
2、我国土壤资源概况:
我国陆地总面积约为87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91.39%。耕地、林地、草地只占陆地总面积的50%。耕地面积为137万平方千米;其中高产耕地仅29.4万平方千米。
新知讲解
二、土壤污染与保护
1、土壤污染:
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组成、结构和功能方式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新知讲解
2、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
(1)污染物的来源:
工业 “三废”和生活废水,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工业废气( SO2、NO2 ),重金属的任意排放等造成的化学污染,及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白色污染、核反应带来的辐射性污染等造成的物理污染,都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和性能。
另外,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
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新知讲解
(2)过度开发:
由于人口的增长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对土地的开发项目也越来越多,破土面积随之扩大,又没有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同时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现象生成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从而导致水土流失。
科学技术
社会环境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视频:
白色污染
(点击图片播放)
新知讲解
3、水土流失是全球性问题:
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等,都影响着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水土流失是全球环境中存在的大问题。
新知讲解
4、我国土壤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由于植被破坏、利用不当、土壤侵蚀、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等,使我国土壤退化现象严重,影响着土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新知讲解
(1)我国沙漠化现象严重:
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在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一带,华北、西北地区大中城市的生态环境受到了较大威胁。目前,频频出现的沙尘暴就是环境对人类的“警告”。
新知讲解
(2)我国土壤盐渍化严重。
土壤盐渍化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我国的盐渍化土地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具有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等特点。
土壤的盐渍化严重影响了耕地的质量, 导致农业减产。
新知讲解
(3)我国是水土流失最严重国家之一:
我国国土面积约占全世界土地总面积的 6.8%,而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全世界水土流失面积的 14.2%。
据 2005 年全国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平均土壤流失量约 45亿吨。
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
失最严重的地区,每年 被冲刷走的氮、
磷、钾元素相当于流失数量相当可观的
化肥。
(点击图片播放)
讨论交流
积极宣传保护环境;
遵守垃圾分类放置规则;
植树造林;节约用纸、用电、用水;
不乱扔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参加森林防火宣传,并以身作则;
……
说一说,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可以为保护土壤做些什么?
新知讲解
5、保护土壤的主要措施:
(1)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2)保护土壤的主要措施:
①保护土壤上的植被,扩大植被面积,退耕还林等。
②使土壤免受污染:a.加强对工业三废的管理,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并且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排放;b.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提倡使用有机肥,对病虫害实现综合防治,提倡以虫治虫;c.对粪便、垃圾和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③合理规划,加强监管,防止过度开发,注重可持续发展。
视频:
保护土壤的措施
(点击图片播放)
新知讲解
3、保护土壤资源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土壤是绿色植物生长繁衍的自然基地,是地球上动物的食物来源和生活、繁衍的场所,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绿色生态基础。
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保护土壤,就等于保护人类生命的基础和生活环境的质量。
随堂练习
1、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随意丢弃的塑料袋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污染
B.大量使用化肥可使土壤肥力增加,不会造成土壤污染
C.土壤污染直接影响植物,但不会危及人类健康
D.土壤中的重金属会一直留在土壤,不会转移到其它生物中
A
随堂练习
2、下列关于土壤资源现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39%
B.地球上陆地面积中89%的土地目前尚不能进行农业生产
C.我国的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0%
D.我国的陆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1.39%
D
随堂练习
3、“治水先治山”,必须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 ( )
A.叶片能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
B.植物的根能紧抓土壤,防风固沙
C.减少噪声,防治噪声污染
D.增加大气温度,调节气候
B
随堂练习
4、下列防止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比较合理的是( )
A.对污水灌溉区进行监测与管理
B.不使用任何农药和有机化肥
C.禁止使用农用地膜
D.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厂矿企业
A
随堂练习
5、小李把一碟鱼的内脏埋进菜园的土里,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而翻开泥土,鱼的内脏不见了。请分析:
(1)鱼的内脏在 的作用下分解成了无机物,故一段时间后内脏就消失了。
(2)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 。
(3)含鱼内脏的土壤称腐殖质,请说说腐殖质的作用(两点)
① ;
② 。
(4)这种现象说明 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植物的 是大自然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
腐生真菌和细菌
动物的排泄物和动植物残体
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
对土壤的性质有重要影响,是土壤肥力指标之一。
微生物
光合作用
课堂总结
1、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地表总面积的29%。家用耕地只占11%,陆地面积中89%的土地目前尚不适宜农业生产。
2、我国陆地总面积约为87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91.39%。耕地、林地、草地只占陆地总面积的 50%。耕地面积为137万平方千米;其中高产耕地仅29.4万平方千米。
3、土壤资源是有限的。它的最大威胁在于过度开发 ( 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 ) 和土壤污染 ( 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等 )。
4、水土流失是全球环境中存在的大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5、我国的盐渍化土地具有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等特点。
板书设计
4.6 保护土壤
1、全球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29%;而农用耕地面积11%;
2、我国陆地总面积约为877万km2,耕地、林地、草地只占陆地总面积的 50%。耕地面积为137万km2 ;其中高产耕地仅29.4万km2 。
3、土壤资源是有限的:
最大威胁:
①过度开发: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
②土壤污染: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废水废渣任意排放等造成的化学污染、寄生虫及致病菌等造成的生物污染等。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复习本章全部相关知识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